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小说网-okNovel.net

字:
关灯 护眼
ok小说网 > 明末:蜀王继明复山河 > 第921章 勒石燕然

第921章 勒石燕然

“大军进驻哈拉和林城,围绕哈拉和林构筑防线。”

“侦骑外放至哈拉和林百里范围外。”

“骑兵继续追杀溃逃之敌,注意保存自身、避实击虚。”

“打扫战场、抢救伤员,让后勤的人过来接收这些蒙古人......”

坐镇中军、由此至终一直没有离开过指挥耧车的冯天纵,看着冲进哈拉和林城的郝摇旗部、看着胜负已然分晓的战场,脸上满是自信从容的笑意。

对于这一战的胜负,他从来就没有担心过。

明军不可能在战场上失败的,这是冯天纵很早之前就无比坚定的认知。

所以今天的这场大胜,是冯天纵早就预想到了的事情。

但冯天纵也没有就此忘记自己的本职、没有掉以轻心,妥善的布置着接下来的一系列事宜。

打赢只是第一步,后面还好多事情要做呢。

冯天纵抬起头,望向远处那片连绵的山脉。

漠北深处山脉本就不多,称得上雄伟的山脉那就更少了。

而这片山脉,却很是连绵、很是雄伟。

在一望无际、整体平缓的漠北,犹如是从天外降临而来的一般,分外的引人注目。

“燕然山......”

冯天纵喃喃的说出了这座山脉的名字。

“从今往后,勒石燕然的将军的名字,要增加一个了!”

“......”

十日后,在哈拉和林及周边已经整体稳定、明军已经在哈拉和林一带站住脚后;

冯天纵带着一干将士、带着天统皇帝朱至澍的节杖,来到了燕然山的脚下、来到了一千五百多年前,汉将窦宪勒石记功的崖壁下。

在敬告天地、拜祭先祖、杀敌血祭之后;

冯天纵命令在窦宪崖刻旁、新增一处崖刻,以纪念这一次大战辉煌的胜利。

......

捕鱼儿海大战、哈拉和林大战,皆以明军的大胜而结束。

战事进行到这种程度,可以说明军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

之后的重心,就是放在如何最大程度的守住战果、以及扩大战果之上了。

冯天纵和李定国一样,选择了先择一地站住脚跟、其后四面开花、扩大战果的战法。

只是李定国选择的是在捕鱼儿海筑城;

而冯天纵,则是选择了现成的哈拉和林城。

然后和李定国一样,派出了多支大大小小、数量在一千至五千规模的骑兵队伍,深入大漠之中,对蒙古军队持续扫荡绞杀。

还将所经之处的所有蒙古人捕获驱赶至哈拉和林城,然后交由跟进的后勤部队,让他们将这些蒙古人运回关内以及河套一带。

至于这些蒙古人的牲畜、帐篷、大车等等,自然就成了明军的了。

在草原上,以战养战是必须的战法。

不然物资都靠后方运输的话,以现有的运力、根本运输不过来。

两场大战打完,蒙古人遭受到了惨重的损失。

单算死亡、重伤、被俘这些直接战损人数,就超过七万之数。

若是算上趁着战乱、逃的不知所踪的军队,那十万都打不住。

但蒙古人并没有完全失败,也并没有就此再无战心、就此臣服。

其实他们想臣服。

为此,不但向李定国、冯天纵派去了议和使者;

甚至连千里迢迢之外的京师,都派去了使者。

这些使者持着符节、带着降书、拉着礼物、赶着牛羊,想像此前对其它的汉人王朝那样、对大明也俯首称臣;

两家结为兄弟之好,以藩国之姿侍奉大明、永世不见刀兵。

但他们太小看朱至澍的野心和胃口了。

朱至澍要的,不是一位兄弟;

他要的,是无数的子民。

他要的,不是国中之国的大漠;

他要的,是划分为无数个小块,行布政使司、府、县治的大漠!

蒙古人臣服的诚意,朱至澍根本看不上;

而朱至澍要灭亡整个蒙古国祚的巨大胃口,蒙古人也无法满足。

所以,就只能继续打下去。

直到有一方彻底被打服、再也没有反抗的能力。

捕鱼儿海、哈拉和林两战之后;

残余的战败蒙军、在两个方向上的明军持续不断的追杀之下,也会师在了一起,重新集齐了一支人数多达十五万的大军。

这支规模浩大蒙古大军,聚集在斡耳罕河、薛良格河、土兀剌河,这块三河交汇处的草场之上;

重整旗鼓、摩拳擦掌,誓要和明军再较一次高下!

这支蒙古大军会选择这里的原因也很简单。

因为李定国和冯天纵的大军在稍事休整、在捕鱼儿海和哈拉和林城站住脚跟后,就东西相向的、向这块草场推进。

如果说捕鱼儿海流域、哈拉和林城周边,各占了漠北三成的底蕴的话;

那这块三河交汇的草场,就是剩下的这三成了。

后世的国都,就是在这块三河草场的核心区域。

其余所有地方加起来,才估摸着只占一成。

也就是说:

只要把最后这块三河草场也打下来了,那漠北的蒙古人就再没有一块底蕴之地,彻底沦为无根无萍的孤魂野鬼。

这场声势浩大的明蒙之战,就差不多要降格成为剿灭流寇的治安战了。

蒙古人也深知这一点,所以万万不愿放弃这处根基。

明知不敌,还是做好了背水一战的准备。

双方都是旌旗招展、马蹄雷雷。

都在为这场决定战场走向的大战,做着最后的准备。

而且在做着准备的,不只是前线。

后方也同样如此。

不论是捕鱼儿海还是哈拉和林,明军来了之后,就都不打算走了。

要在这两地建立长期的据点,将这两处纳入大明的长期掌控之下。

而要驻守在这两处的话,那首先离不开的,就是海量的物资......

