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李如歌真没啥想买的,冯元恩家就在百货商店附近,她觉得自己与其站在大道边上傻等,还不如去里面逛一逛。
他们全家现在穿的衣裳,都是自己做的,而且还都是她娘,她大姐手针缝制的。
用的布料,也都是从楚大炮那里搞来的,现在他们家柜里,还有她这里,还有不少没裁剪的瑕疵布。
穿的不缺,吃的不缺,来百货商店还能买点啥?
李如歌溜溜达达先去食品区看了看,当瞧见自家做的果酱居然摆进了这种正规商店的柜台里,还真把她给惊到了。
冯元恩这是黑道白道两条道都走上了?
乱世出英雄,十八九岁的年纪,搁在后世,估摸大米多少钱一斤都不知道。
不过现在也不都冯元恩这样,这种人搁在啥时候,都是个能折腾的,只不过现在还不让个人做生意,不然还真说不定能折腾出一个首富来呢。
刚刚买了一瓶果酱的李淑芬,转头瞧见李如歌,咋瞧咋觉得这姑娘面熟?
猛地想起李如歌是谁,李淑芬简直都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了,揉了揉,又仔细看了看,才艾玛一声,“小姑娘,还真是你啊,你这变化也太大了,我这差点都没认出来。”
百货商店啥时候人都不少,李如歌又只顾着瞧自家的果酱,真没注意到李淑芬。
听见喊声,李淑芬又扒拉自己一下,她才转头看过来,然后也认出这位大妈是谁了。
这不是那次他们父女在车上和人起争执,用肥皂票和他们家换野菜的那位女同志吗。
她记得这位大妈下车时还告诉他们,说自己在街道工作,还让他们父女俩以后有啥菜,往她那里送点。
当时他们爷俩都答应的挺好,后来他们家的野菜也不愁销路,就把这件事给忘了。
再后来那就不用说了,几场雨下完,旱情一解除,野菜那东西哪里都不缺,他们更是早把这一茬给忘了。
“李阿姨吧?您的记忆力真好,居然还记得我呢?”
大妈大娘啥的,李如歌还是不太习惯这样的称呼,于是就喊了一声李阿姨。
“记得,咋不记得,当时那点野菜,可是让我们家……”瞧见周围的人都在看着她们,李淑芬忙拉了拉李如歌,“小姑娘,咱们去那边说话,别在这挡了人家买东西。”
李如歌这时已经注意到李淑芬手里还拿着他们家的果酱,笑了笑,指了指那瓶果酱,“这东西挺贵的吧?我看有不少人在买,好吃吗?”
“好吃,咋不好吃,而且这东西还能治病哩,我听我们家邻居说,他们家小孙子吃了这东西,经常烂嘴的毛病都好了。”
经常烂嘴那是缺维生素缺的比较严重了,而他们家做的果酱是用新鲜的野果子做的,而且这里面还有她滴进去的空间水。
李淑芬这话虽然有点夸张,但他们家的果酱别的不敢说,对于那些急缺维生素的人,的确是有帮助的。
几个还在犹豫要不要买一瓶回去尝尝的人,听见李淑芬的话,都赶紧掏钱,没一会儿,这边就排起了大队。
两个人这时已经走出百货商店,见李如歌还在回头看,李淑芬心里暗自叹息,乡下的日子啥时候都不能和城里比,你看这丫头现在穿的也行了,这是为了进城,还刻意换了一身没啥补丁的衣裳吧?
又见李如歌的头发也不似那次看见时那样枯黄了,个子也长了不少,李淑芬猜测他们家现在应该是能吃饱了,心里还挺替他们高兴的。
“闺女,你是不是也想买一瓶?要是钱不够……”李淑芬想说她可以借点钱给她,后一想到自家的日子,忙又把后半截的话咽了回去。
她家老头子,几个孩子经常说她,就因为爱管闲事,看谁都可怜,不知把家里的票啊,东西啥的,送出去多少了。
她还和家里人保证,以后不再往出乱借钱借票了,可这一看见有人为难,就又忍不住了。
这位李阿姨还真是热心肠,李如歌看出李淑芬的窘态,忙摇头,“我不是想买,我就是好奇,不就是一瓶果酱,咋会有这么多人买?不过听您一说,我就明白了,合着食物还能治病哩。”
“说的就是。”李淑芬想要岔开话题,于是又问道:“小姑娘,你又进城干啥来了?”
