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小说网-okNovel.net

字:
关灯 护眼
ok小说网 > 明末:蜀王继明复山河 > 第652章 不得不处理之应天府

第652章 不得不处理之应天府

“露布飞捷……”

一众文武大臣和工作人员的脑海中,不约而同的闪过这个词。

“还好,是露布飞捷,不是别的什么事情。”

随后,神情便放松了下来。

露布的意思,是指写有文字、并用以通报四方的帛制旗子,多用来传递军事捷报。

所以出现露布飞捷,往往代表着军事上出现了重大的胜利。

但这段时间以来,留守成都的官员和百姓们已经见过了太多的露布飞捷。

例如成功登录山东、例如击杀满清重将鳌拜、例如攻克怀庆府(今河南焦作地区)、卫辉府(今河南新乡地区);

又例如攻克真定府(今河北石家庄地区)、广平府(今河北邯郸地区),成功登录昌黎县等等。

太多了,露布飞捷隔三岔五就来一次,看的大家伙都有些麻木了。

只有朱至澍还是那样的兴奋,送完手上的稻谷之后,三两步就跑上了田埂,等待着信使的到来。

这就是老板和打工者的区别了。

自家的产业,朱至澍肯定会更加的关心。

没等多久,这一队八百里加急的信使就策马来到了朱至澍的面前,带来了李定国送回来的报捷文书和详细战况,更有几样木布泰和多铎的信物。

“好!”

“李定国果然没有让本王失望!”

“经此一战后,中原地带就被本王给锁死了,不只是多铎和木布泰,连阿济格和多尔衮也是插翅难飞,迟早步此二人的后尘。”

“而且此二人的逝世,对满清的军心民心都将是个巨大的打击,怕是不用等到年底,中原战役就可以尽全功了,哈哈哈……”

快速的看完手中的报捷文书和详细战况后,朱至澍开怀大笑。

还从此战的结果中,已经看到了接下来中原战役局势的结果,略微的展望了一番。

“恭喜殿下、贺喜殿下。”

“有殿下洪福护佑、又有李都督此等帅才辅佐,区区阿济格、多尔衮之辈何足挂齿,不日就将献首于殿下座前。”

“可惜啊,没能抓到那建奴伪皇福临,不然就完美咯……”

一众大员纷纷上前贺喜。

但也有人为之惋惜的说道。

“哈哈哈,不妨事。”

“虽然没有抓到福临是个遗憾,但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哪有那么多圆满的?”

“况且还有机会的嘛,前两天徐墨白送回来的那个提案还没议定呢,正巧李定国的捷报今天送回来了,就明天一起议了吧,争取这两天拿出个决议来。”

“至于现在,还是本王的成都高产二号重要。”

“都别停下,继续继续,收好了过秤,让本王亲自体验下丰收的喜悦......”

第二天。

朱至澍召集了留镇成都的中军都督秦翼明以及各部尚书等人,齐聚王府中议事。

先是一番见礼,然后王和朗声诵读了李定国送回来的捷报和战事的详细情况,并向堂中的大员们展示了一并送回来的两人的印信。

毕竟口说无凭、眼见为实。

总不能随便杀两个人就说斩杀了建奴伪皇太后木布泰、伪豫亲王多铎不是?而有了印信,可信度就毋庸置疑了。

在边塞要地取得如此大胜,自然引得堂中众人对朱至澍好一番恭维道贺。

紧接着,朱至澍便提起了前两天才从辽东半岛送来的、徐墨白和岳云举联合署名、奏请沿着辽河长驱直入、直取沈阳的计划。

这个方案原本因为过于冒险而被暂时搁置,但如今大同没有抓到建奴伪皇福临,便突显出了这个计划的重要性了。

一番商议之后,这个计划也获得了通过。

再然后,吏部尚书龙文光又提出了个新的问题,让堂中众人纷纷沉思。

“殿下,李都督此番大同获胜,不但封锁北直隶的清军由宣化镇出塞的路,还因为斩杀了多铎,使得有余力可以从宣化镇北面的塞外之地对宣化镇发起攻击;”

