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小说网-okNovel.net

字:
关灯 护眼
ok小说网 > 我全家穿到了六零年代 > 第1168章 好日子才刚刚开始

第1168章 好日子才刚刚开始

李如歌饶有兴致的和唐珍珍说着:“货物一定要多元化,这样走过路过的人一蹲下来,买扣子时,说不定就顺手买一个别的什么,你说是吧?”

唐珍珍眼睛亮亮的看着李如歌,点头回道:“我也想过这事,可我不知道那些东西都去哪进货,还有就是,我的本钱也没有那么多。”

“这不是个问题,你等我消息,我帮你打听打听,看看在哪里拿货。”

至于钱的问题,都是些小商品,能有多大的本钱,实在不行,她到是不介意借给唐珍珍一点钱。

扶持回城知青再就业,这是大事,他们家老爹现在管的就是这事,她娘也一直在尽可能的帮助那些知青。

因为分管的工作不同,之前李如歌还真没觉得这是自己该管的事。

不过当她看见坐在桥上,因为风吹,明显和实际年纪不符的唐珍珍,心里还是被触动了。

那就从帮助唐珍珍开始吧,或许可以建议老爹,搞一个知青再就业批发市场?

唐珍珍一听李如歌要帮自己打听这事,激动坏了,忙抓起一把扣子,就要往她手里塞:“这是最好卖的,你们家肯定用得着,送给你了。”

“不用不用,我们家暂时没人做衣裳,这样,等我们家用得着的时候,我再来你这里拿哈。”李如歌推辞道。

明知道李如歌说的只是一句客气话,唐珍珍还是笑着点点头,说了声:“好。”

想想自己那些冷漠的家人,唐珍珍说完这话,又低下头去,说了一句:“李如歌,我真没想到,你还愿意搭理我。”

“呵呵,瞧你这话说的,咱们好歹还在一起干过活,一个村住过,如今能在京都碰见,这是多大的缘份,我咋可能不搭理你。”

唐珍珍抬起头,看着穿了一身呢子料的干部服,浑身上下都透着干练的李如歌,真心是自卑的。

曾经她们几个女知青,还很不服气,觉得李如歌就是运气好,又摊上个好爹,不然肯定不如她们。

现在唐珍珍可不敢这样想了,谁会一直运气好,只有那些有本事的人,才会一直运气好。

“李如歌,我现在就佩服你,真的,因为你并不是靠嫁人才有今天的。”

那些不愿意承认李如歌比自己强的女知青,现在又有了新说法,说李如歌能来京都,都是因为她能嫁给周朝阳,否则她顶多就是在县里蹦跶,咋可能调来京都。

听见这话时,唐珍珍都已经懒得和她们争辩了,一个个才来几年,就只是听说这个村有个李如歌,就敢下这样的定论。

要是让她们见识一下李如歌的本事有多大,她们就知道和人家比,自己有多蠢了。

李如歌起身都要走了,听见唐珍珍这话,转头看着蹲在地上的人,笑了,也回了一句:“实际我也挺佩服你的,信我的,你的未来不会太差。”

“谢谢,借你吉言。”唐珍珍也笑了。

能勇敢从家里走出来,还敢蹲在这里摆地摊,又赶上了这样的好时候,唐珍珍的未来,肯定错不了。

最起码在事业这方面,肯定是错不了。

唐珍珍至今还没嫁人的原因,李如歌上次回去,还真听说了一些。

据说这姑娘还差点嫁给刘解放,当时两个人都要谈婚论嫁了,后来刘家提出来,要把刘红霞留下来的那个儿子,过继给他们。

据说这还是刘解放的意思,他担心自己结了婚,外甥会被排挤,就想出了这么个主意。

这种事唐珍珍肯定不干啊,谁愿意一进门就当娘,而且那孩子他亲妈又不是死了,到时从监狱里回来,他们肯定是白养那孩子。

所以在外甥和唐珍珍两个人之间,刘解放最后还是选择了他亲外甥。

估摸这件事,对一向傲慢的唐珍珍,也是个不小的打击。

而且经过这样一闹腾,那些男知青也没人愿意娶唐珍珍了,谁愿意娶一个和人都谈婚论嫁的姑娘?