乡下人进一趟城可不容易,没啥大事,谁会往城里跑。
瞧见李如歌只背了个小包,也没背篓子,不像是来卖东西的,李淑芬还真有点好奇了。
想到了什么,李如歌眨了眨眼,回道:“我是来看我大姐的,我大姐在糖厂上班,李阿姨,我记得您是在街道上班吧?”
“对啊,你看你这闺女还记得我在哪上班。”李淑芬顿时就高兴起来。
热心肠的人都这样,自己干啥事,还不求人家记得自己的好,可又怕人家把自己的好给忘了。
“咋会忘了呢,当时要不是李阿姨您帮我们说话,算了,过去的事不说了,那啥,李阿姨,我想问问您,你们那里,有谁家转让房子的吗?”
“咋,你们家都要在城里买房子了?”
刚刚李如歌说她大姐在糖厂上班,李淑芬就惊了一下,后来一想,可能是堂姐,或是指不定啥姐,就没怎么往心里去。
这一听人家都要在城里买房子了,李淑芬还真吓了一跳,难道自己当初看走眼了,这父女俩不是啥乡下人?
“不是我们家买,是我大姐想买,他们家孩子还没断奶,住集体宿舍实在是不怎么方便,就想凑点钱,自己买一套。”
李如歌这样一解释,李淑芬才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我就说吗,哎呦糖厂那可是个好单位,挣得多,待遇也好。”
“是啊,”李如歌也顺着李淑芬的话说,“就是分房,还得排着,指不定哪年能分上呢。”
“那肯定的啊,你大姐年纪肯定也不大,论资排辈,没个五六年都别指望能分上房。”
这还得说糖厂那种单位不错,换别的单位,十年都未见能分上一间屋子。
实际李如歌真没啥想买的,冯元恩家就在百货商店附近,她觉得自己与其站在大道边上傻等,还不如去里面逛一逛。
他们全家现在穿的衣裳,都是自己做的,而且还都是她娘,她大姐手针缝制的。
用的布料,也都是从楚大炮那里搞来的,现在他们家柜里,还有她这里,还有不少没裁剪的瑕疵布。
穿的不缺,吃的不缺,来百货商店还能买点啥?
李如歌溜溜达达先去食品区看了看,当瞧见自家做的果酱居然摆进了这种正规商店的柜台里,还真把她给惊到了。
冯元恩这是黑道白道两条道都走上了?
乱世出英雄,十八九岁的年纪,搁在后世,估摸大米多少钱一斤都不知道。
不过现在也不都冯元恩这样,这种人搁在啥时候,都是个能折腾的,只不过现在还不让个人做生意,不然还真说不定能折腾出一个首富来呢。
刚刚买了一瓶果酱的李淑芬,转头瞧见李如歌,咋瞧咋觉得这姑娘面熟?
猛地想起李如歌是谁,李淑芬简直都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了,揉了揉,又仔细看了看,才艾玛一声,“小姑娘,还真是你啊,你这变化也太大了,我这差点都没认出来。”
百货商店啥时候人都不少,李如歌又只顾着瞧自家的果酱,真没注意到李淑芬。
听见喊声,李淑芬又扒拉自己一下,她才转头看过来,然后也认出这位大妈是谁了。
这不是那次他们父女在车上和人起争执,用肥皂票和他们家换野菜的那位女同志吗。
她记得这位大妈下车时还告诉他们,说自己在街道工作,还让他们父女俩以后有啥菜,往她那里送点。
当时他们爷俩都答应的挺好,后来他们家的野菜也不愁销路,就把这件事给忘了。
再后来那就不用说了,几场雨下完,旱情一解除,野菜那东西哪里都不缺,他们更是早把这一茬给忘了。
“李阿姨吧?您的记忆力真好,居然还记得我呢?”
