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晰在何处?
辽国有一个最大的弱点,这个弱点也是辽国统治偌大疆域的方式。
辽国靠什么统治偌大的疆域?
其实靠的就是据点!
什么意思?
就是辽国除了在燕云之外,从未把一套严密的统治制度贯穿在自己的疆域里。
他们统治白山黑水的北方山林,靠的是黄龙府这种军事据点。
他们维护祖先之地,靠的是上京临潢府与中京大定府这种据点。乃至控制长白山等地,靠的也是东京辽阳府这种据点……
他们统治草原,靠的是西北与西南两个招讨司,还有一个敌烈军司。
换句话说,辽人统治的疆域,统治的方式很虚……靠的是军事威慑,体现在一个个军事据点。说白了,其中也有无奈,地盘广,人口却稀……
而辽人真正的战争力量,却又来自这些统治基础很薄弱的地方,并非来自燕云十六州。
辽人的享乐,才是来自燕云十六州。
狄咏明白了!
豁然开朗!
要瓦解辽人的战争能力,不在燕云十六州的一城一池,而是要效仿女真人,快速席卷辽人那些统治薄弱之地!
忽然,狄咏开口:“兴许,一开始,咱们谋划之战略,就是错的!”
种愕连忙又问:“不知恩相此言何意?”
狄咏轻轻挥了挥手:“这战场,不该是燕云,更不该是范阳!在这些城池之间,我军攻坚,必然步履维艰,辽人来攻坚,必然也是步履维艰!而今有大同四州之地在手,何以还谋燕云这等狭窄之处?”
种愕似乎听明白了,两眼一张,也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却又并未真正明朗,只盯着狄咏看,等着狄咏继续说。
折克行急不可耐,仿佛浑身瘙痒挠不到,立马发问:“还想恩相解惑……”
狄咏当然要解惑:“我攻辽人,难,但辽人攻我也难……何以还在这方寸之地拉锯对峙?战场得换,战略要广,起初,某只想着出奇兵往归化州过隘口北去,而今想来,这过归化州北的隘口,反而应当是主力大军!”
很简单,不在这燕云玩了,反正,我狄咏在燕云,也都是坚城高墙,若是再在高墙上摆上几百门火炮,辽人三十万匹马又如何?看着高墙,也只能兴叹……
局势变了,不跟你对峙,我有十万匹马,直接出张家口,去中京大定府,去上京临潢府,随便我选,若是打破上京,那辽人与草原,就再也无法联系了,若是打破中京,辽人整个国家就被一分为二。
就是这么简单,辽国就是这么一个国家。
那辽人会如何应对?
自然是派大军来援来阻击!去临潢府的路,就是草原,偌大的草原,广阔无比,时战时退,随意选择……
如此,战场主动权就到手了!
甚至狄咏也不去临潢府,就肆虐谟葛失、黑车子室韦等部落,釜底抽薪,一下子就把偌大的大辽压缩在了东北与燕云几州之地。
草原都是墙头草,有一个墙头草达旦卖命,就不愁第二个墙头草,甚至还可真正联系上女真人,此时的女真,过得很苦,恨辽人入骨……
一旦这个战略成型,辽人几十万大军的军心就要散去不少,因为契丹人是统治者,其麾下军队,很大一部分都来自被统治的部落部族……
这也是瓦解辽军军心之法……
狄咏越想越明白,瓦解大辽之法,就是瓦解大辽统治下的各个部落、部族、民族之法……
契丹人能有几个?
大宋的大军,就得出现在这些部落部族民族的面前!
否则在燕云打,十有八九真得打到天荒地老!
似乎,真正灭亡辽国之策,在狄咏脑海里成型了。
头前那一趟草原之行,看来……真正的收获不是达旦人的归附,而是此时灭辽之策的通透!
狄咏一指舆图,指在张家口大致的范围里,坚定开口:“必须出此处山隘,必须出此处!当集结大军,集结火炮,先攻克归化州,控制此处山隘,再集结五万骑兵,十万匹马,出草原!”
