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小说网-okNovel.net

字:
关灯 护眼
ok小说网 > 我全家穿到了六零年代 > 第394章 办托儿所

第394章 办托儿所

所以他们家的孩子咋可能长不高,没看如兰就比别人家闺女高,如歌这眼看就要追上她大姐了。

心系几个孩子身高问题的老爹,这一看来做饭的人了,赶紧进屋去翻箱倒柜,拿出半口袋白面,一小瓶豆油,还从房檐上勾下来一块腊肉。

孙凤霞母女这一路也累得不轻,一进屋,就赶紧找水喝。

这会儿出来瞧见离开的李二,孙凤霞也觉得这小伙子不错,别的不说,这大高个,这一把子力气……

想到闺女马上就十六岁了,也到了找婆家的年纪,就问道:“姐夫,刚刚那个小伙子是谁家的?人咋样?”

“我们屯子李德才家二小子,前几年被人陷害,送去劳改了好几年,人还是不错的,就是被耽搁了。”不然说不定现在都是个大学生了。

“啊?”一听是蹲过监狱的,孙凤霞那颗刚刚活跃起来的心一下就死了,“没事,我就随便打听打听。”

大梅还不到十六岁,孙凤霞自己,那都三十几岁了,更是不可能有啥想法。

李富斌也没多想自家小姨子的话,把半口袋面粉,一小瓶豆油,都交给孙凤霞,

“你先歇一会,你们娘俩要是不饿,就等一等,等下我去换你大姐回来,你们要是饿了,你就先做着,烙几张大油饼,炒个啥菜你自己看着办,然后再炖个汤。”

这话要是几个月前,孙凤霞听了肯定会连连摆手,还大油饼,还炒菜,日子哪能这样过,这也太败家了。

今时不同往日,不说娘家和大姐家现在过的啥日子,就是她自己,那也是有存款的人了。

孙凤霞很是自然的接过大白面,估摸着家里有多少人,就开始找盆?面,“行,午饭我来做,你告诉我大姐不用着急回来。”

家里上学的上学,上工的上工,如歌也不可能天天在家,有时还得送山娃子去城里,甚至那边有房子了,她和山娃子待在城里的时候比待在村里的时候都多。

大人一忙起来,家里就剩下小北自己在家,李富斌和孙凤琴总是不放心。

虽然别人家的小孩子都是这样过来的,现在也没人偷孩子,尤其是女孩子。

村里人都有着这样的想法,所以一到农忙的时候,家家几乎都是小孩子看家,像小北这样三四岁的小娃娃,还要照顾更小的弟弟妹妹呢。

这不是李大队长和孙主任都有着自家孩子就是比别人家的聪明,比别人家的可爱,比别人家……丢的可能性大。

所以每当家里没人的时候,他们就会拜托李三奶奶,帮着照看一下小北。

刚刚李富斌回来的时候,小北和几个小孩儿在那玩,旁边就坐着李三奶奶和另外两个老太太。

李富斌刚刚拿腊肉的时候,用刀切下来能有半斤的样子,然后又拿二斤大白面,拎着就去了李三爷家。

人老了,有空就想躺会儿。

可李大队长和孙主任都拜托她了,李三奶奶也不好推辞,就答应下了。

白给看着,偶尔一次两次还行,可要是天天看着,还是白看,搁谁心里都不是滋味。

李三奶奶正和李三爷说这事,“小北那小丫头咋这么命好,一个捡来的小丫头,瞧把李大队长两口子给宝贝的,还得搁专人给看着。”

“唉也不知要看到啥时候,别一个秋天,我都得去陪着那小丫头玩?”

“这还不说,那丫头还跟我念叨,小草是她外甥女,她是当小姨的,她还要帮着李家旺两口子照看小草。”

“那两口子可不是轻易开口求人的,这样,你要是看累了,我就去替换一下你,咱们俩换班总行了吧?”

