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延安战起(1/2)
“哥,弟弟这就往安沟镇方向去了。”
“等到了延川县,咱们兄弟俩再一起喝酒。”
“嗯,去吧,一定要仔细,切莫误了大事。”
“还有,小心点......”
蒲劲松看着弟弟拍马远去的背影,眼神中满是担忧和不舍。
自去年从军以来,转眼间一年多的时间便已经过去了。
自己因为猎户出身,在丛林作战、侦查等方面有着先天的优势,再加上殿下势力的急速扩张,如今的自己,已经是广西军团第一师第一旅的骑兵团团长了。
此番自己受命作为第一师的先头部队,前出为第一师查探前路、扫清沿路的魑魅魍魉,要说心中不紧张那肯定是骗自己。
尤其是在潼关和满清军队交过手,知道满清军队的战斗力之后,蒲劲松更是警惕。
攻城战和大兵团作战中,西南军队仗着先进的火力、森严的军阵以及强大的执行能力,往往都能占尽上风。
满清军队冲了几次阵都吃了大亏后也就学乖了,和西南军队作战的时候,都是化整为零,用零星的小部队偷袭打近战。
这就让成军尚短、不善近战的西南军队吃了亏,所以整体上来说,双方也称得上是势均力敌。
蒲劲松认为,这也是高层不喜欢防守、而选择主动出击的原因之一。
防守的面太大,总会有漏洞、会发生零散的肉搏冲突,那便是以己方短处打满清军队的长处,自己这边的伤亡便降不下来;不如自己这边主动出击、攻城掠地,便能逼的清军和己方大军硬碰硬的打正面决战,那便是以己方长处打满清军队的短处了。
只是不论哪种战争方式,都也离不开自己这些哨探,而且真要说起来,自己这些哨探,才是伤亡比例最大的兵种。
殿下在军事学院授课中讲过:
行军大战,不只是面对面的冲阵决战,真面对面的对阵了,往往是战争的最后几步;
而在战争最开始的几步中,最重要的莫过于情报的获取以及遮蔽,既自己知道敌军在哪、但敌军却不知道自己在哪,只要能达成这个目的,那战争便已经赢了一半。
蒲劲松就非常认可殿下的这个观点。
自己打猎时也是这样,往往白刀子进红刀子出都是最后搏命的时刻了,而前期的找到猎物、诱捕猎物才是最花时间和精力的。
只是认识到这一点的不止是殿下,老林子里出身的建奴、草原上出身的蒙古鞑子,一样知道这些。
所以和满清大军交战时,他们的侦察兵特别多、战力也强,尤其难缠!
而自己身为广西军团中的骑兵,很多时候都是担负侦查的任务,是所有兵种中伤亡比例最高的,所以才能升的这么快。
自己就算了,已经习惯了,但是这一次自己的弟弟蒲劲柏也要单独负责侦查一个方向,这就让他放心不下了。
这是弟弟第一次担负这么大的军事行动负责人呢。
“还是殿下说得对。”
“花盆里长不出苍松、鸟笼里飞不出雄鹰。”
“柏哥儿,加油!”
“走!”
蒲劲松一鞭子抽在胯下的马屁股上,身后的一千骑兵紧紧跟上。
弟弟领着一支人马去了安沟镇、另外一名团长领着一队人马去了赵家河乡,自己负责的区域则是最凶险、紧挨着延安的黑家堡镇。
三支骑兵各行其是,沿着宜川县往延川县方向,拉出了一道宽阔的侦查线,全力保障后续大军的通行安全。
而在蒲劲松等人出发半天后,姜茂财也带着第一师的主力部队,开始踏上了征程,再之后则是余天国的第二师。
近五万人的大军从宜川县地区出发,向着延川县、清涧县一带运动而去,散布出去的侦骑遍布了方圆数十里的空间,不给满清军队一丝可乘之机。
为了让冯天纵这路大军能在情报方面获取优势,秦翼明将沐天波的一万骑兵一拆为二,给冯天纵这边补充了五千骑兵,使得冯天纵麾下的骑兵达到了一万五的数量,这才能使出先头部队便是五千这种大手笔。
别看这一万五千骑兵已经很多了,但这对应的可是四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第214章 延安战起(2/2)
的步兵和炮兵,比例不过三分之一而已。
而这,还是如今的陕西地界,近乎集结了整个西南约三分之二的骑兵的情况下才达成的。
而满蒙军队,几乎全员都是骑兵不说,最次也是骑马步兵;只有后娘养的汉八旗,才会有靠两条腿的跑步的纯步兵,而且也最多就是三分之二而已。
可以说,费尽朱至澍精力才达成的骑步兵比例,在满清中,不过是汉八旗的基础操作而已。
这也就能看出朱至澍对榆林镇、宁夏镇的渴望了。
实在是太缺战马了!
