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当时就算没有会上这一出,那些个大队长不抗议,李富斌也是这样打算的,想把第一批知青都打发去李家庄。
首先李家庄是他所在的村子,还有就是,李家庄给知青盖的知青点,也叫集体户,他都已经让李二早早就给知青们准备妥当了。
到时几个人过去就有地方住,口粮问题肯定也早就想好咋办了。
当然,把几个人都打发去李家庄,最主要的原因,是这几个人都是点名要来李家庄的,他现在拒绝哪个,都是得罪人的事。
所以李书记干脆来个顺水推舟,把几个人都推去李家庄了。
李富斌这样干,还有一个想法,这以后再有找关系打电话的,这就是个借口,李家庄的知青太多了,谁都没办法了,不能把所有来临青县的知青,都推给李家庄一个村子吧?
这话你们哪个没脑子的领导能说出来?
所以打从这六个知青都去了李家庄,县里领导再没和李书记提过这样的要求。
顶多就是,看看别的村咋样,这两个娃娃是某某家孩子,那两个娃娃是谁谁家亲戚,都是点名要来咱们青山公社的,你看看你们公社别的村,比如靠山村……
领导知道自己理亏就行,在这种情况下,李书记的工作就好干多了。
之前那六个知青,得知他们都被分去了李家庄,就是李如歌家那个村子,开始还都挺高兴。
因为他们几个没下来前,父母都把李家庄描述的很好,啥粮食可劲吃了,听说那里的大青山可美了,人也都是聪明的,还出过一个京大的大学生呢。
这些事作为领导,只需秘书一个电话,或是自己一个电话,就都能掌握。
然后这一路他们又是和李如歌一路回来的,就更相信他们爸妈说的话没错,因为李如歌的确是京大毕业的,也的确出生成长在李家庄。
可真的一进村子里,几个人就有点傻眼了,这里不是很富裕吗?咋住的都是土房?
而且村民也都穿的很破,那衣裳上都打着补丁,这叫啥富裕啊?
王建设示意几个人都稍安勿躁,毕竟和他们这一路走过来的村子比起来,李家庄这不是还有几户砖房呢。
有几户砖房也不可能是给他们住的?
这点自知之明,几个人到是都有,后一看果然是。
李家庄的集体户就盖在大队部旁边,之前那两间当过托儿所,又当过夜校的房子,修整修整,正好可以给知青用。
不过肯定是不够,然后就在旁边又盖两间,但走一个大门,上面还挂着个牌子,写着三个大字,集体户。
曾经听说过知青下乡,遭遇过的不幸,李富斌同志都想在自己能力范围内,避免那样的事再发生。
所以把集体户盖在大队部旁边,这也是个震慑,尤其李二这个大队长,还有徐顺利那个大队书记,又是他比较信任的。
只要有这两个人在,李富斌坚信,未来能来李家庄插队落户的知青,都是幸运的。
而且李书记对每个村都是这样要求的,就是来的知青,男女不能混着住,东西屋也不行,必须要有两个院子。
你看走一个大门行,但往里一走,就分开两个小院了,中间还必须要有一堵墙。
然后几个知青要一起开火,那好办,夏季可以在外面做饭,冬季为了暖屋子,就轮到男知青做饭,就在男知青这边开火。
同样,轮到女知青做饭,就在女知青那边开火。
反正两边都有厨房,不一起开火就更方便了,自己管自己,免得违背李书记的意思。
李富斌对几个人的要求就这一点:“你们都还小,下来是帮助搞建设的,最好不要太早考虑个人问题。”
都才十七八岁的小孩子,说句不好听的,心智都未必成熟,过早谈对象结婚,到时后悔了咋整。
他们夫妻是过来人,又听说过当年的事,自然能避免就尽可能的避免那种事再发生。
所以首先就是要把男女知青分开两个院子,其次就是时不时的敲打敲打,让大家都别干将来让自己后悔的事。
几个知青对李书记的印象都很不错,对李二这个大队长也印象很好。
最起码他们村的这个大队长年轻啊,不似那些胡子拉碴的老头,一个个都脏兮兮的。
后来混熟了,几个人才了解,村中那几间比较新的砖房,是个叫刘解放他们家盖的。
等村西头那户只有房前有砖的,就是李如歌家,也是那位笑容温和,却说话很有力度的公社书记家。
还有一户比较老旧的砖挂面房子,据说是曾经这一片非常有名的李三爷家。
不过那老头两年前就去世了,没几天,他老伴也走了,然后那几间屋子,就由他们家老闺女李桂芝继承了。
几个知青刚来对啥事都好奇,听到这都想问问:“乡下不是传男不传女吗?咋把房子给闺女了?”
搭话的人听了这话,顿觉得意的不行,就好似他们即将要说出的人,是他们家儿子似的。
“这你们就不知道了,为啥李三爷有威望,还不是人家几个儿子都是干部,还都是城里的大干部哩。”
难怪会住砖挂面的房子,合着都是几个儿子出的钱。
还有一户和李三爷家房子差不多陈旧的砖房,自然就是大队书记徐顺利家。
几个人刚来第一天,还没体验到农活的辛苦,也有心情溜达,满村子一通乱串后,就把这个村一些表面情况了解的差不多了。
李二对几个人是这样分配的,不偏不向,一个小队分去一个,剩下的两个女知青,因为拿锄头都拿不动,就被分去了养猪场。
被剩下的两个女知青里当然没有周宁,这姑娘也不知周朝阳是咋和她灌输的,一来就黏上孙凤琴同志了,分小队的时候,自己主动提出来,要去她李婶子的四小队。
而且干起活来,也不娇气,不会就学,甚至手握锄头握的,磨出好几个大血泡,都没说这活她不干了。
实际当时就算没有会上这一出,那些个大队长不抗议,李富斌也是这样打算的,想把第一批知青都打发去李家庄。
首先李家庄是他所在的村子,还有就是,李家庄给知青盖的知青点,也叫集体户,他都已经让李二早早就给知青们准备妥当了。
到时几个人过去就有地方住,口粮问题肯定也早就想好咋办了。
当然,把几个人都打发去李家庄,最主要的原因,是这几个人都是点名要来李家庄的,他现在拒绝哪个,都是得罪人的事。
所以李书记干脆来个顺水推舟,把几个人都推去李家庄了。
李富斌这样干,还有一个想法,这以后再有找关系打电话的,这就是个借口,李家庄的知青太多了,谁都没办法了,不能把所有来临青县的知青,都推给李家庄一个村子吧?
