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卿,这个地方剿总的构想,挺好。”
天启皇帝边走边说道:“用镇压和剿灭地方匪情的名义,将地方新军和都指挥使司,紧密的结合在一起。
这不仅能锤炼地方新军,还能进一步推动军改。
山陕、河南等地,闹出这样的事情,看来是有些人的心里,觉得很不满,想以此来搅乱大明稳定,真真是够可笑的。”
“通过各地新军所呈枢密院的公函,臣就在其中发现很多问题。”
随行的赵志伟,听着天启皇帝所讲,正色道:“这剿匪一事很重要,必须要以雷霆之势彻底镇压。
先前对于国朝来说,从没有将地方上出现的匪寇,当做是大层面要去打击的政务,仅仅是地方上根据实况,或出兵剿灭,或坐视不管。
但陛下应该也很清楚。
先前骤生的白莲反叛,在国朝出动精锐之师镇压前,可是有不少的匪寇,摇身一变就成了其中一员。
并且这些个匪寇势力,多数与地方官绅、地主等群体,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走在这乾清宫内,天启皇帝的心情,却愈发的沉重,的确,先前忙于其他政务,没心思去耗费到这上面。
尤其是当下他所做的事情,都是站在大层面为出发点,所推动的一些部署,若非枢密院闹腾的太狠,周延儒、杨鹤他们上疏弹劾,并引起外朝不少朝臣的随风,那天启皇帝都不会操心枢密院的事情。
毕竟枢密院有赵志伟坐镇,天启皇帝是非常放心的,真要什么事情,都叫他去分心干预的话,就算累死他,那也解决不了全部问题。
“地方上滋生出匪寇势力,并且累年存在着,或频生新的匪寇势力。”
天启皇帝停下脚步,神情冷然道:“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吏治不清,官绅势力强横所致。
若真是地方官员有能力,那就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若真是地方官员有公心,那就不会形成这样的局面。
地方百姓想要的是什么?
无非就是吃饱饭,一家老小能有希望的活着,但就是这样的简单要求,在大明多数地方都是一种奢求。
同样的事情,为什么没有发生在北直隶和辽东两地?
或者换个说辞,先前的北直隶和辽东两地,也存在着这种情况,但最后怎么都销声匿迹了?
这已经很能反映出问题了。”
作为大明的天子,天启皇帝考虑问题的出发点,都是基于国朝稳定,以此来带动国朝中兴。
要不是赵志伟将详细的情况,还有锦衣卫所呈递的情报,叫天启皇帝全部了解后,那他还真不知道,一个他眼里的小小地方匪寇问题,竟会带来这么多的问题。
“陛下说的没错。”
赵志伟感慨道:“在我大明的治下,这做了官以后,多数的官员所想要的,就是稳定,就是维系明面上的安定。
毕竟只有这样,才能在考评上赢的不错的评价,这样任期满了以后,再加上暗中走动联系,就可以顺利晋升上来。
倘若大明想持续推动工业新政,叫国朝尽早实现中兴,那就必须拥有真正的稳定,而非对地方匪情的视而不见。”
“是啊。”
天启皇帝点头道:“咱们就说这北疆各地,随着各项谋划部署的落实,在之后的很长时间,必将会涌现出大批的产业工厂。
那么地方和地方间的流通、联系等等,也必将会成倍的增长,倘若出现打家劫舍、杀人越货的情况,势必会给地方上的发展,带来不可控的制约。
一个地方是这样,两个地方是这样,三个,四个……
我无法想象这种态势下,大明实现中兴的战略部署,真的能够实现吗?”
站在统治者的角度看待问题,就必须要综合各方情况,形成一个完整的态势,这样才能确保所下政令,是否有利于国朝发展,是否有利于国朝前行。
对周延儒、杨鹤等一众朝臣,上疏弹劾的情况,还有他们所担心的问题,天启皇帝根本就不担心。
就大明新军的这种军制,还有京营教导队、讲武堂培养出的将领,真若发生拥兵自重、以下克上的事情,那定然是大明彻底没救了。
在大明新军的军制中,就没有所谓亲卫家丁这一说,所有将士,皆是国朝的将士,而不是某些将领的私兵。
仅仅是这一项的变革,就杜绝了统兵将领想提拔身边亲信,重用身边亲信,以牢牢控制住一部大军。
“按照枢密院的预估,北疆各地的剿总创设起来,最多用三个月的时间,就能彻底解决大股的匪寇势力。”
赵志伟神情正色道:“在镇压、剿灭的过程中,新招收的那批将士,也将有着不小的改变,这为后续地方新军定编,起到决定性作用。
等到此事结束后,先前一直在谋划的工业新政,就能顺势推行开,到时国朝这边,将迎来一次全新的改变。”
“那没什么好说的了,枢密院抓紧落实此事吧。”
天启皇帝面露笑意道:“赵卿,你负责好枢密院的差事,尤其是剿总之事,要真的能看到成效。
不能说展开了一次全面剿灭行动,后续还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至于朝堂这边的事情,就交由我来解决吧,他们不相信大明新军,我是绝对相信大明新军的。
之后推行工业新政期间,维稳北疆各地的重担,可是我大明新军扛起来的,在此之前他们必须壮大起来!”
自担负京营教导队校长一职,天启皇帝对历届毕业的京营将校,那是绝对的信任,而现阶段于北疆各地的新军各级将领,多数都是从京营教导队出来的,天启皇帝有什么理由怀疑?
将宝贵的时间和精力,浪费到这无意义的事情上,那还不如多做些其他事情,好叫大明上下尽早改变。
毕竟剿总一事的成功与否,将会影响到后续工业新政,对天启皇帝来说,任何阻挠此事的因素,都必须要压下来!