种愕明白狄咏的战略意思,但并不知道其中真正的道理,开口说道:“恩相,此去孤军也,若袭得临潢府与大定府,皆大欢喜,却也有后顾之忧,辽人必然来截,退又如何退!辽人三十万匹马,进退自如,若是两边皆顾,且还顾得住,那岂不是……”
在种愕的理解里,这话有道理,辽国骑兵来去纵横,守住范阳与燕京,又守住临潢与大定,铁桶一般,反倒孤军而出的宋人五万骑,进退困难……
狄咏摆摆手:“顾得住就让他顾着,无妨!无妨无妨……意不在此,意在瓦解辽人统治之根基!”
折克行也想说话,他与种愕等人,其实不能理解这个所谓统治根基之事……
狄咏手一抬:“无需多言,传令太原,着新军北上,充入各地城池固守,也传令各地城池守将,不可冒进,轻易不得出城,严守城池。再发文去催火炮!也传令苗枢密,坚守雄州一线,万万不得让辽人过拒马河一步!”
众人还有担忧,也是无法,战场之上,哪里有什么保胜不败之策?不论什么谋划,也不可能让所有人安心……
主帅,就是在众多不能安心的计策里,做决断的那个人!
主帅狄咏,继续在说:“此番结束,诸位将军各自归部署,只待调度,无需多言,种将军往怀安之后,当备战了!只待火炮一到,某也会来,立马围攻归化州!一定要快速把此地抢到手中!之后固守此处,保住进退之路,无论如何,不可失守!”
“末将得令!”种愕起身拱手。
“好了,诸位各自去忙!以固守为要!”狄咏结束了会议,也是结束了自己思索的这个过程。
如今,该是谋划从张家口入草原的事情了,麻烦还有很多,通译,向导,得多备。
特别是还要知道达旦人的动向,最好能与东来的达旦人在草原汇合。
这墙头草很有用,得作为重点培养对象,得是草原各部的榜样!
清晰在何处?
辽国有一个最大的弱点,这个弱点也是辽国统治偌大疆域的方式。
辽国靠什么统治偌大的疆域?
其实靠的就是据点!
什么意思?
就是辽国除了在燕云之外,从未把一套严密的统治制度贯穿在自己的疆域里。
他们统治白山黑水的北方山林,靠的是黄龙府这种军事据点。
他们维护祖先之地,靠的是上京临潢府与中京大定府这种据点。乃至控制长白山等地,靠的也是东京辽阳府这种据点……
他们统治草原,靠的是西北与西南两个招讨司,还有一个敌烈军司。
换句话说,辽人统治的疆域,统治的方式很虚……靠的是军事威慑,体现在一个个军事据点。说白了,其中也有无奈,地盘广,人口却稀……
而辽人真正的战争力量,却又来自这些统治基础很薄弱的地方,并非来自燕云十六州。
辽人的享乐,才是来自燕云十六州。
狄咏明白了!
豁然开朗!
要瓦解辽人的战争能力,不在燕云十六州的一城一池,而是要效仿女真人,快速席卷辽人那些统治薄弱之地!
忽然,狄咏开口:“兴许,一开始,咱们谋划之战略,就是错的!”
种愕连忙又问:“不知恩相此言何意?”
狄咏轻轻挥了挥手:“这战场,不该是燕云,更不该是范阳!在这些城池之间,我军攻坚,必然步履维艰,辽人来攻坚,必然也是步履维艰!而今有大同四州之地在手,何以还谋燕云这等狭窄之处?”
种愕似乎听明白了,两眼一张,也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却又并未真正明朗,只盯着狄咏看,等着狄咏继续说。
折克行急不可耐,仿佛浑身瘙痒挠不到,立马发问:“还想恩相解惑……”
狄咏当然要解惑:“我攻辽人,难,但辽人攻我也难……何以还在这方寸之地拉锯对峙?战场得换,战略要广,起初,某只想着出奇兵往归化州过隘口北去,而今想来,这过归化州北的隘口,反而应当是主力大军!”
