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小说网-okNovel.net

字:
关灯 护眼
ok小说网 > 明末:蜀王继明复山河 > 第763章 架设电报线

第763章 架设电报线

   第763章 架设电报线(1/2)

“阳高县?税务部?”

“何事?详细说说。”

看着进到厅中的传信亲卫,李定国有些诧异的问道。

阳高县在大同城东北处、距离大同不到百里;

早在前年就被自己收复了,之后便一直平静无事。

这时候却冒出个事情来,还搞的税务部都求援到自己这来了;

这如何不让李定国诧异?

“启禀都督:”

“税务部的使者说,阳高县有几户大姓抱团抵制商税;”

“税务部带着县衙的人去拿人的时候,那几户大姓仗着高墙大院抵抗,打死打伤好几个官衙的人。”

“阳高县的守备军被抽调去了南疆,以至于兵力空虚;”

“只凭一班衙役奈何不得这几户大姓,只能来此向都督求援了。”

传信亲卫转述道。

“好胆!竟然敢杀伤官府之人!”

“商税乃是利国利民的善政,岂是这帮利欲熏心的豪门大户可以抵制的?”

“看来此前对晋商的清理还是不够彻底啊,还有漏网之鱼。”

“对鞑虏的时候,怎就未见他们有这等勇气呢?”

“这是欺负陛下仁义、欺负我李定国好说话啊!”

听到传信亲卫说的内容,李定国顿时觉得一口恶气涌上胸口。

这真是反了,几户大姓就敢反对商税、还敢打死官府的人!

不严惩的话,大明的颜面和威严将置于何地?

此前山西和河套战役的时候,都对晋商进行了清理,抄办了好一批查实和满清有过勾勾搭搭晋商。

家贼比外敌更可恨;

要不是这些家贼对建奴暗中相助,建奴何以能发展的如此壮大、如此迅猛?

只是李定国没想到,都这般清理了之后,山西竟然还有这么勇的人;

真不知道是该夸他们勇气可嘉呢、还是该骂他们利欲熏心了。

“调一个骑兵营、一个步兵营、一个炮连,随税务部的人前去、将这几户大姓灭了,首犯抓回大同审问定罪。”

“算了,本督亲自去。”

“正好去一趟宣化,看看那电报到底是什么东西;”

“好用的话,也好早些给大同整上。”

本来想着随便打发一个将领前去处理这事就可以了;

但说着这事、又想到了听闻的电报的消息,在大同憋闷了许久的李定国也意动了起来,决定亲自带队前去镇压这伙刁民。

阳高县正好是去往宣化的道路之一,真就可以顺手了。

没多久的功夫,得令出征的军队便准备好了。

如今的明军,可和此前拖拖拉拉、松松垮垮的明军不一样,战备程度是很高的,反应也很快;

尤其是在大同这种前线地带、以及在李定国的指挥下。

在一众亲卫的簇拥下,李定国带着一千余人的军队离开了大同,向着东北方向的阳高县开拔而去。

带的军队不算多也不算少;

在这个时代,宗族观念远胜于后世。

若是几个大姓抱团抵制官府的话,那聚集起数百人也是很常见的。

而李定国想要的,绝不只是击溃这几个抵制官府的大姓,而是彻底的剿灭。

所以自然要多带些人,以免出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第763章 架设电报线(2/2)

漏网之鱼。

“骑兵把这庄子给围起来,不可走脱一人;”

“炮兵把院墙炸开一道口子,步兵一个冲锋便要拿下这个庄子。”

“行动吧!”

第二天上午,李定国便带着兵马赶到了那几户大姓抱团的庄子。

因为常年处于战乱地带,所以这地方的庄子还是很有特色的。

有能力的豪门大户,往往把庄子修的跟个小城一般;

大门、垛口、箭楼一个不少;

更大点的甚至还有马面、瓮城!

这也是没了守备军的县衙奈何不得这等豪门大户、以及李定国带上了炮兵的原因。

“嘣!嘣!嘣......”

这种小城般的庄子可以欺负欺负县衙,但在李定国的大军面前,不比纸糊的强多少。

只一轮炮,庄子的大门便被轰了个稀巴烂,箭楼上升起了一面表示请降的白旗。

“没意思。”

“步兵营进去拿人抄家。”

“人犯送去大同审讯;”

“家产让税务部的人核点,这是他们的事,咱们不干涉。”

“之后步兵营留一个连在阳高县,协助县衙维持此地治安,其余人等和炮连返回大同驻地。”

“骑兵营跟着我,去宣化。”

“驾!”

三下五除二的解决了眼前这场无聊生活中的调味菜之后,李定国没有多待,拍马便向着宣化镇的方向赶去了。

李定国本来的目的就是宣化镇的电报,这些刁民就是顺手为之。

又是一天后,李定国一行人接近了三百多里外的宣化镇。

“都督,您看。”

“那应该就是在架设电报线的人了。”

“我的个乖乖,这一根柱子一根柱子的,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啥子怪物呢。”

一名亲兵眼尖,远远的便看到了远处正在架设中的电报线。

当然,现在还没来得及布线,只是在埋设一根根的电报线杆而已。

但这已经足以让这个时代的人感到新奇了。

此前,谁见过这一根接一根、连成了长长的一串的柱子啊?

而且这些柱子,还高矮、大小都近乎统一,充满了迥异于大自然的、那种人造的美感。

“还真是,有意思。”

“走,看看去!”

在亲卫的提醒下,李定国也看到了这一根根的柱子,心中也充满了好奇。

而电报电报,光有电线杆可没用,还得有电报线、电报机;

在李定国向架设电报线杆的工部官员们了解详情的时候,远在北京城的匠造监,也在热火朝天的忙碌着。

一卷卷电报线从这里产出,送往三处正在架设电报线的工段处;

加起来近千里的电报线路,可不是一件简单的工程,需要的电报线为数不少。

除此之外,另一处厂房中,电报机的生产也在忙碌的进行着;

只等生产完毕之后,便会送往天津卫、或者是保定府、又或者是宣化镇。

构建出大明最初代的电报网络。

受于技术限制,这个初代的电报机体型还很大、构造也很复杂、看着也谈不上什么美感;

但在这个阶段,有用比好用要重要的多,自然也就没那么多计较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