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小说网-okNovel.net

字:
关灯 护眼
ok小说网 > 明末:蜀王继明复山河 > 第407章 视察西南海贸衙门

第407章 视察西南海贸衙门

   第407章 视察西南海贸衙门(1/2)

崭新的战舰侧滑入水、掀起片片洁白的浪花。

礼炮声、烟花声、鞭炮声、欢呼声响彻全场。

广西造船监的战舰下水,朱至澍这已经是第三次看了,这新奇劲也就缓和了很多,并没有出现前两次那种急不可耐登船查看的场景。

但朱至澍也没扫大家的兴致,在观礼台上很兴奋的鼓掌,甚至还亲手点了发礼炮,将下水仪式的火热气氛推向了高潮。

在下水仪式完成之后,惯例是朱至澍和全场的所有职工们一同用餐,朱至澍还自掏腰包,给每个人都发了个不大不小的好意头红包,算是补上中秋的节礼了。

在这之后,则是和监理使生文龙、以及各工坊的总工们的小型座谈会了。

会议上,朱至澍听取了各个工坊的总工们对于过去工作的总结、现阶段工作的重点、未来工作的安排、以及目前的困难等等,并给于了积极的肯定;

然后给生文龙带来了新的任命。

生文龙升任正五品的工部郎中一职、实职则仍然是造船监监理使。

虽然只是正六品到正五品,看似只是前进了两步,但官场很多时候品阶就是一个槛,过去了这个槛,则未来一片坦途;过不去这个槛,则可能一辈子就止步于此了。

正五品就是那样的一个槛。

再往上走,就是三品、也就是布政使这个槛了。

其余总工们也是各自前进了一步,由最低的从九品工部司匠转正为正九品工部总工。

工匠凭技艺入官,本身就是极少见的情况,所以一开始只能先从从九品这种最低级的品阶给起,然后再慢慢升。

就这、这些总工们都已经是对朱至澍感恩戴德了。

原本自己这些人都是些卑贱的匠户,饭都不一定能吃得饱,这好不容易碰到殿下这种明主才有了个官身,已经是光宗耀祖了,哪里敢要求更多。

朱至澍则是觉得给的太少了。

这些可都是这个时代的瑰宝,比大部分只会动嘴的读书人重要多了。

但这个时代有这个时代的规矩和实际情况,一次性冒然提拔的太高的话,阻力太大,也容易对既有的官僚制度造成不可知的冲击。

所以稳妥的办法是从最低品阶开始,一步步提拔,这样有问题也能及时的更正。

在一片感恩戴德、誓死效忠之中,朱至澍再次勉励众人工作上要尽心尽责、精益求精,开拓进取、不断创新,对于造船监的视察也就差不多结束了。

之后朱至澍又带着王庆,再次视察了西南海贸衙门。

海贸发展多年后,已经成为了西南最重要的几条财源之一。

海贸不但对南洋、也对郑家,业务来往巨大,所以如今的海贸衙门占地极广,比之南宁的巡抚衙门都不遑多让了。

和造船监一样,海贸衙门也是直属于王府,不归属广西布政使司管辖的。

不过朱至澍已经打算将海贸这块、包括之前建立的四监、成都日化、玻璃、纺织等等都划归到户部,让户部统一打理。

以后王府将不经营具体的产业,只保持督察院、督军司、锦衣卫、龙隐卫等几个必要的监管部门即可。

不然王府还得搭一套财政班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第407章 视察西南海贸衙门(2/2)

出来,对人力物力,都是极大的浪费。

朱至澍也不担心将这些产业交出去后王府会没钱用、或者说是诸事受到限制。

以现在自己对西南、对十部的掌控,不说人员的裁撤了,部门存在与否都是自己一句话的事。

而且以后这些部门还得再拆,到时候就更加不可能和王权、或者是皇权抗衡了。

海贸衙门的负责人是正四品的海贸同知邱颜,也就是朱至澍的大舅子。

说起来,朱至澍已经好久没有见过自己的这个大舅子了,既是因为自己到处跑、也是因为邱颜除了必要之外、很少回成都的原因。

邱王妃这个位置,既是显赫也是尴尬,聪明点的家人都自然知道要避嫌。

就连朱至澍的老丈人邱晋,要不是因为朱至澍调他回去和龙文光、刘之温一起参谋十部的设立,都是在交州轻易不走动的。

自己老丈人一家的识趣,朱至澍自然是看在眼里、欣慰在心里。

虽然为了巩固邱王妃的位置、避免西南出现后宫争宠的内斗,朱至澍给邱王妃的家人都予以了官职,但这并不代表朱至澍希望外戚横行无度。

“如今咱们西南的海贸,主要是以南洋和郑家为主。”

“郑家是每月会来一趟船,卸下西南所需的货物后,再拉走所需的香水香皂、玻璃、布匹、香料、药材等等西南特色的产品,款项也是每月一结。”

“截止到八月份,今年与郑家的月平均贸易额为一百九十二万两,预计全年贸易总额约为两千三百万两;”

“月平均利润为五十七万两,预计全年总利润约为七百万两。”

“和南洋的海贸,则主要是与荷兰、西班牙、葡萄牙几国的贸易,虽然吕宋、柔佛等地离我西南很近,但贸易权却仍然为这几国所把控,只能经由这些国家转手。”

“这不但使得贸易的利润变少、对我大明来说更是奇耻大辱,故微臣十分认同殿下大力发展海军的决议,南洋一带的属国,本就该笼罩在咱们大明的羽翼之下!”

“......”

邱颜站在堂中,对着上首的朱至澍、以及侍郎王庆,详尽的介绍着西南海贸的情况。

语气中带着遮掩不住的自豪。

这是自然。

虽然广西早就有海贸,但之前一个月不过十几万两营业额的小打小闹,如何能和现在南洋加郑家,每月几百万两、每年几千万两的规模相提并论?

这其中固然有大明产品本就极受四海欢迎、以及朱至澍开发的几种特色产品纵横无敌手的原因在,而且也只是来往的营业额、不是利润。

但也足以看出邱颜这些年来呕心沥血的付出。

“嗯,原仪辛苦了。”

“西南海贸有如今之盛况,原仪功不可没,回头即会有赏赐赐下。”

“以原仪之功劳和苦劳,本来官阶方面也该动一动的,但本王的难处,原仪应当也能理解,只能请原仪再忍耐一番了。”

海贸衙门从小到大、海贸总额从高到低,朱至澍也是看在眼里。

邱颜就像一位老父亲一般,一把屎一把尿的拉扯大这个孩子,为西南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财源,这项功劳,怎么奖赏都不为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