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小说网-okNovel.net

字:
关灯 护眼
ok小说网 > 三国:陛下何故造反 > 第111章 教育布局

第111章 教育布局

卢植与蔡邕二人想不明白董默如此布局的用意,但是董默却非常清楚教育的重要性。

他需要的不单单只是军事人才,同样在政治,文化,民生,经济等等各个方面,他都需要更加专业的人才。

在认知到世家几乎垄断大汉的教育之后,董默很快便认识到了现如今董卓势力最大的弊病。

对于荀彧荀攸这般的人才,董默还是非常看重的,非常想要将他们收入囊中。

但是当董默做出些许尝试的时候,这些人才便直接连夜逃出长安。

其根本原因不是所谓的董卓残暴,更不是董默年幼或者声名不显。

真正让荀彧这般的世家子弟放弃董卓的原因是出身。

如今已经不再像是春秋时期那般重视血统,但是在这个世界的大多数知识分子眼中。

良家子的身份高于商贾,豪强的身份高于良家子,士族的身份又高于豪强,而世家的身份又普遍高于士族。

良家子出生的董卓,在世家大族眼中跟乞丐没有什么区别。

一个乞丐身居高位已经很让这些世家不满,他们又怎么可能会真心投靠董家,并且为董家效力呢?

所以不论荀彧荀攸是否对汉室保持忠诚,一但董卓对她们流露出招揽的意思,他们都会毫不犹豫的选择离开。

而世家士族之中,虽然也有如王允一般的人并不排斥董卓当政,但是他们接纳董卓当政的前提是董卓忠于汉室。

如果董卓对汉室流露出丝毫的野心,这些人便是汉室最后的卫道者。

故而对于董默来说,想要取汉室而代之,最大的困难首先便是人才。

在知识垄断的这个时代,士族以下的阶层掌握的知识都是有限的,故而在三国时期,猛将多起于市井,而能臣多源于世家。

董卓麾下并不缺乏猛将,但是能够为董卓治理地方的人才却并不多。

故而在争夺天下之前,便必须得布局培养出足够的人才。

人才包括但不止于军事,政治,所以董默意图建立长安大学,遍邀大儒充实其中,其目的便是为了建立一处能够培养优秀人才的沃土。

蔡邕卢植都是当世之大儒,董默在邀请他们的时候也耗费了不少的唇舌。

但是至今依旧没有得到他的准信。

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便是,蔡邕与卢植同样出身不凡。

他们当然渴望成为像孔子一样有教无类的儒家圣贤,但是他们也非常清楚这样做会对世家士族造成什么样的影响,所以他们一直犹豫不决。

而如卢植与蔡邕这样的人很多,他们都渴望名望,但是又不想成为董默手中用来对付世家的武器。

然而不论这些人如何犹豫不决,只要他们对这件事情动了心,那么董默便总有办法能够让他们下定决心。

卢植与蔡邕沟通关于长安大学之事,最终二人依旧拿不定主意。

直到董默派遣陈忌亲自将两份请柬送到他们手中,他们方才决心等亲眼见到长安大学之后再做决定。

董默挑选出了长安占地面积最广的一处府邸作为长安大学的校区。

在命人重新装修府邸的同时,也命人在府邸的门口开凿了一块巨大的石碑。

那石碑之上,已经铭刻上了几个苍劲有力的大字。

从右往左起,自上而下分别写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而在这一行字的后面,董默命人铭刻上了“董默,陈忌,赵云,徐荣”等人的名字。

