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小说网-okNovel.net

字:
关灯 护眼
ok小说网 > 明末:蜀王继明复山河 > 第761章 年后二三事(三)

第761章 年后二三事(三)

   第761章 年后二三事(三)(1/2)

看到郑无味有几分文化底子,年轻书办便上了心。

如今陛下正在大力的在各府推广新式学堂、在各府设立官家书馆;

这些举措,已经让天下的识字人、在短短的数年时间内增长了许多。

但这个增长的量,对于大明的亿万人口来说,还是太少了;

大明亿万人口中,绝大多数人都还是扁担倒了不知道是个一字的文盲。

这也让书办的管理工作,做起来甚为辛苦。

如今好不容易有个识字的人,书办自然多留心了几分。

而且,这还俗的道士,还是个主动有参军报国之志气的人,这就更让年轻书办高看几眼了。

“好,多谢官人提携!”

郑无味大喜,匆忙道谢。

他不是个不知好歹的人。

孤身一人、万里迢迢的来到南疆;

说句不好听的,死了都没人知道,也没人关心。

如今能有个官家的人照拂自己一二,那自己不紧紧的抓住这个机会、抱住这个大腿还等什么?

“嗯,那就这么定下了,这是你的身份牌。”

“拿着牌子,去隔壁院里领取分给你的房子、田地和农具吧;”

“至于耕牛,五户人共用一头耕牛。”

“可得把耕牛给照顾好了,要是有个什么闪失,五户人一同治罪。”

“对了;”

“你还是个道士。”

“日后咱们这一片有个驱邪祭祀丧葬什么的,你还得出出力。”

“咱们这一片,目前就你这一位专业人士、独一号来着,只能你出出力了。”

“但是未经批准,不可传道!”

“陛下可不喜欢僧道方外一类的人士,若是出了事,没人保得了你。”

说完,年轻书办递给郑无味一块木牌。

“草民知道了,多谢官人点醒,多谢多谢。”

对于年轻书办的善意提醒,郑无味再次诚挚的感谢道。

“龙南布政使司金边府金边县安定乡安定村一保一甲郑无味......”

“嗯,这就是我的新身份了。”

“也挺好,终于不用再做道士了。”

“做道士没意思啊,修道修道、修的是个什么道呢?”

“莫说天下黎民了;”

“连自己的师父和师兄弟、还有山门都护不住,这道,还修个什么劲儿?”

“既然修道护不住,那就换个活法!”

用力的握了握手中这块代表着自己全新身份的木牌,郑无味托了托背后的木剑,走进了另一间院子。

不久之后,郑无味扛着锄头、镰刀等农具,在一名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走出了院落,向着远处一望无际的田野中走去。

那片田野中,有郑无味的土地、有郑无味的小屋、有郑无味的未来。

与此同时、以及此后很长的时间里,和郑无味一样,一名名或是孤身一人、或是拖家带口的移民被海船运送到南疆各处;

然后在目的地编户齐民、登记造册之后,领到了自己的土地和农具,领到了自己全新的未来......

“都督,这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第761章 年后二三事(三)(2/2)

怎么办啊?”

“这弟兄们裤子都脱了,临时说不能办事了?”

“大军都陈军前线了,突然说先不打了,这......”

“这什么?”

“这是陛下亲自下的命令,没见圣旨上那拳头大的印记吗?”

“执行命令吧,先让前线暂缓攻势。”

“然后让参谋部的人更改作战方案,接下来的时间里,主要的作战计划都是进山剿匪。”

“这第一步,便是清剿长山山脉吧。”

“四国之中,也就安南人还有些骨气;”

“今年,就要把你们的这点骨气、给彻底打没了!”

“不能去打东吁和丹那半岛,总不能让弟兄们都闲着,全都进山剿匪吧,就当练兵了。”

西贡城中,已经做好了一切准备,就等着过完年便对东吁国发起攻势、开启南疆战事第二阶段的秦翼明,无奈的更改了作战计划。

虽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但那得是极为特殊的紧急情况;

而暂缓第二阶段战事,显然不属于这种情况。

并且朱至澍说的理由也非常的有道理;

东吁国那水平,比之已经被灭掉的安南、澜沧、真腊、暹罗四国尚且不如呢,让它多挺个一年半载的也不耽误事。

而这时候回头巩固已经攻占的地区、保证移民的安全扎根,于大明的整体战略来说,的确是更为重要的事情。

毕竟移民早一些在南疆站住脚,便能早一些反哺大明内陆。

“对了,记得给金边的桂王那里送份贺礼。”

“桂王就藩金边的典礼,过些日子便要举行了,要早些备好送过去,免得失了礼数。”

“还有唐王和益王的贺礼也是如此,都要早些备好。”

“且三份礼物都要一样,莫要让人觉得咱们偏袒谁。”

这送贺礼可是个讲究活,尤其是送给三位亲王就藩南疆的贺礼。

重了轻了都不合适不说,三者之间还不能出现轻重之分;

不然,很容易就会让人多想些有的没的。

令行禁止,这是一支强军不可或缺的素质之一。

而眼下的大明强军,自然是具备这个素质的。

秦翼明命令下达之后,原本陈兵在丹那山脉东侧、随时准备翻越丹那山脉进攻东吁国的明军;

顿时按捺住了蠢蠢欲动的心、停下了进攻的势头。

除了留下必要的军队防范东吁国的袭扰之外,大部分的军队转尔北上,开始清剿那些隐没在崇山峻岭中、不服大明管教的残余反抗势力。

虽然这些参与反抗势力不多,但放之不管的话也终究是个隐患、还恶心人;

而在正如秦翼明所说:练兵嘛。

于是,已经被明军的兵锋吓破了胆的东吁国暂时是安全了,但那些隐没在崇山峻岭中残余反抗势力却倒了霉,被进山的明军追的鸡飞狗跳、不得安宁。

在军队的保护下,南疆的移民计划进展的很顺利;

最早到达南疆的那批移民,连稻种都已经播下了;

在这片离大明内陆千里、万里的新复之地,安下了自己的家、扎下了大明的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