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小说网-okNovel.net

字:
关灯 护眼
ok小说网 > 寒门首辅 > 第226章 全给开了

第226章 全给开了

郑县丞知道顾长留是刚上任的官员,依旧是装着病,他故意将一切的事务都推给他做,就是想要看他焦头烂额的样子,然后好显露出自己的能干来。

要知道,这衙门的事务还真不少,各种各样的公文,还有诉讼,再有收税粮这件大事,简直是全归集到一起来了。

除开送张蕴之那天,顾长留什么都没干之外,到了第二天,各种文书便堆满了他的案桌。

顾长留一开始还以为这是什么重要的文书,认认真真的打开看了,才发现这些东西,都不是什么重要的事,就是这些书吏们,每日里例常要做的一些杂事而已,全部都写成文书,丢给他了。

难怪后世刘禹锡也曾发出,“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的感叹。

这些文书,就如同各种官员递给皇帝的奏章一样,大部分都是一些无用的事。

皇帝嫌繁琐,便有了内阁大臣。

而县令嫌繁琐,便有了佐官县丞跟主簿,以及师爷等等。

顾长留暂时还没有请师爷,而周主簿要忙着核对税粮这件大事,也帮不到他,所以这些文书都是顾长留自己看。

不过这些东西,可难不倒顾长留。

他素来是看书速度快,而且记性还好,花了三天时间,他就一丝不苟的看这些文书。

到了第四天,他便发了牌票,让值堂将六房书吏都叫了过来。

这些书吏们得到顾长留的召唤,都面面相觑,不知道顾长留叫他们过来干嘛。

顾长留却是让他们在大堂站了良久,才姗姗来迟。

跟在他身后的李猛,手上却是抱着一大撂的文书。

见到这些文书,书吏们更是低声讨论了起来,不知道怎么回事,有些人甚至觉得顾长留肯定是嫌弃这些公文繁琐,不愿意看了。

或者是什么别的原因?

却没有想到,顾长留拿起一本公文,翻开,面无表情的问道:“蔡荣安是谁?”

他扫视了底下众人一眼,面色不佳,很快,一个干瘦的吏典走了上来,“属下蔡荣安,见过大人。”

“你是在负责礼房公务的吧?错字连篇,这就是你写的公文?还是你作为礼房书吏,觉得这礼房的公务不重要?所以才拿着这东西来搪塞本官?”

“属下并无此意。”蔡荣安连忙说道。

“既然并无此意,那这些公文,你全部拿去重写一遍吧!”

顾长留从李猛的手上一连翻出好几本,一股脑的砸给了他。

“常云安是谁?”顾长留又拿起几本,锐利的目光,盯着底下众人。

“属下常云安见过大人,可是属下的公文,出了什么纰漏?”常云安硬着头皮站出来,主动询问道。

“你还知道你的公文出了问题?你可是负责户房账务的,如此重要的职位,你却的出现了这般纰漏,你是没学好九章算术吗?还是说,你以为本官看不出来,故意记错账务,好中饱私囊?”

顾长留一番责问,直让常云安说不出话来。

“拿回去,全部改好了再给我,若是再有错漏,这户房也不是非你不可。”顾长留又拿了几本文书,扔给了他。

接下来,他又一一点名,直将六房书吏都念了个遍,他们不是账务错误,就是有错字,要么直接就是语句不通。

当然,也有写的不错的,顾长留也有表扬。

实际上,除了顾长留要处理这些公文,案牍劳神之外,这些吏典也差不多,他们每日也要处理公文账册等等。

这些人故意在一些不重要的公文中,掺杂了一些重要的账目、事务,不知道是想要蒙混过关,还是故意为难顾长留,却没想到,顾长留花了三天时间,将这么多的公文全部都看了个遍,还全部打回去让他们更改!

这下他们本来是想要劳累顾长留,让他消耗在这些无意义的事务中,却没想到,顾长留反过来将他们一军。

“顾大人,我等如今要忙着税粮的事情,暂时没空写这个!”常云安鼓起勇气说了句。

“哦,你没空写这些,那本大人就有空看这些了?”

顾长留如鹰隼般的眸子,直直地盯着他,“若是我没记错的话,这些文书都是几个月前的,你们故意将之前的文书都翻出来给本官,不就想要让本官好好检验的吗?”

“你们想不重写也可以,税粮的事情必须征收到位,否则就给我乖乖的写文书!”

“税粮本就难收,请恕属下无能为力,若顾大人一定要将这等大人压到我等身上的话,那属下还是写文书吧。”常云安说道。

“你们所有人的文书,本官是用三天时间看完的,本官也不为难你们,就也给你们三天时间吧,三天时间不重写到位,你们都给卷包袱走人!”顾长留又说了句。

此话一出,众人哗然,“三天时间,我们又要做本职工作,又要更正文书,哪有这个时间。”

“那就是你们的事了。”顾长留走到案几前,拿着惊堂木一拍,“退堂。”

说罢,便转身走了。

“我不信,我不信他真的敢开了我们。”

有吏典愤愤不平的说道:“一个新上任的官员,手上能有多少人,他若是真开了我们,谁来帮他做事!”