这些人都是已经确定会在大学之中任课的教习。

初平二年,也就是公元一百九十年。

当这块碑文被摘下红幕的时候,原本只是过来看看热闹的郭汜李傕等人瞬间眼睛就红了。

虽然不知道碑文上面的文字代表着什么含义,但是他们却非常清楚,能够将自己的名字与少主铭刻在一起,那必定是一件影响极大的好事。

原本对自己的人生已经十分满足的吕布也瞪大了眼睛,他的脑海中想起当时董默找到他时提出的请求。

董默希望他能够将自己的武艺传授给大学里面的学子,为长安大学培养武将。

但是吕布却以自己时间有限,又忙于军务为由拒绝了董默的请求。

他得知董默的大学建成之后,特意前来恭贺,却没想到董默只是用一块碑,便让他的心底隐隐约约的生出了后悔之念。

最受冲击的人却是卢植与蔡邕等人,他们都是当世之大儒,只是一眼便看明白了那四段话的含义。

在心底隐隐约约生出钦佩之意的同时,他们也终于明白,董默为什么没有逼迫他们的原因。

有这样的一块碑文在,根本不需要使用强硬的手段,这些人便会前仆后继的进入长安大学之中。

为的恐怕只是将名字刻在石碑之上。

在与蔡邕对视了一眼之后,原本就已经打算退出政坛,从此之后不再过问世事的卢植率先选择了顺从。

他早年也曾广收门徒,像是刘备与公孙瓒等人都是他的弟子。

然而这些弟子虽然出色,在发达之后却并没有给他提升多少名望。

其一是这些弟子并没有主动的去宣传他们之间的关系,其二是他卢植并没有将全部的心思都用在治学方面。

现如今他已经垂垂老矣,再不像是年轻之时雄心壮志,也没有了力挽狂澜兴复汉室的野心。

但是他却并不甘心自己的一生如此“碌碌无为”,他也想要让自己的名字千古流芳。

或许,眼下便是一个机会。

在卢植动心的同时,蔡邕也同样的动了心思。

等到开幕式结束之后,董默令人在长安大学的门口贴下了招生告示。

因为是第一批学生的缘故,再加上普世教育的不足,所以董默并没有要求学子一定要有相应的基础。

董默招收的第一批学生被分为文武两科,年龄在10-12周岁之间。

武科需要额外测试体魄,而文科更加侧重测试学子的智商。

但是总体说来,只要不是智力障碍的适龄孩童,都可以加入长安大学读书。

卢植与蔡邕二人想不明白董默如此布局的用意,但是董默却非常清楚教育的重要性。

他需要的不单单只是军事人才,同样在政治,文化,民生,经济等等各个方面,他都需要更加专业的人才。

在认知到世家几乎垄断大汉的教育之后,董默很快便认识到了现如今董卓势力最大的弊病。

对于荀彧荀攸这般的人才,董默还是非常看重的,非常想要将他们收入囊中。

但是当董默做出些许尝试的时候,这些人才便直接连夜逃出长安。

其根本原因不是所谓的董卓残暴,更不是董默年幼或者声名不显。

真正让荀彧这般的世家子弟放弃董卓的原因是出身。

如今已经不再像是春秋时期那般重视血统,但是在这个世界的大多数知识分子眼中。

良家子的身份高于商贾,豪强的身份高于良家子,士族的身份又高于豪强,而世家的身份又普遍高于士族。

良家子出生的董卓,在世家大族眼中跟乞丐没有什么区别。

一个乞丐身居高位已经很让这些世家不满,他们又怎么可能会真心投靠董家,并且为董家效力呢?