“大军进驻哈拉和林城,围绕哈拉和林构筑防线。”

“侦骑外放至哈拉和林百里范围外。”

“骑兵继续追杀溃逃之敌,注意保存自身、避实击虚。”

“打扫战场、抢救伤员,让后勤的人过来接收这些蒙古人......”

坐镇中军、由此至终一直没有离开过指挥耧车的冯天纵,看着冲进哈拉和林城的郝摇旗部、看着胜负已然分晓的战场,脸上满是自信从容的笑意。

对于这一战的胜负,他从来就没有担心过。

明军不可能在战场上失败的,这是冯天纵很早之前就无比坚定的认知。

所以今天的这场大胜,是冯天纵早就预想到了的事情。

但冯天纵也没有就此忘记自己的本职、没有掉以轻心,妥善的布置着接下来的一系列事宜。

打赢只是第一步,后面还好多事情要做呢。

冯天纵抬起头,望向远处那片连绵的山脉。

漠北深处山脉本就不多,称得上雄伟的山脉那就更少了。

而这片山脉,却很是连绵、很是雄伟。

在一望无际、整体平缓的漠北,犹如是从天外降临而来的一般,分外的引人注目。

“燕然山......”

冯天纵喃喃的说出了这座山脉的名字。

“从今往后,勒石燕然的将军的名字,要增加一个了!”

“......”

十日后,在哈拉和林及周边已经整体稳定、明军已经在哈拉和林一带站住脚后;

冯天纵带着一干将士、带着天统皇帝朱至澍的节杖,来到了燕然山的脚下、来到了一千五百多年前,汉将窦宪勒石记功的崖壁下。

在敬告天地、拜祭先祖、杀敌血祭之后;

冯天纵命令在窦宪崖刻旁、新增一处崖刻,以纪念这一次大战辉煌的胜利。

......

捕鱼儿海大战、哈拉和林大战,皆以明军的大胜而结束。

战事进行到这种程度,可以说明军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

之后的重心,就是放在如何最大程度的守住战果、以及扩大战果之上了。

冯天纵和李定国一样,选择了先择一地站住脚跟、其后四面开花、扩大战果的战法。

只是李定国选择的是在捕鱼儿海筑城;

而冯天纵,则是选择了现成的哈拉和林城。

然后和李定国一样,派出了多支大大小小、数量在一千至五千规模的骑兵队伍,深入大漠之中,对蒙古军队持续扫荡绞杀。

还将所经之处的所有蒙古人捕获驱赶至哈拉和林城,然后交由跟进的后勤部队,让他们将这些蒙古人运回关内以及河套一带。

至于这些蒙古人的牲畜、帐篷、大车等等,自然就成了明军的了。

在草原上,以战养战是必须的战法。

不然物资都靠后方运输的话,以现有的运力、根本运输不过来。

两场大战打完,蒙古人遭受到了惨重的损失。

单算死亡、重伤、被俘这些直接战损人数,就超过七万之数。

若是算上趁着战乱、逃的不知所踪的军队,那十万都打不住。

但蒙古人并没有完全失败,也并没有就此再无战心、就此臣服。

其实他们想臣服。

为此,不但向李定国、冯天纵派去了议和使者;

甚至连千里迢迢之外的京师,都派去了使者。

这些使者持着符节、带着降书、拉着礼物、赶着牛羊,想像此前对其它的汉人王朝那样、对大明也俯首称臣;

两家结为兄弟之好,以藩国之姿侍奉大明、永世不见刀兵。

但他们太小看朱至澍的野心和胃口了。

朱至澍要的,不是一位兄弟;

他要的,是无数的子民。

他要的,不是国中之国的大漠;

他要的,是划分为无数个小块,行布政使司、府、县治的大漠!

蒙古人臣服的诚意,朱至澍根本看不上;

而朱至澍要灭亡整个蒙古国祚的巨大胃口,蒙古人也无法满足。

所以,就只能继续打下去。

直到有一方彻底被打服、再也没有反抗的能力。

捕鱼儿海、哈拉和林两战之后;

残余的战败蒙军、在两个方向上的明军持续不断的追杀之下,也会师在了一起,重新集齐了一支人数多达十五万的大军。

这支规模浩大蒙古大军,聚集在斡耳罕河、薛良格河、土兀剌河,这块三河交汇处的草场之上;

重整旗鼓、摩拳擦掌,誓要和明军再较一次高下!

这支蒙古大军会选择这里的原因也很简单。

因为李定国和冯天纵的大军在稍事休整、在捕鱼儿海和哈拉和林城站住脚跟后,就东西相向的、向这块草场推进。

如果说捕鱼儿海流域、哈拉和林城周边,各占了漠北三成的底蕴的话;

那这块三河交汇的草场,就是剩下的这三成了。

后世的国都,就是在这块三河草场的核心区域。

其余所有地方加起来,才估摸着只占一成。

也就是说:

只要把最后这块三河草场也打下来了,那漠北的蒙古人就再没有一块底蕴之地,彻底沦为无根无萍的孤魂野鬼。

这场声势浩大的明蒙之战,就差不多要降格成为剿灭流寇的治安战了。

蒙古人也深知这一点,所以万万不愿放弃这处根基。

明知不敌,还是做好了背水一战的准备。

双方都是旌旗招展、马蹄雷雷。

都在为这场决定战场走向的大战,做着最后的准备。

而且在做着准备的,不只是前线。

后方也同样如此。

不论是捕鱼儿海还是哈拉和林,明军来了之后,就都不打算走了。

要在这两地建立长期的据点,将这两处纳入大明的长期掌控之下。

而要驻守在这两处的话,那首先离不开的,就是海量的物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