“加以大同可以从西面发起攻击,两相结合之下,纵使宣化镇为古今天险、又有伪英亲王阿济格坐镇,也必然无法久恃;”

“宣化若去,则北京也将陷入三面受敌的境地,也将不日而下。”

“如此,则关内抵定、神州光复,殿下当登大宝矣。”

“臣在此预贺荣登大宝、九五称尊,殿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说完,龙文光便起身出众,拜倒在堂中,对朱至澍行三跪九叩之大礼。

一众文武见状纷纷跟进,跪倒在龙文光的身后,对坐在上首的朱桎澍行三跪九叩之大礼。

这突发的一幕,让朱桎澍好一阵尴尬,一时间竟不知道该如何是好,只能跟着起身,虚扶起满堂的重臣要员。

虽然此前盛典或出巡时,多有对朱至澍直呼万岁者,但这些重臣们对朱至澍直呼万岁还是第一次,让朱至澍一时间好不适应。

“看来要学一学帝皇礼仪了。”

朱至澍默默的想到。

“但如此天下大好的局面下,却还有处症结需妥善处理,否则就如同李都督未抓住那建奴伪皇福临一般,终究有些不美。”

起身之后,龙文光继续说道。

“哦?龙卿所说乃是何事呢?”

朱至澍心中已经隐隐有了猜测,但还是顺着龙文光的话问道。

“应天府。”

龙文光顿了顿,随后才沉声说出了这个堂中大多数人都已经猜到了的词。

“殿下武略盖世,南拓交州、定南洋,北复河套、驱鞑努;”

“文韬无双,救万万黎民于水火、稳汉人国祚于将倾;”

“文成武就、功烁千古,必然要登基即位、称孤道寡,方是顺应天命人心、方能令四海威服、天下安宁!”

“但天无二日、国无二主。”

“对于那位在应天府自号皇帝之人,此前殿下宽宏大度、以天下为先,对其百般退让;”

“但如今,却已经到了不得不处理之时。”

“不知关于如何处理此事,殿下心中是否已经有了谋划?”

“露布飞捷……”

一众文武大臣和工作人员的脑海中,不约而同的闪过这个词。

“还好,是露布飞捷,不是别的什么事情。”

随后,神情便放松了下来。

露布的意思,是指写有文字、并用以通报四方的帛制旗子,多用来传递军事捷报。

所以出现露布飞捷,往往代表着军事上出现了重大的胜利。

但这段时间以来,留守成都的官员和百姓们已经见过了太多的露布飞捷。

例如成功登录山东、例如击杀满清重将鳌拜、例如攻克怀庆府(今河南焦作地区)、卫辉府(今河南新乡地区);

又例如攻克真定府(今河北石家庄地区)、广平府(今河北邯郸地区),成功登录昌黎县等等。

太多了,露布飞捷隔三岔五就来一次,看的大家伙都有些麻木了。

只有朱至澍还是那样的兴奋,送完手上的稻谷之后,三两步就跑上了田埂,等待着信使的到来。

这就是老板和打工者的区别了。

自家的产业,朱至澍肯定会更加的关心。

没等多久,这一队八百里加急的信使就策马来到了朱至澍的面前,带来了李定国送回来的报捷文书和详细战况,更有几样木布泰和多铎的信物。

“好!”

“李定国果然没有让本王失望!”

“经此一战后,中原地带就被本王给锁死了,不只是多铎和木布泰,连阿济格和多尔衮也是插翅难飞,迟早步此二人的后尘。”

“而且此二人的逝世,对满清的军心民心都将是个巨大的打击,怕是不用等到年底,中原战役就可以尽全功了,哈哈哈……”

快速的看完手中的报捷文书和详细战况后,朱至澍开怀大笑。

还从此战的结果中,已经看到了接下来中原战役局势的结果,略微的展望了一番。

“恭喜殿下、贺喜殿下。”

“有殿下洪福护佑、又有李都督此等帅才辅佐,区区阿济格、多尔衮之辈何足挂齿,不日就将献首于殿下座前。”

“可惜啊,没能抓到那建奴伪皇福临,不然就完美咯……”

一众大员纷纷上前贺喜。

但也有人为之惋惜的说道。

“哈哈哈,不妨事。”

“虽然没有抓到福临是个遗憾,但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哪有那么多圆满的?”

