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小说网-okNovel.net

字:
关灯 护眼
ok小说网 > 大明工业霸主 > 第237章 封爵

第237章 封爵

“好啦,天津、辽东的事情,就先聊到这里吧。”

看着神情复杂的魏忠贤,天启皇帝也知想促成此事,还需要一些时间,所以便说道:“今天朕的心情不错,就不聊别的了。”

赵志伟看着天启皇帝,又看了眼魏忠贤,也知设立天津直隶州一事,那必然要在朝中经历一遭。

不过有天启皇帝的态度,就算再难办,那魏忠贤也必须要做好,其麾下的那些阉党官员,也必须要站出来顶上。

阉党,与其说是魏忠贤一系的,倒不如说是天启皇帝,对朝中皇权的一种延伸,不过领头的是魏忠贤罢了。

“皇爷,眼下时辰也不早了。”魏忠贤收敛复杂的心情,露出僵硬的笑容,看向天启皇帝说道:“要不回宫歇息吧?”

“不急。”

天启皇帝挥手笑道:“朕这里还有件事情,没有说呢,赵卿啊,这次你在辽东,助孙师谋事,为我大明收复辽西、辽南两处重地。

孙师他们的赏赐,朕都定了下来,其他人的赏赐,朝廷也都定了下来,唯独没有对你进行赏赐。

这心里可曾怨恨过朕?”

“末将不敢。”

赵志伟听闻此言,垂首一礼道:“此番能取得辽东大捷,末将并未出多少力,一切皆因有孙督师的支持。

更有像刘帅、毛帅这些为我大明的将校官员,以及在前线浴血奋战的大明儿郎,跟建奴死战到底,才有的大捷。”

相比较于赏赐这些虚的,赵志伟更在意实际的东西,这次改变辽东格局,推动辽南变革,还有设立天津直隶州,在赵志伟看来就已经足够了。

只要他能当上天津直隶州的首任知州,至于其他的赏赐,他心中并不是特别在意。

“哈哈~”

天启皇帝大笑起来,道:“赵卿,我朝像你这样的大臣,那还真是凤毛麟角啊,为我大明立下大功,却不求恩赏?

天津一事,是赵卿想为我大明出力,这不能算是朕的恩赏,为我大明立下大功,又怎有不封赏一说呢?

先前朕一直压着此事,就是想看看赵卿麾下新军,到底是怎样的存在,所以迟迟未定赵卿之功。

现在见到了,而且赵卿还说出刚才那番话,这恩赏也是时候下来了,魏伴伴,你说对不对?”

“皇爷英明。”

魏忠贤忙垂首应道。

天启皇帝是极有个性的天子,在他眼中,有功就要恩赏,有过就要惩罚,不像崇祯皇帝那般,有着很深的猜忌。

“辽东大捷的首功,朕给了孙师,但这‘次功’之名,却非赵卿莫属。”天启皇帝笑着说道。

“刘兴祚、毛文龙这些大明的将领,为我大明迎战建奴,本就是他们分内之事,可若无赵卿,亲赴辽南所谋划的那些大势。

我大明想要取得这次辽东大捷,那在朕看来,是断然不可能的事情,既如此,朕决意敕封赵卿,为我大明伯爵。”

轰……

天启皇帝此言一出,叫魏忠贤面露惊色,心里涌现出阵阵的惊骇,难以置信的看向身旁所站赵志伟。

这就被封为伯爵了?

前有孙承宗被封为侯爵,还是世袭罔替,这已然在朝野间,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如今赵志伟还要被封为伯爵,且天津直隶州一事,现在还没经廷议明确,这要是率先抛出的话,那该引起怎样的轰动啊。

“皇爷,此事能否稍后再议?”

魏忠贤强压着内心惊骇,对天启皇帝说道:“如今天津直隶州一事,尚没有任何眉目,此时要敕封赵参将为伯,那……”

“嗯?”

天启皇帝皱着眉头,说道:“魏伴伴,照你所说的意思,那为我大明社稷,立下大功的人,就不能得到应有的赏赐了?

若是谁有不满,那他也去辽东,为我大明社稷立功,到时朕也给他封爵!”

