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小说网-okNovel.net

字:
关灯 护眼
ok小说网 > 重生:我在大明当皇子 > 第132章 朝堂

第132章 朝堂

   第132章 朝堂(1/2)

大明京师,紫禁城!

昨天夜里,一通紧急军报让整个京师都炸开了锅!

身在南昌的宁王,举兵十万,反了!

一时间朝堂上下都动了起来,往日一些与宁王朱宸濠有过来往的大臣更是人人自危!

“宁王叛军虽然号称十万,其实不过是噱头罢了!我大明在江南有雄狮百万,哪里需要动用京师的兵力!”

“刘尚书此言差矣,江南卫所弛弊已久,若不调用三大营的兵力,恐怕难以抵御!”

“谢公的意思是我大明每年耗费无数银钱的百万雄师是废物?!”

“哼!刘大夏,你不要在这里胡搅蛮缠!本官说的是宁王叛乱之事,少给老夫扣帽子!”

弘治皇帝为了商讨对策,召集群臣,却不想朝会之上内阁和兵部意见相左,一时之间竟然争执不下!

内阁的意思很明确,宁王新叛,应火速从直隶调兵,南下平叛!

然而兵部却死活不同意,以兵部尚书刘大夏侍郎王秀吉为代表的兵部诸官,建议调动江南卫所的军队!

“启奏陛下,微臣有话说。”

站出来的不是别人,正是兵部侍郎王秀吉!

王秀吉如今年近不惑,生的相貌堂堂,除了个子稍矮之外,也算是众臣中少有的端正!

弘治皇帝一向很欣赏王秀吉,甚至将之作为太子日后登基的班底!

见王秀吉开口,弘治皇帝紧皱的眉头不禁稍缓,颔首道:“王卿家但说无妨。”

“谢陛下!”

王秀吉谢道,紧接着他对着谢迁拱了拱手说道:“谢公息怒,兵部也是有难言之隐的,还请见谅!”

“哼!”

谢迁冷哼一声,没有急着反驳,脸上的怒意稍缓。

这王秀吉平日里很少说话,一副谦谦君子的模样,就是谢迁也挑不出这后辈的毛病!

“宁王叛乱,微臣同样恨不得食其肉寝其皮,但兵部已经拿不出钱粮支持大军平叛!”

“不可能!堂堂朝廷难道拿出不钱粮,岂不可笑!”

听到有人反驳,王秀吉也不急,满脸苦笑道:“诸位恐怕还不知道,今岁战事频频,光是陛下御驾亲征靡费银钱就不下于往年的三倍,此事可以询问户部,直隶的军队不是不想动,而是动不了!”

大军一动,就是真金白银,这点道理所有人都知道!

但这在内阁看来,却更像是推辞!

难不成就看着宁王叛乱而不顾吗?!

至于所谓的百万雄师?

称之为百万雄鸡倒是差不多!

只见王秀吉继续说道:“谢公所言,也不是没有道理,江南诸卫所确实不堪大用,但微臣以为,江南丢不了!”

见王秀吉说的坚决,弘治皇帝也不禁心中一松,开口道:“王卿家可是有良策?”

众臣也将目光看向了王秀吉!

你小子今天要不说出个五六来,咱爷们非把你的牙打掉了不可!

王秀吉毫不在乎那些不怀好意的目光,声音掷地有声道:“因为太子殿下在南直隶!况且景王殿下的备倭兵已经组建,足以平叛!”

太子殿下?

你怎么不说你爷爷呢!

朝中上下谁不知道太子殿下就是个顽童,指望他?

至于景王的备倭兵,组建才几天?

就算扩充到万人,在十万大军面前又有什么用!

弘治皇帝也觉得这王秀吉有些荒唐了,自家儿子什么德行,他还是有些自知之明的。

“此事,朕以为还是有些不妥。”

弘治皇帝有些尴尬,总不能直说太子不行吧?

还好此时刘健站了出来,沉声道:“启奏陛下,太子毕竟是国之储君,岂能亲自犯险,既然京师三大营动不得,那就派山东的备倭兵!”

山东备倭兵足有二十几万,南下平叛绰绰有余!

“万万不可!”

一说到备倭兵,刘大夏就慌忙跳了出来!

当初他好不容易将戚景通那厮限制在山东,现在岂能坐视他离开建功!

刘大夏是个干瘦的老头,此时站出来,脸上很难看,沉声道:“山东备倭兵乃是拱卫京师的屏障,难道刘公是要将京师的安危弃之不顾吗?!”

“刘大夏!别以为老夫不知道,你屡屡阻止备倭兵南下不过是私人恩怨,如今宁王叛乱,你还要如此?!”

谢迁是出了名的脾气爆,什么话都敢说,如今情急之下更是将背后的那些龌龊搬到了朝堂上!

“你……你你……”

刘大夏也没想到谢迁竟然如此不掩饰,胡子都差点儿气歪了!

只见刘大夏伏跪在地,凄声道:“陛下!谢迁辱臣太甚!老臣兢兢业业为我大明社稷数十年,岂能凭他一张嘴!”

说着,刘大夏竟作势要撞向大殿中的柱子!

以死证清白!

“刘卿家,谢卿家也是一时气急,朕不怪你!”

弘治皇帝看着这些老头儿,心中也是一阵烦躁,连忙让人拉住刘大夏!

刘大夏哪里是真要撞,他可舍不得死,要的就是弘治皇帝不怪罪的话!