大妈大娘啥的,李如歌还是不太习惯这样的称呼,于是就喊了一声李阿姨。
“记得,咋不记得,当时那点野菜,可是让我们家……”瞧见周围的人都在看着她们,李淑芬忙拉了拉李如歌,“小姑娘,咱们去那边说话,别在这挡了人家买东西。”
李如歌这时已经注意到李淑芬手里还拿着他们家的果酱,笑了笑,指了指那瓶果酱,“这东西挺贵的吧?我看有不少人在买,好吃吗?”
“好吃,咋不好吃,而且这东西还能治病哩,我听我们家邻居说,他们家小孙子吃了这东西,经常烂嘴的毛病都好了。”
经常烂嘴那是缺维生素缺的比较严重了,而他们家做的果酱是用新鲜的野果子做的,而且这里面还有她滴进去的空间水。
李淑芬这话虽然有点夸张,但他们家的果酱别的不敢说,对于那些急缺维生素的人,的确是有帮助的。
几个还在犹豫要不要买一瓶回去尝尝的人,听见李淑芬的话,都赶紧掏钱,没一会儿,这边就排起了大队。
两个人这时已经走出百货商店,见李如歌还在回头看,李淑芬心里暗自叹息,乡下的日子啥时候都不能和城里比,你看这丫头现在穿的也行了,这是为了进城,还刻意换了一身没啥补丁的衣裳吧?
又见李如歌的头发也不似那次看见时那样枯黄了,个子也长了不少,李淑芬猜测他们家现在应该是能吃饱了,心里还挺替他们高兴的。
“闺女,你是不是也想买一瓶?要是钱不够……”李淑芬想说她可以借点钱给她,后一想到自家的日子,忙又把后半截的话咽了回去。
她家老头子,几个孩子经常说她,就因为爱管闲事,看谁都可怜,不知把家里的票啊,东西啥的,送出去多少了。
她还和家里人保证,以后不再往出乱借钱借票了,可这一看见有人为难,就又忍不住了。
这位李阿姨还真是热心肠,李如歌看出李淑芬的窘态,忙摇头,“我不是想买,我就是好奇,不就是一瓶果酱,咋会有这么多人买?不过听您一说,我就明白了,合着食物还能治病哩。”
“说的就是。”李淑芬想要岔开话题,于是又问道:“小姑娘,你又进城干啥来了?”
乡下人进一趟城可不容易,没啥大事,谁会往城里跑。
瞧见李如歌只背了个小包,也没背篓子,不像是来卖东西的,李淑芬还真有点好奇了。
想到了什么,李如歌眨了眨眼,回道:“我是来看我大姐的,我大姐在糖厂上班,李阿姨,我记得您是在街道上班吧?”
“对啊,你看你这闺女还记得我在哪上班。”李淑芬顿时就高兴起来。
热心肠的人都这样,自己干啥事,还不求人家记得自己的好,可又怕人家把自己的好给忘了。
“咋会忘了呢,当时要不是李阿姨您帮我们说话,算了,过去的事不说了,那啥,李阿姨,我想问问您,你们那里,有谁家转让房子的吗?”
“咋,你们家都要在城里买房子了?”
刚刚李如歌说她大姐在糖厂上班,李淑芬就惊了一下,后来一想,可能是堂姐,或是指不定啥姐,就没怎么往心里去。
这一听人家都要在城里买房子了,李淑芬还真吓了一跳,难道自己当初看走眼了,这父女俩不是啥乡下人?
“不是我们家买,是我大姐想买,他们家孩子还没断奶,住集体宿舍实在是不怎么方便,就想凑点钱,自己买一套。”
李如歌这样一解释,李淑芬才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我就说吗,哎呦糖厂那可是个好单位,挣得多,待遇也好。”
“是啊,”李如歌也顺着李淑芬的话说,“就是分房,还得排着,指不定哪年能分上呢。”
“那肯定的啊,你大姐年纪肯定也不大,论资排辈,没个五六年都别指望能分上房。”
这还得说糖厂那种单位不错,换别的单位,十年都未见能分上一间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