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7章 政事(四)(1/2)
细分各部门的职责,是朱至澍吏治改革中很重要的一块。
太多的工作积压在一个部门,不但会让一个部门过于臃肿、以致办事效率低下、基层事务难以顾及;
还必将会导致严重的内部腐败。
而权责细分虽然无法彻底消除这种情况,但却能有效改善。
当然,除了将户部的职能拆出一部分之外,其余部门职责的改革也还将深化;
例如成都日化、成都玻璃、成都纺织、成都水泥、西南钢铁冶炼,包括还在筹建中的成都机械;
乃至于盐、铁、酒、茶、烟五监;
等等这一系列的国有公司,让税务部管理都只是暂时的情况。
朱至澍还打算在现有的十部之外,再成立类似于后世的国有资产部门,专门负责管理日后数量必将更多、规模也更加庞大的国有公司和资产。
如此,权责才能更加的清晰、效率也将会更高。
而和田地一样、许多国计民生行业的国有化,或者说国有在其中要占据一定的份额,也是朱至澍坚定不移要贯彻的政策。
完全市场化的经济,不一定比有限市场化好;
资本家并不是那么靠得住的。
除此之外,对于其它部门的改制,朱至澍也在思考。
例如,随着国土面积和商业的繁荣,专职管理国家财富、类似于后世财政部或者央行的部门肯定是需要的吧?
虽然户部现在也具备了一定的后世财政部的功能,但却不具备、或者说不能很好的具备央行的功能;
除此之外,户部还承担着人丁、土地的管理,以及土地的税收的征收和管理。
实事求是的说,户部的职责太多了;
与朱至澍追求的权责清晰、高效率、好结果、触达基层等要求不相符。
所以,还得改。
然后就是刑部。
虽然现在有督察院行使督察、监察职能;
有大理寺行使最终审判职能;
有点后世三权分立的模样了。
但在大多数领域,这些职能、包括暴力机关,还是都由刑部一体行使了,刑部的权利还是太大,还得继续改。
地方官衙也是如此。
但具体怎么改,朱至澍还没有一套切实可行的完善方案。
照搬后世肯定也不行,大明自有国情在此嘛。
要尊重这个时代的特殊情况、再结合后世的先进经验,才能找到真正适合这个时代的机构设立制度。
所以,朱至澍打算等登基之后根据实际情况,再细细的总结、摸索。
官制改革太大了,虽说不得不做,但却要小心谨慎、徐徐图之,还得符合现在的国情。
正如朱至澍和谈迁所说的:
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不过目前这样肯定是不行的,后世的经验已经充分的证明了这点。
“不错,史卿用心了,这套商税方案做的很严谨。”
“那就依此施行吧。”
“事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第707章 政事(四)(2/2)
重大,等本王登基之后,先选择几处地区试点一年,以观察实效、查缺补漏后,再推广至全天下;”
“至于试点的地区,就选保定府、天津卫、开封府、武昌府四处吧。”
“三位卿家意下如何?”
朱至澍看完史今提交的方案草书之后,觉得已经很完善了,便直接拍板定下先试点的决议。
商税事关重大,并不适合一上台就全国推广。
一来是方案草书可能还隐藏着诸多不合适的地方,需要经过试点实践来发现和修正;
二来也是担心引起大规模的动乱,先行试点可以起到先行适应的效果,一旦有动乱规模也小、更易于控制。
而朱至澍选择的这四个试点地区也是很有讲究的;
既包括内陆、也涵盖沿海;
既有新复之地、也有早已归附的老地;
而且还都是交通便捷、离京城也近的地区。
样本足够多样化的同时,一旦出现状况,京城也能及时的知晓、或者是派出支援。
“殿下思虑周全,臣等无异议。”
听完朱至澍的试点决定后,三位尚书没有异议,纷纷点头赞同道。
“好,那商税的事情就暂且先这样安排;”
“史卿你按照这份草案,先去筹备相关的机构和人员吧,等本王登基之后,即会下诏试点,你这边就可以着手去施行了。”
“接下来,咱们再说说......”
“......”
三位在西南位高权重的尚书,一直在朱至澍的书房中待了很久很久;
直到月上三稍、霜华铺地,三人才离开王府。
而在之后的一段时间,吏部尚书龙文光、礼部尚书邱晋、刑部尚书张继孟、教育部尚书岳沐辰等等一干重臣;
也先后进入蜀王府,与朱至澍探讨着相关的事宜。
忙着忙着,时间就到了十一月,群臣又再次于蜀王府前跪呈劝进表;
其余各地的劝进表也是在此如同雪花一般飞进成都城,连蜀王府门前那个大玻璃柜都快要装满了。
但朱至澍依然是再次拒绝、闭门不见。
本人则是待在王府内、继续为各种各样的政事操劳。
一个疆域万里、子民亿万的国度,事情实在是太多太多了;
尤其是随着疆域的不断扩大、子民的不断增多,励精图治的朱至澍现在每天都很忙,每天都要处理很多的事情。
但即便如此,依然还有很多事情等着朱至澍去决策。
所以,朱至澍已经在思考组建内阁的事宜了。
只是朱至澍要的内阁,和嘉庆、万历时期的内阁不一样。
在朱至澍的规划里,内阁应该只是一个辅助自己署理事务、做出决策,类似于秘书处一样的机构;
而不是一个权势熏天、能直接压制六部,还能把自己架空的强力机构。
那样的话,和此前的丞相又有什么区别呢?
而自己想要一个能和自己分庭抗礼的丞相吗?
不!
朱至澍不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