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章 吴三桂的演技(1/2)
但跟随吴三桂突围出来的五千关宁铁骑又何须吴三桂提醒?他们这段时间听到的炮声、挨的炮弹,可比高贵为平西王的吴三桂多多了。
所以一听到这熟悉的轰鸣声,便知道是大炮在射击,而且听得多了,甚至能分辨出这是西南明军独有的、被西南明军称之为标准1645式55毫米野战炮的红夷大炮。
同时,隆隆的炮声过后,四面八方响起了一阵阵比自己这么奔驰的马蹄声要响亮的多的多的马蹄踏地声,延绵不绝、如同滚滚洪流一般向自己这边压来,气势摄人至极!
很快,关宁铁骑的视线中便出现了一队队疾驰而来、杀气腾腾的敌军骑兵。
其中既有穿着明亮半身护胸板甲的西南骑兵、也有穿着一身黑色贴铁皮甲的大顺军骑兵,虽然着装不同,但都是龙精虎猛、都是满脸杀气!
“杀!”
“活捉吴三桂!”
“蜀王殿下有令:俱是汉人、只诛首恶,其余人等、降者免死!”
这股一往无前的气势、还有这四面八方源源不断的数量,让精悍的关宁铁骑也不禁色变。
而明军一边奔袭一边呼喊的劝降的话,更是如同一根根柔和的浮羽一般,挠动着他们本就不算坚定的心。
关宁军纷纷放慢了战马奔袭的速度,看向队伍之中、他们心目中的主心骨——平西王吴三桂。
关宁集团在吴三桂手中一手缔造、也是在吴三桂的带领下整建制的投降清军,所以这些关宁将士,已经习惯了一切都是由吴三桂来安排。
而此时的吴三桂,也已经在刚才的慌乱之后及时的平复了心态,先是看了看四面八方喊着口号、嘶吼咆哮的敌军骑兵,然后又看了看四周神色各异、眼神闪烁的关宁铁骑,面色阴沉、却又平静如镜。
“终于还是到了这一刻吗?”
“哎......”
吴三桂深深的叹了口气。
“全军止步!”
吴三桂扬起了握着马缰的右手。
“全军止步!”
“全军止步!”
传令兵及时的将吴三桂的军令传导至全军的每一处。
五千奔驰的骑兵大军在吴三桂下达命令的同时开始缓缓减速,最终由动到静,在宽广的无定河畔挤成了黑压压的一长团。
五千关宁军停了下来,伏击的西南明军自然也不会不讲武德,也纷纷的在远处便勒住了缰绳。
“蜀王殿下有令:俱是汉人、只诛首恶,其余人等、降者免死!”
一名西南明军将领越众而出,缓缓来到两军阵前,再次对着几十米外的吴三桂的关宁铁骑喊话道。
这里可是五千能征善战的铁骑、更有超过八千匹精良的战马,如果可以不战而胜那是最好,这些汉人骑手和优良的战马都可以得以保存。
而且都是些二十多年的才能养大的精壮汉子,死了多可惜,在蜀王殿下的眼中,俘虏的汉人可比斩获的汉人功劳更大,更何况还是骑兵。
“我吴三桂,锦州总兵吴襄之子、宁远祖大寿之甥,20岁任游击、23岁任参将、26岁任副将、27岁任总兵、31岁获赐尚方宝剑、32岁封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第283章 吴三桂的演技(2/2)
西伯、晋封平西王!”
“戎马十余载、辗转上万里!”
“谁见了,不得称一声:好汉?!焉有临阵投降之说?”
吴三桂单骑纵马越众而出、来到气氛凝重的关宁铁骑的面前,和那名西南明军的骑兵遥遥相望,慷慨激昂的说道。
烈日高悬,无定河昏黄的河水在江风的吹拂下泛起阵阵波涛,双方多达两万余人密布在这方圆几里的空间里,战袍战旗被西北的烈风撕扯的呼呼作响。
好一番‘千万军对垒、一二将争锋’的壮志豪情。
“然!”
“上天有好生之德!”
“诸位弟兄跟着我吴某人从辽东到这陕西、不远万里,吴某人无以为报!”
“今日吴某人技不如人、已成死局,但吴某人可死,诸位兄弟多有家眷,却是不能死!”
“正如那蜀王朱至澍所说:都是汉人!想来他们必不会过于苛对尔等,留条性命还是无虞的。”
“所以,请诸位弟兄取我吴某人头,降于明军吧!!!”
“王爷!”
“王爷不可啊!”
“我看哪位天杀的贼子胆敢以下犯上,莫怪本将手中长枪不长眼!”
吴三桂话音刚落,围绕在身边的一众将校和亲兵便纷纷出言劝阻,同时已经是刀枪在手,警惕的打量着四周的关宁军,以防真有那贪生怕死、又鬼迷心窍的贼子铤而走险,拿着王爷的头颅去对面明军那里换场富贵。
但周遭都是些跟着吴三桂走南闯北好几年、甚至不少人都已经是十几年的老卒,不然也做不了吴三桂的本部铁骑。
所以虽然不少人一开始对明军的招降还有些心动,但在吴三桂这番以退为进、欲擒故纵的讲话后,反倒觉得羞愧不已,本来有些动摇、想投降明军的心再次坚定起来,战斗到底的眼神再次坚毅。
而吴三桂则在将领和亲兵的簇拥中,不露声色的打量着本来有些动摇、却在自己的一番演技下再次重拾起战斗决心的铁骑,眼神中满是得色。
自己怎么甘心就这么被明军擒获、然后被送回西南挨那一刀?
但凭借自己和身边的身边的一百多名亲兵,是怎么也不可能冲破这四面八方、黑压压的看上去足有上万的明军的拦截的,五千人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才有那么一丝机会,自己才能逃出生天!
但是西南明军展露出来的善意,必然会动摇自己这边的军心,古话都说的好: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
夫妻都靠不住,何况这些人只是自己麾下的将士,还不是自己的妻子呢?
而且自己平日,也不见得对他们多好。
虽然比对一般的士卒肯定要好得多了,但是动辄打骂还是少不了的,所以一定会有人想着投降。
到时候在求生欲下,一个就能带动十个、十个就能带动一百个、一百个就能带动一千个!自己身边一共才五千余人,哪怕只有一千多人投降,对军心、对力量也是极大的损失。
所以吴三桂才不得不使出这种以退为进的伎俩,用自己的可怜激起将士们的羞愧之心,好让他们愿意跟随自己决战到死,为自己创造那一丝活命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