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4章 商税(1/2)
“大人真知灼见。”
“草民是在南洋做点小生意的,在钦州、交州、琼州、吕宋都有些产业。”
“这不听闻陛下要施行商行注册制了吗?”
“可惜钦州、交州、琼州等地都不是试点区域,也都还未开放注册,草民只好亲自赶来天津卫注册了。”
“可是草民这样取名有问题啊?”
吴泽楷看到好像有些问题的样子,顿时有些紧张了,急忙解释道。
同时,还隐晦的看了眼身后的随从。
身后随从明了,拿出一个厚厚的信封,放在了书办的柜面。
“这是草民商行的资料,请大人查验。”
吴泽楷满是笑意的点了点这厚厚的信封,将其推到书办的面前。
年轻书办听到吴泽楷的生意竟然遍布原先西南的沿海各处,不禁大为惊讶;
但也就是惊讶,并没有多说其它。
并没有不准外地人来天津卫注册商行的规矩;
并且,只要是主动前来注册商行的,他们都欢迎。
书办拿起信封打开一看:
好家伙,哪里只是商行资料啊,还有厚厚一沓的银票,且都是一百两的大面额,粗略估计,应该不下于一千两!
“掌柜的,这些不是商行资料,就不比提交了。”
“以后也看清楚些,不是的东西就不用交了,莫要害我。”
看到这些银票,书办自然知道是什么个意思;
却没有收起银票,而是将其取出,推还给了吴泽楷。
“大人,草民没有别的意思,就是给大人们买点笔墨纸砚。”
“大人们在此处为我等登记注册商行,辛苦不说,每日笔墨纸砚的耗损就不知道的多少呢。”
看到自己的银票被退回,吴泽楷没有第一时间收起来,继续说道。
“好了,商行注册已经好了,掌柜的查阅下,若是没有问题的话,便签字画押吧。”
书办并没有理会吴泽楷,照着信封里的资料,快速的登记好了吴泽楷的商行信息,手脚很是麻利。
吴泽楷闻言,只得收起银票、签字画押。
“回去之后,这张纸要装裱起来,悬挂在门市的显眼位置;”
“有人查验时,出示就可以了。”
“拿着这张纸,去隔壁核定好税额后,便全都办好了。”
“......”
在核定税额处又忙活了一阵后,整个注册商行的流程才全走完。
吴泽楷满脸喜气,乐滋滋的离开了注册大院。
“东家,您怎么还这么高兴呢?”
和吴泽楷不一样,身后的随从却是满脸不忿,仿佛丢了一袋钱一般。
还是好大一袋子钱。
“事情办好了自然要高兴啊,倒是你,垂头丧气作甚?”
“东家您还高兴的出来啊?”
“那可是每年五万两的税银啊!”
“五万两,不知道能买多少田地和宅院了,就是海船,2000料的都可以买一艘了。”
“可如今,却要白白交予官府!”
“心疼啊......”
随从捶胸顿足,看着大院外头悬挂着的‘天津卫工商局’招牌,咬牙切齿的说道。
“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第714章 商税(2/2)
是东家你是东家?”
看到随从这模样,吴泽楷有些好笑,反问道。
“那自然东家是东家了,我就是东家身边一个跑腿的,嘿嘿嘿......”
随从尴尬的回道。
“那不就是咯?”
“我做生意还用你教?”
“不就五万两吗?舍得五万两、才能赚回十万两、百万两;”
“有钱一起赚、生意才能长久,这五万两的税银,不就是咱们分给官家那份了?”
“舍不得这五万两,官家凭什么让你做生意?到时候别说一百两都赚不到,脑袋都会掉的。”
“你就看好了吧,这五万两,肯定不会白交。”
“也就是就开了这一个沿海试点,不然,我还得再注册几个执照去。”
“对了,等下你赶紧去找个好的装裱匠,把这张什么什么执照赶紧装裱起来,明天就挂在咱们门市的最中间;”
“再找个最好的制匾师傅,照着做块大匾。”
“......”
两人就这么说笑着,离开了这处挂着‘天津卫工商局’招牌的大院。
在大院的大门前,还有些人在排队;
但粗略一看,也就十数人而已。
和整个天津卫起码几百商行来说,少的可怜。
而今天,已经是朝廷下发商行注册制、商税定额制试点第十天了!
“如何,今天又注册了多少商行啊?总数有多少了?”
夜幕降临,天津卫工商局已经闭门歇业,门前也没有了等待登记注册商行的人。
但院落的厢房中却依旧是灯火通明,好些个人在讨论着今日的工作情况。
问话之人,便是天津卫工商局的局长。
“回大人的话:”
“今日共有十二家商行前来注册,相比于昨天,少了三家;”
“截止今日,共有一百七十九家商行前来注册,尚未占到天津卫需要注册的商行的半数。”
一名属官起身,回答道。
“又少了三家、还未过半,看来这些人当真是眼睛钻到钱眼里去了,看不起咱们工商局啊。”
“今日税额情况如何?一共确定下了多少税额?”
听到属官报上来的数据,局长怒气一下便涌了上来;
但该问的问题还未问完,只能压着火气,继续问道。
“今日确定税额一共五万三千六百两。”
“哗......”
只听一声脆响,局长手中的茶盏应声而落、摔在地面上碎了个四分五裂;
滚烫的茶水溅在了局长的脚背,烫的他一蹦而起。
“五万三千六百两?”
“为何今日如此之多啊?”
今天一共只有十五家商行前来注册,却足足定下了高达五万三千六百两的税额!
要知道,哪怕是此前最高的一天,定下来的税额也不过才两万多两,就这已经让工商局上下欢喜不已了。
一天两万两、十天就是二十万两、三十天就是六十万两!
这税银收的,不比在田间收农税简单轻松?
但这两万多两和今天的五万多两一比,又小巫见大巫了。
这可都是自己的政绩啊,局长如何不兴奋、如何不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