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在收服了太史慈与北海的世家之后,又调动了徐州的兵马,凑齐了十二万精兵。
他们关羽为先锋,领兵三万北上渤海,直袭袁绍的补给之地。
又令太史慈为将,曲阿为先锋,共同领兵四万攻打青州。
而此时镇守青州的乃是袁绍长子袁谭。
袁谭在三国演义之中虽然名声不显,看上去就像是一个废物一般。
然而实际上袁谭乃是袁绍的长子,自幼被袁绍寄予厚望,对他也是悉心培养。
青州与曹操袁术还有刘备三方势力接壤,这三方势力想要北上,必须得先夺取青州。
这样的情况下,袁绍依旧敢放心大胆的将他交给自己的儿子,由此可见,袁绍对于袁谭的信任也非同一般。
在袁谭成为青州刺史之后,袁绍不单单是给他留下了五万精兵,同时还留下了河北四庭柱之中的张郃与高览,另外还有名满冀州,以直谏闻名的田丰。
刘备在安排太史慈攻打青州之后,又亲自领兵五万屯兵北海,意图随时增援渤海或者青州。
因袁术提前截断了袁绍在徐州的情报,当刘备兵临青州的时候,袁绍方才得知刘备竟然出兵攻打自己。
他当即勃然大怒,令鞠义率领十三万兵马继续围困易京,他自己则与颜良淳于琼等将领兵八万南下防御渤海。
袁谭在得知刘备出兵攻打自己之后,最开始的时候还有些担忧。
毕竟刘备麾下猛将众多,关羽张飞二人更是当世之一流。
麾下的张郃虽然也有些勇武,但是比起关张二人来还差了许多。
但是很快他便得到一个消息,刘备麾下攻打荆州的统兵大将名为太史慈,乃是一个籍籍无名之辈。
袁谭在经过了最初的庆幸之后,随即却是化作了怒火。
刘备冒然出兵攻打青州,已经让袁谭内心有些窝火。
没想到对方竟然派出一个无名之辈,这不是在羞辱他袁谭吗?
袁谭麾下有五万精兵,就有张郃高览这样的河北名将,他觉得自己忍不下这口气,于是当即下令张郃二人引兵出战太史慈。
这虽然不是太史慈第一次领兵,这却是太史慈第一次感受到被重视的感觉。
刘备无条件的信任他,直接将四万大军托付于他,给予了他攻略青州的重任。
这让太史慈生出了士为知己者死的感觉。
随后他又得知河北名将张郃领兵邀战,正想要建功立业的太史慈又哪里会拒绝这个机会?
收到战书之后,毫不犹豫地与张郃约定了决战的时间与地点。
昭明八年八月末,太史慈率领四万大军与张郃决战于青州。
二人兵力虽然相差一万,但是彼此之间的斗志都是极为高昂,刘备军丝毫也没有人数上的劣势而感到畏惧。
两军交战之前,张郃自以为太史慈乃是籍籍无名之辈,自侍勇武的他主动向太史慈发起单挑的邀请。
太史慈原本就是一员勇将,张郃的邀战正符合他的心意。
他毫不犹豫的答应了张郃的挑战,随即亲自下场与张郃单挑。
此时的张郃年纪尚青,虽然与颜良等人并列为河北四庭柱,但是他的个人武艺却始终只有一流巅峰。
在与太史慈交手五六个回合之后,张郃便已经认识到了太史慈的强大。
他拨转马头便想要逃跑,太史慈却没有放过他的意思,催促着胯下的战马狂奔追击, 大有一举斩杀张郃的想法。
高览作为张郃的好基友,怎么能够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好基友被太史慈所杀。
他当即振臂一呼道:“兄弟们,随我救援张将军。”
话音落下之后,当即便有七八名战将随他一拥而上。
要说这袁绍麾下顶级的武将不多,但是这二三流的战将数量确实不少。
高览振臂一呼便有七八名战将随行,还有四五名战将在原地观望,时刻准备率领麾下的大军发起冲锋。
太史慈麾下的战将不多,但就算只有曲阿一人,便也已经足够。
眼看着敌方想要群殴太史慈,曲阿又哪里能够答应?