只是经此一闹,朝堂上陷入了沉默,两方意见相左,却都不敢轻易开口!

“哇!”

就在弘治皇帝想说话的时候,王秀吉却忽然哭了起来,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第132章 朝堂(2/2)

悲怆之意,简直闻者落泪!

众臣也都愣了,心说你王秀吉又发什么疯!

只见王秀吉跪在地上,一边用手捶地,一边用手捶胸,泪水不要钱似的流了出来!

“陛下!微臣想到了家父如今尚在南昌府,心急如焚,又想到不能为了一己之私要朝廷发兵,不禁痛苦!”

“自古忠孝不能两全啊!”

“如今臣父已经身陷贼手,臣已是不孝,陛下若是再动山东直隶的军队,岂不是臣之不忠,臣哪里还有脸面活着!”

说着竟也以头抢地,瞬间头磕在金砖上,血流如注!

弘治皇帝这才想起,王秀吉的老家好像就在福州江西一带,不禁感动!

这才是国之众臣!

家人身陷南昌,心心念念的还是朝廷,理解朝廷的难处!

难得啊!

“王卿家也莫要过于担心了,朕答应你就是了!”

“陛下!”

刘健谢迁不禁大惊,若不派军南下,那宁王一旦攻入南京,与朝廷隔江对立,再想解决就难了!

“卿家莫要复言,朕意已决!况且兵部之言也不是没有道理,难道朝廷每年花大把银两养着那江南百万军队,连小小的宁王都解决不了吗?”

弘治皇帝也有些气愤,国库年年入不敷出,就连他都不得不节衣缩食,皇后更是带头在宫中织布!

如今内阁还要靡费钱粮南下,难道大明只有北方有军队吗?!

“陛下圣明!”

说话之人出乎意料,竟是阁老李东阳!

“宾之!你!”

刘建没想到李东阳竟然赞同陛下的话,不禁出声道。

内阁三人向来是共进退,如今他李东阳竟然倒向了兵部!

只见李东阳给了刘健一个放心的眼神,继续道:“启奏陛下!国库空虚,直隶自然轻易动不得。兵部所言也在理,臣记得南京尚有常备精兵五万,不妨让他们星驰南昌,剿灭叛贼!”

对啊!

南京还有一支精兵!

内阁二人也不禁眼神一亮,这支精兵原本是调往黔南平定土司叛乱的,后来吐司之乱化解,这五万人也就暂时留在了南京!

如今刚好能派上用场!

弘治皇帝此时也眼前一亮,之前他也多有赌气的成分在,对那些卫所兵没有多少信心!

只是金口一开,哪有皇帝打自己脸的说法!

心中更是没底,如今李东阳一番话,让他把心放回了肚子里!

“好,就依李卿家所言,内阁拟旨吧!”

弘治皇帝大手一挥,算是定下了基调,内阁三人也不禁松了一口气!

真靠那些卫所兵,大家都得玩完儿!

刘大夏此时一脸轻松,对他来说,只要直隶山东两地不动,动哪里都行!

但谁也没发现,王秀吉的脸色并不好看!

他原本想给父亲拖延一段时间,甚至不惜在刘大夏面前陈述利弊,就是为了稳住朝廷!

可他千算万算也没想到,南京还有意料之外的一支常备军!

……

散朝之后,内阁中,三位阁老的脸色都不太好看!

“此事究竟是刘大夏的主意,还是那王秀吉!”

谢迁凝眉说道。

弘治皇帝不知道南方的情况也就罢了,毕竟江南卫所的弊病已经成了毒瘤,朝堂之上也都尽量粉饰!

可那刘大夏作为兵部尚书,竟然如此不知深浅,其心足以值得推敲!

“若是那王秀吉还好说,若是刘大夏……”

内阁之中,气氛逐渐冷了下来!

炎炎夏日,刘健三人竟感到一丝凉意!

弘治朝看似风平浪静,君臣和睦,实则暗潮汹涌!

陛下独宠皇后张氏,宫中再无嫔妃,之前明面上的皇子也只有太子一人!

这本就是隐患!

而且早在数年之前,就有传言太子有隐疾,无法生育!

而且如今太子已经大婚,太子妃却丝毫没有怀上皇孙的迹象,这足以证明此事不是空穴来风!

虽然景王横空出世让朝堂上安分了不少,但难保没有上了贼船下不来的大臣!

万一有人破罐子破摔,心里有什么别的心思……

“好了,此事还是等宁王之事平定之后再说!”

没有任由两人推测,刘健决定将此事暂时搁置!

现下已是午后,斜阳挂在天边。

刘健年纪大了,颤巍巍地走到内阁门外,任由阳光照射在身上。

大明,终究是有些看不懂了!

(章评有话说……)

--

作者有话说:

今日第一章,这章是为了后边京师剧情的衔接,我知道很没意思,但也得写不是吗。还有弘治皇帝,我不否认他是一代贤君,但我个人觉得他没什么雄才大略,是个不错的守成之君。他一生只有张皇后一个女人,这说明他重感情,也因此是个感性的人。一个感性的人有时候被情绪左右,我觉得应该可以理解。之前有读者说我写的这些人很弱智,哈哈哈哈(是因为作者本人弱智QAQ),千人千面,每个人都有脑残的时候,那些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跟你我并没有什么不同,他们本就鲜活。谢谢你们,待会儿还有一章,太晚了大家早点睡,明天看也行。最后,祝你们520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