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小说网-okNovel.net

字:
关灯 护眼
ok小说网 > 大宋好武夫 > 第791章 政令出王府

第791章 政令出王府

   第791章 政令出王府(1/2)

回家,而今狄咏不往秦国公府去住了,都住在老宅,当然,秦国公府已然要变成渭南郡王府了。

欧阳修来了,说是来蹭饭吃。

其实也就是那个差事,劝狄咏理事。

饭自然是有得吃,师徒二人,早已是情深义重,少得许多客套。

欧阳修说一些狄咏不知道的事情:“子固啊,刚刚得令,过些日子入京来勾管编修……”

说曾巩过段时间,要入京为官了,管修史的事情,这也是弟子承师业,欧阳修就是修史的一把好手。

“子固兄心中如何作想?”狄咏问的是曾巩自己的想法,当官,两条路,一条自然是权柄之路,另外一条,就是治学之类的路。

当然,两条路并非真有好坏之分,治学之路,也不一定就不好,历朝历代,这份差事,那都是受人敬重的,治学这条路发展得好,政治影响力也不会小,比如胡瑗。

欧阳修答道:“他愿的……书信来说,与人难为,经史得心!”

曾巩,年纪不小了,两句话说的是心境,便是觉得权柄之官,难得当,治学没这些与人之间的事,舒服自在。

人与人的追求,不一样,很正常。

狄咏点着头:“也好……”

欧阳修笑着说:“他还说啊……有师弟如此,与有荣焉,得受尊崇……”

狄咏也笑了:“子固兄倒是省事……”

曾巩自然有开玩笑的意思,但也是实情,他与狄咏同门兄弟,相交莫逆,到哪都被人捧着抬着,不必自己去争夺什么权柄了,足够足够了。

“政事堂的诸般公文啊,说过两日都会挑选着往你这里送,却也托付为师来问,说是送到渭南郡王府去,还是送到老狄相公府来,便也听你一言……”欧阳修干正事了。

狄咏不答……

“唉……为师要劝,为家国社稷,为黎民百姓,终是要劝,倒也不是说富相公与曾相公他们处理不了这些闲杂事,而是说终究大小事,要有一个最后决断,若是你觉得闲杂事不愿管,大事总是要问,诸般政事,要有一个心知肚明,如此,才不会待得守孝期满了,却对家国之事皆不了然,是不是这个道理?”

欧阳修看着狄咏,还说:“就当都了解一番也可,都要知道,来日接手,也不生疏……”

这道理是对的,一个大系统的事情,方方面面,一旦真的脱离久了,那就真是再难上手了。

“送王府去吧……”狄咏好似被说服了。

欧阳修点点头:“若是需要问策,皆往王府去见吗?”

“好吧……”狄咏好似很为难,无奈而答。

其实,早已是狄咏计划之中。

他在加强一个形式感。

什么形式感?

朝堂政令出王府的形式感!

守孝是一个最好不过的借口,一个最好的机会。

他不去政事堂上班了,那哪里是政事堂?渭南郡王府,往后就是政事堂!中书省,尚书省,乃至门下省,都在渭南郡王府!

那里就是朝廷政令所出之地!

大小官员,要商量事情,要开会,要问策决断,都往王府去聚。

且名正言顺,任谁也说不出这事情不对,还都觉得合理合法。

要形成习惯,形成所有人,天下人,都习以为常的习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第791章 政令出王府(2/2)

你把它比作是秦王李世民的天策府也行,你比作是幕府也行,他就是类似的一个东西。

狄咏,那是润物细无声,就这么不声不响,做成了此事。

欧阳修自是高兴非常,说了另外一件正事:“枢密院近来频频得各地禀报,辽人正在厉兵秣马备战,当有一个应对之策……”

这也是欧阳修这么急着要狄咏理事的原因!

“辽人贼心不死啊!”狄咏骂得一语,再说:“得寻个时候商议此事,此已非枢密院之事了,辽人再战,必举国之力,我大宋应战,也当举国之力也,钱粮人手,军械物资,大军调度,当倾尽全力一战,毕其功于一役!”

欧阳修更觉得兹事体大,连忙说:“好好好,当寻个时间速速商议,我去知会诸位相公,就到王府商议!”

“好……”狄咏答着。

以后就简单了,去自己王府上班,回老宅睡觉,也等于足不出户。

欧阳修的正事说完了,狄咏有正事:“恩师啊,朝廷可有明令开海?”

“嗯?开海?”欧阳修一想,却说:“朝廷倒也没有明令海禁……”

海禁,是许多朝代都有的,乃至到明朝,因为倭寇之事,甚至明确到片板不得入海的禁令,连打鱼的船都不得出海,这也是导致中国错过大航海时代的原因之一。

“那就开海吧,朝廷当明确一个开海令……”狄咏试探一下。

欧阳修摇着头:“此事啊……便也不妥,若是无数人出海而去,这户籍管理上,岂不乱作一团?官不管民,税收何来?”

这个道理很简单,古代社会,靠的就是人种地缴税,人不种地了,出海了,人都找不到了,这税收可怎么办?

“出海一多,自有商税来补……再说,而今天下,不是人少,而是地不够种了,与其把人都羁绊在土地上,不如让人多一条谋生之路……”狄咏自是有超时代的看法。

“那……户籍一乱,人皆入海,盗匪一生,如何是好?”欧阳修又问。

也是这个道理,这个时代的社会管理,都靠户籍,户籍代表了许多东西,比如口音,比如熟人社会,比如治安管理。

特别是治安管理,在古代,比如一个人犯罪了,一旦查实,理论上是逃不了的,你逃脱户籍所在地一走,你到哪里,都是流民,你口音改不了,你融入不了其他地方的熟人宗族社会,立马会被举报,会被抓起来。

如此,就是治安保障,当然,也是税收保障。

当然,其实还有一条路,往山林里去找山寨入伙!

但,户籍,依旧是社会治安的重要保障,一旦大规模开海了,人就脱离的户籍管理,沿海到处都是岛屿,一旦起贼,那是抓也抓不到,治也治不得。

这不比在陆地上,陆地上,到处都是州府村镇,你当了土匪,官府也知道你在哪座山上,你一旦真的祸害乡里,官府要剿灭你,不难。

到了海上,官府连海里有哪些大小岛屿都不知道,便也更难知道你躲在哪座岛……

也就更不知道今天你在哪座岛,明天你又在哪座岛,更不知道后天你会从哪里上岸来抢劫,这就是明朝倭寇横行的原因!

海洋,就是法外之地!

可见,海禁,在某种层面而言,就是治安与税收保障的办法之一,它是有现实意义的政策,并非真的就是古代人脑子傻才如此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