当即一挺手中枪,胯下战马奔腾如飞,迅速的冲到战场之中。
十几人在那里一通混战,最终却是太史慈与曲阿二人连斩五六员战将,吓得张郃与高览狼狈逃窜。
太史慈抓住机会,趁机下令麾下的大军发起进攻,一举击败了张郃麾下的五万大军。
付出了三千多人的代价之后,斩首两万多人, 逼得青州的袁谭闭门不出,再不敢主动挑衅太史慈。
在出战之前刘备便已经说得很清楚,此战的目的是为了牵制袁绍,并不是为了攻下青州。
故而他让太史慈在作战之时当以保全将士性命为要,令他不得冲动行事,不得盲目攻城。
在得知这一命令以后,太史慈便严格遵从刘备的命令。
相比较于太史慈围困青州的顺利,关羽发兵攻打渤海便可谓是一路坎坷。
在文丑死去之后,颜良带着复仇的信念进行修行,虽然这样做会留下不少的暗伤,但是他的实力却提升的很快,竟然无限接近于顶级武将的巅峰。
他与袁绍一同在渤海阻击关羽,虽然最终败在了关羽的手中受了伤,但是他也借机突破了最后的桎梏,一举突破到了顶级武将的巅峰。
关羽虽然击败了颜良,但是他麾下的军队数量却是远远不如袁绍,最终被逼得退到河边进行固守。
刘备在收到这一消息之后正准备出兵救援,却是突然间收到了来自徐州传回来的紧急战报。
袁术派遣纪灵为将,发兵攻打徐州,竟一路攻破诸多城池,而今已经兵临下邳城下。
张飞虽然领兵冲杀小胜了一阵,但是敌军的数量实在是太过庞大,以徐州留守的三万兵马,根本不足以匹敌袁术的二十万大军。
当刘备收到求援的消息之后,为了保障自己的老巢不失,不得不选择在这个时候出兵回援。
然而刘备想要退兵,袁绍却不打算就这么放走刘备。
刘备在收服了太史慈与北海的世家之后,又调动了徐州的兵马,凑齐了十二万精兵。
他们关羽为先锋,领兵三万北上渤海,直袭袁绍的补给之地。
又令太史慈为将,曲阿为先锋,共同领兵四万攻打青州。
而此时镇守青州的乃是袁绍长子袁谭。
袁谭在三国演义之中虽然名声不显,看上去就像是一个废物一般。
然而实际上袁谭乃是袁绍的长子,自幼被袁绍寄予厚望,对他也是悉心培养。
青州与曹操袁术还有刘备三方势力接壤,这三方势力想要北上,必须得先夺取青州。
这样的情况下,袁绍依旧敢放心大胆的将他交给自己的儿子,由此可见,袁绍对于袁谭的信任也非同一般。
在袁谭成为青州刺史之后,袁绍不单单是给他留下了五万精兵,同时还留下了河北四庭柱之中的张郃与高览,另外还有名满冀州,以直谏闻名的田丰。
刘备在安排太史慈攻打青州之后,又亲自领兵五万屯兵北海,意图随时增援渤海或者青州。
因袁术提前截断了袁绍在徐州的情报,当刘备兵临青州的时候,袁绍方才得知刘备竟然出兵攻打自己。
他当即勃然大怒,令鞠义率领十三万兵马继续围困易京,他自己则与颜良淳于琼等将领兵八万南下防御渤海。
袁谭在得知刘备出兵攻打自己之后,最开始的时候还有些担忧。
毕竟刘备麾下猛将众多,关羽张飞二人更是当世之一流。
麾下的张郃虽然也有些勇武,但是比起关张二人来还差了许多。
但是很快他便得到一个消息,刘备麾下攻打荆州的统兵大将名为太史慈,乃是一个籍籍无名之辈。
袁谭在经过了最初的庆幸之后,随即却是化作了怒火。
刘备冒然出兵攻打青州,已经让袁谭内心有些窝火。
没想到对方竟然派出一个无名之辈,这不是在羞辱他袁谭吗?
