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小说网-okNovel.net

字:
关灯 护眼
ok小说网 > 梦入红楼之薛蟠 > 第124章 改换门庭

第124章 改换门庭

   第124章 改换门庭(1/2)

有些话,憋在心中,其实很是难受。

所以,有一种治病的办法就是找一个人宣泄,倾诉。

薛蟠心中早就知道贾家,四大家族要完蛋,感觉亚历山大。

但是这些话,他一点都不敢往外说。

即便是对王子腾,也只能旁敲侧击。

且不说人家相不相信,关键是他也拿不出证据。

至于说如同马道婆那种,借预言?薛蟠却是不想那么做。

如果要做,倒也简单,但是后续的麻烦事可不小。

所以,他一直承担着自己这个年纪不该有的压力。

好在,随着自己越来越强大,薛蟠心中的压力得到了释放。

不过,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感觉,也不是那么好。

尤其是对于自己的亲人。

因此,薛蟠觉得,适当的给她们一些提醒是必要的。

故而,就现有的信息,他给薛姨妈两人分析了一下,贾家的现状。

端的是鲜花着锦,烈火烹油。

以前薛姨妈两人还不觉得,虽然也知道四大家族,贾家大不如前。

但是到底还是京城一等一的权贵。

尤其是贾元春封妃之后,更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不然,薛姨妈之前也不会因为这个消息,终日最最不安。

但是,经过薛蟠这么一分析,顿时就觉得风光背后是无尽的深渊。

“那,那可怎么办啊!”薛姨妈忧心忡忡的问道。

薛姨妈到底善良,四大家族都是老亲,看在这个份上,她也不可能无动于衷。

“凉拌。”薛蟠却很是无所谓的说道。

不是他冷血,到底他不是古代人,不能太过感同身受。

而且,大势所趋,他也不可能力挽狂澜。

尤其是对方并不会听自己的,还想要迫害自己,薛蟠就更加不会以德报怨,费力不讨好了,

“这种事情和我们家有什么关系?你就算是去提醒,人家可能还会觉得你是不是嫉妒,看不得人家好。”

“所以,我才说妈妈你们不要担心。”薛蟠总结道,

“贾家现在就是秋后的蚂蚱蹦跶不了多久了。”

“你且看着,起高楼,宴宾客,终究会楼塌了。”

“可是,四大家族同气连枝,贾家不好了,我们薛家恐怕也会木偶做戏 ——— 受人牵连。”薛姨妈道。

“所以,我们才要和贾家保持距离不是?”薛蟠道。

“妈妈也不用太过担心。”

相比薛姨妈的担忧,薛宝钗显然对薛蟠更有信心,

“看哥哥的模样,肯定是成竹在胸。”

“不错!”

迎着薛姨妈期盼的眼色,薛蟠给予了肯定的回答,

“我既然早就料到了,怎么可能没有准备,你且安心看着,用不了多久,也许明年,就有结果了。”

有了薛蟠的话,薛姨妈自然是心安了。

自从薛蟠浪子回头之后,他说过的话,就没有不作数的。

至于贾家,她虽然心善,但是也知道有多大胃口吃多少饭。

自己家都是泥菩萨过河了,哪里还能为别人担忧呢?

......

一天,两天。

薛姨妈回去之后,贾家的人便一直留意着薛家的动静。

虽然他们吃定了薛姨妈,但是他们同样也知道,薛家真正做主的是薛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第124章 改换门庭(2/2)

他们就想看看,这个情况薛蟠要怎么解决。从而做出相应的措施。

他们有想过薛蟠不同意,想过薛蟠打上门来,闹起来,想过直接服软。

只是,让他们意外的是。

两天过去了薛家居然毫无反应,就好像,根本没有这回事一样。

“哼!”

察觉到这一幕,贾母等人就怒了。

一方面自然是因为计划没有完成。

计划没有完成,那就代表银子没有着落。

尤其是其他妃子家族在轰轰烈烈大搞建设的时候,贾家却无动于衷。

这让他们觉得大失颜面。

在一个,在他们看来,贾迎春嫁给薛蟠是下嫁,是他们看得起薛家。

薛家虽然因为薛蟠改换门庭,有了崛起的迹象。

但是显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所谓是富不过三代。

只有富过三代的家族才算是一个大家族。

想要改换门庭,至少也需要几代的积累,不然就是暴发户,即便是位极人臣,也不会有人承认的。

就如同汉朝的何屠夫一家,都已经成了大将军,堪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但是在袁家,杨家这些四世三公的世家门阀之前,就算是官位不如他,显然也看不起他。

远的不说,近的贾家,不也是如此?

贾家是以武立家,跟着太祖打天下从而发迹起家的。

但是他们也知道,乱世武将,盛世文臣。

打天下自然是需要武将,但是治理天下就需要文臣了。

而且历朝历代,一旦放马南山,武将就会被削弱,防备。

甚至活得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什么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什么杯酒释兵权,什么......

所谓是心怀利刃,杀心自起。

尤其是对于皇帝这种有被迫害妄想症的人而言。

自然就是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绝对不会允许有人威胁到他的政权。

而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最有可能威胁到他的,自然就是军队,武将。

所以,历朝历代,再是雄才大略的皇帝,只要不是开国皇帝,都会抑制军方。

即便是开国皇帝,为了后世皇帝,也会有所取舍。

贾家的先祖,显然是有先见之明的。

他们也知道,贾家若是想要长治久安,走军队这一条路显然是不可能的。

而且,扎根越久,立功越大,就越是会成为皇帝的眼中钉,肉中刺。

谁叫贾家开国的时候功劳立得太大了呢?

一门双公,除了封王,端的是进无可进,封无可封。

如果是弱一点,哪怕是四王八公十二侯中的侯爵,他们都没有那么迫切。

因此,他们很早之前就在积极谋划转型。

不然等皇帝对他们动刀子的时候一切都完了。

想要由武转文。

一旦让他们成功了,贾家就真的可以高枕无忧了。

毕竟,从来没有听说过有什么以武立家的世家传承几百年,上千年。

即便是能够如同折家,种家这种与国同戚的,也最多只能坚持一个朝代。改朝换代了,他们也会跟着灭亡。

文人世家就不同了,不管是谁建立了皇朝,最后都需要文人来治理。

所以,历朝历代的皇帝,都会加封山东孔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