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小说网-okNovel.net

字:
关灯 护眼
ok小说网 > 明末:蜀王继明复山河 > 第893章 京保线

第893章 京保线

   第893章 京保线(1/2)

朱至澍一拍手掌,两步跨到这台电报机面前,激动的指示着工作人员即刻向成都发报。

这就是朱至澍在等待的好消息了!

去年,京宁线已经顺利连通;

京城和宁夏布政使司的银川府,已经可以直接发送电报。

连带着一条线路上的宣化镇、大同镇、集宁城、云中城、九原城、朔方城等重城;

都可以直接和京城联系。

且消息转瞬即达;

在电报之前、传递速度最快的八百里加急,在电报面前就好比蜗牛与雄鹰一般。

现在京宁线还在继续往南铺设;

计划下一步,要把银川和西安连接起来。

甚至是往西走,连通嘉峪关一事,也在做准备了。

京宁线早早的传来了好消息;

但京成线、京金线却还在紧张的施工当中。

直到今天;

京成线也终于连通了。

这就意味着,成都的消息,也可以转瞬就为京城所知了;

再也不用苦等速度较慢的驿马了。

而且等线路进一步的扩散,那整个成都平原、乃至整个西南的事情,都可以转瞬为京城所知。

这背后蕴含着的巨大的战略意义,如何不让朱至澍激动?

今天这番在电报室的等候,太值了!

“接下来,就剩下京金线了。”

“金边太远,快不起来没办法,只能继续等。”

“但是京宁线和京成线贯通,倒是释放出了许多的人力物力,可以再次开拓其它线路了。”

“就再开两条吧;”

“一条京城通沈阳,为京沈线;”

“一条京城通长沙,为京沙线。”

“嗯,就这么定了。”

电报室内依然是喜气洋洋、沸腾不已;

但朱至澍却已经先一步恢复了平静,并且开始计划着下一步要做的事情了。

这就是上位者了。

总要比下层的人眼光更加前瞻、考虑的更加深远才行。

“对了,还有铁路。”

“蒸汽火车已经勉强可以上路运营了,是时候修建更多的铁路、让蒸汽火车有更广阔的舞台了。”

想起要新开两条电报线路,朱至澍就顺其自然的想到了蒸汽火车。

自从前年上半年、蒸汽火车投入到瓮山至京城、这条二十多里的线路中实际运营后,蒸汽火车进步飞快;

不但速度提高了不少,达到了最高每小时七十里、巡航六十里的时速;

可靠性更是大大的提高,往往连续运行了五六百里,都不会出现大的故障。

这一切都说明,蒸汽火车已经勉强堪用了。

当然;

这在朱至澍看来已经勉强堪用的铁路,和后世那种每小时数百公里、连续奔行几千上万公里都不用停歇的高速铁路,还有巨大的差距;

但已经比这个时代的马车、牛车,要不知道先进多少了。

万事开头难;

之后自然会一步步变的更好。

同时也说明,实际投入使用、的确是比一直在厂区试验要更有效果。

而且;

相对于电报来说,朱至澍更加的看重蒸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第893章 京保线(2/2)

火车。

蒸汽火车在陆地上的强大运输能力,在这个时代来说是无可比拟的。

一列蒸汽火车拉的东西,怕是几千匹马都拉不过来。

而几千匹马消耗多大?

还得考虑劳累、病疫、残死、速度等问题。

但换成蒸汽火车哪有这烦恼?

只要机器不坏、煤够,就能一直跑。

这种巨大的优势,在这个时代、用在别的地方或许会觉得过了头;

毕竟以这个时代的大多数运输需求,马车、牛车就勉强够用了。

但在军事上、以及漕粮的运输上,却正是它大展身上的好领域。

只是前期铺设铁轨,是个费时费力、还有不小的技术难度的大难题。

所以;

最好现在就能着手开始。

“京保线吧。”

“京城到保定只有三百多里,且一路都是平坦的地形、大江大河也极少,适合铺设铁轨。”

“和电报一样;”

“等在京保线上积累了足够的经验,再向全国推广。”

电报室内依旧为京成线的连通而喜气洋洋之时,朱至澍又定下了一个决定;

一个足以载入史册的决定。

“王和,传工部尚书谌欢、电信部尚书马士英至养心殿。”

“摆驾、回养心殿!”

“......”

天统六年四月,保定府来了一群奇怪的人。

这群人穿着公服、但做的却不是清贵老爷们做的事;

他们用脚重新丈量了保定府至京城的距离,用脚走遍了这其中的每一处沟壑山垄,用脚淌过了每一条溪流川河。

比之田间耕作的老农,也轻松不了多少了。

而且他们还一边走、一边在纸上写写画画、一边在各地做着标记。

好似在摸查着什么一般。

要不是这些人身着公服,且身边一直有官府的人陪着、伺候着;

百姓们很难不将这些人看成是细作;

都忍不住要报官了。

而在这之后,要修建京保铁路的消息,也终于流传了开来、广为人知。

百姓们无不在交头接耳、四处打听着:

何为铁路啊?

同时也在感慨着,这些年、这新鲜事物,是越来越多了;

先有一根根粗大杆子上顶着一根长线、传闻可千里传音、瞬息即达的电报;

后有无帆无桨、却在渤海湾跑的麻溜的怪船。

如今又有了传闻不用马不用牛,却能在陆地上跑得飞快、一次还能拉一百辆马车的货物的火车。

这可更了不得;

纵使是诸葛先生的木牛流马也不能及!

往前几百年,都没听说过这些犹如造物一般的奇怪事物。

更别说就这么几年的时间、扎堆的往外冒了。

所有人都对这传闻充满了好奇,就等着一窥铁路、火车的庐山真面目。

“可以了,今天就到这里吧。”

“大家伙都早点回去休息,明天早起继续测量。”

“英达,你一会到我房间里来;”

“咱们俩要再熬一熬,把今天走过的这些路再理一理,没问题的话就定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