“况且还有机会的嘛,前两天徐墨白送回来的那个提案还没议定呢,正巧李定国的捷报今天送回来了,就明天一起议了吧,争取这两天拿出个决议来。”

“至于现在,还是本王的成都高产二号重要。”

“都别停下,继续继续,收好了过秤,让本王亲自体验下丰收的喜悦......”

第二天。

朱至澍召集了留镇成都的中军都督秦翼明以及各部尚书等人,齐聚王府中议事。

先是一番见礼,然后王和朗声诵读了李定国送回来的捷报和战事的详细情况,并向堂中的大员们展示了一并送回来的两人的印信。

毕竟口说无凭、眼见为实。

总不能随便杀两个人就说斩杀了建奴伪皇太后木布泰、伪豫亲王多铎不是?而有了印信,可信度就毋庸置疑了。

在边塞要地取得如此大胜,自然引得堂中众人对朱至澍好一番恭维道贺。

紧接着,朱至澍便提起了前两天才从辽东半岛送来的、徐墨白和岳云举联合署名、奏请沿着辽河长驱直入、直取沈阳的计划。

这个方案原本因为过于冒险而被暂时搁置,但如今大同没有抓到建奴伪皇福临,便突显出了这个计划的重要性了。

一番商议之后,这个计划也获得了通过。

再然后,吏部尚书龙文光又提出了个新的问题,让堂中众人纷纷沉思。

“殿下,李都督此番大同获胜,不但封锁北直隶的清军由宣化镇出塞的路,还因为斩杀了多铎,使得有余力可以从宣化镇北面的塞外之地对宣化镇发起攻击;”

“加以大同可以从西面发起攻击,两相结合之下,纵使宣化镇为古今天险、又有伪英亲王阿济格坐镇,也必然无法久恃;”

“宣化若去,则北京也将陷入三面受敌的境地,也将不日而下。”

“如此,则关内抵定、神州光复,殿下当登大宝矣。”

“臣在此预贺荣登大宝、九五称尊,殿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说完,龙文光便起身出众,拜倒在堂中,对朱至澍行三跪九叩之大礼。

一众文武见状纷纷跟进,跪倒在龙文光的身后,对坐在上首的朱桎澍行三跪九叩之大礼。

这突发的一幕,让朱桎澍好一阵尴尬,一时间竟不知道该如何是好,只能跟着起身,虚扶起满堂的重臣要员。

虽然此前盛典或出巡时,多有对朱至澍直呼万岁者,但这些重臣们对朱至澍直呼万岁还是第一次,让朱至澍一时间好不适应。

“看来要学一学帝皇礼仪了。”

朱至澍默默的想到。

“但如此天下大好的局面下,却还有处症结需妥善处理,否则就如同李都督未抓住那建奴伪皇福临一般,终究有些不美。”

起身之后,龙文光继续说道。

“哦?龙卿所说乃是何事呢?”

朱至澍心中已经隐隐有了猜测,但还是顺着龙文光的话问道。

“应天府。”

龙文光顿了顿,随后才沉声说出了这个堂中大多数人都已经猜到了的词。

“殿下武略盖世,南拓交州、定南洋,北复河套、驱鞑努;”

“文韬无双,救万万黎民于水火、稳汉人国祚于将倾;”

“文成武就、功烁千古,必然要登基即位、称孤道寡,方是顺应天命人心、方能令四海威服、天下安宁!”

“但天无二日、国无二主。”

“对于那位在应天府自号皇帝之人,此前殿下宽宏大度、以天下为先,对其百般退让;”

“但如今,却已经到了不得不处理之时。”

“不知关于如何处理此事,殿下心中是否已经有了谋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