“对,咱们联合起来,就不写!”又有吏典大声呼喝道。

他们是故意说给顾长留听的,顾长留也的确是听到了,但是他不在意,像这些书吏,并不是什么特殊人才,要找人取而代之太简单了。

在他上辈子的史书上,曾经记录了一个清官,见衙门里的人沆瀣一气,一气之下,将他们开了九成九,最后就连站堂、守卫的人都没有,还让自己的夫人代劳。

可即便是如此,他还是挺过来了,最后成了有名的清官,名垂青史。

他顾长留虽然比不上人家,但这些不听他使唤、差遣,还要跟他作对的吏典,留着也没用,到时候他们要敢不重写这些文书,有一个算一个,他全开了。

郑县丞知道顾长留是刚上任的官员,依旧是装着病,他故意将一切的事务都推给他做,就是想要看他焦头烂额的样子,然后好显露出自己的能干来。

要知道,这衙门的事务还真不少,各种各样的公文,还有诉讼,再有收税粮这件大事,简直是全归集到一起来了。

除开送张蕴之那天,顾长留什么都没干之外,到了第二天,各种文书便堆满了他的案桌。

顾长留一开始还以为这是什么重要的文书,认认真真的打开看了,才发现这些东西,都不是什么重要的事,就是这些书吏们,每日里例常要做的一些杂事而已,全部都写成文书,丢给他了。

难怪后世刘禹锡也曾发出,“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的感叹。

这些文书,就如同各种官员递给皇帝的奏章一样,大部分都是一些无用的事。

皇帝嫌繁琐,便有了内阁大臣。

而县令嫌繁琐,便有了佐官县丞跟主簿,以及师爷等等。

顾长留暂时还没有请师爷,而周主簿要忙着核对税粮这件大事,也帮不到他,所以这些文书都是顾长留自己看。

不过这些东西,可难不倒顾长留。

他素来是看书速度快,而且记性还好,花了三天时间,他就一丝不苟的看这些文书。

到了第四天,他便发了牌票,让值堂将六房书吏都叫了过来。

这些书吏们得到顾长留的召唤,都面面相觑,不知道顾长留叫他们过来干嘛。

顾长留却是让他们在大堂站了良久,才姗姗来迟。

跟在他身后的李猛,手上却是抱着一大撂的文书。

见到这些文书,书吏们更是低声讨论了起来,不知道怎么回事,有些人甚至觉得顾长留肯定是嫌弃这些公文繁琐,不愿意看了。

或者是什么别的原因?

却没有想到,顾长留拿起一本公文,翻开,面无表情的问道:“蔡荣安是谁?”

他扫视了底下众人一眼,面色不佳,很快,一个干瘦的吏典走了上来,“属下蔡荣安,见过大人。”

“你是在负责礼房公务的吧?错字连篇,这就是你写的公文?还是你作为礼房书吏,觉得这礼房的公务不重要?所以才拿着这东西来搪塞本官?”

“属下并无此意。”蔡荣安连忙说道。

“既然并无此意,那这些公文,你全部拿去重写一遍吧!”

顾长留从李猛的手上一连翻出好几本,一股脑的砸给了他。

“常云安是谁?”顾长留又拿起几本,锐利的目光,盯着底下众人。

“属下常云安见过大人,可是属下的公文,出了什么纰漏?”常云安硬着头皮站出来,主动询问道。

“你还知道你的公文出了问题?你可是负责户房账务的,如此重要的职位,你却的出现了这般纰漏,你是没学好九章算术吗?还是说,你以为本官看不出来,故意记错账务,好中饱私囊?”

顾长留一番责问,直让常云安说不出话来。

“拿回去,全部改好了再给我,若是再有错漏,这户房也不是非你不可。”顾长留又拿了几本文书,扔给了他。

接下来,他又一一点名,直将六房书吏都念了个遍,他们不是账务错误,就是有错字,要么直接就是语句不通。

当然,也有写的不错的,顾长留也有表扬。

实际上,除了顾长留要处理这些公文,案牍劳神之外,这些吏典也差不多,他们每日也要处理公文账册等等。

这些人故意在一些不重要的公文中,掺杂了一些重要的账目、事务,不知道是想要蒙混过关,还是故意为难顾长留,却没想到,顾长留花了三天时间,将这么多的公文全部都看了个遍,还全部打回去让他们更改!

这下他们本来是想要劳累顾长留,让他消耗在这些无意义的事务中,却没想到,顾长留反过来将他们一军。

“顾大人,我等如今要忙着税粮的事情,暂时没空写这个!”常云安鼓起勇气说了句。

“哦,你没空写这些,那本大人就有空看这些了?”

顾长留如鹰隼般的眸子,直直地盯着他,“若是我没记错的话,这些文书都是几个月前的,你们故意将之前的文书都翻出来给本官,不就想要让本官好好检验的吗?”

“你们想不重写也可以,税粮的事情必须征收到位,否则就给我乖乖的写文书!”

“税粮本就难收,请恕属下无能为力,若顾大人一定要将这等大人压到我等身上的话,那属下还是写文书吧。”常云安说道。

“你们所有人的文书,本官是用三天时间看完的,本官也不为难你们,就也给你们三天时间吧,三天时间不重写到位,你们都给卷包袱走人!”顾长留又说了句。

此话一出,众人哗然,“三天时间,我们又要做本职工作,又要更正文书,哪有这个时间。”

“那就是你们的事了。”顾长留走到案几前,拿着惊堂木一拍,“退堂。”

说罢,便转身走了。

“我不信,我不信他真的敢开了我们。”

有吏典愤愤不平的说道:“一个新上任的官员,手上能有多少人,他若是真开了我们,谁来帮他做事!”

“对,咱们联合起来,就不写!”又有吏典大声呼喝道。

他们是故意说给顾长留听的,顾长留也的确是听到了,但是他不在意,像这些书吏,并不是什么特殊人才,要找人取而代之太简单了。

在他上辈子的史书上,曾经记录了一个清官,见衙门里的人沆瀣一气,一气之下,将他们开了九成九,最后就连站堂、守卫的人都没有,还让自己的夫人代劳。

可即便是如此,他还是挺过来了,最后成了有名的清官,名垂青史。

他顾长留虽然比不上人家,但这些不听他使唤、差遣,还要跟他作对的吏典,留着也没用,到时候他们要敢不重写这些文书,有一个算一个,他全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