而且那人还是刘解放。

在那些男知青眼里,刘解放在会挣钱,也只是个泥腿子,他们咋可能要泥腿子都不愿意娶的女人。

这样说,唐珍珍的婚姻,说来还是被刘解放给耽搁了。

要不李如歌咋说佩服唐珍珍,被人嘲笑排挤那么多年,这人不但没有被打倒,反而还成熟起来了。

别管你们大家咋嘲笑,也别管唐珍珍用了啥手段,你看人家是不回城了吧?

而且在没有工作的情况下,人还能抓住好政策,没本钱就从卖纽扣开始,这样的人不发家,谁发家?

李如歌敢说能帮唐珍珍打听,那是心里有底,这种事,问冯元恩就行。

他们家小如意现在被三个孩子给拴柱了,家里挣钱的事,就全都交给冯元恩了。

这人天生长了一副商人头脑,现在也是如鱼得水,听那意思,都在打探啥时候能让个人买车的事了。

李如歌是吃饭的时候,和冯元恩打听这事的。

老娘过生日,今天家里大团圆,不但所有的孩子都回来了,连同亲家一家,还有李舒静一家也来了。

李如歌这话说完,还没等冯元恩给出答复,小北那边忙举起了手,喊道:“二姐二姐,这事我知道,你问就行。”

自家人吃饭,坐了满满三大桌人,孙凤琴同志和李富斌同志年年过生日,都不用吃啥,就能乐的又多活十年。

李如歌望向和孩子们挤在一桌的人,笑着问道:“你咋知道这事的?”

“我们那的姑娘们,现在特别流行往脑袋上别发卡,或是戴个头花啥的,我虽然不喜欢像她们那样,但我可以挣她们的钱啊。”

小北得意的说着:“我第一次,让三姐夫给我整了十个发卡,哈哈,你们猜怎么着?居然被大家给抢了,就好似那玩意不要钱似的。”

李富斌同志和孙凤琴同志教育出来的孩子,哪有不会挣钱的。

即使他们家这样的条件,可以说从未差过孩子们的零花钱,但他们家的孩子,就没有不会赚钱的。

李如歌饶有兴致的和唐珍珍说着:“货物一定要多元化,这样走过路过的人一蹲下来,买扣子时,说不定就顺手买一个别的什么,你说是吧?”

唐珍珍眼睛亮亮的看着李如歌,点头回道:“我也想过这事,可我不知道那些东西都去哪进货,还有就是,我的本钱也没有那么多。”

“这不是个问题,你等我消息,我帮你打听打听,看看在哪里拿货。”

至于钱的问题,都是些小商品,能有多大的本钱,实在不行,她到是不介意借给唐珍珍一点钱。

扶持回城知青再就业,这是大事,他们家老爹现在管的就是这事,她娘也一直在尽可能的帮助那些知青。

因为分管的工作不同,之前李如歌还真没觉得这是自己该管的事。

不过当她看见坐在桥上,因为风吹,明显和实际年纪不符的唐珍珍,心里还是被触动了。

那就从帮助唐珍珍开始吧,或许可以建议老爹,搞一个知青再就业批发市场?

唐珍珍一听李如歌要帮自己打听这事,激动坏了,忙抓起一把扣子,就要往她手里塞:“这是最好卖的,你们家肯定用得着,送给你了。”

“不用不用,我们家暂时没人做衣裳,这样,等我们家用得着的时候,我再来你这里拿哈。”李如歌推辞道。

明知道李如歌说的只是一句客气话,唐珍珍还是笑着点点头,说了声:“好。”

想想自己那些冷漠的家人,唐珍珍说完这话,又低下头去,说了一句:“李如歌,我真没想到,你还愿意搭理我。”

“呵呵,瞧你这话说的,咱们好歹还在一起干过活,一个村住过,如今能在京都碰见,这是多大的缘份,我咋可能不搭理你。”

