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5章 建个藏书楼(1/2)
“还有啊王和。”
“你说本王若是在每个县城都建立一座藏书楼怎么样?”
“把市面上流传的重要的书籍都收录于藏书楼中,供天下的所有人前来阅读,垫付一定的押金后,还可以借阅,让天下所有读书人都看得起书。”
“你觉得这个主意怎么样?”
想完利用说书先生为百姓们普及推广官府的政令一事后,朱至澍的思维又落到了那位老人说的,买不起、读不到《陕西战役全传记——龙复北疆》这册书一事。
这可不是个好现象。
这册书十多万字,一共有上中下三本,在帝明报社较为先进的规模印刷技术下,普通人都还读不起,那其他小批量制作的书不是更读不到了?
在这个时代,书籍是非常宝贵的资产。
这既是因为文人为了保证自己的稀有性、维护自己阶层的垄断,特意的敝帚自珍;
也是因为印刷手段还是比较落后,成规模的印刷书籍的情况比较少、也比较难。
两相结合之下,书籍自然成为了稀罕物。
但放在别处也就算了,在朱至澍的管辖范围内就不能忍了。
朱至澍想的可是培养大量的有一定水平的识字阶层,利用大数法则打破现在士人阶层对权利的垄断、提高皇权的执行效率的。
但书都读不到的,这让那些真正的寒门、那些普通的泥腿子百姓怎么学习、怎么打破士人阶层的垄断呢?
以前朱至澍还没想到这个问题,今天碰到这事倒是提醒了他。
所以这个建立后世的图书馆的想法,也自然而然的衍生了出来。
“殿下折煞奴婢了,这等军国要事,岂是奴婢一个阉人可以置喙的,这要是说错了什么,奴婢哪里担待的起啊。”
王和哪里敢接朱至澍的问话,有些惶恐的回答道。
“你这......”
“没事,就是咱俩唠唠嗑,你说说你的看法,这马车上坐着不也无聊嘛,有个人说说话挺好。”
朱至澍被王和的谨小慎微给整无语了都。
但却也不能责怪他什么,毕竟王和这做法是对的。
宦官干政,历来都是国之大忌。
“既然如此,那奴婢便陪殿下唠唠嗑。”
“要说殿下这设立藏书楼、让天下人都看得起书一事,自然是功德无量,这全天下的寒门子弟,给殿下您立碑供奉都是应该的了。”
“天下读书人千千万,真正能随心所欲买书的,只怕十之一二都不到,殿下此举,无疑是这剩余的十之八九的读书人的再生父母了。”
“但这天底下的事情,古往今来都终究还是殿下和那十之一二的人说了算。”
“如今殿下要帮那十之八九的人,只怕这十之一二的人,会有意见呢......”
王和语气舒缓的说着。
但说出来的内容,却是又一件涉及国本的大事。
以至于王和说的时候,还得不时的观察着朱至澍的神色,生怕自己哪里说错了。
“嗯...”
“这是个问题,不过也没什么。”
“从小、中、大教育制度开始,本王就已经打算要帮那十之八九的读书人了。”
“权利这东西,不能只掌握在那基本不怎么变动的十之一二的人的手上,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第405章 建个藏书楼(2/2)
然必然会滋生源源不断的问题,防不胜防,最终国本也会烂在这帮人手上。”
“若是在这件事上,这十之一二的人敢冒头,那杀了便是。”
“虽说只是十之一二,但大明的万万人口,读书人怎么也有个几十上百万人,杀一批也不愁没人做事,他们还能老实些。”
“而且在本王小、中、大教育制度的普及下,读书人会越来越多的,本王这是团结多数人、对抗少数人呢,这事做得。”
“只是前期阶段,要防止这十之一二的人蛊惑人心、煽动民乱,和防止土地制度、税务制度被有心人煽动是一样的道理、也是一件事。”
“所以王和,这块你得多用点功夫、盯紧点,锦衣卫这边,也要往民间多投放些精力,明白吧?”
对于王和说的这个问题,朱至澍是有些担心,但却谈不上是心头大患。
读书人造反、一百年不成。
真说起来读书人作乱的本事,还没那些一言不合就真敢举起锄头讨要个公道的百姓强呢。
读书多了,就知道什么叫趋利避害,很多人也就把血性都给读没了。
不然怎么会满清入关不过一两年功夫,神州处处是剃光了头、留着辫子顺民?
满清敢做的事,逼急了朱至澍也敢做。
更何况朱至澍这是帮着大多数的读书人、从占少数的读书人中争取权益,这占多数的读书人没道理不支持自己。
就像后世说的:团结多数、孤立少数。
“殿下说的是。”
“殿下英明神武,一番谋略奴婢哪里看的透,但殿下说的事,奴婢却很是认同的。”
“奴婢老家是山西的,小时候在老家,十里八村的就三五个识字的。”
“再加上那几个人和县里也是沾亲带故,自然而然的,啥事都是这几个识字的说了算,十里八村不少人都受了欺负。”
“这几年下来,大家都是那么穷、还越来越穷,但那几个识字的,却是个个锦衣绸缎、出门都带随从了。”
“所以殿下说的让天下多些读书人,奴婢是打心眼里认同呢,殿下才是心里念着咱们百姓、给百姓办实事的明君。”
“但是世道艰难、人心险恶,殿下还年轻,许多事可以慢慢来的......”
说起往事,王和不胜唏嘘。
但也流露出对朱至澍真挚的认同和拥戴,还有那话语中一直在表露、却不好明言的对朱至澍的担忧。
“呵呵呵,本王今年三十了,不小了。”
“古人云三十而立,不趁着这个大好的年纪做些事情出来,怕是到了四十,就没这魄力了。”
“说起来王和你是山西的,如今陕西离山西可就一河之隔了,想不想家乡?等本王把山西也拿下了后,要不要回乡去祭祖什么的?”
听到王和说起了山西,朱至澍的念头又飘了。
山西啊,是西南的下一个必取之处了。
等将山西也拿了,满清将再也没有一处地理高地,西南对满清,将完全处于居高临下的地理优势;
满清在关内的核心活动范围也将被锁在北直隶、山东、河南等几块平原地区,连连通蒙古都会受到山西的压制。
只是这一点朱至澍能看到,满清肯定也能看到。
所以这山西,不好打啊,必然比陕西更加的血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