“老奴不敢。”

见天启皇帝生气,魏忠贤连忙垂首请罪道:“皇爷所言极是,赵参将为我大明立下大功,应该封赏。”

对朝堂之上的一些大臣,天启皇帝心中不满到了极致,但出于种种原因吧,还不能真把他们怎么样。

基于这样的前提,天启皇帝才会默许,伺候在自己身边的魏忠贤,在朝中掌权,以此制衡朝中的一些大臣。

大明的朝堂,说大不大,但说小也不小,这些大臣的背后,那都有着利益,以此来治理大明庞大的疆域。

看着没有说话的赵志伟,负手而立的天启皇帝,说道:“孙师,被朕敕封为定辽侯,赐丹书铁券,赐蟒袍。

那赵卿,就敕封为平辽伯,赐蟒袍,擢升为左都督,天津知州,司礼监着手操办此事!”

魏忠贤双眸微张,看向天启皇帝,这敕封赵志伟为伯,那还说的过去,可大明封爵,伯爵之位,多以地方来署名。

然天启皇帝却没这样做,直接敕封赵志伟为平辽伯,可以说是极为少见的,不过其意也能看出来。

前有孙承宗这个世袭罔替的定辽侯,后有赵志伟这个平辽伯,肆虐辽东的建奴,天启皇帝是必须要解决的。

“臣,谢主隆恩!”

赵志伟垂首一拜,向天启皇帝朗声道,自己能被敕封为平辽伯,虽说不是世袭罔替,但这权势算是有了。

且天启皇帝还明确擢升,自己为左都督、天津知州,虽说左都督是虚衔,但这也表明天启皇帝的态度。

天津直隶州之事,不管朝中会掀起怎样的风波,那都是必须要定下的,这也使得赵志伟信心大振。

“好啦,这些都是赵卿应得的。”

天启皇帝伸了个懒腰,笑着说道:“时辰也不早了,赵卿一路从辽东赶来,也要好好休整一番。

这几日,就暂且留在京城休整吧,等吏部任命下来了,赵卿到时回天津赴任吧。”

“臣告退!”

赵志伟冲天启皇帝一礼,随后对神情复杂的魏忠贤点头示意,随后便领着静候的新军,在李永贞的引领下,离开西苑了。

只是赵志伟虽离开了西苑,但整个京城,整个朝野间,也必然将会掀起一场波动!

“好啦,天津、辽东的事情,就先聊到这里吧。”

看着神情复杂的魏忠贤,天启皇帝也知想促成此事,还需要一些时间,所以便说道:“今天朕的心情不错,就不聊别的了。”

赵志伟看着天启皇帝,又看了眼魏忠贤,也知设立天津直隶州一事,那必然要在朝中经历一遭。

不过有天启皇帝的态度,就算再难办,那魏忠贤也必须要做好,其麾下的那些阉党官员,也必须要站出来顶上。

阉党,与其说是魏忠贤一系的,倒不如说是天启皇帝,对朝中皇权的一种延伸,不过领头的是魏忠贤罢了。

“皇爷,眼下时辰也不早了。”魏忠贤收敛复杂的心情,露出僵硬的笑容,看向天启皇帝说道:“要不回宫歇息吧?”

“不急。”

天启皇帝挥手笑道:“朕这里还有件事情,没有说呢,赵卿啊,这次你在辽东,助孙师谋事,为我大明收复辽西、辽南两处重地。

孙师他们的赏赐,朕都定了下来,其他人的赏赐,朝廷也都定了下来,唯独没有对你进行赏赐。

这心里可曾怨恨过朕?”

“末将不敢。”

赵志伟听闻此言,垂首一礼道:“此番能取得辽东大捷,末将并未出多少力,一切皆因有孙督师的支持。

更有像刘帅、毛帅这些为我大明的将校官员,以及在前线浴血奋战的大明儿郎,跟建奴死战到底,才有的大捷。”

相比较于赏赐这些虚的,赵志伟更在意实际的东西,这次改变辽东格局,推动辽南变革,还有设立天津直隶州,在赵志伟看来就已经足够了。

只要他能当上天津直隶州的首任知州,至于其他的赏赐,他心中并不是特别在意。

“哈哈~”

天启皇帝大笑起来,道:“赵卿,我朝像你这样的大臣,那还真是凤毛麟角啊,为我大明立下大功,却不求恩赏?

