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氏累世在天津左卫任职,这么多年传承下来,肯定是有着众多的秘密,能知晓所有秘闻的,只有继任世袭指挥使的赵氏族长。
赵志伟不清楚这些秘闻,是很正常的事情,即便是赵兴吉、赵兴川哥俩,对很多秘闻都不清楚。
倒不是赵兴武不信任他们,正经人谁会将秘密全部抖落出来?
“四叔有这样缜密的考虑,是对的。”
赵志伟沉思片刻,点头说道:“百锭纺纱车的秘密,一旦泄露出来,只怕会引来众多麻烦。
单单是这惊人的纺纱产量,就让很多人眼红,不过我赵氏想在纺纱一行,长久发展下去的话,那肯定是要拉些共进退的盟友才行。
毕竟这么大宗的对外售卖纱锭,难免会让人生疑,父亲,却不知倪氏、梅氏两族,与我赵氏的真实关系如何?”
先前与自家人的对话,赵志伟心中算是明白,但凡涉及到核心利益,且还是纺纱这类暴利行业,那必然会引起外人的觊觎。
若是想在天津三卫一带,做成自己想谋划的事情,拉拢倪氏、梅氏之事,就必须要促成才行。
说起来这天津卫指挥使倪国忠,还是自己的姑父,而那天津右卫指挥使梅守成,算是自己的堂舅。
自己的母亲梅氏,就是出身梅氏一族,那堂舅梅守成,就是自己母亲的堂兄弟。
地方士绅、豪族间的联姻,这在大明是很正常的事情,正是有这种盘根错节的关系网,才确保在地方的话语权。
皇权不下乡,这在大明绝非是什么空话。
不过人心隔肚皮,尤其是涉及到巨额利益时,谁都不能试探人心这东西。
赵兴武微眯双眼,看了眼欲言又止的赵兴川,随后便说道:“启明,你想表达的意思我明白,不过此事你不用考虑了。
等百锭纺纱车作坊落成后,我会出面解决此事。
眼下的当务之急,是先行定制这百锭纺纱车,至于作坊所用之地,我已经想好在什么位置了,确保不会耽误你的需求。”
作为天津左卫的一把手,想要定下个隐秘的地方,作为百锭纺纱车作坊用地,这对赵兴武来讲,不是什么难事。
赵志伟见状,心中也知道天津三卫的内部,看来还牵扯到很多事情,眼下就先着眼于天津左卫治下的发展吧。
至于说到什么时候,能将天津三卫,打造成以赵氏为核心的利益共同体,那还是任重道远的事情。
想明白这些后,赵志伟点头说道:“父亲说的对,既然是这样,那就先行挑选匠户吧,毕竟定制百锭纺纱车,这才是根本。
父亲,却不知在我赵氏名下,有多少可靠的匠户?这定制百锭纺纱车,不仅需要精湛的技艺,更需要为人可靠。”
大明特有的户籍制度,使得子承父业、代代相传是国情,不过能拥有好技艺的匠户,却是不多的。
大明的铁饭碗,也不是那么好吃的。
赵兴武思索片刻,道:“可靠的匠户,我赵氏不多,也就八百多吧,按照启明所说,要求拥有精湛的技艺,也有一百多人。
这些匠户的户籍,都在我天津左卫,若是启明觉得不放心,可将他们的家眷,从各堡所调出来,单独成立一个堡所。”
老爹,你这也太凡尔赛了吧!
也就八百多可靠的匠户?!
一个小小的天津左卫,就拥有这么多的匠户,别说是百锭纺纱车了,那后续要开展的技术革新,都没有任何问题啊!
赵志伟笑了,这出身世袭指挥使之家,的确给自己日后的筹谋部署,省去了很多的麻烦啊。
“那就按照父亲所说,将这八百多匠户,还有他们的家眷,都单独抽调出来吧。”赵志伟面露微笑道。
“百锭纺纱车这只是个开始,孩儿这里还有一些想法,到时孩儿对这些匠户,稍加培养之后,还会为我赵氏,开辟出新的产业财源!”
“这……”
赵志伟这番话讲完,反倒让赵兴武、赵兴川哥俩,脸上露出惊色,等等,什么意思?百锭纺纱车只是个开始?
