ok小说网-okNovel.net

字:
关灯 护眼
ok小说网 > 快穿:阿蜃 > 第1093章 小芳-扬名

第1093章 小芳-扬名

队长赞许的点头。

崔盼有是个温吞墨迹的,这个女儿倒是爽利。

“账目都在这,借的六十斤粮食还有当初去考试借的路费住宿费二十元,你看看。”

崔锦芳接过来,仔细核对无误。

“行,那明天早上我到大队拿介绍信和证明,还有向红军当年转出关系时的档案,我需要上面关于向红军家和接收单位的地址。”

大队长操心的比较多。

“春城可不近,你打算什么时候出发?”

这事儿前世琢磨了千万回,崔锦芳早有成算。

“我都打听好了,咱们县里每星期二下午四点多有一趟车经过,火车票七块五,十七个小时,直达春城,我最多在那待一星期就回来了。”

说了具体时间,也好让大队长给她开介绍信写时间。

大队长沉吟片刻,还没来得及说话,队长媳妇儿先开腔了。

“都是自家孩子,干什么卡那么紧,时间尽管写宽裕些。”

大队长认真的看着自家媳妇儿。

“是,我知道,我这不是琢磨着这一路开销不小,小芳也算是去帮大队要账,我想着要不要直接给个特派身份,当成给大队办差,走出去坐车吃饭住宿啥的,也更便利些,顺便从队里抽点路费贴补给小芳。”

办公差和处理私事,在现如今这社会待遇是截然不同的,饭店招待所车站都是国营,和公社生产队相当于兄弟单位。

大队长敬重自家媳妇儿,怜惜媳妇儿成亲几天,就分别十三年,苦守的不容易,从来不说一句重话,也不会因为媳妇儿是个女人,就随意糊弄。

只要媳妇儿有质疑,他就认认真真掰开揉碎给解释清楚。

整个生产队都知道,惹大队长不高兴了,最多得个白眼,要是得罪了队长家媳妇儿,非得挨抽不可。

队长媳妇儿觉得老崔这话说的有道理,大腿一拍。

“那还考虑啥,就照你说的办!”

崔锦芳被大队长提点,眼前一亮。

听到后面要给她路费,她赶紧摆手。

“队长叔,帮大队跑腿我很乐意,但是路费就不用了,就算不帮大队要账,这一趟我也是要去的,有话就得当面说清楚,拖着吊着不是人干的事儿。”

大队长有心帮衬,又担心队里其他人不同意,这还没见到要回来的账,就先出一笔开支,毕竟大队不是他一个生产队长的一言堂。

既然小芳接受办公差身份,又自己掏路费,那他就不为难了,要是真要回来了,怎么着他也会想法子给小芳谋些奖励。

“那就这么办,不过这路途遥远,锦民还是半大孩子,你姐弟俩去?要不要让你庆军大哥跟着一块儿?”

崔锦芳顺着大队长手指方向看过去,马大嫂也有点紧张的看过来。

这年月,消息闭塞,发生什么不好的事儿,全靠口口相传,往往被添油加醋,越穿越玄乎。

因此大家对外面都抱着一种敬畏心态,只觉得处处是危险,能不出去,还是在家守着老婆孩子的好。

崔锦芳摇头。

“不麻烦庆军大哥,我心里有成算,锦民也不小了,合该带出去见见世面,您放心,路上我会注意的。”

两个孩子从没出过远门,县城都没怎么去过,大队长也不能说放心就放心。

他想了想,又给崔锦芳写了一张电话号码。

“这是我老战友的号码,他姓李,你要是遇到难处,就打这个电话说是崔守义的侄女儿,他就知道了。”

崔锦芳双手接过,心中涌出阵阵暖流,鼻子也有些酸。

大队长已经快六十了,要不是有情有义,惦记着家里媳妇儿,他跟这个姓李的领导肯定不相上下。

当年大队长也护着她良多,可惜身子不大好,不到七十就摔了一跤,突然去了。

“哎,谢谢叔,我记着呢!您早些歇息,我这就回去了,明儿还得去看看锦民,跟他说这事儿,顺便给他送些吃的。”

