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小说网-okNovel.net

字:
关灯 护眼
ok小说网 > 明末:蜀王继明复山河 > 第840章 新式火炮和电报线路

第840章 新式火炮和电报线路

   第840章 新式火炮和电报线路(1/2)

此前;

不论是标准1644式55毫米野战炮,还是标准1645式88毫米野战炮,都是技术落后的前装滑膛炮。

虽然这么多年来,火炮坊在朱至澍的指导下;

从钢铁材料、铸造工艺、锚具、弹药等多方面,对这些火炮进行了许多的改进。

但底子上它就是落后的。

怎么改进都先天不足。

而随着大明这些年的积累;

在钢铁材料、铸造工艺、弹药结构、使用经验等等方面的全面进步;

更有朱至澍先进的设计思路的引导;

更先进的火炮,终于初见峥嵘!

新式火炮相较于旧式火炮;

主要的改进点在于采用了更好的钢材、更高的铸造工艺、新式的弹药。

再有就是最大的一项变革——首次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类似于近现代火炮的弹药后装技术!

后装火炮技术其实很早就有了,比后装火枪要更早。

例如采用子铳装填方式的佛朗机炮,广义上来看也是一种后装炮。

但这种原始的后装炮;

存在着口径小、密封不严、威力低等弱点,并没有成为主流。

相较于火炮监现在的近现代火炮后装技术,更是有几百年的差距。

新式火炮的后装方式,采用的是楔式炮闩的技术。

顾名思义,就是通过一个楔铁上下或者左右滑动,来完成炮膛的开闭。

相较于螺式炮闩,具有加工难度更低、射击速度较快等优势;

虽然也存在密封性不如螺式炮闩、重量较大等劣势;

但对于第一次尝试近现代后装火炮的大明火炮监来说,却是最为合适的路线。

历史上这种技术最早被运用到火炮上;

是在19世纪中叶、也就是1850年左右,由克虏伯公司实现的。

而在这个时代,因为朱至澍的金手指;

真正意义上的后装火炮,问世的时间足足提前了两百年!

虽然还是处于测试阶段,离真正可以列装军队使用还不知道要多久;

就好像蒸汽轮船一样,还在一年年的反复测试。

但万事开头难,尤其是对新技术的推广来说。

只要开头迈出去了;

之后自然就能走的更快、更稳。

......

陕西布政使司凤翔府凤县江口镇。

“嘿呦、嘿呦、嘿呦......”

河谷沿岸的峭壁上,处处可见一名名打着赤膊、腰系粗绳的民夫。

他们两两配合;

一人抡着大锤、一人握着根粗大的铁钎,喊着号子、奋力的在石头上开凿着。

古铜色的皮肤下,是虬龙臌胀的结实肌肉,蕴含着巨大绵长的力量。

在大锤和铁钎的深钻下;

一个个深深的孔洞出现在了峭壁之上。

而在这些忙碌的民夫的下方,就是川陕咽喉——褒斜道!

从汉中出发、翻过秦岭、直通关中。

是汉高祖“明修栈道、暗度陈仓”里的栈道;

也是李太白“蜀道难、难于上青天”里的蜀道。

这条咽喉要道,见证了无数可歌可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第840章 新式火炮和电报线路(2/2)

的历史、历经了千余年的风霜雨雪、无数次损毁而后又重生。

一直以来,它都是四川地区连接陕西地区的要道;

官府、军队、行商、旅人,通过这条路来往两地、互通有无。

但因为明末国力衰退、以及陕西战乱等原因,它也萧条了那么段时间。

而在那时候还只是蜀王的朱至澍主政之后;

因为蜀地要支援李自成抗清;

且西安作为西南集团北境的中心;

陕西和蜀地链接的更加紧密,这条古栈道也就再次有了生机。

再之后;

大明兴复了。

大明的国力再上一层楼。

来往两地的官府、军队、行商、旅人,也就更多了。

这条古老的栈道,重新焕发出了强大的生气和活力。

而今天,这条古老栈道的巨大作用,将再一次得以增强;

因为从北京直通成都的电报线路,也要从这里经过!

北京、保定府、真定府(今河北石家庄地区)、广平府(今河北邯郸地区)、开封府、洛阳府、潼关、西安、汉中、成都。

这条链接中枢和西南、总长度超过三千五百里的电报线路;

经过多年的施工,如今已经打通了中枢至西安。

接下来,就剩下西安至成都这一段了。

若是这一段也打通;

那不但中枢到成都天涯变咫尺;

沿路、以及成都的消息可以在瞬息为中枢所知。

连带着成都周边的重庆、云南、贵州等地,也能在接下来一一和中枢串联起来。

到时候,中枢对西南的管控力度,将前所未有的增强。

而且这事,早就已经在规划之中。

最难翻越的秦岭还在艰难的施工当中;

但从成都、通往汉中西南方向的广元的电报线路,却已经架设好了。

只等秦岭这一段打通,那成都和西安、和中枢,就能在顷刻间建立起联系。

同时,从成都往重庆的电报线路,也在架设之中。

而且远不止正在翻越中的秦岭、正在施工中的成都往重庆;

西北方向,还有银川往兰州、往固原;

东北方向,有北京往沈阳;

东南方向,有应天府至南昌、应天府至福州、广州至南宁......

等等等。

电报的施工,最难处就在于架设电报线;

而这个难度;

比之架桥修路、挖掘水库沟渠来说,已经不知道要简单多少了。

所以各地都在利用年前这段农闲时间抓紧施工。

等生产不易的电报机、发电机、电线等一一到位;

秦岭、武夷山这种关键节点也打通之后。

到时候一串联起来;

一张巨大的、处处通中枢的电报线路网便铺设完成了。

条条线路通中枢!

天下讯息、皆入中枢耳!

而能实现这等壮举;

除了大明如今稳定的环境、充沛的人力资源、朱至澍的大力推动之外;

还有一个重要的前提:

生产力的提升!

说的直白些,那就是工业化程度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