“赵卿,这个地方剿总的构想,挺好。”
天启皇帝边走边说道:“用镇压和剿灭地方匪情的名义,将地方新军和都指挥使司,紧密的结合在一起。
这不仅能锤炼地方新军,还能进一步推动军改。
山陕、河南等地,闹出这样的事情,看来是有些人的心里,觉得很不满,想以此来搅乱大明稳定,真真是够可笑的。”
“通过各地新军所呈枢密院的公函,臣就在其中发现很多问题。”
随行的赵志伟,听着天启皇帝所讲,正色道:“这剿匪一事很重要,必须要以雷霆之势彻底镇压。
先前对于国朝来说,从没有将地方上出现的匪寇,当做是大层面要去打击的政务,仅仅是地方上根据实况,或出兵剿灭,或坐视不管。
但陛下应该也很清楚。
先前骤生的白莲反叛,在国朝出动精锐之师镇压前,可是有不少的匪寇,摇身一变就成了其中一员。
并且这些个匪寇势力,多数与地方官绅、地主等群体,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走在这乾清宫内,天启皇帝的心情,却愈发的沉重,的确,先前忙于其他政务,没心思去耗费到这上面。
尤其是当下他所做的事情,都是站在大层面为出发点,所推动的一些部署,若非枢密院闹腾的太狠,周延儒、杨鹤他们上疏弹劾,并引起外朝不少朝臣的随风,那天启皇帝都不会操心枢密院的事情。
毕竟枢密院有赵志伟坐镇,天启皇帝是非常放心的,真要什么事情,都叫他去分心干预的话,就算累死他,那也解决不了全部问题。
“地方上滋生出匪寇势力,并且累年存在着,或频生新的匪寇势力。”
天启皇帝停下脚步,神情冷然道:“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吏治不清,官绅势力强横所致。
若真是地方官员有能力,那就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若真是地方官员有公心,那就不会形成这样的局面。
地方百姓想要的是什么?
无非就是吃饱饭,一家老小能有希望的活着,但就是这样的简单要求,在大明多数地方都是一种奢求。
同样的事情,为什么没有发生在北直隶和辽东两地?
或者换个说辞,先前的北直隶和辽东两地,也存在着这种情况,但最后怎么都销声匿迹了?
这已经很能反映出问题了。”
作为大明的天子,天启皇帝考虑问题的出发点,都是基于国朝稳定,以此来带动国朝中兴。
要不是赵志伟将详细的情况,还有锦衣卫所呈递的情报,叫天启皇帝全部了解后,那他还真不知道,一个他眼里的小小地方匪寇问题,竟会带来这么多的问题。
“陛下说的没错。”
赵志伟感慨道:“在我大明的治下,这做了官以后,多数的官员所想要的,就是稳定,就是维系明面上的安定。
毕竟只有这样,才能在考评上赢的不错的评价,这样任期满了以后,再加上暗中走动联系,就可以顺利晋升上来。
倘若大明想持续推动工业新政,叫国朝尽早实现中兴,那就必须拥有真正的稳定,而非对地方匪情的视而不见。”
“是啊。”
天启皇帝点头道:“咱们就说这北疆各地,随着各项谋划部署的落实,在之后的很长时间,必将会涌现出大批的产业工厂。
那么地方和地方间的流通、联系等等,也必将会成倍的增长,倘若出现打家劫舍、杀人越货的情况,势必会给地方上的发展,带来不可控的制约。
一个地方是这样,两个地方是这样,三个,四个……
我无法想象这种态势下,大明实现中兴的战略部署,真的能够实现吗?”
站在统治者的角度看待问题,就必须要综合各方情况,形成一个完整的态势,这样才能确保所下政令,是否有利于国朝发展,是否有利于国朝前行。
对周延儒、杨鹤等一众朝臣,上疏弹劾的情况,还有他们所担心的问题,天启皇帝根本就不担心。
就大明新军的这种军制,还有京营教导队、讲武堂培养出的将领,真若发生拥兵自重、以下克上的事情,那定然是大明彻底没救了。
在大明新军的军制中,就没有所谓亲卫家丁这一说,所有将士,皆是国朝的将士,而不是某些将领的私兵。
仅仅是这一项的变革,就杜绝了统兵将领想提拔身边亲信,重用身边亲信,以牢牢控制住一部大军。
“按照枢密院的预估,北疆各地的剿总创设起来,最多用三个月的时间,就能彻底解决大股的匪寇势力。”
赵志伟神情正色道:“在镇压、剿灭的过程中,新招收的那批将士,也将有着不小的改变,这为后续地方新军定编,起到决定性作用。
等到此事结束后,先前一直在谋划的工业新政,就能顺势推行开,到时国朝这边,将迎来一次全新的改变。”
“那没什么好说的了,枢密院抓紧落实此事吧。”
天启皇帝面露笑意道:“赵卿,你负责好枢密院的差事,尤其是剿总之事,要真的能看到成效。
不能说展开了一次全面剿灭行动,后续还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至于朝堂这边的事情,就交由我来解决吧,他们不相信大明新军,我是绝对相信大明新军的。
之后推行工业新政期间,维稳北疆各地的重担,可是我大明新军扛起来的,在此之前他们必须壮大起来!”
自担负京营教导队校长一职,天启皇帝对历届毕业的京营将校,那是绝对的信任,而现阶段于北疆各地的新军各级将领,多数都是从京营教导队出来的,天启皇帝有什么理由怀疑?
将宝贵的时间和精力,浪费到这无意义的事情上,那还不如多做些其他事情,好叫大明上下尽早改变。
毕竟剿总一事的成功与否,将会影响到后续工业新政,对天启皇帝来说,任何阻挠此事的因素,都必须要压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