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小说网-okNovel.net

字:
关灯 护眼
ok小说网 > 明末:蜀王继明复山河 > 第821章 纸币的远望

第821章 纸币的远望

   第821章 纸币的远望(1/2)

户部要管人口、管田地、管税赋、管收支......

等等等等;

是所有部门中最为忙碌的之一。

但就算是这样,朱至澍还是将钱监划分到户部管辖之内;

可见朱至澍对钱监之重视。

钱监不但下属帝明钱庄这一官办的钱庄;

目前还承担着发行、铸造、回收货币的重任。

在之后,朱至澍还希望钱监、户部,能承担起领导、调控大明经济的重任。

但这个是后话,得一步步来。

例如如今大规模铸造的天统钱,便是由钱监下属的北京、南京、西安、成都、广州、金边六大铸币局所铸造。

而朱至澍的远望、肯定不是止步于铁铸的天统钱。

发行更加低成本、更加好用的纸币,一直都是朱至澍的目标。

只是纸币的发行、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

就连制作之精美、远甚旧钱的天统钱;

都因为铸造的主体材料是铁,使得百姓们接受起来、很是花了一番功夫呢。

为了节约成本、将更多的铜用在子弹的铸造上;

天统钱设计的时候,便采用了铁作为主体。

然后辅以其它一些金属、加上防锈技术,最终得到了现在发行的天统钱。

但千百年来、百姓们都习惯了用铜钱;

突然之下改用成本低廉的铁钱,有异议者自然是大有人在。

好在朱至澍历来口碑良好;

加上九监东西的售卖收买、收取赋税等等,都接受百姓们使用铁铸的天统钱。

百姓们还随时可以去帝明钱庄,用一贯、也就是一千文的价格,换取到一两成色十足的白银!

如此足足施行了一年的时间,天统钱的口碑才一点一滴的打造起来;

大部分的百姓们这才相信、并且接受天统钱。

但仍然有些谨慎守旧的百姓不愿意使用天统钱。

每次拿到天统钱后、就到黑市中换成旧式的铜钱;

为此,哪怕是要亏个一成两成的,也在所不惜。

好歹是金属制成的天统钱都推广的如此艰难;

那纯粹就是一张纸的纸币,推广难度之大就更是可以预见的了。

何况还有大明宝钞——这个败絮在前呢。

吃过一次亏的百姓,只会更加的谨慎。

所以朱至澍的货币更迭计划,现在还是止步于铁铸的天统钱;

等过些年、朝廷在百姓中的信用进一步建立之后,才敢真正着手试行纸币。

而要推广纸币,那有两点要素一定要解决;

一是防伪;

二是耐用。

后世贤者说得好:

如果有100%的利润,资本家们会挺而走险;

如果有200%的利润,资本家们会藐视法律;

如果有300%的利润,那么资本家们便会践踏世间的一切!

而纸币,何止是300%的利润?

一旦发行了纸币;

那巨额的利润之下,一定有无数的人会铤而走险。

即使朱至澍在之前就制定了凡制假钱超过百贯者,本人斩首、抄没家产、家人编入苦役;

凡制假钱超过千贯者,诛三族、抄没家产;

凡制假钱超过万贯者,诛九族、抄没家产!

这等严酷至极的法律,也拦不住这些人的贪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第821章 纸币的远望(2/2)

广东就有户富商财迷心窍、贼胆包天,暗地里私铸天统钱;

结果在造出了差不多七八百贯后,就被锦衣卫摸上了家门。

要说这支锦衣卫也是焉儿坏。

看到这富商就差个两三百贯就够着了诛三族的律法了;

便没有第一时间拿人结案。

而是真就等到那富商造够了一千贯之后,才带人围了富商的宅院、来了个人赃俱获。

这下可好;

诛三族、抄没家产!

这也是朱至澍主政以来,第一次牵连如此之广。

批示这道罪责时,朱至澍都有些不忍心。

但为了起到杀鸡儆猴、以儆效尤的效果,以震慑宵小,维护新生的、脆弱的大明经济;

且为了维持律法的铁面无私。

朱至澍只能狠下心,诛了那人的三族。

官家获利不过七成、私铸可能只获利五成的天统钱都有人胆敢铤而走险;

获利百倍、千倍的纸币,就更不用说了。

所以纸币本身的防伪功能一定要过关。

尽量从源头上杜绝伪造的可能性!

除了防伪之外,就是耐用了。

总不能揣在怀里出点汗、便稀碎成一堆浆糊了吧?

或者转个几道手、其上的字迹就模糊的看不清了吧?

现在朱至澍让刘之温做的,就是纸币的前瞻设计。

“这个嘛......”

“有些进展,但是离真正堪用,还需要不短的时日......”

朱至澍的这个问题,把一直心有成竹、泰然自若的刘之温,问的有些难堪了。

若只是暂时没有能很好的完成朱至澍交代的任务,那也就罢了,之后赶上就是;

偏偏这两件事情,刘之温心中是都没有底气。

不知道在有限的时间内、最终能不能达到朱至澍的要求。

这才是真正让刘之温难堪的地方。

“哈哈哈,弘正不用紧张。”

“防伪和耐用,本就是极难解决的困难,进展缓慢是很正常的事情。”

“但科技是在进步的;”

“放在几年前,纵使想破头、咱们也想不到徐州的消息片刻就能为京城所知不是?”

“所以没事的,慢慢来。”

“咱们还有足够的时间。”

朱至澍也敏锐的察觉到了刘之温的不对劲,随即便心中了然。

继而故作轻松的安慰着刘之温。

科技的进步本就是步履维艰的、作为领导人,要有耐心;

过于苛责下面办事的人,很可能会适得其反。

“行了,这事就先这样、说点别的。”

“南疆土地的清丈造册一事如何了?这个也是重中之重的事情、要尽快完成......”

......

朱至澍和一众大臣们,为了大明接下来的桩桩件件的事情而忙的不可开交的同时;

千万里之外的海面之上,也是繁忙一片。

一支支浩荡的舰队、满载着在南疆辛苦奋战了两年的大明将士,行驶在返回大明内陆的航程中。

有些出发早的,这时候都已经到达目的地了。

钦州港、广州港等港口,为这些回归内陆的船只所塞满。

岸上也是张灯结彩、锣鼓喧天、鞭炮齐鸣;

各个港口都组织了大量的百姓,欢迎着这些凯旋的将士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