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掺有杂质的金块砸薄,然后钉在木头做的爬犁底下,这样长时间打磨,这孩子爬犁底下这两条东西,开始肯定是黑色的,不然也不会被当成铁丝来用,但现在却已经开始闪闪发光了。
深山里都是宝,但住在深山里的人,却未必认得这些东西。
冬天小孩子们都喜欢玩爬犁,就是用木头钉的那种小爬犁,然后拿来有点坡度的地方,从上往下一滑,那感觉,绝对能美的小孩子们忘了回家吃饭。
他们家几个小孩子都有这样的爬犁,但却没一个这么奢侈的,居然用金块给自己孩子钉爬犁?
这种还没提炼出来的金子,还是有些硬度的,这小孩儿他爸爸也是个人才啊。
“小盆友,我家也有小孩子,我很喜欢你这个爬犁,你能换给我吗?”
既然这家人不拿金子当金子,主要是这东西迟早会被人发现,到时一问这东西哪来的……
李如歌说着,赶紧从兜里掏出一把水果糖,外加两个大苹果,想想又拿出两毛钱,递到小孩儿面前,再次问道:“怎么样,换不换?”
这时又围过来不少小孩儿,一看见花花绿绿的水果糖,还有两个又大又红的大苹果,顿时没了抵抗力。
这一看还有两毛钱,几个小孩子都赶紧把自己的爬犁递过来,说要和李如歌交换。
李如歌仔细看了一圈,发现就这个孩子的爬犁上用的东西似是马蹄筋,忙摇了摇头,说道:“我们家就一个孩子还没有爬犁,就需要一个,你们的,姐姐就不换了。”
“李大头你想呢?”几个小孩儿都失望的拿回自己的爬犁,见李大头还一副不舍得的样子,赶紧推了他一把,“你傻呀,两个大苹果,还有那老多糖,还有两毛钱,你这个破爬犁不就是你爹给你钉的,都不值两毛钱,你再让你爹给你钉一个不就完了。”
李大头这会儿也想明白了,忙迫不及待的把爬犁递过来,然后从李如歌手里先接过两毛钱揣兜里,等接过糖果和苹果时,可能是怕别的孩子抢,转身撒腿就跑。
李如歌把爬犁扔进背篓里,见刚刚替自己说话的那个小孩儿还没走,忙又掏出一块糖给他。
小孩儿满意的接过糖,忙迫不及待的塞嘴里,然后指着附近一户人家,说道:“姐姐你以后再想要爬犁,记得找我,我家就住在那。”
“好嘞,姐姐记住了。”
等几个孩子都跑走了,李如歌又看了一眼那东西,觉得自己没有看错,这下也不去公社了,而是直接往刚刚那个孩子指引的方向骑了过去。
原本她还想去找她爹,爷俩一起去寻宝,几率会大一些。
考虑到李富斌同志在青山公社就没有不认识的,别有人一看李书记往西边去了,也好奇的跟过去看看……
刚刚那孩子只是往西边指了下,李如歌就往西边骑,等到了这边,她才知道自己有点得意的太早了。
完了,这下她的锦鲤运也失灵了,这山连着山的,连一条上山的路都没有,她去哪找金子去。
看了一下时间,这都偏下午了,反正那东西也跑不了,她还是改天再来吧。
李如歌调转车头,又往回骑,到刘成家大门的时候,又拿出点细粮,冻梨冻柿子啥的。
大苹果那东西也不能总往出拿,尤其冬天,那东西暴露的太多,就不太好解释了。
冬天县里那边有卖冻梨冻柿子的,还有一种常见的海鱼,叫明太鱼。
这些东西也的确是她在城里买的,要过年了,城里的物资也丰富一些了,她是逮到机会,就多买一些,你看这不就派上用场了。
今天刘成家里人还不少,后一听都是来给老太太过生日的,李如歌心说自己还来巧了。
王山桃一看李如歌来了,还拿了这么多东西,激动坏了。
年年她婆婆过生日的时候,都是乡下忙着送粮的时候,她娘家也没人能来。
今年老太太六十六岁大寿,自己又挺在乎,实际刘成也很在乎,都念叨一上午了,说看看今天都谁能来给她过生日。
然后人家俩闺女都回来了,在省城工作的儿子也提前给邮寄回来不少东西,还汇了款。
可她娘家还是一个来的都没有。
这如歌可是她娘家那边的亲戚,总该算她娘家人了吧?
