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第五分舰队留驻在辽东、支援辽东的战事之外,其余四支分舰队尽数南下。
而这还只是这次对西夷战事的三分之一力量而已!
和北海舰队一样航行在大海之上、往南方赶的,还有同样浩荡的东海舰队!
至于南海舰队就不用动了;
南海舰队的母港、就在如今的海南布政使司崖州府。
此时的南海舰队,正坐守在母港处、等着北海舰队和东海舰队前来与其会呢。
到时候,三大舰队合而为一、休整一番后一起离港南下,前往南洋深处、找寻西夷人舰队作战!
而这时候,除了海面之上战旗猎猎之外,陆地上也是战鼓隆隆。
在秦翼明的作战计划经过大会审议通过之后,备战便如火如荼了起来。
大明——这个在九月底才结束关内的战事,迄今为止只不过大体平静了半年的庞大帝国、这辆才刚刚停歇下来不过半年的战争马车;
因为它的皇帝——朱至澍决定对南疆开战,便再一次启动、踏上了新的征程。
首先,最早行动起来的,便是那一个个准备投入到此次战事中的野战军团;
一个个已经休整一新的野战军团按照军令开始离开驻地,用各种交通方式向预定位置集结。
而且,因为这一次战事的目标疆域巨大,所以启用的野战军队数量也前所未有的多;
预计陆续投入战场的野战军队数量,起码将会超过三十万人!
其次,次一级的地方守备军也开始了动员;
要彻底的征服一个地方,军队将其攻克只是第一步,之后的守住也很关键。
而守备后方这种事情,让战力强大、同时建设成本也高昂的野战部队来做就不合适了;
是对野战部队强大战斗力的浪费的同时,野战部队也没有那么多的精力兼顾各地方的守备。
尤其是在疆域辽阔的南疆。
疆域辽阔,对兵力的需求就大。
让战斗力和成本都要低上几分的守备部队守备后方,可以有效的减轻野战部队的任务压力。
第三,计划迁徙的移民也在征募之中;
交州能够如此快的开发完成、为内陆地区提供源源不断的粮草、成为大明治下的一块熟地;
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便是朱至澍前前后后为其输送了以百万计的汉人移民。
这些移民,很大一部分是北海海军从北直隶、山东等那时候还处于满清统治下的中原地区收集而来,用海船运送到交州的;
也有一部分则是来源于清查西南地区没有田地的赤贫百姓,将其移民至西南;
还有一部分,则是历年来抄家流放的各种罪犯及其家眷等了。
如此,不但让交州尽快的成熟,还救活了大量中原地区的百姓、有效缓解了西南日益严峻的人地矛盾。
可谓是一举数得。
是一个非常好的办法。
而现在,朱至澍打算将这套已经验证过大为可行的办法,再次应用在南疆。
所以,对整个大明没有田地、或者拥有田地数量很少的百姓的清查,再次紧锣密鼓的施行着;
只等军队攻略下南疆,便会将这些百姓转运至南疆。
内陆田地数量不够、人地矛盾剧烈,南疆却不会存在这个问题。
单是面积足足比得上两个布政使司的湄公河-湄南河平原,就不知道能容得下多少的汉人百姓!
相信以大明高达亿万的人口底蕴、加上这个时代多子多福的生育观念,将南疆开发成熟地也不需要很久的时间。
最后,就是这次战事所需的海量后勤人员了。
一场大规模的战事,远不只是前线直接参战的军队的事情;
在一线战场之后的后方、大后方,还有无数的后勤人员在为这场战事辛苦着。
他们既有为军队输送粮草、军械、转用伤员等等事情的民夫;
也有为军队提供伤病救治、病疫防护的专业技术人员;
甚至还有胆大包天、跟在军队后面,发着战争财的商人!
而这诸多的后勤人员中,又以医护人员最为紧要!
对于大明来说,比起南疆五国军队羸弱的战斗力;
南疆酷热的气候、陌生的地形、遍地的毒虫瘴气,等等这些残酷的自然条件,才是这次战争更大的挑战。
所以,医护人员一定要尽可能的多配备。
虽然随着朱至澍对西南医疗体系建设的大力投入,西南的医护人员数量和质量都已经出现跨越式的进步;
使得每一支军队之中、团级以上的单位就已经都配有一定数量的军医。
但这种常驻军医的数量,只够应对平时的驻训情况;
有战事的时候就远远不够了,都是需要额外增加医护人员的。
而这么多的前线、后勤人员一股脑的进入南疆,后勤补给线的压力将会是空前的巨大。
好在如今大明海军强盛至极;
且南疆相对纵深较浅、水力资源也很发达;
不然为这么多人提供足够的后勤补给,将会是令所有人都恐惧的噩梦!
“海战的事情,估计最迟七八月份便能有个结果了。”
“若是一切都顺利,对南疆的攻势,便定在八月底开始吧。”
“如今气候越累越冷的早,八月底的时节,纵使是安南、真腊、暹罗这些地方,天气也凉爽下来了,适宜作战。”
“而起八月底的时节,长江以南基本也都秋收完毕了,可以抽调出人力物力、来应对这场大战。”
“同时,将出征时间定在八月底,那便还有足足三四个月的时间,也能有足够的时间做充足的准备。”
“诸位觉得意下如何?”
