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小说网-okNovel.net

字:
关灯 护眼
ok小说网 > 明末:蜀王继明复山河 > 第872章 大明近代化的基础

第872章 大明近代化的基础

   第872章 大明近代化的基础(1/2)

这个生产力落后的时代、进行这种万里级别的超大型工程;

其难度可想而知。

现在能有这种进度,说实话已经超出朱至澍的预估了。

这一来得感谢汉人的勤劳和耐苦;

没有汉人的这些优秀品质,根本不可能有这种进度。

偏偏有些人,就是不知道好好的善待这些优秀品质;

非得把汉人深埋在最底层、最不喜欢拿出来的反抗品质给逼出来。

二来就得感谢史可法等这些官员的配合了;

没有他们去设计路线、去制定方案、去招募工匠、去管理施工;

也不可能有当下的进度。

所以史可法何过之有?

反倒有功才是。

“谢陛下体谅。”

朱至澍的体谅,让史可法松了口气。

“只是还有一事,陛下也要上些心了。”

“哦?”

“何事?宪之你说。”

史可法反转的话,让朱至澍有些诧异,急忙问道。

“那就是发电机和电报机、尤其是电报机的产量这块,得提高了。”

“其实只要这三条主线路一通,那咱们的电报线路网,立时便可以上一个大的台阶。”

“三条主线路,就好比是三根大树干;”

“这三根大树干之上,又可以长出许多的小树枝。”

“等树枝长的葱郁了,这棵树,不就茂盛了吗?”

史可法双手一圈,比划出了一颗枝繁叶茂的大树的模样。

“但现在的问题是:”

“发电机和电报机的产量,已经制约了树枝的长成,也就制约了电报网的扩大。”

“就拿四川来说吧。”

“四川和陕西的连通,难就难在秦岭;”

“但在四川内部,例如成都通重庆府、顺庆府、叙州府、镇雄府等地界的难度,就远小于秦岭了。”

“所以秦岭虽还未通;”

“但成都通重庆府、顺庆府的电报线路,这时候都快要铺设好了。”

“只等秦岭一打通,重庆府、顺庆府,便也和京师连通起来了。”

“这就是树干上的树枝了。”

“但是光铺设好线路没用啊,没电报机啊!”

“光有树枝,却结不了果,何其可惜?”

“所以这电报机的产量,陛下要对工部多加催促一番了。”

“若是电报机产量能跟上;”

“三条主线路贯通之日、便是我大明电报网小成之时啊!”

“嗯。”

“宪之言之有理。”

“这事,朕记下了,晚些便和工部那边说。”

朱至澍认同的点了点头,将这事记在了心上、答应了下来。

“哎......”

“催又有什么用呢?”

“会造这等精密机器的工匠,可不像会读书写字的人那般好培养;”

“这事啊,还真就急不来、就得慢慢来。”

“好在再过两年,情况应该就会好不少了。”

“熬过这两年就好了。”

待史可法离开后,终于得闲的朱至澍、舒服的靠在了椅背上。

但却不是在大脑放空的休息小憩;

而是依旧在闭目沉思、喃喃自语。

因为大明此前的工匠待遇太低,匠户们多有逃亡的。

所以别看大明人口亿万,但其实工业底子谈不上多厚。

虽然自己这些年,一直在通过提高薪酬待遇、赐予官身等等措施;

来使得更多的人愿意投身到工业、做大做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第872章 大明近代化的基础(2/2)

大明的工业基础。

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这事哪有那么快的?

所以现在大明还非常缺乏技艺精湛、尤其是能生产电报机这等精密机器的工匠。

这是客观现实,朱至澍也没有办法挥手之间就立时解决。

催促工部也解决不了。

他是穿越者没错;

但只带来了后世的经验,却没带来无所不能的系统。

不过过个两三年的时间,应该就会好起来了。

这一次的童试;

朱至澍可是将通过的人数整整提升了三成。

多出了这么多人,肯定不可能全去考举人、考进士做官;

哪有那么多官做?

况且这条路本就难走。

不想走这条路、或者本身就没这个能力走这条路的人;

完全可以去报考帝明军事学院、医学院、师范学院、工业学院等高等专科学校嘛。

总比守着个秀才的功名,一辈子碌碌无为;

然后被人揶揄、调侃成是‘穷酸秀才’好吧?

而且,只要能在这些专业岗位上做出成绩,也是可以有官身的。

并且,如果是真正能力出众的;

朱至澍也会大力提拔。

未必就会比考举人、考进士这条科举的老路差。

例如庄业正、方好工这些以前匠造监的工匠们;

不就因为工作出色、成绩显著;

现在都已经是从五品的各监监理使了嘛?

有如此庞大基数的秀才在,朱至澍对大明未来各行业的高精尖人才、对大明的近代化进程,都非常的有信心!

就苦这两年;

等这两年基础打牢了,就到了守得云开见月明的时候了。

“王和,走了。”

“回去休息去了。”

“又是一天过去了。”

“大明又比昨天更好了;”

“离朕征服南洋群岛,又近了一天了......”

将今天处理的那些事情,都在脑海中过了一遍、整理了一番后;

又是月上三稍、星辰点点的深夜了。

朱至澍也就没有继续熬下去,而是选择了回去休息。

事情是忙不完的;

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

要劳逸结合。

......

“两位大人;”

“前面就是何家的庄子了。”

“何家不但是咱们赣州府小有名气的地主,族中良田万亩;”

“更是在生意上也有所涉猎,族中有粮行、车马行、赌场等等不少的产业。”

“以前更厉害呢,还在酒行、布行、盐铁等事物上也涉及颇深。”

“只是在陛下推行九监、以及机布盛行之后,何家就剩这些产业了。”

“但就这也是好大的规模了。”

“按税法,何家本该在六月份交粮税五千两、交商税八千两,合计一共一万三千两;”

“但如今已经九月了,何家还分文未交。”

“还打伤了前去催收的税吏。”

“何家家族势大、楼高墙厚,我税课司人手不足;”

“贸然动手,怕是要吃亏;”

“没办法,只能请两位大人陪着沈某一起走这一趟,拿下这个光吃不拉的老王八,以儆效尤了。”

赣州府税课司提举沈嘉木沈大人,骑坐在高头大马上;

指着远处那栋占地规模十分不小、楼高墙厚的围楼;

对相请而来的赣州府通判、守备军百户,两名分属于不同所属的官员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