很简单,不在这燕云玩了,反正,我狄咏在燕云,也都是坚城高墙,若是再在高墙上摆上几百门火炮,辽人三十万匹马又如何?看着高墙,也只能兴叹……
局势变了,不跟你对峙,我有十万匹马,直接出张家口,去中京大定府,去上京临潢府,随便我选,若是打破上京,那辽人与草原,就再也无法联系了,若是打破中京,辽人整个国家就被一分为二。
就是这么简单,辽国就是这么一个国家。
那辽人会如何应对?
自然是派大军来援来阻击!去临潢府的路,就是草原,偌大的草原,广阔无比,时战时退,随意选择……
如此,战场主动权就到手了!
甚至狄咏也不去临潢府,就肆虐谟葛失、黑车子室韦等部落,釜底抽薪,一下子就把偌大的大辽压缩在了东北与燕云几州之地。
草原都是墙头草,有一个墙头草达旦卖命,就不愁第二个墙头草,甚至还可真正联系上女真人,此时的女真,过得很苦,恨辽人入骨……
一旦这个战略成型,辽人几十万大军的军心就要散去不少,因为契丹人是统治者,其麾下军队,很大一部分都来自被统治的部落部族……
这也是瓦解辽军军心之法……
狄咏越想越明白,瓦解大辽之法,就是瓦解大辽统治下的各个部落、部族、民族之法……
契丹人能有几个?
大宋的大军,就得出现在这些部落部族民族的面前!
否则在燕云打,十有八九真得打到天荒地老!
似乎,真正灭亡辽国之策,在狄咏脑海里成型了。
头前那一趟草原之行,看来……真正的收获不是达旦人的归附,而是此时灭辽之策的通透!
狄咏一指舆图,指在张家口大致的范围里,坚定开口:“必须出此处山隘,必须出此处!当集结大军,集结火炮,先攻克归化州,控制此处山隘,再集结五万骑兵,十万匹马,出草原!”
种愕明白狄咏的战略意思,但并不知道其中真正的道理,开口说道:“恩相,此去孤军也,若袭得临潢府与大定府,皆大欢喜,却也有后顾之忧,辽人必然来截,退又如何退!辽人三十万匹马,进退自如,若是两边皆顾,且还顾得住,那岂不是……”
在种愕的理解里,这话有道理,辽国骑兵来去纵横,守住范阳与燕京,又守住临潢与大定,铁桶一般,反倒孤军而出的宋人五万骑,进退困难……
狄咏摆摆手:“顾得住就让他顾着,无妨!无妨无妨……意不在此,意在瓦解辽人统治之根基!”
折克行也想说话,他与种愕等人,其实不能理解这个所谓统治根基之事……
狄咏手一抬:“无需多言,传令太原,着新军北上,充入各地城池固守,也传令各地城池守将,不可冒进,轻易不得出城,严守城池。再发文去催火炮!也传令苗枢密,坚守雄州一线,万万不得让辽人过拒马河一步!”
众人还有担忧,也是无法,战场之上,哪里有什么保胜不败之策?不论什么谋划,也不可能让所有人安心……
主帅,就是在众多不能安心的计策里,做决断的那个人!
主帅狄咏,继续在说:“此番结束,诸位将军各自归部署,只待调度,无需多言,种将军往怀安之后,当备战了!只待火炮一到,某也会来,立马围攻归化州!一定要快速把此地抢到手中!之后固守此处,保住进退之路,无论如何,不可失守!”
“末将得令!”种愕起身拱手。
“好了,诸位各自去忙!以固守为要!”狄咏结束了会议,也是结束了自己思索的这个过程。
如今,该是谋划从张家口入草原的事情了,麻烦还有很多,通译,向导,得多备。
特别是还要知道达旦人的动向,最好能与东来的达旦人在草原汇合。
这墙头草很有用,得作为重点培养对象,得是草原各部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