袁谭麾下有五万精兵,就有张郃高览这样的河北名将,他觉得自己忍不下这口气,于是当即下令张郃二人引兵出战太史慈。
这虽然不是太史慈第一次领兵,这却是太史慈第一次感受到被重视的感觉。
刘备无条件的信任他,直接将四万大军托付于他,给予了他攻略青州的重任。
这让太史慈生出了士为知己者死的感觉。
随后他又得知河北名将张郃领兵邀战,正想要建功立业的太史慈又哪里会拒绝这个机会?
收到战书之后,毫不犹豫地与张郃约定了决战的时间与地点。
昭明八年八月末,太史慈率领四万大军与张郃决战于青州。
二人兵力虽然相差一万,但是彼此之间的斗志都是极为高昂,刘备军丝毫也没有人数上的劣势而感到畏惧。
两军交战之前,张郃自以为太史慈乃是籍籍无名之辈,自侍勇武的他主动向太史慈发起单挑的邀请。
太史慈原本就是一员勇将,张郃的邀战正符合他的心意。
他毫不犹豫的答应了张郃的挑战,随即亲自下场与张郃单挑。
此时的张郃年纪尚青,虽然与颜良等人并列为河北四庭柱,但是他的个人武艺却始终只有一流巅峰。
在与太史慈交手五六个回合之后,张郃便已经认识到了太史慈的强大。
他拨转马头便想要逃跑,太史慈却没有放过他的意思,催促着胯下的战马狂奔追击, 大有一举斩杀张郃的想法。
高览作为张郃的好基友,怎么能够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好基友被太史慈所杀。
他当即振臂一呼道:“兄弟们,随我救援张将军。”
话音落下之后,当即便有七八名战将随他一拥而上。
要说这袁绍麾下顶级的武将不多,但是这二三流的战将数量确实不少。
高览振臂一呼便有七八名战将随行,还有四五名战将在原地观望,时刻准备率领麾下的大军发起冲锋。
太史慈麾下的战将不多,但就算只有曲阿一人,便也已经足够。
眼看着敌方想要群殴太史慈,曲阿又哪里能够答应?
当即一挺手中枪,胯下战马奔腾如飞,迅速的冲到战场之中。
十几人在那里一通混战,最终却是太史慈与曲阿二人连斩五六员战将,吓得张郃与高览狼狈逃窜。
太史慈抓住机会,趁机下令麾下的大军发起进攻,一举击败了张郃麾下的五万大军。
付出了三千多人的代价之后,斩首两万多人, 逼得青州的袁谭闭门不出,再不敢主动挑衅太史慈。
在出战之前刘备便已经说得很清楚,此战的目的是为了牵制袁绍,并不是为了攻下青州。
故而他让太史慈在作战之时当以保全将士性命为要,令他不得冲动行事,不得盲目攻城。
在得知这一命令以后,太史慈便严格遵从刘备的命令。
相比较于太史慈围困青州的顺利,关羽发兵攻打渤海便可谓是一路坎坷。
在文丑死去之后,颜良带着复仇的信念进行修行,虽然这样做会留下不少的暗伤,但是他的实力却提升的很快,竟然无限接近于顶级武将的巅峰。
他与袁绍一同在渤海阻击关羽,虽然最终败在了关羽的手中受了伤,但是他也借机突破了最后的桎梏,一举突破到了顶级武将的巅峰。
关羽虽然击败了颜良,但是他麾下的军队数量却是远远不如袁绍,最终被逼得退到河边进行固守。
刘备在收到这一消息之后正准备出兵救援,却是突然间收到了来自徐州传回来的紧急战报。
袁术派遣纪灵为将,发兵攻打徐州,竟一路攻破诸多城池,而今已经兵临下邳城下。
张飞虽然领兵冲杀小胜了一阵,但是敌军的数量实在是太过庞大,以徐州留守的三万兵马,根本不足以匹敌袁术的二十万大军。
当刘备收到求援的消息之后,为了保障自己的老巢不失,不得不选择在这个时候出兵回援。
然而刘备想要退兵,袁绍却不打算就这么放走刘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