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小说网-okNovel.net

字:
关灯 护眼
ok小说网 > 明末:蜀王继明复山河 > 第580章 喜讯、济尔哈朗授首

第580章 喜讯、济尔哈朗授首

   第580章 喜讯、济尔哈朗授首(1/2)

“殿下,我等先回避。”

礼部尚书龙文光率先起身,带领诸位大员们一起对朱至澍行了一礼后,便欲先行离去。

这种八百里加急的重要情报,往往涉及的事情极为重大,并不一定适合每个官员都看到,即使是他们这等重臣也是如此。

而等着蜀王殿下开口赶人,又未免太不体面、也让蜀王殿下难做。

所以,做了一辈子官、对官场这些细节揣摩的底儿清的龙文光,自然知道该怎么做。

“不必,坐下吧。”

朱至澍摆了摆手,示意大臣们安坐。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在坐的可谓是西南除了自己之外,最核心的权力阶层了,真让他们就这么走了,难免心中会留下一根刺,对往后的相处不利。

见朱至澍挽留,众位大臣也没执拗,互相看了看后,便各自归位安坐。

带大臣们都坐好之后,王和这才将金属圆筒呈到坐在首座的朱至澍的面前,请朱至澍确认过封条完整未拆封;

然后才从身后的太监那接过小刀划开封条、打开金属圆筒。

打开金属圆筒之后,内里是一个用防水油纸包裹的极为细致的长条状牛皮文件袋;

一层层拆开之后,才是一卷烫着火漆的文件。

火漆完整、其上的花纹和五个细小的字迹也清晰可见:‘前军都督李’。

这是驻守在山西的李定国命人送回来的急报。

山西如今作为西南和满清交界的最前线,自然需要一位身份和能力都足够的人亲自压阵,总督了东路军战事的李定国就是不二人选。

“哈哈哈,大喜之事啊!”

快速的看完情报的内容之后,坐在上首主座的朱至澍突兀的好一阵大笑,引得下方就坐的众位大员纷纷侧目,眼神中满是好奇。

“殿下,何事如此欣喜啊?”

依旧是龙文光率先开口问道。

殿下都笑出声来了、还明示了是大喜之事,那下面的臣子自然要接上话不是?不然殿下怎么将这大喜之事嘚瑟的说出来呢?

官场不只是尔虞我诈、也是人情世故......

“哈哈哈,说出来你们都不信,阿济格竟然把济尔哈朗给杀了!”

“当真是瞌睡就有人送来了枕头。”

“本王正愁接下来的中原战役会有些仓促、怕是不容易打呢,却没想到多尔衮如此愚蠢,自断臂膀、自乱阵脚。”

“看来这多尔衮,是真的被咱们这套毫不停歇的组合拳给打昏头了,竟然做出这等亲者痛、仇者快的昏聩之事。”

朱至澍笑的合不拢嘴,嘴角都快要咧到耳后根了。

难怪李定国要八百里加急的往回送这份情报呢,当真是太重大了。

“这......”

“这可当真是个极好的消息,济尔哈朗一人,比得上十万兵马。”

“只是这些年来,济尔哈朗不是已经明哲保身、对多尔衮很是顺从了嘛?怎么多尔衮如此突兀的就对济尔哈朗下手了呢,而且还是直接杀了、一点余地都没有留啊。”

“可悲、可叹啊......”

“是啊,这也太突然了......”

“这是为何呢?”

“......”

朱至澍一解释,台下的众位大臣立马便炸开了锅,纷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第580章 喜讯、济尔哈朗授首(2/2)

交头接耳、议论了起来。

济尔哈朗是谁?

清太祖努尔哈赤的亲侄子,但努尔哈赤却是视之如亲子,乃是努尔哈赤时期共柄国政的八大和硕贝勒之一;

和清太宗皇太极的关系也是极好、累封和硕郑亲王,是皇太极时代四大亲王之一;

到了顺治时期,那也是两大摄政王之一,更是当今除了多尔衮外、惟一一位受“叔王”封号的人。

战功上,攻略朝鲜、反叛辽东、收服蒙古,处处都有济尔哈朗的身影,每一处济尔哈朗的贡献都极为不小,可以说是大清建国的功勋老臣之一、镇国柱石。

虽然和西南的两次交手,都是以济尔哈朗失败而告终;

但这并不是济尔哈朗的能力不行,而是西南的战术战法、武器装备等已经超越了清军一个维度,换谁来都一样是输;

努尔哈赤次子代善、七子阿巴泰、九子巴布泰、十二子阿济格、十三子赖慕布、十五子多铎,包括孙子辈博和托、博洛等人,不都一样失败了?

可就这么一位镇国柱石,好好的竟然死了!

换谁一听到这个消息,都难免会大吃一惊。

“大同战败后,济尔哈朗便没有回北京,而是退守宣化(后世张家口地区)组织防御,为北京城扼守住从西北方向通往蒙古的这条要道;”

“不过,这到底是充当北京城的屏障呢、还是不愿意回北京应对丢失大同的罪责呢?这就难说了,只有济尔哈朗自己才明白;”

“毕竟丢了河南的阿济格,回了北京后可是被构陷私通咱们大明的,多尔衮无奈之下都得把这个同父同母的亲哥哥禁足在家小半年呢。”

被这个重要的军情所中断,新版《大明律》初稿的审议也就进行不下去了,朱至澍干脆就向在座的大员们仔细的介绍起了这事的背景和来龙去脉。

“同样没回北京的,还有在河套战败的多铎。”

“多铎在河套战败后并没有回北京,而是越过阴山、往漠北方向去了,至此了无踪迹,因为漠北的风雪甚重,咱们也没有探查到他的行踪。”

“阿济格此次杀济尔哈朗,便是奉多尔衮之命,用寻找、支援多铎的借口出塞,然后在途径宣化的时候,以济尔哈朗大同战败、不愿意回北京领罪、意图谋反自立的借口,直接袭杀了济尔哈朗。”

“虽然济尔哈朗骁勇、麾下忠勇之士也不少,但猝不及防之下依旧着了道,据说当场就被砍了头、神仙也难救了。”

“由此可见,阿济格杀济尔哈朗,乃是奉多尔衮之命、两兄弟仔细的谋划过、计划相当之周详的。”

“如此也就可以去推测多尔衮的用心了。”

“必然是满清连战连败之下,多尔衮威望大丧、权位已经不稳,不然也不会保不住亲哥哥阿济格。”

“所以多尔衮选择先下手为强,直接杀了此刻唯一在威望上还能和自己抗衡的济尔哈朗。”

“如此一来,皇太极这一辈中,就只剩下多尔衮三兄弟,其余都是小辈,不足为虑了。”

“而且那年幼的福临,如今也失去了一座最大的靠山,想要翻天就更加无望了。”

“不得不说,这个多尔衮,当真是心狠手辣、行事果断啊!”

将济尔哈朗一事详尽的向在座众人介绍了一遍之后,朱至澍也忍不住的感慨了起来。

对多尔衮这个枭雄的行事手段感叹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