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 战争红利(1/2)
“又快下雪了,日子越来越不好过了。”
草原深处,一队五人鲜卑人巡逻队正在执行日常的巡逻任务。
“大首领征收的实在太多了,还不让汉人商人过来做生意,听说东边的部落日子过得非常好,不仅可以使劲吃盐巴,还有酒……”
“能活着就不错了,这两年草原可是消失了不少部落。”
“ 可我想要喝汉人的酒,还要…………”
“别说话有声音。”
队长突然脸色变多疑重起来大喝一声,制止了几人的谈论。
“……咚…………”
“……咚咚咚……”
“不好,是汉人的骑兵,快回部落。”
当隐约看见地平线上的身影的时候,几个人都大惊失色。
去年的对战之后,汉人再也不像以前的印象无能软弱,所有的鲜卑士兵都公认没有任何族人可以在1对1的情况下100%的斩杀对方。
上谷郡外的草原,短短一个月时间,发生了数十起掠夺战争,大多鲜卑部落都是毫无察觉的情况下被直接击垮。
整个部落大部分都沦落俘虏,牛羊战马也成批的赶回关内。
也不是没有部落发起反击,但短时间也只能联合周围两三个部落,根本就没办法抵抗幽州军。
远在草原深处盛乐,此地也是扶罗韩的大本营,不仅可以威慑西域,南方不远处就是并州云中郡,也可以和汉人做一些隐秘生意。
“可恶,传我命令,准备起兵。”
扶罗韩满脸愤怒,看着手中的书信。
“大哥不可意气用事,马上寒冬就来临了,不适合在再大规模聚集族人。”
步度根连忙出言阻止。
“大首领若是现在出兵,等赶过去之后,幽州军恐怕又缩到了长城内,到时候去年的一幕估计又要重演。”
袁尚也出言劝诫道,这让步度根非常意外的看着他。
他可是知道眼前这个汉人根本就不在乎自己鲜卑族人的死亡,而且极其仇恨汉人势力。
“那该如何?总不能让这些汉人,这样毫无顾忌吧。”
听了两人的话之后,扶罗韩其实也知道大规模出兵不太现实,可心中却还是忍不住的愤怒。
“大人可以写信给汉人皇帝表示同盟,让他派下令幽州军撤退,而且我得到消息,汉人皇帝好像也不满幽州军,到时候说不定可以…………”
袁尚略带深意的说道。
“好,此事交给你去办。二弟你去下令让东面的部落,向西面迁移,避免不必要的损伤。”
李安不是很清楚草原深处发生了什么,但却知道这样的掠夺,可以幽州的财政支出持平。
大量没有办法在中原做生意的商人都在长城边上,翘楚等待 军队运送回来的战利品。
官府直接以拍卖的形式,牛羊皮革弩马药草等,基本上都比市场价要低上不少。
有关系的商人直接可以贩卖到幽州之外的地方,没有关系的也可以在幽州平洲内部消化少赚一些。
可就是这样的操作,所提供的金钱完全可以支持这场战争,和幽州的一些日常开销。
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第344章 战争红利(2/2)
不算所获得的人口和战马,这种重要的战略物资。
李安也对一些收获比较大的部队进行了大量嘉奖,鼓励这种掠夺。
这不仅维持了幽州的财政开支,还让大量商人的运转起来,幽州平州百姓也可以获得比较便宜的肉类驽马。
哪怕是寒冷的冬天,幽州的各处道路上都有运送物资行走的商队。
在掠夺三个月之后,李安收到了许昌传来的诏书,表示魏国已经和扶罗韩结成兄弟联盟,让李安收兵,返回许昌。
李安也直接上表文书,表示扶罗韩野心勃勃,这只是缓兵之策,不可轻信,应该乘胜追击彻底击溃他的势力。
李安也不指望曹植真的相信他的话,这只是用来打的太极。
毕竟幽州离许昌甚远,来回也得两个月,到时候大不了再给他写一封文书送过去,该打的还是要打。
“将军地图上的鲜卑部落不在原地,好像向西迁徙了,我们追不追?”
“当然得追了,你TM三个老婆,以后不知道有多少孩子,不趁现在用军功换点田地奖赏,到时候怎么养活一大家子?”
这个偏将一句话可说道,这些人心里去了,这些士兵现在基本上都是家大业大,大多数都孩子老婆一大堆。
而且此时平洲的田地是可以用军功兑换的,基本上所有人都想为自己的孩子,多留点田地,挣一些基业。
幽州现在每人所分的田地,基本上是可以养活一大家子,可随着经济越来越繁荣,大家也开始追求更好的生活。
不仅是士兵想获得军功,上层的将军也开始出现了一些竞争,毕竟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而且获得军功之后也有底气,在下次扩军的时候请求扩大自己的兵力。
自己的这位幽州之主明显有了更大的野望,谁也不想往后跟不上李安的步伐。
这样的掠夺战争不仅让幽州稳定了自己的经济,也让幽州更加凝聚起来。
不仅仅是李安和将军想战,士兵商人和底下的百姓,也都在享受着这次战争的福利。
让法正建立的报社也开始正式的发售了起来,每5天一一版,两钱一份的报纸,非常受茶馆酒楼的欢迎。
一些家里有余财的,人家也会去报社预定,每5天由报社下面的报童送往各处,或者在大街上叫卖。
…………
……我军已深入草原四百里,追击逃跑的鲜卑军……犯我幽州者,虽远必诛……
……涿郡 灵丘县 三秋村 魏大勇作战勇猛……升为百人将,奖赏良田200亩,金银若干……
……平洲招收农民,每人70亩田地,官府发放农具房屋……
……冀州邺城王家商人贩卖人口,罚30万钱,矿产劳作三年……
………………
一条条的新闻,让百姓们讨论不已,酒馆茶楼的生意也异常火爆。
百姓的娱乐事情,除了造娃喝茶之外又多了一件。
到处都可以听到百姓在谈论报纸上的新闻,并说了自己的看法,和一旁的人互相争论,或者相互认同。
看到效果如此之好,李安也开始加大对报社的扩建,尽量以后要做到每天都有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