仙人点化之说,除了赵兴武知道外,其他人并不知道。
看着神情淡然的赵志伟,这坐在官帽椅上的赵兴武不淡定了。
自己的长子,现在能有这样的改变,那绝对是祖宗保佑,赵兴武心中很高兴,赵氏日后在赵志伟的带领下,一定能兴旺起来。
赵兴武欣慰的点头道:“既然启明这么说了,那迁移匠户及家眷之事,为父就让赵忠负责此事,日后赵忠就在你身边做事了。
至于这百锭纺纱车作坊,就定在距大沽口堡所,以西三十里,卫河南岸的那处卫河湾一带。
那个地方位置险要,又紧挨着大沽口堡所,卫所里的人,没人敢把主意打在那里,只要这堡墙围起来,没人知道这里面的秘密。”
赵志伟想了想,便道:“人的问题解决了,定制百锭纺纱车,需要大量的木料,还有铁料,这些原材料的筹集,需要四叔出面解决。
不过去往卫河湾的人,必须要可靠,眼下我天津左卫,受地龙翻身的影响,治下的灾情很是严重。
刚好能借助此次赈灾,集结受灾的军户、百姓,以保障大沽口堡所安全为由,先行将设在卫河湾的堡所墙兴建起来。”
解决赈灾之事、处理摊派之事,这在赵志伟看来,完全可以同时推进。
如此不仅能帮助受灾军户、百姓度过灾情,而且还能确保百锭纺纱车作坊的秘密,短时间内不会出现任何问题。
赵兴川率先说道:“启明所说的木料、铁料之事,两日内我会全部解决,启明,一会儿你给我写一份清单即可。”
自己范围内的事情,赵兴川没有任何问题,不过听自家侄子所说,他明显是想插手这卫所赈灾之事。
现在朝廷不仅没调拨赈灾银子,还向天津左卫摊派了银子,这真要插手赈灾之事了,那他们赵氏又将耗费多少银子?
就赵氏当前的这些家底,真要是做赈灾之事,能坚持到上缴摊派期限前,就能赚取到足够的银子吗?
赵氏累世在天津左卫任职,这么多年传承下来,肯定是有着众多的秘密,能知晓所有秘闻的,只有继任世袭指挥使的赵氏族长。
赵志伟不清楚这些秘闻,是很正常的事情,即便是赵兴吉、赵兴川哥俩,对很多秘闻都不清楚。
倒不是赵兴武不信任他们,正经人谁会将秘密全部抖落出来?
“四叔有这样缜密的考虑,是对的。”
赵志伟沉思片刻,点头说道:“百锭纺纱车的秘密,一旦泄露出来,只怕会引来众多麻烦。
单单是这惊人的纺纱产量,就让很多人眼红,不过我赵氏想在纺纱一行,长久发展下去的话,那肯定是要拉些共进退的盟友才行。
毕竟这么大宗的对外售卖纱锭,难免会让人生疑,父亲,却不知倪氏、梅氏两族,与我赵氏的真实关系如何?”
