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小说网-okNovel.net

字:
关灯 护眼
ok小说网 > 明末:蜀王继明复山河 > 第803章 新旧学并行

第803章 新旧学并行

   第803章 新旧学并行(1/2)

而朱至澍的问题,也让济宁府学的校长为之一愣。

倒不是这个问题有多难回答;

而是没有想到、眼前这个一直很和善的朱员外,竟然会问出如此尖锐的问题!

足可见此人看问题的眼力的锐利;

也可见此人不俗的胆色。

“呵呵,那倒不至于。”

“虽说陛下看重、推广新学;”

“但一直以来也只是推崇新旧学并行,并没有禁绝旧学的意思。”

“且如今陛下圣明无双、如日中天、深的民心;”

“以孔府为代表的旧学人士最多只敢心中有所不满,有何胆魄敢违抗圣命、打压新学?”

“济宁府学生员数量的确不及其它府学;”

“但更多只是因为本地儒学道统底蕴深厚、传统难改而已,暂时却是未发现有孔府的打压。”

“朱员外不必担心。”

“哦对了;”

“连知府大人的公子、都在本府学就学呢;”

“朱员外大可放宽心。”

校长深怕自己的解释不够能说服朱至澍,最后还将济宁知府这尊大佛给抬了出来。

济宁知府的公子都在府学求学,料想这朱员外不会担心了吧?

校长自己也知道、自己的解释是那么的苍白;

毕竟别处都是一两百的学生,自己这里却只有三四十人。

而这里又偏偏是儒学的圣地。

别说这朱员外了;

就连校长自己,自问易地而处、也会有这个担心。

但校长是真的没发现有孔府的人参与打压;

不然自己早将这事给报上去了,岂会和孔府的人留情面?

济宁府学的教学情况;

直接影响到陛下培养新式人才的大计,更是影响到自己仕途。

这种得失之前,校长可不会心慈手软。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

自己才会对面前这一行看着像是商贾的人屈尊接待。

不然;

区区最底层的商贾之人而已;

能不能入学,都得看自己的心情呢!

“呵呵,那就好,那我就放心了。”

“那我就先告辞了;”

“等改日,再带犬子前来拜会先生。”

话说到了这里,朱至澍已经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适时提出了离开。

孔府没直接插手打压府学;

这让朱至澍心中为之一松。

虽然为了推广新学、朱至澍已经做好了和孔家彻底撕破脸的准备;

但如果能不这么做,那自然是更好的了。

担忧引起天下动荡是一方面;

另一个方面,就是儒生可畏、笔墨胜刀了。

功如一代大帝如秦始皇;

不都在这些儒生的口诛笔伐之下、一千多年来都翻不了身吗?

都是出来混的,谁能真正的完全看淡身后名呢?

或者说;

如果能在后世留下一个好名声、为后人所景仰祭祀;

谁又不希望如此呢?

朱至澍也是人、也希望如此。

其实也正如这位校长所言:

朱至澍并没有要禁绝以儒学为首的旧学的意思;

而是一直想让新学和旧学并行;

新学注重务实、旧学主动精神层面的务虚,双线并行!

传承到现在已经一千多年的儒学;

不但在此前对华夏民族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此后也将继续发挥重要的作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第803章 新旧学并行(2/2)



别的不说;

光是儒学强大的思想同化能力,就是非常有价值的。

此后大明将会拥有越来越多的新占国土和殖民地;

在这些地方,儒学能发挥出巨大的作用。

将如此好用的儒学彻底废除,实在是太浪费了。

所以;

两家能和睦相处、相辅相成;

才是朱至澍最希望看到的。

“不急不急,朱员外若是有时间的话;”

“可以实地看看济宁府学的教学。”

“正所谓眼见为实、耳听为虚;”

“此前朱员外都是从亲朋那边知晓新学的一二情况;”

“今日难得来一趟,何不亲眼看一看?”

“哦?”

“这倒是个很好的提议。”

“那朱某就恭敬不如从命、继续叨扰一番了。”

校长的话,让朱至澍大为意动。

刚才只是走马观花看了看学堂的环境,还当真未亲眼看一看实际教学呢。

这新学,是朱至澍一手缔造出来的;

和军队一样,都是如同自己的亲生儿子一般。

如今可以看一看自己的亲生儿子,实在是一件让人无法拒绝的事情。

“好,这边请......”

“员外请看,这就是咱们新学的小学一年级了;”

“正在教学的内容,乃是拼音识字。”

“拼音识字法乃是陛下亲创。”

“此前识字启蒙,全靠摇头晃脑诵读千遍、百遍,以死记硬背;”

“效率之低,想必朱员外也是心中有数的。”

“而拼音识字法,乃是陛下亲自创造了二十六个字母;”

“再将其有规律的组合、标音、配字。”

“大大降低了孩童们识字、记字的难度,提升了启蒙效率......”

来到一间正在授课的教室外,校长对朱至澍等人介绍道。

教室里学生不多,只有不到十人;

但个个都听的很认真、目不转睛的看着讲台上先生的板书、跟随着先生诵读着拼音。

“这间教室也是一年级,但教授的内容乃是算学。”

“从最基础的一加一至完整的加减乘除这里都会教授。”

“从这里毕业的学生,个个才高八斗不敢说;”

“但在坊间谋一份算算写写的生计,却是绝无问题了。”

“而且陛下还亲创了一套乘法口诀表:”

“一一得一、一二得二、一三得三......”

“一直到九九八十一。”

“十分的实用、十分的朗朗上口!”

“陛下真乃古今无双的绝顶大才,说句神明转世、当真是一点都不夸张......”

“这间教室教授的,乃是史学......”

“这间教室教授的,乃是自然科学......”

“......”

参观完学堂的实际教学之后,朱至澍四人,就此离开了济宁府学学堂。

“歇息两日;”

“之后,去曲阜!”

出了济宁府学学堂,朱至澍没有多言;

对着王和吩咐了一句之后,径直往自己等人居住的客栈而回。

今天的内容太多了;

朱至澍要赶紧回去捋一捋、将那一个个灵光乍现记下来。

包括到了曲阜怎么和孔家的人沟通;

包括新学的推广这块,还能做哪些更加有用的措施;

等等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