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呵,二外甥女当初就说了,这家人肯定会有后悔的一天,合同也都是如歌帮她写的。
就这,如歌还说,不想占便宜,不能让人家太吃亏,不然直接就租五十年了。
然后那家人看要回房子无望,涨房租也涨不上去,就几次找孙凤霞探讨,非要把那两间门市房卖给她。
她租的是一间小的,另外那间大的,之前他们自家人住着了。
不得不说,那家人也是个有本事的,居然把两间门市房,都单独办了房本。
孙凤霞遇见啥事,都习惯给二外甥女写信,反而和自家两个闺女,没啥可说的。
这件事当时发生的太突然,比较急,写信肯定是来不及了,孙凤霞就给李如歌打了个电话。
然后李如歌很坚决的就让她把两间门市房买下来了,还问都没问她缺不缺钱,就给她汇过来五百块钱。
你说说,有个这样的好外甥女,她孙凤霞能不发家吗?
嗯,她觉得自己要是再干不好,都对不住自家的二外甥女。
反正不管咋说,孙凤霞现在的确是发了,当然也不是发了啥大财,但一个月就能挣出来那些上班人几个月的工资,这对于她来说,已经是之前想都不敢想的事了。
现在这两间门市,早都已经归属孙凤霞了,借二外甥女的钱也都还上了。
日子过好了,人的精气神一上来,也有闲心去关心别人了。
见晓颖眼圈红红的从自己身边骑过去,一副没瞧见她站在外面的样子,孙凤霞忙大声喊起来:“晓颖,李晓颖,你咋了?”
“啊?”晓颖听见三姨姥的喊声,赶紧从自行车上下来,看着这边回了一句:“三姨姥,我没事,你那里不忙啊?需要我帮你不?”
“不忙不忙,我这也要关门了,那啥,你等三姨姥一会儿,我把东西都收进去,就把闸板上上。”
这孩子打进城就在自己跟前,孙凤霞一直记着江铃的嘱托,让自己帮忙照顾一下他们家闺女。
原本还想开一会儿店的人,忙把东西都收进去,晓颖这时也过来帮忙,两个人合力把闸板按好,才往家走。
孙凤霞又看了晓颖一眼,不相信的问道:“三姨姥看你眼圈都红了,一看就是刚刚哭过的样子,你和三姨姥说实话,是不是有人欺负你了?”
“没,没有,真没有三姨姥,没谁欺负我。”
想到自己刚刚还因为大梅姨和李顺意感情那样好,心里觉得不平衡,晓颖都不敢直视三姨姥了。
“没有就好,三姨姥信你了,不过我跟你说晓颖,咱们家在临青县,那也是有人的,你要是受了啥委屈,一定要说出来知道不?”
孙凤霞这样说,还真不是说自家女婿,而是说的牛亮。
那小子活泛,又是个管治安的大官,而且那孩子和她们都可有亲戚意思了,时不时的就过来她这边转转,问问她需不需要他帮忙。
不然就凭她一个女人,还是个离了婚的独身女人,早都被人欺负的关门大吉了。
啥合同不合同的,要不是有牛亮,她就是签了五十年的合同,也早被人轰出来了。
有钱又有势的孙凤霞同志,现在说起话来,那也是腰板挺得直直的。
她的委屈能说吗?
她当然不能说出来,否则不说三姨姥这边,京都那边,估计就连她亲娘,都得大鞋底子抽死她。
自知自己不对的人,在接到二姨的电话,问她想不想去京都进修的时候,连犹豫都没犹豫,赶紧答应下了。
和二姨有说有笑了一会儿,最后听二姨说,她找小宝买的那些书,她会直接让人捎给李顺意的时候,顿时脸色就变了。
晓颖还有啥不明白的,她和李顺意之间的传闻,这是都已经传去二姨耳朵里了?
