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2章 杀人诛心(1/2)
临近午夜的时候,这场光耀数里的大火终于被扑灭。
湿漉漉的草木灰染脏了李定国光亮的皮靴,但他却顾不上擦拭,而是立足于一片狼藉的院中,静静的听着救火之人的汇报当下情况。
“启禀都督:”
“在那高椅的残骸中,找到了伪英亲王阿济格的印信,残留的甲胄和兵器的样式中,也有阿济格的字样;”
“而焦尸虽然无法辨认样貌,但是大致的体型还是可以看出来的,应该就是阿济格无疑。”
“咱们终究是来晚了一步......”
禀报之人语气中带着惋惜、小心翼翼的说道,生怕激怒眼前这位看着岁数不大、但却战功赫赫、极得殿下信赖的前军都督。
一年时间之内,先后斩获了清伪豫亲王、清伪英亲王两位权位极重的亲王,以及一位伪皇太后;
这份战功,在西南也是头一份了。
如果说有人可能能超过这份功绩的话,那就唯有正在指挥围攻北京城的左军都督刘镇藩;
或者是总督辽东战事的右军都督徐墨白了。
他们一个可以斩获清摄政王多尔衮,一个则可能能斩获伪皇帝福临。
但起码在这个时候,还没有人可以和李定国的功绩相提并论的。
“无妨,死了就是好的,怎么死不重要。”
“既然阿济格已死,那就发捷报予殿下、刘都督和冯都督吧,并告知刘都督,不日我大军即会东叩居庸关。”
“将士们也抓紧时间,尽快荡清宣化,没有作战任务的部队则抓紧时间休整,等宣化镇稳定了,便东攻居庸关、配合刘都督夹攻北京城!”
听到阿济格的确葬身于火海之后,李定国这才放心下来,随即心中便是一阵欣喜,以及环顾四海无对手、拔剑四顾心茫然的无敌感。
多铎死了、阿济格也死了,如今的关内,就只剩下多尔衮一人了。
等多尔衮也死了,关内的局势便抵定了。
而只剩一座北京城的多尔衮、独木难支之下又还能撑多久呢?
对此,李定国很乐观。
或许不用等自己从居庸关夹攻,北京城就会在刘镇藩的围攻下、先守不住了。
......
宣化府城烈火熊熊燃起、热焰滔天之时,北京城中的多尔衮却与之相反,浑身上下都是拔凉拔凉的,止不住的咳嗦了几声。
“咳咳咳......”
他刚喝退走包括洪承畴、范文程、孔有德、祖大寿等归降的汉人在内的一众重臣;
看着原本略显拥挤、而现在却空空落落的大厅;
再联想到大清如今日薄西山的局势,还有已经逝去的老相好木布泰、亲弟弟多铎;
英雄了半生、从未服过输的多尔衮,陡然而生一阵悲凉。
发出一阵闷咳的同时,不自禁的拢了拢身上的锦袍。
“王爷,要不、要不奴才给您生个火盆吧?”
看到多尔衮咳嗦、拢衣,静立在旁边的亲侍不放心了,温声细语的关心道。
时间已经九月了,北京城的早晚、的确已经有了丝丝凉意。
“不用。”
多尔衮拒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第672章 杀人诛心(2/2)
了亲侍的建议。
他的冷,不是点几盆火盆就能暖和起来的。
若是如此简单的话,洪承畴、范文程、孔有德、祖大寿等人,就不会被自己骂走了。
终归还是局势太恶劣了、以至于影响了多尔衮的心境,不然大多时候,多尔衮对这些归降而来的杰出汉人,都是以礼相待的。
既然多尔衮拒绝了,亲侍便不敢再多说了。
这些时日以来,摄政王越发的暴躁易怒,下人稍稍惹的不顺心了,便很可能会因此丧命。
不做不错、少做少错。
大厅内一时再次沉寂了下来。
“阿济格那边怎么样了,有消息吗?”
停顿了一会之后,多尔衮主动开口,对噤若寒蝉的亲侍问道。
“回王爷的话:”
“英亲王、英亲王那边暂时还没有消息传回。”
“明狗封锁的太严密了,咱们的信使到了居庸关后便很难渗透过去了。”
“但英亲王乃是百战百胜的常胜将军,又有宣化府城这等雄关坚城所倚仗,区区明狗必然无法伤害到英亲王分毫,王爷不用担心。”
亲侍紧张的回答道。
生怕一句话说错了、让眼前的这位爷不高兴,惹来杀身之祸。
但他哪里想的到:他嘴里百战百胜的常胜将军,此时焦尸都已经凉透了呢......
“嗯......”
“让下人准备热水,本王想洗个澡。”
“还有,让那谁...让她们几个一起吧,今晚将她们都送来本王的寝宫中。”
许是亲侍的安慰,让多尔衮心中的压力舒缓了一些。
而这人一舒缓下来后,就会有饥渴冷暖、淫欲情感等等感知和需求了。
因为局势如此、加上老相好木布泰的离去而焦躁不已、已经许久未近女色的多尔衮,难得的重新有了想法。
“嗻...”
亲侍躬身应道。
“对了,明日让洪承畴等人再次过来议事。”
“还有,准备一下,后天本王要亲自去前线巡视、慰问将士们。”
“......”
日落跌入昭昭星野,人间忽晚、山河已秋;
夜色如水、月华如霜。
已经濒临干冽的多尔衮重新焕发出生机的同时,在洪承畴的宅邸内,此时也是笙歌美酒、佳人舞袖。
洪承畴、范文程、孔有德、祖大寿这几位汉人投降满清后的天花板俱都在场、齐聚一堂;
除此之外,还有祖大寿的儿子祖泽洪、祖泽润、祖可法等年轻一辈中的翘楚。
可以说,汉人投降满清的精华,俱都在今夜洪承畴的宅邸中。
原本还应该有吴三桂、尚可喜、耿仲明、李永芳、张存仁、李率泰等人的;
但时至如今,他们不是已经老死、就是已经战死了,不能和洪承畴等人,坐在此处哀伤叹气了。
话说回来,如果他们知道洪承畴等人、今日会坐在此处哀伤叹气的话,或许还会庆幸自己等人早些死去了吧?
若是看到满清沦落至此,可不就说明他们当时的选择是错误的吗?
杀人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