这话你们哪个没脑子的领导能说出来?
所以打从这六个知青都去了李家庄,县里领导再没和李书记提过这样的要求。
顶多就是,看看别的村咋样,这两个娃娃是某某家孩子,那两个娃娃是谁谁家亲戚,都是点名要来咱们青山公社的,你看看你们公社别的村,比如靠山村……
领导知道自己理亏就行,在这种情况下,李书记的工作就好干多了。
之前那六个知青,得知他们都被分去了李家庄,就是李如歌家那个村子,开始还都挺高兴。
因为他们几个没下来前,父母都把李家庄描述的很好,啥粮食可劲吃了,听说那里的大青山可美了,人也都是聪明的,还出过一个京大的大学生呢。
这些事作为领导,只需秘书一个电话,或是自己一个电话,就都能掌握。
然后这一路他们又是和李如歌一路回来的,就更相信他们爸妈说的话没错,因为李如歌的确是京大毕业的,也的确出生成长在李家庄。
可真的一进村子里,几个人就有点傻眼了,这里不是很富裕吗?咋住的都是土房?
而且村民也都穿的很破,那衣裳上都打着补丁,这叫啥富裕啊?
王建设示意几个人都稍安勿躁,毕竟和他们这一路走过来的村子比起来,李家庄这不是还有几户砖房呢。
有几户砖房也不可能是给他们住的?
这点自知之明,几个人到是都有,后一看果然是。
李家庄的集体户就盖在大队部旁边,之前那两间当过托儿所,又当过夜校的房子,修整修整,正好可以给知青用。
不过肯定是不够,然后就在旁边又盖两间,但走一个大门,上面还挂着个牌子,写着三个大字,集体户。
曾经听说过知青下乡,遭遇过的不幸,李富斌同志都想在自己能力范围内,避免那样的事再发生。
所以把集体户盖在大队部旁边,这也是个震慑,尤其李二这个大队长,还有徐顺利那个大队书记,又是他比较信任的。
只要有这两个人在,李富斌坚信,未来能来李家庄插队落户的知青,都是幸运的。
而且李书记对每个村都是这样要求的,就是来的知青,男女不能混着住,东西屋也不行,必须要有两个院子。
你看走一个大门行,但往里一走,就分开两个小院了,中间还必须要有一堵墙。
然后几个知青要一起开火,那好办,夏季可以在外面做饭,冬季为了暖屋子,就轮到男知青做饭,就在男知青这边开火。
同样,轮到女知青做饭,就在女知青那边开火。
反正两边都有厨房,不一起开火就更方便了,自己管自己,免得违背李书记的意思。
李富斌对几个人的要求就这一点:“你们都还小,下来是帮助搞建设的,最好不要太早考虑个人问题。”
都才十七八岁的小孩子,说句不好听的,心智都未必成熟,过早谈对象结婚,到时后悔了咋整。
他们夫妻是过来人,又听说过当年的事,自然能避免就尽可能的避免那种事再发生。
所以首先就是要把男女知青分开两个院子,其次就是时不时的敲打敲打,让大家都别干将来让自己后悔的事。
几个知青对李书记的印象都很不错,对李二这个大队长也印象很好。
最起码他们村的这个大队长年轻啊,不似那些胡子拉碴的老头,一个个都脏兮兮的。
后来混熟了,几个人才了解,村中那几间比较新的砖房,是个叫刘解放他们家盖的。
等村西头那户只有房前有砖的,就是李如歌家,也是那位笑容温和,却说话很有力度的公社书记家。
还有一户比较老旧的砖挂面房子,据说是曾经这一片非常有名的李三爷家。
不过那老头两年前就去世了,没几天,他老伴也走了,然后那几间屋子,就由他们家老闺女李桂芝继承了。
几个知青刚来对啥事都好奇,听到这都想问问:“乡下不是传男不传女吗?咋把房子给闺女了?”
搭话的人听了这话,顿觉得意的不行,就好似他们即将要说出的人,是他们家儿子似的。
“这你们就不知道了,为啥李三爷有威望,还不是人家几个儿子都是干部,还都是城里的大干部哩。”
难怪会住砖挂面的房子,合着都是几个儿子出的钱。
还有一户和李三爷家房子差不多陈旧的砖房,自然就是大队书记徐顺利家。
几个人刚来第一天,还没体验到农活的辛苦,也有心情溜达,满村子一通乱串后,就把这个村一些表面情况了解的差不多了。
李二对几个人是这样分配的,不偏不向,一个小队分去一个,剩下的两个女知青,因为拿锄头都拿不动,就被分去了养猪场。
被剩下的两个女知青里当然没有周宁,这姑娘也不知周朝阳是咋和她灌输的,一来就黏上孙凤琴同志了,分小队的时候,自己主动提出来,要去她李婶子的四小队。
而且干起活来,也不娇气,不会就学,甚至手握锄头握的,磨出好几个大血泡,都没说这活她不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