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巡查匠造监(1/2)
第二天一早,朱至澍便醒了过来。
说来也奇怪,舟车劳顿了一路,昨晚又经过整夜的酣战,自己竟然不觉得累,反倒神清气爽、精力充沛。
和邱王妃吃过早餐后,便带着刘之温来到了巡抚衙门。
举荐刘之温为布政使的消息,朱至澍昨晚便遣人分别送到巡抚龙文广、按察使张继孟、总兵刘镇藩的府上。
所以当朱至澍带着刘之温来到巡抚衙门时,三位川蜀的大员已经分别带着各自下面重要的属臣,在巡抚衙门前热烈的迎接两人的到来了。
欢迎仪式简单、人员也不多,主要是衙门够资格的官员参与,并没有邀请城中的诸多大户商行们。
这是朱至澍的意思,他一贯不喜欢没必要的铺张。
但是新任布政使上任的消息,还是在短短半天的时间,便传遍了整个成都城。
自从上一任的布政使、都指挥使跟随上一任的巡抚战死在重庆后,除了巡抚马上被补充了外,都指挥使和布政使则是一直空缺。
如今布政使已经补上,就差都指挥使这一大员位置,暂时还没有合适的人选了。
不过也不急,川蜀有刘镇藩这名总兵在,都指挥使的位置一时空着也没关系,等有合适的人了再补上也来得及。
毕竟刘镇藩这个总兵,不能一直内外监管,而且这么个大员的位置,还是很有分量的。
在大明的军事体系中,都指挥使是平时主管卫所官兵的都司常置军事长官,总兵则是战时加强给战区的临时差遣。
通俗来说,都指挥使司类似于后世每个省军区,都指挥使就是军区首长,负责平时全区后备力量建设、平时兵员征集和战时兵员动员等事务;总兵则是作战时中央派下来的总指挥。
看战事规模,总兵可能比都指挥使权位低,也可能比都指挥使的权位大得多。
当然,真到了这种大战,中央一般也会派遣一位总督巡抚下来,那又比总兵要更有实权了。
但这个是后话。
新官上任三把火。
在参加完欢迎宴后,刘之温便搬到了自己的布政使司衙门办公,同时将秋收、三监等民生事宜从龙文光手中接了过来,包括吕经纬离开时的委托给龙文光的战马贸易和骑兵招募。
这既是给总督川蜀事务的巡抚龙文光减轻工作内容、也是将更多的权力抓到自己的手中,好为朱至澍做更多的事情。
例如朱至澍心心念念的退伍军人管理司、与李自成的贸易等。
将刘之温扶上位后,朱至澍并没有施施然回府,而是去了一趟匠造监。
首先去的,是自己目前最关注的火铳坊;
在匠造监监理使郭治的陪同下,朱至澍来到了火铳坊,见到了火铳生产场景。
无数赤裸着古铜色上身、满是龙盘虎踞般结实肌肉的工匠,或正轮起或大或小的铁锤,敲打在一根根枪管上;或奋力的拉动风箱,将一个个火炉烧的火热。
不时有淬火的呲呲声传出,然后便冒起一阵阵的烟气。
热火朝天!
正在工作的火铳坊大匠方好工,此时也看到了郭治作陪的朱至澍,急忙小跑着过来,上前给朱至澍行礼。
“小人方好工,拜见殿下。”
“免礼。”
“这热火朝天的生产场面,很精彩啊,方大匠居功甚伟,辛苦了。”
“不敢当殿下夸赞,小人就会动动手,都是郭大人的功劳。”
“这边太吵了,要不请殿下移步,去小人办公的房里,小人给殿下汇报下火铳坊的情况?”
“好啊,前面带路。”
看的差不多的朱至澍一口应下,跟在方好工的身后离开了这个火热的生产车间。
该看的已经看得差不多了,还是要宏观的看看数据,毕竟自己不是亲自上手打铁的,而是一个领导者。
“殿下您请看,这是火铳坊的账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第79章 巡查匠造监(2/2)
“在殿下的大力支持下,眼下火铳坊,共有良匠以上工匠300余人、一般工匠600余人、小工则有1100余人。”
“仰仗于工匠数量大增、以及待遇提高匠人们的积极性大增,再加上殿下前段时间教给小人的标准化流水线生产法,目前每月,火铳坊可产火绳枪能达到3000杆。”
“前阵子我们已经交付了2000杆质量合格的火绳枪给川军团,由秦军团长亲自签收。”
一边翻看着账簿,一边听着方好工的介绍,朱至澍不住的点头。
“不错,产量提升的很快。”
“但是这还不够,需要加快速度,本王麾下的大军们,都等着要换装呢,方大匠可有什么想法,说来听听。”
肯定火铳坊当前做出的成绩时,朱至澍也提出了要求。
时不我待啊,不用多久,李自成和满清的大战就要起了,自己这边要早点做好准备才是,所以装备的生产,一定不能落下。
“启禀殿下。”
“如今火铳坊的良匠数量还是不多,等一般的工匠和小工成长起来后,生产速度自然会上升,小人估计,下月火铳坊将能生产5000杆左右。”
“如果还要加快速度的话,那就必须得再提升工匠的数量,但是一来是场地有限,二来城中的铁匠已经基本被匠造监招募了,短时间内提升起来还是比较困难的。”
方好工想了一会,如实说出了产量提升的难处。
“场地方面不用担心。”
“本王已经让人在城外找块好地方建新的匠造监基地了,下月当可建成。等建成了,火铳坊、火炮坊等都将搬过去。”
“城内的地方还是太小了,限制了你们的发展。”
“至于工匠方面,能再招募多少就招募多少吧,本王这边也再想想办法,不管怎么样,生产速度一定要加强。”
“是,殿下。”
方好工和郭治应道。
在火铳坊巡查完后,朱至澍又去了特钢坊。
钢铁是工业的肌肉和骨骼,只有基础钢铁产业足够强大、足够先进,工业这个巨人才能成长的更加强壮。
所以朱至澍特意在铁监之上还设立了特钢坊,并且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就是为了推动技术的进步和革新。
特钢坊由之前的炼铁坊改制而来,一般的炼铁业务,都已经交给了铁监来做,特钢坊专注于钢的炼制,以及更高效率、更先进的钢铁炼制工艺、更优质的钢铁的研究。
事实证明这种改制也是很有效的。
在朱至澍的整改和恩威并施下,铁监这一个月的产铁,总计已经达到了120余吨。
虽然看上去不多,但朱至澍上个月考察炼铁坊的时候,炼铁坊一年的产量才一万六千三百余石,约978吨。
现在的产量,已经是之前川蜀产量的1.5倍了。
而且朱至澍相信,在自己的带领下,这个产量,会越来越高。
特钢坊不再需要炼制普通的铁料,专心炼制钢材后,钢材的产量也得到了提升,这个月截止目前,钢的产量为8吨,不及铁监铁产量的十分之一。
这个量,全部拿来铸以前的红夷大炮也就能铸8门,况且也不可能全部用来铸炮,其它地方也要用。
例如标准尺的推广、水力机械关键设备的研制等等。
但朱至澍知道,这个量已经是很大的进步了,技术和产量的进步都是一步步实现的,谁也不能无中生有不是。
而且不但是产量。
特钢坊经过这段时间的摸索,钢铁炼制的技术也有了一定的突破,高炉炼铁炼钢等先进方法得到改进和推广;
产量得到提升的同时,钢材的质量方面也有进展,在探索更多优质类型的合金钢材方面也有了一定的成果。
总的来说:已有成效,且一切向好!
在结束特钢坊的巡查后,朱至澍又来到了新成立的水力机械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