小姑娘毕竟还年轻,真是长这么大,都没做过啥错事,这次也知道,是自己错了,而且错的还很彻底。
还好,还好,一切都还来得及。
孙春芬这天回娘家,听说晓颖辞职的事,都已经是几天后了。
女人的敏感,虽然毫无科学依据,但不得不说,某些女人的敏感,真是灵验的她们自己都害怕。
孙春芬怀疑晓颖喜欢上了李顺意,并不是因为副园长的暗示,实际那女人都已经在明示她了。
实际在那之前,她就通过自己的观察,发现那姑娘不但总喜欢往他们家跑,还在李顺意在家的时候,那目光总是有意无意间,落在她男人身上。
还有就是她送给李顺意那些礼物,围脖,衬衫,亲手织的毛衣。
这些看在别人眼里,甚至看在李顺意眼里,都是一件很平常的小事。
但孙春芬却敏感的发现,那姑娘是存了些小心思的。
然后就是李顺意喜欢看书,晓颖就会见缝插针的,给他淘弄一些县城里买不到的书。
可能在晓颖眼里,她大梅姨就是个普普通通的家庭妇女,也不是很聪明的一个人,看不出来她的小心思。
但她却忘了,没有哪个妻子,见有漂亮姑娘对自己丈夫大献殷勤,还能做到熟视无睹。
这段时间,孙春芬过得也很辛苦,她是又怕又担心,所以逼的她没招了,就给李如歌写了一封信。
而且这种信件,还不能找人代写,自家孩子也不可以。
为了写这封信,谁都不知道孙春芬下了多大的决心。
那几天就连他们家几个孩子看着他们的妈妈,整天查字典,问他们这个字咋写,那个字咋写,都夸他们的妈妈是个好学生。
果然啥事只要如歌一插手,就没有解决不了的事。
别人都说她孙春芬这辈子的大福气是李顺意给的。
但孙春芬却从不这样想,她觉得她这辈子的大福气,首先是大姨和大姨夫给的,现在吗,她觉得自己后半生能不能过的安稳,就要靠如歌了。
当然,她也很想靠自己,可她一个连书都没读过的人,现有认识的那几个字,都是和孩子们学的。
这样的她,每天照顾好家,照顾好孩子,把现有的这份工作干好,对得起自己的那份工资,就已经是自己能做到的极限了。
呵呵,二外甥女当初就说了,这家人肯定会有后悔的一天,合同也都是如歌帮她写的。
就这,如歌还说,不想占便宜,不能让人家太吃亏,不然直接就租五十年了。
然后那家人看要回房子无望,涨房租也涨不上去,就几次找孙凤霞探讨,非要把那两间门市房卖给她。
她租的是一间小的,另外那间大的,之前他们自家人住着了。
不得不说,那家人也是个有本事的,居然把两间门市房,都单独办了房本。
孙凤霞遇见啥事,都习惯给二外甥女写信,反而和自家两个闺女,没啥可说的。
这件事当时发生的太突然,比较急,写信肯定是来不及了,孙凤霞就给李如歌打了个电话。
然后李如歌很坚决的就让她把两间门市房买下来了,还问都没问她缺不缺钱,就给她汇过来五百块钱。
你说说,有个这样的好外甥女,她孙凤霞能不发家吗?
嗯,她觉得自己要是再干不好,都对不住自家的二外甥女。
反正不管咋说,孙凤霞现在的确是发了,当然也不是发了啥大财,但一个月就能挣出来那些上班人几个月的工资,这对于她来说,已经是之前想都不敢想的事了。
现在这两间门市,早都已经归属孙凤霞了,借二外甥女的钱也都还上了。
日子过好了,人的精气神一上来,也有闲心去关心别人了。
见晓颖眼圈红红的从自己身边骑过去,一副没瞧见她站在外面的样子,孙凤霞忙大声喊起来:“晓颖,李晓颖,你咋了?”
“啊?”晓颖听见三姨姥的喊声,赶紧从自行车上下来,看着这边回了一句:“三姨姥,我没事,你那里不忙啊?需要我帮你不?”