所以不论荀彧荀攸是否对汉室保持忠诚,一但董卓对她们流露出招揽的意思,他们都会毫不犹豫的选择离开。

而世家士族之中,虽然也有如王允一般的人并不排斥董卓当政,但是他们接纳董卓当政的前提是董卓忠于汉室。

如果董卓对汉室流露出丝毫的野心,这些人便是汉室最后的卫道者。

故而对于董默来说,想要取汉室而代之,最大的困难首先便是人才。

在知识垄断的这个时代,士族以下的阶层掌握的知识都是有限的,故而在三国时期,猛将多起于市井,而能臣多源于世家。

董卓麾下并不缺乏猛将,但是能够为董卓治理地方的人才却并不多。

故而在争夺天下之前,便必须得布局培养出足够的人才。

人才包括但不止于军事,政治,所以董默意图建立长安大学,遍邀大儒充实其中,其目的便是为了建立一处能够培养优秀人才的沃土。

蔡邕卢植都是当世之大儒,董默在邀请他们的时候也耗费了不少的唇舌。

但是至今依旧没有得到他的准信。

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便是,蔡邕与卢植同样出身不凡。

他们当然渴望成为像孔子一样有教无类的儒家圣贤,但是他们也非常清楚这样做会对世家士族造成什么样的影响,所以他们一直犹豫不决。

而如卢植与蔡邕这样的人很多,他们都渴望名望,但是又不想成为董默手中用来对付世家的武器。

然而不论这些人如何犹豫不决,只要他们对这件事情动了心,那么董默便总有办法能够让他们下定决心。

卢植与蔡邕沟通关于长安大学之事,最终二人依旧拿不定主意。

直到董默派遣陈忌亲自将两份请柬送到他们手中,他们方才决心等亲眼见到长安大学之后再做决定。

董默挑选出了长安占地面积最广的一处府邸作为长安大学的校区。

在命人重新装修府邸的同时,也命人在府邸的门口开凿了一块巨大的石碑。

那石碑之上,已经铭刻上了几个苍劲有力的大字。

从右往左起,自上而下分别写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而在这一行字的后面,董默命人铭刻上了“董默,陈忌,赵云,徐荣”等人的名字。

这些人都是已经确定会在大学之中任课的教习。

初平二年,也就是公元一百九十年。

当这块碑文被摘下红幕的时候,原本只是过来看看热闹的郭汜李傕等人瞬间眼睛就红了。

虽然不知道碑文上面的文字代表着什么含义,但是他们却非常清楚,能够将自己的名字与少主铭刻在一起,那必定是一件影响极大的好事。

原本对自己的人生已经十分满足的吕布也瞪大了眼睛,他的脑海中想起当时董默找到他时提出的请求。

董默希望他能够将自己的武艺传授给大学里面的学子,为长安大学培养武将。

但是吕布却以自己时间有限,又忙于军务为由拒绝了董默的请求。

他得知董默的大学建成之后,特意前来恭贺,却没想到董默只是用一块碑,便让他的心底隐隐约约的生出了后悔之念。

最受冲击的人却是卢植与蔡邕等人,他们都是当世之大儒,只是一眼便看明白了那四段话的含义。

在心底隐隐约约生出钦佩之意的同时,他们也终于明白,董默为什么没有逼迫他们的原因。

有这样的一块碑文在,根本不需要使用强硬的手段,这些人便会前仆后继的进入长安大学之中。

为的恐怕只是将名字刻在石碑之上。

在与蔡邕对视了一眼之后,原本就已经打算退出政坛,从此之后不再过问世事的卢植率先选择了顺从。

他早年也曾广收门徒,像是刘备与公孙瓒等人都是他的弟子。

然而这些弟子虽然出色,在发达之后却并没有给他提升多少名望。

其一是这些弟子并没有主动的去宣传他们之间的关系,其二是他卢植并没有将全部的心思都用在治学方面。

现如今他已经垂垂老矣,再不像是年轻之时雄心壮志,也没有了力挽狂澜兴复汉室的野心。

但是他却并不甘心自己的一生如此“碌碌无为”,他也想要让自己的名字千古流芳。

或许,眼下便是一个机会。

在卢植动心的同时,蔡邕也同样的动了心思。

等到开幕式结束之后,董默令人在长安大学的门口贴下了招生告示。

因为是第一批学生的缘故,再加上普世教育的不足,所以董默并没有要求学子一定要有相应的基础。

董默招收的第一批学生被分为文武两科,年龄在10-12周岁之间。

武科需要额外测试体魄,而文科更加侧重测试学子的智商。

但是总体说来,只要不是智力障碍的适龄孩童,都可以加入长安大学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