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小说网-okNovel.net

字:
关灯 护眼
ok小说网 > 明末:蜀王继明复山河 > 第66章 三件大事

第66章 三件大事

   第66章 三件大事(1/2)

接下来几天分外平静,整个川蜀仿佛变成了世外桃源。

四面险峻的良好地势,使得川蜀安全无疑,对比外界的战火,充满了安全感;

而三监的推行,又让盐、铁等日常用品价格几度腰斩,民生一下子改善了许多。

那些反对三监的大户和商行,吃过一次亏后便收敛了不少,除了继续收购市场上的食盐、精铁和酒水外,表面上并没有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情。

但是暗地里,小动作却不断。

继续不停的收买三监的官员、串联消极抵制三监收并自己下属的矿场和产业。

只是这些大户和商行自以为做的隐秘,却没想到失去了龙文光和张继孟等高官庇护的他们,在锦衣卫的眼下,和裸奔没多大区别。

但只要他们暂时不做出格的事,朱至澍也乐的清净,最后的决战时刻还没到呢。

反正前两天收上来的那些捞人的好处费也足够撑好一阵子了,尤其是那几千精壮的俘虏加入到盐矿的生产中后,产量也有很大的提升。

三监的事情可以暂时放在一边,朱至澍的精力,更多还是放在了另外几件事情上。

第一件事:前去西边给自己老丈人拜节的刘之温终于回来了,并且带回来了好几个让朱至澍分外高兴的大喜事!

一是朱至澍的老丈人,欣然接受了朱至澍的礼物,并表示会和朱至澍好好配合,努力壮大势力,守好自己宝贝女婿的西大门。

本身壮大实力就是每一个寨子心心念念的事情,还能的到女婿的援助,这种打着灯笼都找不到的好事,谁会拒绝?

至于守好西大门,难道自己还失心疯去打汉人不成?打得过的话自己何必在深山老林里呆着,富丽繁华的成都城不香吗?

二是临行前蜀王殿下交代的和更西边的高原上的土人也联系上了,并且商妥了贸易的事情。

高原上有许多成都没有的特产,例如皮毛、药材等等,但最让朱至澍动心的,还有马匹。

只装备火绳枪和长矛的步兵,其实是最容易训练、也最便宜的军种。

但是光靠步兵是远远不够的,还得加上骑兵、炮兵。

川蜀本就产马,川蜀、云南、贵州等地盛产西南马,也就是滇马;而高原藏地则盛产藏马,在四川北部、与青海甘肃交界地区,更是盛产一种极为适合做战马的马种——河曲马。

所以刘之温这一次出行半月有余,不但去了彝人部落,还北上、南下、西进,所有有马产出的地方都走了一遍,人都累瘦了半圈。

好在皇天不负苦心人,终于为朱至澍构建好了马匹贸易的渠道,朱至澍的骑兵部队,也终于迈出了第一只脚。

第二件事:秋收。

进入九月,川蜀地区的秋收已经进入了高潮,遍野金黄的稻穗,看的朱至澍心中满是欢喜。

库中有粮、心中不慌。

粮食,是一个国家稳定最重要的根基之一,只要有粮食,广大百姓这一最大的基本盘就稳得住。

只要这个基本盘稳住了,那就万事可期。

所以朱至澍对于秋收本就十分上心,在大战一结束,便让刘镇藩派出大军扫清川蜀境内的匪患,保障百姓的安居乐业。

眼下这件事情还在做,但也接近了尾声,川蜀的核心地区,有一定规模的土匪山霸已经所剩无几。

在刘之温一回到成都后,朱至澍便带着刘之温和王成仁,开始准备起自己的第一次微服私访,想亲眼看看川蜀农民的生活状况,以及秋收的实际情况。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很多事情,只有自己亲自下去看,才能看到最实际、最真实的情况,自己也才能更有感悟和心得。

第三件事:大炮。

正如之前所说,一支百战百胜的军队,光有步兵不行,还要有强大的骑兵;

但进入火器时代后,一支真正有战斗力的军队,只有步兵和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第66章 三件大事(2/2)