天津一事,是赵卿想为我大明出力,这不能算是朕的恩赏,为我大明立下大功,又怎有不封赏一说呢?

先前朕一直压着此事,就是想看看赵卿麾下新军,到底是怎样的存在,所以迟迟未定赵卿之功。

现在见到了,而且赵卿还说出刚才那番话,这恩赏也是时候下来了,魏伴伴,你说对不对?”

“皇爷英明。”

魏忠贤忙垂首应道。

天启皇帝是极有个性的天子,在他眼中,有功就要恩赏,有过就要惩罚,不像崇祯皇帝那般,有着很深的猜忌。

“辽东大捷的首功,朕给了孙师,但这‘次功’之名,却非赵卿莫属。”天启皇帝笑着说道。

“刘兴祚、毛文龙这些大明的将领,为我大明迎战建奴,本就是他们分内之事,可若无赵卿,亲赴辽南所谋划的那些大势。

我大明想要取得这次辽东大捷,那在朕看来,是断然不可能的事情,既如此,朕决意敕封赵卿,为我大明伯爵。”

轰……

天启皇帝此言一出,叫魏忠贤面露惊色,心里涌现出阵阵的惊骇,难以置信的看向身旁所站赵志伟。

这就被封为伯爵了?

前有孙承宗被封为侯爵,还是世袭罔替,这已然在朝野间,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如今赵志伟还要被封为伯爵,且天津直隶州一事,现在还没经廷议明确,这要是率先抛出的话,那该引起怎样的轰动啊。

“皇爷,此事能否稍后再议?”

魏忠贤强压着内心惊骇,对天启皇帝说道:“如今天津直隶州一事,尚没有任何眉目,此时要敕封赵参将为伯,那……”

“嗯?”

天启皇帝皱着眉头,说道:“魏伴伴,照你所说的意思,那为我大明社稷,立下大功的人,就不能得到应有的赏赐了?

若是谁有不满,那他也去辽东,为我大明社稷立功,到时朕也给他封爵!”

“老奴不敢。”

见天启皇帝生气,魏忠贤连忙垂首请罪道:“皇爷所言极是,赵参将为我大明立下大功,应该封赏。”

对朝堂之上的一些大臣,天启皇帝心中不满到了极致,但出于种种原因吧,还不能真把他们怎么样。

基于这样的前提,天启皇帝才会默许,伺候在自己身边的魏忠贤,在朝中掌权,以此制衡朝中的一些大臣。

大明的朝堂,说大不大,但说小也不小,这些大臣的背后,那都有着利益,以此来治理大明庞大的疆域。

看着没有说话的赵志伟,负手而立的天启皇帝,说道:“孙师,被朕敕封为定辽侯,赐丹书铁券,赐蟒袍。

那赵卿,就敕封为平辽伯,赐蟒袍,擢升为左都督,天津知州,司礼监着手操办此事!”

魏忠贤双眸微张,看向天启皇帝,这敕封赵志伟为伯,那还说的过去,可大明封爵,伯爵之位,多以地方来署名。

然天启皇帝却没这样做,直接敕封赵志伟为平辽伯,可以说是极为少见的,不过其意也能看出来。

前有孙承宗这个世袭罔替的定辽侯,后有赵志伟这个平辽伯,肆虐辽东的建奴,天启皇帝是必须要解决的。

“臣,谢主隆恩!”

赵志伟垂首一拜,向天启皇帝朗声道,自己能被敕封为平辽伯,虽说不是世袭罔替,但这权势算是有了。

且天启皇帝还明确擢升,自己为左都督、天津知州,虽说左都督是虚衔,但这也表明天启皇帝的态度。

天津直隶州之事,不管朝中会掀起怎样的风波,那都是必须要定下的,这也使得赵志伟信心大振。

“好啦,这些都是赵卿应得的。”

天启皇帝伸了个懒腰,笑着说道:“时辰也不早了,赵卿一路从辽东赶来,也要好好休整一番。

这几日,就暂且留在京城休整吧,等吏部任命下来了,赵卿到时回天津赴任吧。”

“臣告退!”

赵志伟冲天启皇帝一礼,随后对神情复杂的魏忠贤点头示意,随后便领着静候的新军,在李永贞的引领下,离开西苑了。

只是赵志伟虽离开了西苑,但整个京城,整个朝野间,也必然将会掀起一场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