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小说网-okNovel.net

字:
关灯 护眼
ok小说网 > 大明工业霸主 > 第167章 道统(1)

第167章 道统(1)

金陵,金陵,醉生梦死之地。

“南疆累世承平,已然叫这里的某些人,彻底忘却自己是什么人。”

站在这大教场的赵志伟,思索着金陵城的种种,双眼微眯道:“像这样的蛀虫,若是不被彻底铲除,那大明的种种变化,都是妄谈啊。”

朱慈炅、赵德安相视一眼,心里皆生出感慨。

金陵这座大明都城,从表面来看,是处处透着繁华,纵使有南疆奴变事,依旧是不减先前繁华。

只是在这繁华的背后,却藏着各种暗涌和隐患。

以魏国公徐弘基为首的勋戚群体,包括金陵的另一套文武班底,就像是一张巨网,以金陵为核心,在大明南疆构成了层级分明的群体。

“姑父,您此番领军南征,是否要废除掉金陵的留京制度?”朱慈炅走上前,想到那帮迎王驾的文武班底,皱眉说道。

“那帮文武群体,吃着大明的皇粮,拿着大明的俸禄,却一点人事都不干,这不就是变相的冗官吗?

大明国库的银子,不该就这般浪费掉啊。

侄儿有些想不明白,为什么行两京制度,却要在金陵这边,另外置一套比肩京城的班底,这有何用?”

想起这些时日所经历的种种,大明两京制度,留守金陵的那套班底,并没有叫南疆各地的情况,有任何的益处。

既然金陵的这套班底,没有较大的行政权,却占着大明不少资源,朱慈炅很不理解,这样做有什么用处。

“这就是大明的冗官。”

赵志伟点点头,转身看向朱慈炅,说道:“可炅哥儿,你有没有细细想过,大明为何要在金陵这边,另置一套文武班底呢?”

朱慈炅想了想,开口道:“是成祖皇帝他老人家,当初为进一步加强北疆边防力量,想削弱蒙鞑势力,故而在北疆营建扩充京城。

然那时的金陵,是大明的国都,成祖皇帝提出迁都一事后,却遭受到了文武百官的强烈反对。

面对这样复杂的局面,考虑到北疆的安定。

成祖皇帝故而提出两京制,新都一套班底,金陵一套班底,这才使得他老人家所谋,得以在反对声中落实下来。”

“那你是否想过,成祖皇帝为何在一片反对声下,依旧要一意孤行的落实该制吗?”

赵志伟微微一笑,继续问道:“难道真的只是单纯为布局北疆,持续的削弱蒙鞑势力,确保大明北疆的安定吗?”

朱慈炅愣住了。

像这样的事情,他还真没有细想过。

难道不是这样吗?

不明所以的朱慈炅,眉头紧蹙起来,陷入到沉思之中。

“父亲想要言明的,是那时的大明,叫成祖皇帝他老人家,觉察到隐患和威胁?”

赵德安走上前,皱眉道:“孩儿记得,明初的文武班底,是相互间对立的,然在迁都一事上,却罕见的站在一起。”

赵志伟面露赞许,点点头。

是啊。

明初时期的文武是相互制衡,相互牵制,纵使朱棣发动靖难之役,从自家侄子手里,夺走大明天子的宝座。

但是统御这庞大的疆域,不管是谁坐上那天子宝座,都会做制衡之道。

只不过永乐一朝的局势,远比所想的复杂。

“本王告诉你们原因吧。”

赵志伟缓缓蹲下,捡起几块石子,开口说道,朱慈炅和赵德安见状,跟着就蹲了下来,想了解这背后的秘闻。

“在成祖皇帝御极称帝后,朝中的格局就极为复杂。”

赵志伟神情严肃道:“建文旧臣,开国勋戚,靖难勋戚,燕藩文武……你们可以想象一下,那时的朝局是怎样的。

你们再想,大明北疆各地,新收复没有多久,特别是北直隶、辽东一带,更是孤绝在异族之手,长达数百年之久。

你们再想,大明南疆各地,自衣冠南渡后,就持续发展数百年,虽被我大明所掌控,然各地以士绅为首的读书人,却拥有累世传承的家学,还有极强的底蕴。

成祖皇帝能够靖难成功,最终御极大明,除自身的雄韬伟略外,便是得到北疆各个群体的支持。”