先前与自家人的对话,赵志伟心中算是明白,但凡涉及到核心利益,且还是纺纱这类暴利行业,那必然会引起外人的觊觎。
若是想在天津三卫一带,做成自己想谋划的事情,拉拢倪氏、梅氏之事,就必须要促成才行。
说起来这天津卫指挥使倪国忠,还是自己的姑父,而那天津右卫指挥使梅守成,算是自己的堂舅。
自己的母亲梅氏,就是出身梅氏一族,那堂舅梅守成,就是自己母亲的堂兄弟。
地方士绅、豪族间的联姻,这在大明是很正常的事情,正是有这种盘根错节的关系网,才确保在地方的话语权。
皇权不下乡,这在大明绝非是什么空话。
不过人心隔肚皮,尤其是涉及到巨额利益时,谁都不能试探人心这东西。
赵兴武微眯双眼,看了眼欲言又止的赵兴川,随后便说道:“启明,你想表达的意思我明白,不过此事你不用考虑了。
等百锭纺纱车作坊落成后,我会出面解决此事。
眼下的当务之急,是先行定制这百锭纺纱车,至于作坊所用之地,我已经想好在什么位置了,确保不会耽误你的需求。”
作为天津左卫的一把手,想要定下个隐秘的地方,作为百锭纺纱车作坊用地,这对赵兴武来讲,不是什么难事。
赵志伟见状,心中也知道天津三卫的内部,看来还牵扯到很多事情,眼下就先着眼于天津左卫治下的发展吧。
至于说到什么时候,能将天津三卫,打造成以赵氏为核心的利益共同体,那还是任重道远的事情。
想明白这些后,赵志伟点头说道:“父亲说的对,既然是这样,那就先行挑选匠户吧,毕竟定制百锭纺纱车,这才是根本。
父亲,却不知在我赵氏名下,有多少可靠的匠户?这定制百锭纺纱车,不仅需要精湛的技艺,更需要为人可靠。”
大明特有的户籍制度,使得子承父业、代代相传是国情,不过能拥有好技艺的匠户,却是不多的。
大明的铁饭碗,也不是那么好吃的。
赵兴武思索片刻,道:“可靠的匠户,我赵氏不多,也就八百多吧,按照启明所说,要求拥有精湛的技艺,也有一百多人。
这些匠户的户籍,都在我天津左卫,若是启明觉得不放心,可将他们的家眷,从各堡所调出来,单独成立一个堡所。”
老爹,你这也太凡尔赛了吧!
也就八百多可靠的匠户?!
一个小小的天津左卫,就拥有这么多的匠户,别说是百锭纺纱车了,那后续要开展的技术革新,都没有任何问题啊!
赵志伟笑了,这出身世袭指挥使之家,的确给自己日后的筹谋部署,省去了很多的麻烦啊。
“那就按照父亲所说,将这八百多匠户,还有他们的家眷,都单独抽调出来吧。”赵志伟面露微笑道。
“百锭纺纱车这只是个开始,孩儿这里还有一些想法,到时孩儿对这些匠户,稍加培养之后,还会为我赵氏,开辟出新的产业财源!”
“这……”
赵志伟这番话讲完,反倒让赵兴武、赵兴川哥俩,脸上露出惊色,等等,什么意思?百锭纺纱车只是个开始?
仙人点化之说,除了赵兴武知道外,其他人并不知道。
看着神情淡然的赵志伟,这坐在官帽椅上的赵兴武不淡定了。
自己的长子,现在能有这样的改变,那绝对是祖宗保佑,赵兴武心中很高兴,赵氏日后在赵志伟的带领下,一定能兴旺起来。
赵兴武欣慰的点头道:“既然启明这么说了,那迁移匠户及家眷之事,为父就让赵忠负责此事,日后赵忠就在你身边做事了。
至于这百锭纺纱车作坊,就定在距大沽口堡所,以西三十里,卫河南岸的那处卫河湾一带。
那个地方位置险要,又紧挨着大沽口堡所,卫所里的人,没人敢把主意打在那里,只要这堡墙围起来,没人知道这里面的秘密。”
赵志伟想了想,便道:“人的问题解决了,定制百锭纺纱车,需要大量的木料,还有铁料,这些原材料的筹集,需要四叔出面解决。
不过去往卫河湾的人,必须要可靠,眼下我天津左卫,受地龙翻身的影响,治下的灾情很是严重。
刚好能借助此次赈灾,集结受灾的军户、百姓,以保障大沽口堡所安全为由,先行将设在卫河湾的堡所墙兴建起来。”
解决赈灾之事、处理摊派之事,这在赵志伟看来,完全可以同时推进。
如此不仅能帮助受灾军户、百姓度过灾情,而且还能确保百锭纺纱车作坊的秘密,短时间内不会出现任何问题。
赵兴川率先说道:“启明所说的木料、铁料之事,两日内我会全部解决,启明,一会儿你给我写一份清单即可。”
自己范围内的事情,赵兴川没有任何问题,不过听自家侄子所说,他明显是想插手这卫所赈灾之事。
现在朝廷不仅没调拨赈灾银子,还向天津左卫摊派了银子,这真要插手赈灾之事了,那他们赵氏又将耗费多少银子?
就赵氏当前的这些家底,真要是做赈灾之事,能坚持到上缴摊派期限前,就能赚取到足够的银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