得知是这么个情况,李如歌也会说话,忙道:“我上次来,就听我大姨念叨,您今年六十六岁大寿,要好好给您过一个生日,我就记住这事了。”
王山桃:“……”她和如歌念叨过这事吗?
不等王山桃想明白,刘成那边却有些激动的埋怨上了,“你说说你,这事和如歌说啥,还麻烦如歌大老远跑这一趟。”
那她肯定是说了,不然如歌咋会知道他们家老婆婆今天过生日。
“我这不是寻思我娘家那些人都忙,就想看看如歌能不能来,对了,还有李书记,等下你去请一下。”
如果李如歌不来,那他们就不好去请李书记了,尤其过生日这事,你知道人家有没有准备,就让人家来,那能空着手来吗。
“中,李书记那里一会儿我去请,你赶紧招待一下如歌,给倒点水,拿点糖果啥的。”刘成叮嘱完王山桃,才往公社大院那边去。
此刻已经坐在炕边上,正听刘老太太给两个闺女做介绍的李如歌,又替王山桃美言了几句。
这老太太两个儿子都是上班的,尤其大儿子还在省城工作,所以一直都有点瞧不上王山桃。
可儿子当初一眼就瞧上了,考虑到姑娘的亲哥哥还是个大队书记,她才答应下这门亲事。
这么多年接触下来,刘老太太又后悔了,大队书记也不比种地的强多少,真是啥光都借不上他们娘家的。
哪像她大儿媳娘家,爹娘都是大厂子里的工人,瞧瞧她用的毛巾肥皂,可都是大儿媳给的。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老太太总拿城里那个儿媳妇和王山桃比,人家给她点东西,就孝顺的不行了。
可家里这个儿媳一天三顿饭伺候着她,刘老太太依旧觉得王山桃不如城里儿媳妇好。
把掺有杂质的金块砸薄,然后钉在木头做的爬犁底下,这样长时间打磨,这孩子爬犁底下这两条东西,开始肯定是黑色的,不然也不会被当成铁丝来用,但现在却已经开始闪闪发光了。
深山里都是宝,但住在深山里的人,却未必认得这些东西。
冬天小孩子们都喜欢玩爬犁,就是用木头钉的那种小爬犁,然后拿来有点坡度的地方,从上往下一滑,那感觉,绝对能美的小孩子们忘了回家吃饭。
他们家几个小孩子都有这样的爬犁,但却没一个这么奢侈的,居然用金块给自己孩子钉爬犁?
这种还没提炼出来的金子,还是有些硬度的,这小孩儿他爸爸也是个人才啊。
“小盆友,我家也有小孩子,我很喜欢你这个爬犁,你能换给我吗?”
既然这家人不拿金子当金子,主要是这东西迟早会被人发现,到时一问这东西哪来的……
李如歌说着,赶紧从兜里掏出一把水果糖,外加两个大苹果,想想又拿出两毛钱,递到小孩儿面前,再次问道:“怎么样,换不换?”
