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小说网-okNovel.net

字:
关灯 护眼
ok小说网 > 明末:蜀王继明复山河 > 第867章 高老爷

第867章 高老爷

   第867章 高老爷(1/2)

加上高义一家子移民南疆时;

按照成人丁口每人二十亩地、老幼每人十亩地的标准分到的九十亩地。

再加上妙妙给徐墨白生下了两个孩子,又分到了二十亩。

高义手上,如今已经有近两千六百亩地了;

实打实的小地主一个了。

虽然这其中有半数多都是徐墨白的;

但因为战乱,徐墨白的父母早就已经被满清给杀了,现在要自立门户还早着呢。

这地,也就高义在管着。

有两千多亩地、一百多名奴隶在;

这小日子,不知道过的多舒坦呢。

为啥还要去参军,受那风吹日晒、甚至是战死沙场的苦啊?

高大娘分外的不解。

“你个妇道人家懂什么?”

“头发长、见识短。”

“没有男人去打仗,你这地怎么来的?”

“没有男人去打仗,这天下怎么安宁?”

“天下都不安宁,你得到了两千多亩地又如何?守得住?”

“光那一百多奴隶,就要造你的反了。”

“你得感谢有男人在前面为你打仗;”

“不然,哪有现在这安生日子过。”

“而且现在我大明天下无敌,这时候参军能有什么危险?”

“就凭南洋群岛那些个野猴子?”

“这种情况下还有危险,那就真是命了;”

“若真是这种命数,那不参军也落不着好。”

高义瞪了哭哭啼啼的自己婆娘一眼,没好气的说道。

大多数的男人,在军国大事上都比女人要更加的激进、更加的从大局上去思考;

高义也是如此。

之前在蓬莱的时候,能做几百个晒盐人的大把头,便足可见高义本身就很不错。

而现在家中有了一个大都督的女婿之后;

高义的政治觉悟,更是蹭蹭蹭的高了不少。

“呜呜呜......”

高大娘就一个普通的妇道人家,想的哪有高义深远?

一门心思只是在心疼自己那干儿子、担心着干儿子的安危;

好一会了,依旧在呜咽着。

“好了好了,娘不哭了哈。”

“爹爹说得对;”

“千斤弟弟一定会没事的。”

高妙妙看到本来好好的,自己娘亲竟然哭了起来,满是心疼加无奈;

只能抱着自己的娘亲安慰了起来。

“爹爹;”

“上一季的稻子,咱们也全卖了吗?”

等自己的娘亲好一些了后,高妙妙看向自己的父亲,问道。

“嗯,”

“留够吃到下一季的粮,其余全卖给官府。”

“只要官府愿意收,咱们就卖。”

“马上又要打仗了,需要大量的军粮。”

“咱们南疆这边不卖粮的话,官家去哪征集军粮?还能去中原收不成?”

“中原那地方,现在可比不上南疆咯;”

“当年爹带着你们来南疆,可真是来对了,哈哈哈......”

高义哈哈大笑,为自己那时候做出的抉择自得不已。

那时候南迁交州,可真不是一个容易做出的决定。

那时候的交州,哪像现在这样阡陌纵横、鸟语花香?

在绝大多数的汉人的印象中;

交州都应该是毒瘴充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第867章 高老爷(2/2)

长虫猛兽遍地、险恶万分、十死无生的地方。

对于这种地方,汉人都是唯恐避之不及的。

但好在自己眼光足够远、魄力足够大;

力排众议的带着大家南迁来了这里。

不然;

若还是留在蓬莱晒盐的话,已经死了都说不定。

哪能有现在这种好日子。

其实又何止是南迁交州时的抉择难下;

现在从内陆地区移民到南疆,不一样动员不易吗?

高义时常在想:

若是汉人们能有魄力一些、不要给自己设那么多限、不要自己吓自己就好了。

南疆有什么好怕的?

官家什么都做好了,来南疆是过好日子的。

就好像当初自己来交州一样;

不也一样那么多人怕的要死、从而选择留在山东,不愿意来交州?

但现在呢?

若是那时候的人少怕一些,能有更多人跟着自己一起来交州的话,也就能多些人活下来了。

“行了,就先这样吧。”

“妙妙,你在这多哄哄你娘亲,我去找刘管家。”

“这卖粮一事,还得交代他一下;”

“不能让我家千斤来运粮的时候,无粮可运不是?呵呵呵......”

高义起身离座,向着厅外走去。

高家现在可是这一片数得着的大家族了;

一百多奴隶、两千多亩地。

这么大的产业,高义一家子就那么几口人,肯定管不过来。

所以除了买了一百多奴隶之外,高义还请了管家、账房、护院等雇工,帮忙打理高家的产业。

现在高义走在外面,可不是被人叫高老汉了;

而是叫高老爷、高员外!

连县太爷和举人,都经常请自己喝酒呢。

但高义很有分寸;

田地该多少买多少、粮税该多少交多少;

奴隶该多少是多少、雇工该给工钱给工钱。

县里乡里要捐钱搞个什么的,自己也从来都是带头捐钱,绝不拖沓推辞。

乡亲要借个三瓜两枣周转下的,自己也从不抠抠搜搜的。

绝没有以前那些地主老爷欺男霸女、霸占田地、为恶乡邻、对抗朝廷的做派。

这既是高义本身政治觉悟就不差;

也是因为有自家好女婿不时的指点。

他一直记得自己好女婿的那句话:

好处不能一个人占尽了,得所有人都有好处才能长久;

不懂得往外分好处的人,陛下这些年已经杀了不知道多少了......

月底的时候,一支庞大的船队泛海而来;

从红河入海口处进入、然后一直逆流而上。

途径一些重要的口岸时,不时的便有几艘船只停下来,等待着装载早已经准备好的粮食。

等装好之后,这些船只便会先一步起锚扬帆、从红河口出海;

然后朝着东北方向的东番岛航行而去。

这是大明海军派来装载军粮的船只;

它们此行的目的,便是来交州装载、为明年的南洋群岛战事准备的军粮。

“舰长,您真不顺道回家去看看?”

“这粮食装船得两三天的时间呢;”

“您家离得近,骑马的话,现在出发、晚上就能到了。”

正在缓缓靠岸的船只之上,一名船员对立在船头的高千斤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