大明的南北之争,可谓贯穿整个大明史。

当大明的皇帝,不容易啊。

不仅要想着治理天下,还要均分利益,制衡各个群体,以确保大明的疆域,不会再出现分裂的迹象。

自从异族夺走神州北疆之地,叫大批不愿被异族奴役统治的人南渡,这其中就有不少读书人。

历经数百载时间的沉淀发展,先前开发程度不高的南疆,加之气候的改变,渐渐成了鱼米之乡。

“倘若你们是永乐朝的天子。”

赵志伟看着两个小家伙,眼神坚毅道:“面对错综复杂的朝局,面对朝堂多数南疆出身的官员,面对南北对立的局势,面对北疆时受塞外蒙鞑威胁,面对常有放弃长城之外防线的说辞等等。

你们是否愿意被被人的思想,控制起来?

看待任何事情,都不能只看到好的一面,也要瞧见不好的一面。

那时的大明,虽说一统神州。

然不管是在意识形态上,还是在别的领域,称其为是半壁江山,也一点都不为过。”

朱慈炅、赵德安陷入到沉思之中,此时的他们已然能够理解,那时候的成祖皇帝,为何在一片反对声下,也要一意孤行的迁都京城。

甚至为安抚大明治下的群体,要在京城设一套班底,在金陵设一套班底,用这种潜移默化的方式,逐步转移大明的政治、军事、经济重心。

以最终形成他所想要的格局。

“永乐朝的文武班底,之所以这般强烈反对,且罕见的站在一起,只怕是跟利益有关。”朱慈炅紧皱眉头,看向自家姑父说道。

“毕竟金陵是我大明国都,那他们名下所掌控的田产,包括各类产业,才能确保其应有的价值。

可一旦说失去了这层加持,那他们的利益就会受损,恰恰是这样的原因,才使得成祖皇帝,出于江山社稷的稳固,才做出这样的决断。”

金陵,金陵,醉生梦死之地。

“南疆累世承平,已然叫这里的某些人,彻底忘却自己是什么人。”

站在这大教场的赵志伟,思索着金陵城的种种,双眼微眯道:“像这样的蛀虫,若是不被彻底铲除,那大明的种种变化,都是妄谈啊。”

朱慈炅、赵德安相视一眼,心里皆生出感慨。

金陵这座大明都城,从表面来看,是处处透着繁华,纵使有南疆奴变事,依旧是不减先前繁华。

只是在这繁华的背后,却藏着各种暗涌和隐患。

以魏国公徐弘基为首的勋戚群体,包括金陵的另一套文武班底,就像是一张巨网,以金陵为核心,在大明南疆构成了层级分明的群体。

“姑父,您此番领军南征,是否要废除掉金陵的留京制度?”朱慈炅走上前,想到那帮迎王驾的文武班底,皱眉说道。

“那帮文武群体,吃着大明的皇粮,拿着大明的俸禄,却一点人事都不干,这不就是变相的冗官吗?

大明国库的银子,不该就这般浪费掉啊。

侄儿有些想不明白,为什么行两京制度,却要在金陵这边,另外置一套比肩京城的班底,这有何用?”

想起这些时日所经历的种种,大明两京制度,留守金陵的那套班底,并没有叫南疆各地的情况,有任何的益处。

既然金陵的这套班底,没有较大的行政权,却占着大明不少资源,朱慈炅很不理解,这样做有什么用处。

“这就是大明的冗官。”

赵志伟点点头,转身看向朱慈炅,说道:“可炅哥儿,你有没有细细想过,大明为何要在金陵这边,另置一套文武班底呢?”