老妻默默叨叨半天,李三爷才开口说话,只是他这话刚说完,就见李富斌拎着东西进院了。

“三大爷,三大娘,我给您二老送来一块肉,这还有点大白面,您家有大白菜吧,明天过节,包点饺子吃吧。”

“哎呦呦你这孩子,你们那一大家人,有点吃的也不容易,给我们送啥。”顿觉浑身都是力气的李三奶奶,这下也不抱怨累了,赶紧起来迎了出去。

李富斌自打和李家大院掰扯清楚,对屯子里一些长辈的称呼,也改了过来。

像对李三爷的称呼,因为李老头自甘小一辈,他之前都是叫三爷爷的,现在改成三大爷了。

“这不是要过八月节了,如歌今天进城,说是看看能不能买几块月饼,到时我再给您二老拿两块来。”

“拿啥拿,可不要了,那东西贵着哩。”李三奶奶这下是真不好意思了。

李三爷那边也赶紧摆手,“可不能再给我们送东西了,这面和肉,我们就留下了,月饼啥的可别给我们送了。”

“您两位是我们的长辈,是李家庄的定海神针,孝敬你们是我们这些小辈应该做的。”

李富斌一番话说的老两口乐的嘴都快闭不上了,连连说,“年纪大了,没啥大用处了,也帮不了你们啥忙,不过帮着照看一下孩子这样的小事,我们还行,这你就放心吧,以后小北就交给我们老两口吧,保准不会让孩子磕着碰着。”

“有您两位这话,我就放心了。”李富斌说着,又往炕里挪了挪,“我这还想和你们老两口商量一下,三大爷,三大娘,您两位说,咱们村办一个托儿所咋样?”

“办啥?托儿所?”老两口知道儿子队伍上就有托儿所,还真没听说过乡下也有办托儿所的,都愣住了。

“是啊,我留意了下,咱们村小孩子正经不少呢,现在大人一上工,那些小孩子都自己在家,我总觉得这里面有安全隐患。”

李富斌说到这,又给老两口举了个例子,“您两位还记得不,前年东头老王家大小子,被烧伤那件事……”

“记得记得,咋不记得,那孩子一死,他娘就疯疯癫癫了,哎呦可别提了,提起这事,我这心就一揪一揪的疼。”

李三爷开始还不觉得办托儿所有啥用,乡下孩子都皮实,泥地里打个滚,抓啥吃啥,不也都活的挺好。

所以他们家的孩子咋可能长不高,没看如兰就比别人家闺女高,如歌这眼看就要追上她大姐了。

心系几个孩子身高问题的老爹,这一看来做饭的人了,赶紧进屋去翻箱倒柜,拿出半口袋白面,一小瓶豆油,还从房檐上勾下来一块腊肉。

孙凤霞母女这一路也累得不轻,一进屋,就赶紧找水喝。

这会儿出来瞧见离开的李二,孙凤霞也觉得这小伙子不错,别的不说,这大高个,这一把子力气……

想到闺女马上就十六岁了,也到了找婆家的年纪,就问道:“姐夫,刚刚那个小伙子是谁家的?人咋样?”

“我们屯子李德才家二小子,前几年被人陷害,送去劳改了好几年,人还是不错的,就是被耽搁了。”不然说不定现在都是个大学生了。

“啊?”一听是蹲过监狱的,孙凤霞那颗刚刚活跃起来的心一下就死了,“没事,我就随便打听打听。”

大梅还不到十六岁,孙凤霞自己,那都三十几岁了,更是不可能有啥想法。

李富斌也没多想自家小姨子的话,把半口袋面粉,一小瓶豆油,都交给孙凤霞,

“你先歇一会,你们娘俩要是不饿,就等一等,等下我去换你大姐回来,你们要是饿了,你就先做着,烙几张大油饼,炒个啥菜你自己看着办,然后再炖个汤。”

这话要是几个月前,孙凤霞听了肯定会连连摆手,还大油饼,还炒菜,日子哪能这样过,这也太败家了。

今时不同往日,不说娘家和大姐家现在过的啥日子,就是她自己,那也是有存款的人了。

孙凤霞很是自然的接过大白面,估摸着家里有多少人,就开始找盆?面,“行,午饭我来做,你告诉我大姐不用着急回来。”