出门的时候,队长媳妇儿抓了一把红枣花生,都是过年时候攒着吃,没舍得吃完的。

崔锦芳忙道谢。

为了避嫌,没有拿篮子来,就用蒸布兜着俩发糕,回去也用蒸布包着花生红枣回。

回到家,崔锦芳又点燃油灯,用锦民留在家的铅笔和写了一面的本子,趴在临时充当桌子的红漆木箱子上写字。

这年头正是青年文学喷薄发展的起始,过去十年的歌功颂德套路渐渐被新思想取代。

不少青年人开始摸索着创新诗歌内容,等到明年开放,这样解放思想,歌颂爱情和理想的诗歌会更受青年欢迎。

解放思想之后就是迷茫文学,疼痛文学,崔锦芳都有了解。

这也是前世向红军赶上浪潮,踩着她的名头出名的机遇。

刀是没有对错的,问题出在持刀人身上。

凡事皆有两面,只要利用得当,抓住时机,这现代诗歌文学,未必不是她崔锦芳的机遇。

崔锦芳虽然只有小学学历,可从没放弃读书。

特别是那些年,愁苦憋闷的时候,各个时代的文学就是她的精神粮食,况且这时候的诗歌,简单的不能再简单,只要大胆,有冒险精神就是赢家。

崔锦芳先把自己打造成一个因为时代原因,被迫与未婚夫分离,却重情重义,遵守约定,苦苦守候的人。

社会发展几千年,依旧不缺乏自大的男人。

他们大多渴望被仰慕被依赖被无限放大,能在报纸上看见一个如此忠贞的女人,下意识的就会想要普及这种思想,必然要大力赞扬的。

崔锦芳蛰伏了一辈子,她能把时间线拉长到后半生,来下一盘大棋。

写了三首诗,署名小芳,准备一个寄往省城报纸,一个寄到青年报,还有一个寄到春城报纸上,后两个都是向红军声名鹊起的地方。

确认没有漏洞,随后才吹灯睡觉。

第二天崔锦芳不急去卖发糕,先上半天工,中午得了介绍信和证明,才背着背篓往县里去。

大窑村在镇子的南边,县城北边,走到镇上要半小时,走到县里也就四十分钟左右。

队长赞许的点头。

崔盼有是个温吞墨迹的,这个女儿倒是爽利。

“账目都在这,借的六十斤粮食还有当初去考试借的路费住宿费二十元,你看看。”

崔锦芳接过来,仔细核对无误。

“行,那明天早上我到大队拿介绍信和证明,还有向红军当年转出关系时的档案,我需要上面关于向红军家和接收单位的地址。”

大队长操心的比较多。

“春城可不近,你打算什么时候出发?”

这事儿前世琢磨了千万回,崔锦芳早有成算。

“我都打听好了,咱们县里每星期二下午四点多有一趟车经过,火车票七块五,十七个小时,直达春城,我最多在那待一星期就回来了。”

说了具体时间,也好让大队长给她开介绍信写时间。

大队长沉吟片刻,还没来得及说话,队长媳妇儿先开腔了。

“都是自家孩子,干什么卡那么紧,时间尽管写宽裕些。”

大队长认真的看着自家媳妇儿。

“是,我知道,我这不是琢磨着这一路开销不小,小芳也算是去帮大队要账,我想着要不要直接给个特派身份,当成给大队办差,走出去坐车吃饭住宿啥的,也更便利些,顺便从队里抽点路费贴补给小芳。”

办公差和处理私事,在现如今这社会待遇是截然不同的,饭店招待所车站都是国营,和公社生产队相当于兄弟单位。

大队长敬重自家媳妇儿,怜惜媳妇儿成亲几天,就分别十三年,苦守的不容易,从来不说一句重话,也不会因为媳妇儿是个女人,就随意糊弄。

只要媳妇儿有质疑,他就认认真真掰开揉碎给解释清楚。

整个生产队都知道,惹大队长不高兴了,最多得个白眼,要是得罪了队长家媳妇儿,非得挨抽不可。

队长媳妇儿觉得老崔这话说的有道理,大腿一拍。

“那还考虑啥,就照你说的办!”