“不忙不忙,我这也要关门了,那啥,你等三姨姥一会儿,我把东西都收进去,就把闸板上上。”
这孩子打进城就在自己跟前,孙凤霞一直记着江铃的嘱托,让自己帮忙照顾一下他们家闺女。
原本还想开一会儿店的人,忙把东西都收进去,晓颖这时也过来帮忙,两个人合力把闸板按好,才往家走。
孙凤霞又看了晓颖一眼,不相信的问道:“三姨姥看你眼圈都红了,一看就是刚刚哭过的样子,你和三姨姥说实话,是不是有人欺负你了?”
“没,没有,真没有三姨姥,没谁欺负我。”
想到自己刚刚还因为大梅姨和李顺意感情那样好,心里觉得不平衡,晓颖都不敢直视三姨姥了。
“没有就好,三姨姥信你了,不过我跟你说晓颖,咱们家在临青县,那也是有人的,你要是受了啥委屈,一定要说出来知道不?”
孙凤霞这样说,还真不是说自家女婿,而是说的牛亮。
那小子活泛,又是个管治安的大官,而且那孩子和她们都可有亲戚意思了,时不时的就过来她这边转转,问问她需不需要他帮忙。
不然就凭她一个女人,还是个离了婚的独身女人,早都被人欺负的关门大吉了。
啥合同不合同的,要不是有牛亮,她就是签了五十年的合同,也早被人轰出来了。
有钱又有势的孙凤霞同志,现在说起话来,那也是腰板挺得直直的。
她的委屈能说吗?
她当然不能说出来,否则不说三姨姥这边,京都那边,估计就连她亲娘,都得大鞋底子抽死她。
自知自己不对的人,在接到二姨的电话,问她想不想去京都进修的时候,连犹豫都没犹豫,赶紧答应下了。
和二姨有说有笑了一会儿,最后听二姨说,她找小宝买的那些书,她会直接让人捎给李顺意的时候,顿时脸色就变了。
晓颖还有啥不明白的,她和李顺意之间的传闻,这是都已经传去二姨耳朵里了?
小姑娘毕竟还年轻,真是长这么大,都没做过啥错事,这次也知道,是自己错了,而且错的还很彻底。
还好,还好,一切都还来得及。
孙春芬这天回娘家,听说晓颖辞职的事,都已经是几天后了。
女人的敏感,虽然毫无科学依据,但不得不说,某些女人的敏感,真是灵验的她们自己都害怕。
孙春芬怀疑晓颖喜欢上了李顺意,并不是因为副园长的暗示,实际那女人都已经在明示她了。
实际在那之前,她就通过自己的观察,发现那姑娘不但总喜欢往他们家跑,还在李顺意在家的时候,那目光总是有意无意间,落在她男人身上。
还有就是她送给李顺意那些礼物,围脖,衬衫,亲手织的毛衣。
这些看在别人眼里,甚至看在李顺意眼里,都是一件很平常的小事。
但孙春芬却敏感的发现,那姑娘是存了些小心思的。
然后就是李顺意喜欢看书,晓颖就会见缝插针的,给他淘弄一些县城里买不到的书。
可能在晓颖眼里,她大梅姨就是个普普通通的家庭妇女,也不是很聪明的一个人,看不出来她的小心思。
但她却忘了,没有哪个妻子,见有漂亮姑娘对自己丈夫大献殷勤,还能做到熟视无睹。
这段时间,孙春芬过得也很辛苦,她是又怕又担心,所以逼的她没招了,就给李如歌写了一封信。
而且这种信件,还不能找人代写,自家孩子也不可以。
为了写这封信,谁都不知道孙春芬下了多大的决心。
那几天就连他们家几个孩子看着他们的妈妈,整天查字典,问他们这个字咋写,那个字咋写,都夸他们的妈妈是个好学生。
果然啥事只要如歌一插手,就没有解决不了的事。
别人都说她孙春芬这辈子的大福气是李顺意给的。
但孙春芬却从不这样想,她觉得她这辈子的大福气,首先是大姨和大姨夫给的,现在吗,她觉得自己后半生能不能过的安稳,就要靠如歌了。
当然,她也很想靠自己,可她一个连书都没读过的人,现有认识的那几个字,都是和孩子们学的。
这样的她,每天照顾好家,照顾好孩子,把现有的这份工作干好,对得起自己的那份工资,就已经是自己能做到的极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