家里上学的上学,上工的上工,如歌也不可能天天在家,有时还得送山娃子去城里,甚至那边有房子了,她和山娃子待在城里的时候比待在村里的时候都多。

大人一忙起来,家里就剩下小北自己在家,李富斌和孙凤琴总是不放心。

虽然别人家的小孩子都是这样过来的,现在也没人偷孩子,尤其是女孩子。

村里人都有着这样的想法,所以一到农忙的时候,家家几乎都是小孩子看家,像小北这样三四岁的小娃娃,还要照顾更小的弟弟妹妹呢。

这不是李大队长和孙主任都有着自家孩子就是比别人家的聪明,比别人家的可爱,比别人家……丢的可能性大。

所以每当家里没人的时候,他们就会拜托李三奶奶,帮着照看一下小北。

刚刚李富斌回来的时候,小北和几个小孩儿在那玩,旁边就坐着李三奶奶和另外两个老太太。

李富斌刚刚拿腊肉的时候,用刀切下来能有半斤的样子,然后又拿二斤大白面,拎着就去了李三爷家。

人老了,有空就想躺会儿。

可李大队长和孙主任都拜托她了,李三奶奶也不好推辞,就答应下了。

白给看着,偶尔一次两次还行,可要是天天看着,还是白看,搁谁心里都不是滋味。

李三奶奶正和李三爷说这事,“小北那小丫头咋这么命好,一个捡来的小丫头,瞧把李大队长两口子给宝贝的,还得搁专人给看着。”

“唉也不知要看到啥时候,别一个秋天,我都得去陪着那小丫头玩?”

“这还不说,那丫头还跟我念叨,小草是她外甥女,她是当小姨的,她还要帮着李家旺两口子照看小草。”

“那两口子可不是轻易开口求人的,这样,你要是看累了,我就去替换一下你,咱们俩换班总行了吧?”

老妻默默叨叨半天,李三爷才开口说话,只是他这话刚说完,就见李富斌拎着东西进院了。

“三大爷,三大娘,我给您二老送来一块肉,这还有点大白面,您家有大白菜吧,明天过节,包点饺子吃吧。”

“哎呦呦你这孩子,你们那一大家人,有点吃的也不容易,给我们送啥。”顿觉浑身都是力气的李三奶奶,这下也不抱怨累了,赶紧起来迎了出去。

李富斌自打和李家大院掰扯清楚,对屯子里一些长辈的称呼,也改了过来。

像对李三爷的称呼,因为李老头自甘小一辈,他之前都是叫三爷爷的,现在改成三大爷了。

“这不是要过八月节了,如歌今天进城,说是看看能不能买几块月饼,到时我再给您二老拿两块来。”

“拿啥拿,可不要了,那东西贵着哩。”李三奶奶这下是真不好意思了。

李三爷那边也赶紧摆手,“可不能再给我们送东西了,这面和肉,我们就留下了,月饼啥的可别给我们送了。”

“您两位是我们的长辈,是李家庄的定海神针,孝敬你们是我们这些小辈应该做的。”

李富斌一番话说的老两口乐的嘴都快闭不上了,连连说,“年纪大了,没啥大用处了,也帮不了你们啥忙,不过帮着照看一下孩子这样的小事,我们还行,这你就放心吧,以后小北就交给我们老两口吧,保准不会让孩子磕着碰着。”

“有您两位这话,我就放心了。”李富斌说着,又往炕里挪了挪,“我这还想和你们老两口商量一下,三大爷,三大娘,您两位说,咱们村办一个托儿所咋样?”

“办啥?托儿所?”老两口知道儿子队伍上就有托儿所,还真没听说过乡下也有办托儿所的,都愣住了。

“是啊,我留意了下,咱们村小孩子正经不少呢,现在大人一上工,那些小孩子都自己在家,我总觉得这里面有安全隐患。”

李富斌说到这,又给老两口举了个例子,“您两位还记得不,前年东头老王家大小子,被烧伤那件事……”

“记得记得,咋不记得,那孩子一死,他娘就疯疯癫癫了,哎呦可别提了,提起这事,我这心就一揪一揪的疼。”

李三爷开始还不觉得办托儿所有啥用,乡下孩子都皮实,泥地里打个滚,抓啥吃啥,不也都活的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