养心殿中,朱至澍征询着殿中的数位重臣的意见。
除了第五分舰队留驻在辽东、支援辽东的战事之外,其余四支分舰队尽数南下。
而这还只是这次对西夷战事的三分之一力量而已!
和北海舰队一样航行在大海之上、往南方赶的,还有同样浩荡的东海舰队!
至于南海舰队就不用动了;
南海舰队的母港、就在如今的海南布政使司崖州府。
此时的南海舰队,正坐守在母港处、等着北海舰队和东海舰队前来与其会呢。
到时候,三大舰队合而为一、休整一番后一起离港南下,前往南洋深处、找寻西夷人舰队作战!
而这时候,除了海面之上战旗猎猎之外,陆地上也是战鼓隆隆。
在秦翼明的作战计划经过大会审议通过之后,备战便如火如荼了起来。
大明——这个在九月底才结束关内的战事,迄今为止只不过大体平静了半年的庞大帝国、这辆才刚刚停歇下来不过半年的战争马车;
因为它的皇帝——朱至澍决定对南疆开战,便再一次启动、踏上了新的征程。
首先,最早行动起来的,便是那一个个准备投入到此次战事中的野战军团;
一个个已经休整一新的野战军团按照军令开始离开驻地,用各种交通方式向预定位置集结。
而且,因为这一次战事的目标疆域巨大,所以启用的野战军队数量也前所未有的多;
预计陆续投入战场的野战军队数量,起码将会超过三十万人!
其次,次一级的地方守备军也开始了动员;
要彻底的征服一个地方,军队将其攻克只是第一步,之后的守住也很关键。
而守备后方这种事情,让战力强大、同时建设成本也高昂的野战部队来做就不合适了;
是对野战部队强大战斗力的浪费的同时,野战部队也没有那么多的精力兼顾各地方的守备。
尤其是在疆域辽阔的南疆。
疆域辽阔,对兵力的需求就大。
让战斗力和成本都要低上几分的守备部队守备后方,可以有效的减轻野战部队的任务压力。
第三,计划迁徙的移民也在征募之中;
交州能够如此快的开发完成、为内陆地区提供源源不断的粮草、成为大明治下的一块熟地;
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便是朱至澍前前后后为其输送了以百万计的汉人移民。
这些移民,很大一部分是北海海军从北直隶、山东等那时候还处于满清统治下的中原地区收集而来,用海船运送到交州的;
也有一部分则是来源于清查西南地区没有田地的赤贫百姓,将其移民至西南;
还有一部分,则是历年来抄家流放的各种罪犯及其家眷等了。
如此,不但让交州尽快的成熟,还救活了大量中原地区的百姓、有效缓解了西南日益严峻的人地矛盾。
可谓是一举数得。
是一个非常好的办法。
而现在,朱至澍打算将这套已经验证过大为可行的办法,再次应用在南疆。
所以,对整个大明没有田地、或者拥有田地数量很少的百姓的清查,再次紧锣密鼓的施行着;
只等军队攻略下南疆,便会将这些百姓转运至南疆。
内陆田地数量不够、人地矛盾剧烈,南疆却不会存在这个问题。
单是面积足足比得上两个布政使司的湄公河-湄南河平原,就不知道能容得下多少的汉人百姓!
相信以大明高达亿万的人口底蕴、加上这个时代多子多福的生育观念,将南疆开发成熟地也不需要很久的时间。
最后,就是这次战事所需的海量后勤人员了。
一场大规模的战事,远不只是前线直接参战的军队的事情;
在一线战场之后的后方、大后方,还有无数的后勤人员在为这场战事辛苦着。
他们既有为军队输送粮草、军械、转用伤员等等事情的民夫;
也有为军队提供伤病救治、病疫防护的专业技术人员;
甚至还有胆大包天、跟在军队后面,发着战争财的商人!
而这诸多的后勤人员中,又以医护人员最为紧要!
对于大明来说,比起南疆五国军队羸弱的战斗力;
南疆酷热的气候、陌生的地形、遍地的毒虫瘴气,等等这些残酷的自然条件,才是这次战争更大的挑战。
所以,医护人员一定要尽可能的多配备。
虽然随着朱至澍对西南医疗体系建设的大力投入,西南的医护人员数量和质量都已经出现跨越式的进步;
使得每一支军队之中、团级以上的单位就已经都配有一定数量的军医。
但这种常驻军医的数量,只够应对平时的驻训情况;
有战事的时候就远远不够了,都是需要额外增加医护人员的。
而这么多的前线、后勤人员一股脑的进入南疆,后勤补给线的压力将会是空前的巨大。
好在如今大明海军强盛至极;
且南疆相对纵深较浅、水力资源也很发达;
不然为这么多人提供足够的后勤补给,将会是令所有人都恐惧的噩梦!
“海战的事情,估计最迟七八月份便能有个结果了。”
“若是一切都顺利,对南疆的攻势,便定在八月底开始吧。”
“如今气候越累越冷的早,八月底的时节,纵使是安南、真腊、暹罗这些地方,天气也凉爽下来了,适宜作战。”
“而起八月底的时节,长江以南基本也都秋收完毕了,可以抽调出人力物力、来应对这场大战。”
“同时,将出征时间定在八月底,那便还有足足三四个月的时间,也能有足够的时间做充足的准备。”
“诸位觉得意下如何?”
养心殿中,朱至澍征询着殿中的数位重臣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