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7章 标准4365式后装滑膛步枪(1/2)
“早个几十年有这火枪也不顶事。”
“大明沦落至此,可是因为装备、因为钱粮、因为军队数量不如建奴?”
“不是,归根到底,还是朝堂上的累累公卿、以及那张龙椅上的皇帝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在那场乱局之中,谁来下这盘棋都下不好,也就是本王离开了那个旋涡,反倒得以在西南这边做出突破、有了些许建树。”
“王侍郎也是聪明人,能看透这点才是。”
朱至澍笑了笑,顺着王庆的话说道。
“殿下......”
“殿下说的是,是下官愚钝了。”
“哎......”
王庆想反驳,但想了想,却又当真是那么回事。
而且又岂止是那时候的北京和辽东,现在的应天府不也是那样吗?
各派系互相掣肘、互相倾扎之下,想做点什么都做不成,只能够看着时间在各派系的明争暗斗中一天天的就此流逝而去。
也不知道自己这把老骨头,还能在这种乱局中蹉跎多久。
想到这里,王庆深深的叹了口气。
“王侍郎不必如此。”
“大丈夫堂堂七尺之躯、傲立于天地之间、凌驾于万物之上,可不兴这么唉声叹气的。”
“不过本王也能理解王侍郎此时的心情,和应天府那些人一起共事,的确憋屈的很,换成本王在你现在的位置,怕是也是天到晚都长吁短叹呢。”
“也早就和王侍郎说过,本王的西南对王侍郎是翘首以盼,随时欢迎王侍郎弃暗投明,哈哈哈......”
安慰了王庆几句后,朱至澍再次抛出了橄榄枝。
“殿下厚爱、下官惭愧,如何承受的起?”
“还请殿下收回此言。”
听到朱至澍赤裸裸的拉拢,王庆满脸涨红,将手中的步枪放回桌面,再一次拒绝。
“哈哈哈,行吧。”
“本王最是公道,凡事都喜欢讲究个你情我愿。”
“等哪天王侍郎自己想通了,本王必定扫榻相迎。”
“这枪王侍郎拿着吧,便送与王侍郎了。”
“方总工,再拿三十发子弹来,一并送与王侍郎。”
“这有枪无弹的,不像回事。”
说完,朱至澍将手中的步枪、以及方好工递上来的三十发子弹一并推到王庆的面前,示意他自取。
“殿下,这......”
“还请殿下收回,此等军国重器,下官万万不能收。”
“殿下能允许下官放几枪、过过瘾,下官已经是感激不尽了,不敢奢求更多。”
王庆哪里敢收,急忙摆着手拒绝道。
“本王说一不二,说送你就送你了,无需拒绝。”
“而且也不只是送给你。”
“想必应天府的那位,也对这支步枪关心的很呢,就麻烦王侍郎带回去、给那位试上一试了。”
朱至澍再次把步枪推到王庆的面前。
“那……”
“那下官就谢谢殿下的慷慨馈赠了。”
“殿下放心,这等军国重器,下官一定严加看管,定不会泄露出去。”
这一次,王庆没有拒绝了。
是呀,这种好东西,的确该带回去给弘光爷、以及满堂的公卿们看看。
或许他们看过之后眼界便能打开,不会再一门心思只沉浸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第487章 标准4365式后装滑膛步枪(2/2)
蝇营狗苟、结党营私上了吧?
“哈哈哈,无妨。”
“若是看上两眼就造得出来,本王的将士们早就用上这等利器了,哪里还需要用那装填困难、距离远一些便毫无准头的燧发枪?”
“哦对了,倒是想起来了。”
“方总工,这枪不错,本王很满意,说说看吧,若是现在投入量产的话,产量能够达到多少?”
说起这枪制造的难度,朱至澍便想起量产的事情了,对一直候在一旁服侍的火枪坊总工方好工问道。
“启禀殿下:”
“如今新式步枪的量产限制还比较大、产量暂时也有限,还请殿下恕罪。”
“新式步枪制作的难度,最大还是在核心的枪机部件。”
“其精密远甚于燧发枪,已经不是工匠们手工可以大量制作的了,都是依赖于车床制作。”
“如此,车床的产量如何,直接影响到这新式步枪的产量,而车床的制作难度、殿下您也是知晓的。”
“新式步枪迟迟难以定型,除了因为原材料、底火等等关节卡住之外,还有一点便是车床。”
“所以,虽然如今在新式步枪的设计和车床的实际生产能力方面已经找到了平衡,但产量暂时还高不起来,预计年前每月的产量,大致在五百支左右。”
“不过机械坊也在加快工匠的培养和招募、特钢坊在特种钢材方面也屡有突破,相信不用很久机床的产量便能提升,到时候新式步枪的产量也能够上几个台阶了。”
方好工向朱至澍介绍着新式步枪的产量和限制所在。
“嗯,原来如此。”
听完方好工的解释,朱至澍认同的点了点头。
方好工说的这些困难朱至澍都知道,在没有金手指的情况下,科学的进步哪有那么快的?会遇到很多问题和困难时很正常的事情,不能怪这些工匠们。
摸着良心说,他们做的已经很不错了。
“行了,没有责怪你们的意思,说起来,你们做的已经很不错了,稍后自有赏赐赐下。”
“量产方面,你们和兵部的人商量着来、抓紧就行,本王就不多管了。”
“这枪较燧发枪装填快、威力大、射程远,是可以决胜的利器,务必尽快提高产量就是。”
“这枪的名字,本王便将其命名为标准4365式后装滑膛步枪。”
“回头本王会再让人送来一份新的图纸,你们试着做个样品出来看看,有什么想法直接和郭监理使说,让他呈于本王即可。”
交代完量产的事情、并给新枪命名之后,朱至澍说起了新图纸的事情。
下一代的步枪,那自然要是金属弹壳、弹仓供弹的线膛枪了。
若是能造出来的话,第一代转管加特林也值得尝试,但得先把金属蛋壳搞定,估计还要些时间。
而命名方面不再是原来的1644、1645等年份,是因为朱至澍觉得既然是汉人,那就应该用老祖宗传下来的黄帝历法、也就是开元历。
开元历以黄帝出生时的时间起算的,也就是公元前2717年,换算过来的话,1648年正好是开元4365年。
霸气的很。
而命名中一直喜欢用到‘标准’二字,则是朱至澍在告诉世人、告诉后人,自己制定的、才是唯一的标准!
后世可吃过太多被各种外人所定的标准卡脖子的亏了,如今有了机会,朱至澍自然要把这些规矩改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