崔锦芳被大队长提点,眼前一亮。

听到后面要给她路费,她赶紧摆手。

“队长叔,帮大队跑腿我很乐意,但是路费就不用了,就算不帮大队要账,这一趟我也是要去的,有话就得当面说清楚,拖着吊着不是人干的事儿。”

大队长有心帮衬,又担心队里其他人不同意,这还没见到要回来的账,就先出一笔开支,毕竟大队不是他一个生产队长的一言堂。

既然小芳接受办公差身份,又自己掏路费,那他就不为难了,要是真要回来了,怎么着他也会想法子给小芳谋些奖励。

“那就这么办,不过这路途遥远,锦民还是半大孩子,你姐弟俩去?要不要让你庆军大哥跟着一块儿?”

崔锦芳顺着大队长手指方向看过去,马大嫂也有点紧张的看过来。

这年月,消息闭塞,发生什么不好的事儿,全靠口口相传,往往被添油加醋,越穿越玄乎。

因此大家对外面都抱着一种敬畏心态,只觉得处处是危险,能不出去,还是在家守着老婆孩子的好。

崔锦芳摇头。

“不麻烦庆军大哥,我心里有成算,锦民也不小了,合该带出去见见世面,您放心,路上我会注意的。”

两个孩子从没出过远门,县城都没怎么去过,大队长也不能说放心就放心。

他想了想,又给崔锦芳写了一张电话号码。

“这是我老战友的号码,他姓李,你要是遇到难处,就打这个电话说是崔守义的侄女儿,他就知道了。”

崔锦芳双手接过,心中涌出阵阵暖流,鼻子也有些酸。

大队长已经快六十了,要不是有情有义,惦记着家里媳妇儿,他跟这个姓李的领导肯定不相上下。

当年大队长也护着她良多,可惜身子不大好,不到七十就摔了一跤,突然去了。

“哎,谢谢叔,我记着呢!您早些歇息,我这就回去了,明儿还得去看看锦民,跟他说这事儿,顺便给他送些吃的。”

出门的时候,队长媳妇儿抓了一把红枣花生,都是过年时候攒着吃,没舍得吃完的。

崔锦芳忙道谢。

为了避嫌,没有拿篮子来,就用蒸布兜着俩发糕,回去也用蒸布包着花生红枣回。

回到家,崔锦芳又点燃油灯,用锦民留在家的铅笔和写了一面的本子,趴在临时充当桌子的红漆木箱子上写字。

这年头正是青年文学喷薄发展的起始,过去十年的歌功颂德套路渐渐被新思想取代。

不少青年人开始摸索着创新诗歌内容,等到明年开放,这样解放思想,歌颂爱情和理想的诗歌会更受青年欢迎。

解放思想之后就是迷茫文学,疼痛文学,崔锦芳都有了解。

这也是前世向红军赶上浪潮,踩着她的名头出名的机遇。

刀是没有对错的,问题出在持刀人身上。

凡事皆有两面,只要利用得当,抓住时机,这现代诗歌文学,未必不是她崔锦芳的机遇。

崔锦芳虽然只有小学学历,可从没放弃读书。

特别是那些年,愁苦憋闷的时候,各个时代的文学就是她的精神粮食,况且这时候的诗歌,简单的不能再简单,只要大胆,有冒险精神就是赢家。

崔锦芳先把自己打造成一个因为时代原因,被迫与未婚夫分离,却重情重义,遵守约定,苦苦守候的人。

社会发展几千年,依旧不缺乏自大的男人。

他们大多渴望被仰慕被依赖被无限放大,能在报纸上看见一个如此忠贞的女人,下意识的就会想要普及这种思想,必然要大力赞扬的。

崔锦芳蛰伏了一辈子,她能把时间线拉长到后半生,来下一盘大棋。

写了三首诗,署名小芳,准备一个寄往省城报纸,一个寄到青年报,还有一个寄到春城报纸上,后两个都是向红军声名鹊起的地方。

确认没有漏洞,随后才吹灯睡觉。

第二天崔锦芳不急去卖发糕,先上半天工,中午得了介绍信和证明,才背着背篓往县里去。

大窑村在镇子的南边,县城北边,走到镇上要半小时,走到县里也就四十分钟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