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9章 战略性转进(1/2)
济尔哈朗抬起头,透过挡板缝隙照进来的微弱光束,极力想向外面看去,仿佛想看清楚外面到底是什么状况了。
虽然啥都看不见。
而且其实他也知道,外面就是间房子而已,看不出什么花样。
反倒是不断落下的炮弹,震的灰尘簌簌而落,落到了济尔哈朗的眼睛上,让他挤眉弄眼的好一阵难受。
身后几个将领急忙上来帮济尔哈朗又是吹气、又是用茶水冲洗,好一会才算是恢复正常。
济尔哈朗和一众高级军官,在明军的炮阵开始发射后,便都躲进了以前榆林镇治所衙门下面的这间地窖里。
好在地窖深广,一时之间倒也不会因为闷热窒息而死。
其实,作为大明最古老的九边之一的榆林城其实很大,三里外西南明军发射的炮弹,根本就不足覆盖整座榆林城。
但已经被西南火器打出阴影的众人不敢赌。
万一呢?
所以还是躲进地窖里更加放心。
“王爷,咱们......”
“咱们该早做决断了......”
“若是拖下去,只怕夜长梦多啊......”
济尔哈朗揉着肿胀的眼睛坐下后,汉军统领叶克海站起来说道。
只是声音有些怯弱,不像是一个将领说话时应该有的硬气和威严,可见内心其实虚的很、慌张的很。
他怎么能不紧张?
这是在劝济尔哈朗,再一次弃城而逃啊。
这要是事后追究起来,这个罪过,他根本担不起,怕是菜市口那一刀都不止,整个家族都要受到牵连。
但他没有拒绝的资格。
这番劝退,并不是自己主动想说,而是济尔哈朗派人来授意自己在这个时候说出来的。
目的就是有人在公开场合主动说出这事,然后一番弄虚作假、各怀鬼胎的讨论之后,顺理成章的撤退。
如此一来,镶蓝旗实力,再一次得到保存。
但作为牺牲的,却是断后的汉军,以及清军在陕西的最后立足点。
而这也是最重要的、最大的罪过,不然些许汉军的命,谁会放在眼里?
这些影响和道理,济尔哈朗不可能不明白。
在他这种高度的位置上,对形势可谓是洞若观火。
但他没有办法啊!
出去打。
打了两次都输了,折了近三万人也没有达成战略目的。
虽然对西南明军也造成两万余人的杀伤,但是击溃西南明军这一战略目的没达成的话,这点杀伤根本不足以决定战局走向。
而且这些西南明军实在是太稳健了。
这都兵临城下了的,米脂县到榆林城这条后路却是一点都没有放松,大量的兵马驻守在山区各个易守难攻的防御点上,让济尔哈朗想再抄后路都找不到机会。
守城。
更守不住。
榆林镇的那几十门大炮,不过两刻钟便在西南明军绝对的火力优势下一一被掀翻,失去了大炮的榆林城,在这种炮战之下只能被动挨打。
派骑兵出去冲阵那更是找死,西南明军的军阵排列,早就防着这一手呢。
虽然现在还只是被火炮轰,看起来城高墙厚的榆林城暂时丢不了。
但已经不是第一次和西南明军交手的济尔哈朗如何不知道:说不定这个时候,西南明军的隧道都要挖到城墙脚下了呢!
然后就是‘轰隆隆’。
惊天巨响中城墙被炸开个大口子,清军被围歼在城内......
这个剧情济尔哈朗都想得到,但他就是想不到破解的办法。
整个地窖内的十几名高级将领,也没有一个人能想到解决的办法。
而济尔哈朗又不想跟着榆林城陪葬。
这才让人示意叶克海,当众提出这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第339章 战略性转进(2/2)
劝退的主意。
“哎......”
“战事败坏至此,本王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足可见本王能力不足,已经不足以胜任这一路战事统帅之职、也无法带大家走出一条康庄大道。”
“所以,这去留退战之事,看大家的意思吧。”
“若是大家决定守,那便一同战死在这榆林城,为国尽忠便是;”
“若是大家决定暂且转进、留作有用之身以待日后,本王也能理解,他日摄政王责问起来,诸位把罪责推予本王身上即可。”
“王爷,不可啊......”
“王爷,这是大家的意见,怎能王爷一人担之?”
“王爷,奴才愧对王爷啊......”
济尔哈朗话才说到一半,场中便炸开了锅,一个个劝谏起了济尔哈朗,更有甚者已经痛哭流涕、悲愤欲绝。
只是这十余人中,到底谁是真心、谁是假意就不知道了。
“好了,本王还没死、局势也还没到这一步呢,无需如此。”
“你们自行商议吧。”
“这事本王不便参与,且去隔壁静一静,等你们有了结果,知会本王一句便是。”
说完,济尔哈朗不再多言,直接起身,向着身后的一间小房间走去。
这个地窖面积不小,竟然还有两个小隔间。
也不知道这个前大明榆林镇总兵,到底是把这当做了何用。
“速度些吧,时间不多了。”
关上房间门的时候,济尔哈朗对着外面十几个肃立着的身影,语气沉重的嘱咐了一句。
然后便关上了房门,把自己关于这小房间中,任凭外面已经开始的哄闹。
只是关上房门后的济尔哈朗,已经没有了刚才在外面时的满脸凝重,取而代之的是一脸的轻松、以及眼中的那抹一切尽在掌握的自得。
“镶蓝旗有如今这番局面实属不易,怎么也不能折在了这里。”
“陕西而已,尽是黄土深沟,要来何用?我大清有了蒙古和关外,还有那膏腴之地的中原,就已经够了......”
济尔哈朗坐了下来,微眯着双眼,轻声的喃喃自语道。
只是这番话,有多少是济尔哈朗真心实意的看法、又有多少是对自己撤退的意图的安慰,就只有济尔哈朗自己知道了。
没让济尔哈朗等太久。
很快,叶克海敲响了小房间的门。
“王爷,我们商议好了。”
“诸位将军皆认为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先暂且战略性转进,待西南明军麻痹大意之后,我大清天军再发起奇袭,定能破之!”
叶克海站在门口,微微的弯着腰,把众人商议出来的结果告诉了济尔哈朗。
“嗯......”
济尔哈朗点了点头,然后抬目看了看外面的十几个人。
昏暗的灯火中,这十几人、个个眼中都流露出强烈的求生欲望,也目光炯炯的看着济尔哈朗,等待着他的最终拍板。
“三个臭裨将、顶一个诸葛亮。”
“既然你们商议的结果是如此,那想来这法子必然不会差了,便依大家的意见吧。”
“你们辛苦下,再议一议这该如何撤退之事,回头告知本王即可。”
“本王有些乏了,先眯一会。”
济尔哈朗很满意这番民主产生的结果,嘴角带着丝微不可查的笑意,再一次关上了小房间的门。
而等那房门关上,在场的十几名将领也是长舒一口气。
虽然都知道济尔哈朗的真正意思,甚至其中好些人,都是得了济尔哈朗亲自面授的,但当真正听到济尔哈朗的许可、逃出生天的机会终于到来之时,这些个将领还是忍不住的欣喜。
就连镶黄旗的尼勒图都是如此。
蝼蚁尚且偷生,何况这些位高权重的将军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