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7章 两国(1/2)
康居国的使者再次来到洛阳,与之一起来的居然是贵霜的使者。
两国使者同一时间到达域州,仇人见面分外眼红,如果不是域州本地的燕军阻拦,恐怕只有一队使者可以来到洛阳。
一路上有燕军队带路,两方也没有擅动刀兵,却是一路吵到洛阳。
康居国基本上三个月必派一次使者上供,希望寻求更大的帮助。
当然燕国也从中获得了更大的利益,战俘奴隶矿产奇珍异宝数不胜数。
倒是贵霜国上次的使者要求被拒绝之后,两国虽然没有大冲突,但边境还是有些小摩擦。
而且现在众所周知,康居国能经得起这么长时间大规模的战斗,那是因为有燕国在后面支撑着。
两国可以说已经是明面上的敌人了。
在朝堂之上,李安看着下方两人脸上都带伤的一副恭敬模样的使者。
“不知贵霜王派你过来有何事?”
李安略带笑意询问道。
“这次我带着王的友谊过来,想要化解以前的一些误会,让两国重归于好。”
贵霜使者从怀中掏出一封叠书,恭敬地举过头顶。
一旁的侍卫拿了过来,盛放在李安面前,李安随手翻看了一下,眼神也是一亮,果然是大手笔。
不仅仅是金银矿产奇珍异宝,还有50万壮年奴隶,和一块巨大的地盘和200万当地百姓。
要知道当初的乌丸族人也才刚过百万。
“这块土地和贵国接壤,地质肥沃,物产丰富,养活八百万人在话下……”
听着使者的介绍,李安也清楚他并没有撒谎,这块地盘原先是属于天竺的,的确如他所说是块好地方,贵霜帝国也才拿下它不足20年。
可根据锦衣卫的情报,当地百姓并不服从贵霜帝国的统治,经常动乱,贵霜帝国也常年留有十万大军在此镇压。
“……这次我王让带公主前来,乃与燕国和亲永结同盟……”
听着贵霜国使者缓缓的介绍,康居国使者却是心急如焚,可李安没有说话,他也不敢贸然打断。
朝臣们也都不说话,等待着李安最后的决定。
原本李安支持人力物力,供给及西之地打仗,他们是反对的。
可随着源源不断的回报,让域州新州快速的发展,税收也越来越高,甚至长安和洛阳等地也因此获益,加上上供的物品矿石奴隶……
可以说,去年国库中的财产有1/4都来自西方。
燕国商人更是赚得盆满钵满,任何东西只要运到域州,都可以卖到几倍甚至十几倍的价格。
可以说是用极小的代价,换来了巨大的回报。
而且回报依然还没有结束,就像此时…………,只要点点头,就可以获得不下于两州的地盘。
在贵霜帝国使者介绍完之后,李安扶着龙椅手指轻轻的敲打着,思量的片刻,决定先稳住他。
“使者先下去休息,我与大臣商量一下………”
“是,燕皇,愿贵霜与大燕,永结同好。”
贵霜使者恭敬地行了一个礼,随着侍卫缓缓退了下去。
待使者离开之后,李安略带微笑看着下方,额头都有一些细汗的康居使者。
“我的朋友,这次又给我带来了些什么?”
良好的语气和态度,让康居国使者心中舒了一口气,缓缓的把这次上供的物品如实交代。
这次带来的物资也并不少,比前三次都要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第457章 两国(2/2)
可战俘却明显减少了,而且大部分都是女性。
按照锦衣卫的情报,极西之地没人不知道康居王的威名,以一小国之力,打得贵霜帝国节节败退。
在名声和威望的加持之下, 周围不少游牧民族,纷纷归其麾下。
加上打下康居国五倍的领地,军队更是扩充到了30万,有建立帝国的征兆。
可以说已经成为了西边真正的一个强力的集团。
这也不得不让贵霜帝国真正的重视起来,准备聚集所有的力量,把他们消灭在萌芽之中。
“还有陛下让我等收集的作物种子,我王举了全国之力,共有230多种……”
听着使者邀功之言,李安只是点了点头,等着他下面的话。
“这次过来除了看望陛下之外,还想加深康居和大燕帝国的合作…………”
“…………”
商议完粮草,兵器,矿产战马奴隶战俘等物资之后,李安也把使者打发下去休息。
开始思量起该如何从中取得更大的利益,虽然要扶持康居国,但也不想尾大甩不掉。
“尔等觉得如何?”想看一看下方臣子的看法。
随着锦衣卫慢慢的渗透,极西之地的各种国家情报风俗,都被编辑为书册供人学习。
这些大臣也都了解,极西之地的几大帝国并不比大汉要小,有一些甚至地盘比大汉更加广阔,也不再夜郎自大。
“我等不再插手,等其鹤蚌相争……”
“康居国虽然风头正盛,但毕竟底蕴甚微,若没有我等相助……”
“贵霜帝国的许诺可取 …………”
“…………”
李安听了之后也点了点头,心中也略感欣慰,还好朝中并没有什么气死人的腐朽之儒。
这两年的各种改革,以前迂腐的那一套根本就不吃香,在百姓中名望再高,朝廷也不会征用。
虽然明面上依然是以儒家孝治天下,但实则却是外儒内法。
这些朝堂上的大臣也都有各自的小心思,在朝廷发放的书籍中看到了更广阔的天地,也看到了更上一步的路。
也期待大燕能够继续扩张强大,这样他们也有更多的机会和更多的资源。
“公达,贵霜国的使者就由你交涉一下,地盘和物资都要,可以从域州退下十万骑兵。”
“仲德,你亲自跑一趟域州…………”
“…………”
“是,陛下。”
随着李安的决定,众人也都恭敬的应承了下来。
现在时机还没有到,李安也并不打算过度插手进去,不过需要准备扩大两国的战局,为后面铺路。
哪怕两国对此有所察觉,也丝毫没有办法。
比起大燕,两国更不相信对方。
李安交代完所有事情之后,突然想到了什么?
“那些种子交给农科院,让他们小心种植,莫要传播出去。”
自从李安统领河北之后,就建立了各种学科院,他们的目的就是如何培养更高产量的良种,用来研究各种器具事物。
现在每年都加大其中的投入,召集天下各处工匠与学子在里面研究。
对于李安的这种行为,有些臣子虽然有些不理解,但也并没有反对。
那些读书人对此却非常支持,有一些考不上官员,也可以考学科院,工资俸禄也并不低。
完成陛下和朝廷的要求之后,会有格外的奖赏,不比一些官员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