朱慈炅想了想,开口道:“是成祖皇帝他老人家,当初为进一步加强北疆边防力量,想削弱蒙鞑势力,故而在北疆营建扩充京城。

然那时的金陵,是大明的国都,成祖皇帝提出迁都一事后,却遭受到了文武百官的强烈反对。

面对这样复杂的局面,考虑到北疆的安定。

成祖皇帝故而提出两京制,新都一套班底,金陵一套班底,这才使得他老人家所谋,得以在反对声中落实下来。”

“那你是否想过,成祖皇帝为何在一片反对声下,依旧要一意孤行的落实该制吗?”

赵志伟微微一笑,继续问道:“难道真的只是单纯为布局北疆,持续的削弱蒙鞑势力,确保大明北疆的安定吗?”

朱慈炅愣住了。

像这样的事情,他还真没有细想过。

难道不是这样吗?

不明所以的朱慈炅,眉头紧蹙起来,陷入到沉思之中。

“父亲想要言明的,是那时的大明,叫成祖皇帝他老人家,觉察到隐患和威胁?”

赵德安走上前,皱眉道:“孩儿记得,明初的文武班底,是相互间对立的,然在迁都一事上,却罕见的站在一起。”

赵志伟面露赞许,点点头。

是啊。

明初时期的文武是相互制衡,相互牵制,纵使朱棣发动靖难之役,从自家侄子手里,夺走大明天子的宝座。

但是统御这庞大的疆域,不管是谁坐上那天子宝座,都会做制衡之道。

只不过永乐一朝的局势,远比所想的复杂。

“本王告诉你们原因吧。”

赵志伟缓缓蹲下,捡起几块石子,开口说道,朱慈炅和赵德安见状,跟着就蹲了下来,想了解这背后的秘闻。

“在成祖皇帝御极称帝后,朝中的格局就极为复杂。”

赵志伟神情严肃道:“建文旧臣,开国勋戚,靖难勋戚,燕藩文武……你们可以想象一下,那时的朝局是怎样的。

你们再想,大明北疆各地,新收复没有多久,特别是北直隶、辽东一带,更是孤绝在异族之手,长达数百年之久。

你们再想,大明南疆各地,自衣冠南渡后,就持续发展数百年,虽被我大明所掌控,然各地以士绅为首的读书人,却拥有累世传承的家学,还有极强的底蕴。

成祖皇帝能够靖难成功,最终御极大明,除自身的雄韬伟略外,便是得到北疆各个群体的支持。”

大明的南北之争,可谓贯穿整个大明史。

当大明的皇帝,不容易啊。

不仅要想着治理天下,还要均分利益,制衡各个群体,以确保大明的疆域,不会再出现分裂的迹象。

自从异族夺走神州北疆之地,叫大批不愿被异族奴役统治的人南渡,这其中就有不少读书人。

历经数百载时间的沉淀发展,先前开发程度不高的南疆,加之气候的改变,渐渐成了鱼米之乡。

“倘若你们是永乐朝的天子。”

赵志伟看着两个小家伙,眼神坚毅道:“面对错综复杂的朝局,面对朝堂多数南疆出身的官员,面对南北对立的局势,面对北疆时受塞外蒙鞑威胁,面对常有放弃长城之外防线的说辞等等。

你们是否愿意被被人的思想,控制起来?

看待任何事情,都不能只看到好的一面,也要瞧见不好的一面。

那时的大明,虽说一统神州。

然不管是在意识形态上,还是在别的领域,称其为是半壁江山,也一点都不为过。”

朱慈炅、赵德安陷入到沉思之中,此时的他们已然能够理解,那时候的成祖皇帝,为何在一片反对声下,也要一意孤行的迁都京城。

甚至为安抚大明治下的群体,要在京城设一套班底,在金陵设一套班底,用这种潜移默化的方式,逐步转移大明的政治、军事、经济重心。

以最终形成他所想要的格局。

“永乐朝的文武班底,之所以这般强烈反对,且罕见的站在一起,只怕是跟利益有关。”朱慈炅紧皱眉头,看向自家姑父说道。

“毕竟金陵是我大明国都,那他们名下所掌控的田产,包括各类产业,才能确保其应有的价值。

可一旦说失去了这层加持,那他们的利益就会受损,恰恰是这样的原因,才使得成祖皇帝,出于江山社稷的稳固,才做出这样的决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