所以陕西之战,对于西南来说,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冯天纵这一路在宜川县磨刀霍霍的时候,甘泉县的秦翼明也开始了行动。
只有场面越闹越大、局势才会越来越乱,冯天纵这一路,才能有断后路、围点打援的机会。
所以秦翼明命令一下,休整了好几天、养精蓄锐的西南大军齐出,披着晨曦、正式开始了对延安城的攻击。
首先便是对延安城外围的郑庄镇、、李渠镇、楼坪乡、双河镇等外围据点的攻击;
在对这些外围据点进行攻击的同时,主力也前出甘泉县,开始逼近延安城,不让其增援那些受到攻击的外围据点。
受命进攻延安城东南方向郑庄镇的,便是贵州军团第一师第一旅旅长谭东雨以及一部分大顺军的将士。
贵州军团主要是在原川蜀军团第二师的基础上、吸纳大西军的降兵整编而成,军团长是原川蜀军团第二师的师长李牧虎,现在第一师的师长正是原川蜀军团第二师第一旅旅长孔庆元,都是功勋的老部队了。
而大顺军则是还未接到撤退的命令,便还在延安地区驻守,协助西南大军作战。
朱至澍前番在西安城的主次矛盾那番演讲已经传遍了陕西,更是刊登在了成都的帝明报社的报纸上,通过这一新兴的媒介传遍了西南,且不断的往两湖、江南地区传播。
这番演讲得到了广大军民的认同。
所以延安地区的大顺军将士对于自己归属于西南军队指挥,并没有发生抵制事件,配合的还不错。
郑庄镇就在崂山的山脚下,离西边的延安城约六十余里,是延安城钉在崂山山脚的一颗钉子,镇子已经被改成了一个军寨,长期驻有3000余人的满清军队,负责遏制大顺军下山的路径。
在现有的局势中,山林主要为大顺军占有、山下则是满清的地盘。
所以当养精蓄锐的第一旅的大队士兵、在晨光中潜入了山林中的时候,在镇子中休息的满清军队都还不知情。
“嘘、嘘、嘘......”
十一月的山间拂晓还满是雾气,隔着几米远便看不清人,只能够听到偶尔一两声、此起彼伏的鸟叫声。
“叫个球,吵的烦了,老子拿你们烤着吃了!”
“大爷的!真是流年不利,不但要被满人欺负,还得被几只破鸟给欺负。”
“老子李大志一世英雄,什么时候受过这等屈辱?”
“也就是李二狗那些个王八蛋没骨气,就知道拍那十几个满人蒙古人的马屁,不然我们汉人足足有一百多人呢,还能怕了那十几个满人蒙古人?”
“别让我找着机会,不然一定在满人面前给你穿穿小鞋,让你也尝尝大冬天天还没亮就出门倒夜壶的滋味。”
“啊呸!”
山脚下的一处前沿岗哨里,一名听口音是个汉人、但却穿着满清甲胄的士兵掀开了岗哨的门帘,左手提着昨晚满人老爷用过的夜壶、右手拎着一个装水的水桶,骂骂咧咧的走远。
虽然心里一肚子气,但是他也只敢嘴上抱怨几句,手脚上却不敢怠慢,他这是赶着要去给岗哨里的满人和蒙人老爷倒夜壶呢,还得把做早饭的水给提回来。
“我往这做早饭的水里掺点洗夜壶的水该没人能发现的了吧?”
这名名叫李大志的汉人正蹲溪边在洗夜壶,好像想到了什么妙招似的,本来还苦瓜脸一样,这时候却笑了出来。
“让你们欺负我,喝粪水吧!”
“喝粪水还不够,最好是山上的贼人能下山,把你们宰了才好呢,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