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8章 点火(1/2)
北京城,正西坊一处幽静的胡同内,一座院子外突然响起了敲门声。
“什么人?”
门内响起了问话声。
“送木炭的,三担。”外边回话。
在吱嘎声中,院子的木门打开了。
三名挑着木炭的人顺着打开的缝隙,钻入了院内。
那开门的汉子朝着门外瞅几眼后,这才关闭了院门。
一名挑着木炭的汉子放下了扁担,开口问:“一号呢?”
“在里屋。”
开门的那汉子对着里边努了努嘴。
这挑炭的汉子点了点头,迈步走进了里屋。
“见过赵司长。”那汉子抱拳见礼。
军情局北方司司长赵义坐在火炉旁,扯了一条板凳过来:“坐。”
那军情司的汉子也不拘束,当即在火炉旁坐了下来。
“赵司长,殿下那边传来了口令。”
那汉子接过了赵义递给他的茶水,灌了一大口,这才开口说话。
“殿下怎么说?”
赵义用火钳刨着木炭,头也没抬。
“殿下说要咱们弄一点动静,吸引住鞑子的注意力。”那军情汉子道:“现在山东那边刚拿下来,需要时间去消化。”
“而我们军队现在又缺少骑兵,一旦这些鞑子的骑兵杀入山东,我们就会很被动。”
军情人员的话让军情局北方司司长赵义也是不由的眉头有些微皱。
“这个事儿不好弄啊。”赵义抬头问道:“我们埋在这边的就两百多号人......”
现在要他们两百多号人弄出动静,迫使清军不进入山东,赵义也是觉得是一件棘手的事情。
“殿下已经给了几条建议,当然,具体怎么做,由您这边做决定。”军情人员道:“只要能将鞑子的注意力吸引住,让他们分身乏力无力南下,你可随机应变。”
“殿下的建议是?”
“殿下说......”
军情人员低声将颖王朱由榘的建议告诉了北方司司长赵义。
赵义听完后,眉头也是舒展开来,眼睛变得明亮了起来。
“殿下英明睿智,我等自愧不如啊。”赵义也是感叹道。
那军情人员笑着说,“殿下说您身为局中可能看不清楚情况,所以这才差遣我来。”
“请你回去转告殿下,我一定会将差事办好,至少拖住鞑子半年,让他们无力南下。”
颖王朱由榘的建议让赵义也是醍醐灌顶,所以心里也是有了一些底气。
“那好,赵司长,我就告辞了。”
军情汉子将话传达完后,当即起身告辞。
北方司司长赵义也没挽留,让一名军情的人送他们出了门。
待这人走后,赵义则是返回屋内,写了几个密语纸条。
“送到金城坊,保大坊......”
他唤来了几名居住在院内的军情人员,当即吩咐他们将命令传达下去。
这几名军情人员先后出了院子。
“走,换一个地方住。”
待这几人出门后,赵义则是带着两名随从,离开了这一处院子。
很快,军情司埋设在北京城内的各处军情密探也都纷纷得到了新的指令。
夜幕降临的时候,两名军情人员在夜幕的掩护下,出现在了一处较为豪华的宅院外边。
这是户部一名郎中的宅邸,这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第428章 点火(2/2)
郎中是投降清国的一名汉臣。
宅院大门紧闭,大门坑坑洼洼的,仿佛是被人砸过一般。
在门口的墙上,地上还堆积着不少的粪,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子恶臭味道。
洪承畴这位兵部尚书惹了众怒,以至于许多投降的汉臣也都受到了牵连。
白天的时候,在齐尔哈朗等人的暗中鼓动下,那些气势汹汹的八旗贵族们对这些汉臣也是进行了一通狠狠的发泄。
仅仅一个白天就有十多名品阶不低的汉臣当街被群殴死了,还有很多人家里也是遭遇到了冲击。
幸好紫禁城内及时的传出了旨意,这才避免了事态的进一步扩大。
这两名军情人员绕着宅邸走了一圈,在一棵大树旁边停下了脚步。
他们左右看了几眼,发现没有人后,则是顺着大树,爬上了这名郎中家的围墙,而后轻盈的跳入了院内。
在大门口有几名家丁手里拎着棍棒守着,他们蹑手蹑脚的绕过了。
他们钻入了后院,直接点燃了柴房。
“走水了!”
“走水了!”
很快,后院柴房就熊熊燃烧了起来,几个守夜的家丁也是跟着大喊起来。
当家丁们都朝着后院跑的时候,这两名军情人员则是趁乱钻入了屋内,开始了点火。
仅仅片刻的功夫,宅内又有几处地方燃烧了起来。
这宅院无论是房屋窗户还是屋内的一一用具,大多数都是木制品。
现在突然几个地方燃烧了起来,燃烧蔓延的速度也是极快的。
“快救火啊!”
那郎中衣衫不整的带着几个小妾从被窝里钻了出来。
看到那燃烧的熊熊大火,也是急得大喊。
可是家中就几个家丁和伺候的嬷嬷,面对那越来越大的火势,压根无能为力。
他们虽然不断的泼水,可是很多房屋都蔓延开来。
那乱窜的火焰和滚烫的热浪,逼迫得他们不得不放弃宅子,逃向外边的大街。
“老爷,老爷,我的陪嫁东西还在里边呢。”
看到那熊熊的大火,有一名小妾也是急的直掉眼泪。
“不要嚎了!”
眼睁睁的看着自家宅子被烧毁,那郎中也是心里几位烦躁。
“还愣着干什么,快喊街坊帮忙救火啊!”这名户部郎中对那些熏得乌漆墨黑的家丁大声的吼着。
这几名家丁虽然去喊人帮忙,可是左邻右舍的那些平头百姓,压根就不愿意出来。
因为这户部郎中是大清国的官儿,现在极力的执行多尔衮那剃发令,让百姓的心里也是格外的不满。
在这些百姓的观念里,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岂能轻易的剃发易服?
可是对于入关的清国而言,他们仅仅是武力上征服了这些百姓,他们并不满意。
他们觉得必须要剃发易服,要从心理上,从文化上彻底的同化这些百姓......
所以清国强行推动的剃发令,也是让百姓对清国格外的不满。
只是碍于他们的权势,敢怒不敢言。
现在看到户部郎中家着火,很多人都幸灾乐祸,觉得这是活该。
当这一名户部郎中家火光冲天的时候,在北京城内,还有十多处宅子也是同时的烧了起来。
这些被烧宅子的主人既有在清国各部担任要职的汉官,也是在绿营担任将领,无一例外,他们都是归降清国的汉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