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吏治改革(1)(1/2)
“锦衣卫被拆分的七零八碎,你这个昔日的锦衣卫指挥使,还真是够下得去手的啊。”
走在这乾清宫广场上,天启皇帝感慨道:“现在的锦衣卫,还是那个锦衣卫吗?赵老五给我呈递奏疏时,我就知道是你的手笔。”
“怎么不是锦衣卫呢?”
赵志伟微微一笑道:“该属于锦衣卫的,依旧是锦衣卫的,不该是锦衣卫的,就必须坚决的去掉。
锦衣卫的权柄和范畴,太大太大了。
若是现在不进行拆分的话,那日后想要拆分,难度会更大,困难会更多。
再者说,当初叫锦衣卫分管这些,也是迫于所处的境遇,那时的国朝,表面平静,实则却暗潮汹涌。
想要做成一些事情,就必须要集权。
现在问题都解决了,也该将培养出的一个个队伍班底,从锦衣卫中分离出来,到他们该去的位置上去。”
结束关于吏治整治的议题,以孙承宗为首的内阁班底,并未反对此事,相反却是大力支持。
毕竟吏治这个问题,若是敢有丝毫的放松,那现在大明所拥有的一切,都将再度付之一炬。
“分出来也好。”
天启皇帝点头说道:“其实在很早之前,我就有这样的想法,只是没想的那般细致,毕竟眼前的朝政,都够叫我忙的团团转了。
不过锦衣卫拆分一事,想悉数都落实下来,这没有一定的时间,是无法促成的。
毕竟分出来的一些队伍班底,所从事的领域,所行使的职权,在我大明之前,都是没有过的。”
“大明迈向新世界的征途,这些都是必须要经历的。”
赵志伟感慨道:“大明的确在变强,但着眼于总的层面,却存在着诸多问题,我们都必须要保持警觉。
为什么历朝历代的新政,多数都是以失败而告终?
甚至导致国力的快速衰退?
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没有扎下根基,没有叫新政生根发芽。
倘若能借助所谓平叛南疆的契机,扫平大明暗藏的新问题和隐患,那这个根基就彻底的扎牢靠了。”
天启皇帝停下脚步,陷入沉思之中,显然对赵志伟所讲的这些,内心深处很是触动。
的确。
当前的大明,有着太多的改变,但同时来说,大明幅员辽阔,这导致各地发展不均,是必须正视的事情。
“皇爷,武王,管绍宁求见。”
魏忠贤踱步走上前,向天启皇帝作揖行礼道。
“宣吧。”
见天启皇帝陷入沉思,赵志伟看向魏忠贤说道。
“喏!”
“赵卿!我想好了。”
天启皇帝从沉思中出来,伸手道:“等吏治新规,开始推行之后,便开启平叛南疆的事情。
我坐镇京城,抓好北疆的整治事。
你亲征南疆,解决南疆的善后事。
叫炅哥儿和安哥儿,跟随你一起前去南疆,趁着当前这特殊的时期,我们一举解决某些问题。”
平叛南疆事拖到现在,叫国朝上下的不少人,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第136章 吏治改革(1)(2/2)
人心惶惶的。
彼时的南疆各地,以孙可望为首的那帮虎将悍将,取得了极大的成就,占领了不少的疆域。
甚至在这过程中,不少为非作歹的宗藩、士绅、大小地主,都被孙可望他们所领队伍,彻底的抹除掉了。
尽管孙可望他们,皆是忠诚于大明的,所谓的南疆奴变事,亦是天启皇帝他们,所一手谋划的。
但是多数的人,并不清楚这一情况。
“喏!”
赵志伟点头应道。
自凯旋归朝以来,他和天启皇帝频频出手,做出不少的变动和调整,也借着平叛南疆事,叫不少群体,愿意向国朝进行募捐。
现在总体方向谋定了,剩下要做的事情,就是趁着平叛南疆事的契机,将各项根基夯筑起来即可。
“臣…管绍宁,拜见陛下!”
“学生管绍宁,拜见院长!”
在天启皇帝和赵志伟的注视下,长相有些丑陋的管绍宁,向他们作揖行礼道。
“免礼吧。”
天启皇帝面露笑意,伸手道:“武王啊,这可是你启明学院,出来的高材生啊,接任顺天府尹以来,可是做了不少实事啊。
管卿,朕先前叫你谋定吏治新规,做的如何了?你这个都察院左都御史,可是朕越级点的将啊,可别给朕,给武王,丢脸啊。”
启明学院,作为新学的最高学府,其一路从民学走来,期间经历了太多的风波,但这也造就了启明学院的学子,有坚韧不拔的品性。
管绍宁,武进人士,家境贫寒,长相丑陋,但自身能力却是极强的,在赵志伟的谋划部署下,被招进启明学院。
像管绍宁这样的人才,赵志伟还招揽进启明学院很多。
比如李定国。
这些有才能的年轻一代,在启明学院进修,修习新学,一些人才在各自的领域,都取得了不小的成果。
“请陛下放心,臣定不会辜负厚望的。”
眼神坚定的管绍宁,作揖行礼道:“针对大明现有的情况,臣以为都察院,不该只在国朝设立。
应积极地在大明治下各地,皆特设其不同级别的衙署,并修订并完善相应的法纪,以监察整个官场。
这是臣的一些想法,还请陛下御览。”
受赵志伟的影响,这启明学院出来的学子,多数都是雷厉风行的性格,既然决定要做的事情,就必须从快去做。
“只怕管卿,你的这些想法,有不少都要做出调整了。”
天启皇帝接过奏疏,微微一笑道:“朕和武王已然决定,从锦衣卫这边,分出来一部分班底,做你方才是所讲之事。
与此同时,还准备在都察院之外,创设廉政院,直归朕管辖。
武王,你先给管卿,详细讲讲我们的想法吧,我先看看管卿,针对吏治整顿的一些想法。”
人才,大明自始至终都不缺,毕竟人口基数在这里摆着,大明却欠缺的就是挖掘人才,培养人才的机制。
不过随着各项制度的完善,属于大明的人才,只会慢慢的增多,这对后续的整体发展,将会起到极为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