兵也不行,绝不可能少了火炮,而且需要大量的火炮。

火炮坊的大炮图纸早就已经送来,虎蹲炮、佛郎机炮、红夷大炮三种明军的主力火炮都有。

朱至澍也抽出很多时间,和火炮坊一些技艺高深的匠工们,仔细的研究了现有的火炮生产工艺、技术构造等等。

说到实际操作铸炮,朱至澍肯定是不如现在的任何一位火炮坊的工匠。

但是,脑袋里装满了未来科技的朱至澍,却有火炮坊任何一名工匠都比不上的学识和眼界。

朱至澍最清楚火炮的重要性,所以他发展火炮的决心胜过当代任何一人,砸起钱来也是无比的爽快;

拥有未来记忆的朱至澍还知道,火炮的方向不是青铜、不是铁,而是钢!

钢有比铜更轻的重量,比铁更好的韧性、耐久性和抗腐蚀性,这使得同样口径的钢铸炮,炮筒壁可以比青铜和铁做的更薄、重量也能更轻。

所以,不论是后世的经验还是材料数值上的比对,钢都比铜和铁更适合作为大炮的原材料。

其实火炮坊的匠户们也不是不知道这个道理,但知道是一回事,能施行又是另一回事。

归根究底还是一个字:穷!

钢是铁的二次炼化物,不但更费钱,技术上的难度也较之炼铁更高。

大明官方这时候恨不得一文钱掰成两瓣花,哪还会有精力在炼钢还是炼铁上计较,反正铁也够用。

但是朱至澍的到来,这一切都要变了!

大气的一挥手,五万两银钱便批复给了由原来匠造监炼铁坊改制而成的特钢坊,着令其加大钢铁炼制的技术的研究。

并且还和特钢坊的工匠们探讨了一番钢铁炼制方面的先进经验,让这些匠户们颇有茅塞顿开、拨云见日之感。

同时又批复了一万两银钱给火炮坊,着令其按照新的图纸先试制一门六磅(约等于后世56毫米口径)的轻型红夷大炮。

新的图纸和原有的红夷大炮图纸整体上差别不大,只是在炮架、炮车等方面做了改进,同时和标准火绳枪一样,严格了每一个零部件的精度,以保证火炮的生产质量。

接下来的时间就是等待了。

火炮是远比火绳枪要难的高技术武器,材料方面、制造方面,朱至澍都给足了银钱和思路,具体能做出什么成果,就看这些匠户的了。

但朱至澍还是很有信心的。

这些匠户的水平都不差,以往造出来的东西不堪用,主要是经济和管理方面等多重问题导致,而现在,这些问题已经被朱至澍解决,那自然是未来可期。

将三件大事都安排妥当后,朱至澍留了王府副长史吕经纬看家,和龙文光等大员一起维持川蜀稳定有序的运转后。

自己便带着刘之温、王成仁和几十个精锐的王府护卫,从东门出城,往重庆方向而去。

自己的治下,还是要亲眼看一看才能心里有数,尤其是秋收和三监的推行成果,这直接决定了川蜀的根基稳定、以及财源的开拓。

一路轻装简行,低调的不像是一地之藩王,更像是一个出游的富家公子。

连王和都没带。

太监出门毕竟不如常人方便,而来自后世的朱至澍,也不是离不开一个太监的服侍。

但这只是表面而已。

暗地里,无数常人看不到的锦衣卫密碟隐藏在队伍的前后左右,为朱至澍这支富家公子出游的队伍扫清一切安全隐患。

而在队伍出发后两个时辰,500名齐装满员、全副武装的川军团一个营也出了城,保持着40里的路程,不紧不慢的跟着同样不紧不慢的朱至澍队伍。

明面上的几十位王府精锐护卫、加上暗地里的锦衣卫、缀后的川军团,朱至澍对自己的安全很有信心。

朱至澍可不傻,君子不立危墙之下,什么都没有保命重要。

要是因为自大一不小心嗝屁了,那还中兴个锤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