唐珍珍抬起头,看着穿了一身呢子料的干部服,浑身上下都透着干练的李如歌,真心是自卑的。

曾经她们几个女知青,还很不服气,觉得李如歌就是运气好,又摊上个好爹,不然肯定不如她们。

现在唐珍珍可不敢这样想了,谁会一直运气好,只有那些有本事的人,才会一直运气好。

“李如歌,我现在就佩服你,真的,因为你并不是靠嫁人才有今天的。”

那些不愿意承认李如歌比自己强的女知青,现在又有了新说法,说李如歌能来京都,都是因为她能嫁给周朝阳,否则她顶多就是在县里蹦跶,咋可能调来京都。

听见这话时,唐珍珍都已经懒得和她们争辩了,一个个才来几年,就只是听说这个村有个李如歌,就敢下这样的定论。

要是让她们见识一下李如歌的本事有多大,她们就知道和人家比,自己有多蠢了。

李如歌起身都要走了,听见唐珍珍这话,转头看着蹲在地上的人,笑了,也回了一句:“实际我也挺佩服你的,信我的,你的未来不会太差。”

“谢谢,借你吉言。”唐珍珍也笑了。

能勇敢从家里走出来,还敢蹲在这里摆地摊,又赶上了这样的好时候,唐珍珍的未来,肯定错不了。

最起码在事业这方面,肯定是错不了。

唐珍珍至今还没嫁人的原因,李如歌上次回去,还真听说了一些。

据说这姑娘还差点嫁给刘解放,当时两个人都要谈婚论嫁了,后来刘家提出来,要把刘红霞留下来的那个儿子,过继给他们。

据说这还是刘解放的意思,他担心自己结了婚,外甥会被排挤,就想出了这么个主意。

这种事唐珍珍肯定不干啊,谁愿意一进门就当娘,而且那孩子他亲妈又不是死了,到时从监狱里回来,他们肯定是白养那孩子。

所以在外甥和唐珍珍两个人之间,刘解放最后还是选择了他亲外甥。

估摸这件事,对一向傲慢的唐珍珍,也是个不小的打击。

而且经过这样一闹腾,那些男知青也没人愿意娶唐珍珍了,谁愿意娶一个和人都谈婚论嫁的姑娘?

而且那人还是刘解放。

在那些男知青眼里,刘解放在会挣钱,也只是个泥腿子,他们咋可能要泥腿子都不愿意娶的女人。

这样说,唐珍珍的婚姻,说来还是被刘解放给耽搁了。

要不李如歌咋说佩服唐珍珍,被人嘲笑排挤那么多年,这人不但没有被打倒,反而还成熟起来了。

别管你们大家咋嘲笑,也别管唐珍珍用了啥手段,你看人家是不回城了吧?

而且在没有工作的情况下,人还能抓住好政策,没本钱就从卖纽扣开始,这样的人不发家,谁发家?

李如歌敢说能帮唐珍珍打听,那是心里有底,这种事,问冯元恩就行。

他们家小如意现在被三个孩子给拴柱了,家里挣钱的事,就全都交给冯元恩了。

这人天生长了一副商人头脑,现在也是如鱼得水,听那意思,都在打探啥时候能让个人买车的事了。

李如歌是吃饭的时候,和冯元恩打听这事的。

老娘过生日,今天家里大团圆,不但所有的孩子都回来了,连同亲家一家,还有李舒静一家也来了。

李如歌这话说完,还没等冯元恩给出答复,小北那边忙举起了手,喊道:“二姐二姐,这事我知道,你问就行。”

自家人吃饭,坐了满满三大桌人,孙凤琴同志和李富斌同志年年过生日,都不用吃啥,就能乐的又多活十年。

李如歌望向和孩子们挤在一桌的人,笑着问道:“你咋知道这事的?”

“我们那的姑娘们,现在特别流行往脑袋上别发卡,或是戴个头花啥的,我虽然不喜欢像她们那样,但我可以挣她们的钱啊。”

小北得意的说着:“我第一次,让三姐夫给我整了十个发卡,哈哈,你们猜怎么着?居然被大家给抢了,就好似那玩意不要钱似的。”

李富斌同志和孙凤琴同志教育出来的孩子,哪有不会挣钱的。

即使他们家这样的条件,可以说从未差过孩子们的零花钱,但他们家的孩子,就没有不会赚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