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小说网-okNovel.net

字:
关灯 护眼
ok小说网 > 快穿:阿蜃 > 第1090章 小芳-赶集

第1090章 小芳-赶集

   第1090章 小芳-赶集(1/2)

吃过早饭,崔锦芳检查家里财产。

这么多年,家里日子不难熬也不算好过,锦民现在还在读初二,下半年就要考高中,那时候因为她连累,锦民四处跟人打架,被学校开除,今生无论如何得继续读下去。

锦梅初中毕业,没考上高中就回来帮着干活,倒是可以拉着一起做点买卖。

吃过饭,锦民要去镇上上学,她把昨晚拾掇好,用稻草垫着放稳妥的鸡蛋背上,锦梅在家照顾家里,还要下地挣工分,姐弟二人背着书包和背篓出发。

早年因为物资匮乏,也因为不太平的因素,棉花和粮食被当做战略物资,必须上交国家,统一分配。

其他的,在农村大集上还是允许有自由市场的存在,交易一些油盐酱醋,针头线脑等小东西,这个是在红袖章监管之下,被允许存在的。

老百姓多收一把白菜几个土豆几个鸡蛋,磨几箱豆腐,都可以带去交易。

但是谁也不能明目张胆的搞战略物资,谁敢倒腾粮食发财,投机倒把罪,十五年起步。

那年援朝,我军有不少没有御寒棉衣,生生被冻死,那时候贪污棉花的,人人喊打,被直接公开处决。

所以粮食和布匹坚决不能碰。

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崔锦芳心里有成算。

家里不太宽裕,要想改善现状,倒是可以折腾一些副食村货之类。

不过也不急,再过两年就要分田地包产到户,到时候她打算捡起老本行继续种大棚。

做生不如做熟,前世能靠双手从土里刨出弟弟的聘礼和妹妹的嫁妆,今生就能照旧脱贫致富,让全家奔小康。

崔锦芳背着半篓子鸡蛋,准备去换点煤油,粗盐,还有菜油,最好再倒腾点钱出来。

因为个头不大,鸡蛋三分钱一个,等被挑拣到最后,只剩下一些小的,只能卖两分钱一个。

攒了六十个鸡蛋,也就卖了一块六毛二分钱。

这是一笔巨款了,一家人这两个月的开销都指着这一块六毛二分钱。

崔锦芳知道,这鸡蛋背到县城,起码五分钱一个,还人人争抢着买,兜里的钱就能翻倍。

想到这,崔锦芳心里火热。

她在自由市场转悠一圈,市场上多数是老中青三代女人,卖的也都是大家从牙缝里省下来的东西。

一小兜子红枣,半篮子花生,外面一层枯萎脱水的大白菜,大小不一的地蛋豆子等等。

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春种还没完全开始,这些都是老百姓去年存下,如今从地窖里挖出来的。

红枣三毛钱一斤,比大米贵两倍。

不过作为稀缺的滋补品,贵有贵的道理。

真正论斤买的很少,都是一小把一小把,几分钱的买卖。

崔锦芳想起家里还有一点点白面,是过年时候没舍得吃,省下来的。

不如买回去做点红枣糕。

无论什么时候,原料加工一步,利润增加一层,越是精加工,利润空间越大。

她准备买回去尝试做点红枣糕到县城试试。

崔锦芳跟老太太讨价还价,最终剩下的两斤左右红枣她不挑,都给包圆了,五毛钱成交。

老太太也被主顾一个一个挑,挑烦了,最后剩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第1090章 小芳-赶集(2/2)

的只怕要背回去。

没成想会有个小丫头接手,可以拿着钱回家,再好不过。

崔锦芳打算买回去蒸熟剁碎了做红枣糕到县城试试水,也就无所谓枣子卖相了。

有红枣没有糖,才只有一半功夫。

糖是稀罕东西,得要票,才能在供销社买到。

她记得之前看到几个干巴巴带着干土的甜菜根,一个大婶子坐在那半天,还没卖掉,说明不贵。

果然,崔锦芳只花了两毛钱,就买下八个大小不一的甜菜根,大婶子生怕她后悔,还附赠一个破篮子。

可惜这会儿还没有化肥,这些蔬菜个头是真的小。

不像她种大棚那会儿。

眼下全国都一样,崔锦芳也不在意。

东西放在背篓里,拎着破篮子,又找到家里急需的煤油,菜油盐巴之类,这才拎着篮子往家走。

路上就遇到出了五服的戴婶子。

她当年想把崔锦芳说和给娘家侄儿来着。

只是崔锦芳嫌男方家离得远,不能照顾到自己家,以年纪小为由,给回绝了。

那些年,崔锦芳跟向红军定亲后,两度筹备婚礼未果,时常被戴大婶子笑话。

后来被歌曲怂恿来调戏她的人里,就有她那侄儿的好哥们。

要说里头没有这两位姑侄的手笔,崔锦芳是不信的。

恰好就是那人,被崔锦芳咬下一块肉,之后就隐约听说那二流子的娘打上戴大婶子娘家去,戴家还赔了点钱。

之后两家更是反目成仇,交恶多年。

崔锦芳眼神寒了寒,径直走过去。

戴菊兰见到崔锦芳,就忍不住鄙夷,嘴里阴阳怪气。

“哟,小芳这地也不下,工分都不要,是指着你那男人来接你去城里享福呐!

不是大婶子说你,这男人就是那草里的蚂蚱,只要还能扑棱蛾子,就没有能老实的,绳子还得拴,该攥还得攥,谁像你,撒手就叫他走,大婶子把话撂这,向红军要是还能回来奔你这个村姑,婶儿给你送十个鸡蛋。”

这会儿地里活儿不多,就是整整地,捡走碎石块,砸碎土坷垃之类,下田的人都结伴回来了。

有几人听了一耳朵,恨不得站住不走,看看热闹。

崔锦芳摆手。

“别,大婶子,这男人就得在结婚之前看清楚,只要没结婚,咱就不能攥太紧,由着他翻,省的跳了火坑才看清他真面目。

您也不用往我家送鸡蛋,这样说到做不到的男人,回来了我也不稀罕。”

说话间,不等戴大婶子回嘴,崔锦芳就瞧见队长家儿媳妇儿,扛着锄头也回来了。

崔锦芳迎上去。

“马大嫂,我正准备去你家找队长叔呢!”

马大嫂日子过的舒坦,整个人也干脆利落,笑盈盈地道:

“小芳啊,啥事儿?要不要我给你带个话?”

崔锦芳点头。

“要的,劳烦大嫂子让队长叔把向红军借粮的条子整理出来,写个证明给我,我跟我弟弟最近得去一趟春城,把这婚事给退了,顺便找他把欠咱大队的粮食要回来,当初放他走,就是知道这人榨干了也还不上大队的粮,不如放回去,咱直接找到他单位要,他不敢不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