这时又围过来不少小孩儿,一看见花花绿绿的水果糖,还有两个又大又红的大苹果,顿时没了抵抗力。
这一看还有两毛钱,几个小孩子都赶紧把自己的爬犁递过来,说要和李如歌交换。
李如歌仔细看了一圈,发现就这个孩子的爬犁上用的东西似是马蹄筋,忙摇了摇头,说道:“我们家就一个孩子还没有爬犁,就需要一个,你们的,姐姐就不换了。”
“李大头你想呢?”几个小孩儿都失望的拿回自己的爬犁,见李大头还一副不舍得的样子,赶紧推了他一把,“你傻呀,两个大苹果,还有那老多糖,还有两毛钱,你这个破爬犁不就是你爹给你钉的,都不值两毛钱,你再让你爹给你钉一个不就完了。”
李大头这会儿也想明白了,忙迫不及待的把爬犁递过来,然后从李如歌手里先接过两毛钱揣兜里,等接过糖果和苹果时,可能是怕别的孩子抢,转身撒腿就跑。
李如歌把爬犁扔进背篓里,见刚刚替自己说话的那个小孩儿还没走,忙又掏出一块糖给他。
小孩儿满意的接过糖,忙迫不及待的塞嘴里,然后指着附近一户人家,说道:“姐姐你以后再想要爬犁,记得找我,我家就住在那。”
“好嘞,姐姐记住了。”
等几个孩子都跑走了,李如歌又看了一眼那东西,觉得自己没有看错,这下也不去公社了,而是直接往刚刚那个孩子指引的方向骑了过去。
原本她还想去找她爹,爷俩一起去寻宝,几率会大一些。
考虑到李富斌同志在青山公社就没有不认识的,别有人一看李书记往西边去了,也好奇的跟过去看看……
刚刚那孩子只是往西边指了下,李如歌就往西边骑,等到了这边,她才知道自己有点得意的太早了。
完了,这下她的锦鲤运也失灵了,这山连着山的,连一条上山的路都没有,她去哪找金子去。
看了一下时间,这都偏下午了,反正那东西也跑不了,她还是改天再来吧。
李如歌调转车头,又往回骑,到刘成家大门的时候,又拿出点细粮,冻梨冻柿子啥的。
大苹果那东西也不能总往出拿,尤其冬天,那东西暴露的太多,就不太好解释了。
冬天县里那边有卖冻梨冻柿子的,还有一种常见的海鱼,叫明太鱼。
这些东西也的确是她在城里买的,要过年了,城里的物资也丰富一些了,她是逮到机会,就多买一些,你看这不就派上用场了。
今天刘成家里人还不少,后一听都是来给老太太过生日的,李如歌心说自己还来巧了。
王山桃一看李如歌来了,还拿了这么多东西,激动坏了。
年年她婆婆过生日的时候,都是乡下忙着送粮的时候,她娘家也没人能来。
今年老太太六十六岁大寿,自己又挺在乎,实际刘成也很在乎,都念叨一上午了,说看看今天都谁能来给她过生日。
然后人家俩闺女都回来了,在省城工作的儿子也提前给邮寄回来不少东西,还汇了款。
可她娘家还是一个来的都没有。
这如歌可是她娘家那边的亲戚,总该算她娘家人了吧?
得知是这么个情况,李如歌也会说话,忙道:“我上次来,就听我大姨念叨,您今年六十六岁大寿,要好好给您过一个生日,我就记住这事了。”
王山桃:“……”她和如歌念叨过这事吗?
不等王山桃想明白,刘成那边却有些激动的埋怨上了,“你说说你,这事和如歌说啥,还麻烦如歌大老远跑这一趟。”
那她肯定是说了,不然如歌咋会知道他们家老婆婆今天过生日。
“我这不是寻思我娘家那些人都忙,就想看看如歌能不能来,对了,还有李书记,等下你去请一下。”
如果李如歌不来,那他们就不好去请李书记了,尤其过生日这事,你知道人家有没有准备,就让人家来,那能空着手来吗。
“中,李书记那里一会儿我去请,你赶紧招待一下如歌,给倒点水,拿点糖果啥的。”刘成叮嘱完王山桃,才往公社大院那边去。
此刻已经坐在炕边上,正听刘老太太给两个闺女做介绍的李如歌,又替王山桃美言了几句。
这老太太两个儿子都是上班的,尤其大儿子还在省城工作,所以一直都有点瞧不上王山桃。
可儿子当初一眼就瞧上了,考虑到姑娘的亲哥哥还是个大队书记,她才答应下这门亲事。
这么多年接触下来,刘老太太又后悔了,大队书记也不比种地的强多少,真是啥光都借不上他们娘家的。
哪像她大儿媳娘家,爹娘都是大厂子里的工人,瞧瞧她用的毛巾肥皂,可都是大儿媳给的。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老太太总拿城里那个儿媳妇和王山桃比,人家给她点东西,就孝顺的不行了。
可家里这个儿媳一天三顿饭伺候着她,刘老太太依旧觉得王山桃不如城里儿媳妇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