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怨恨(1/2)
应天府这场比以往更加激烈的口水仗还在没完没了的进行的时候,北京城则要安静多了。
小会定大事、大会走形式。
很多事情其实在朝会之前便已经定下了,这在北京城的满清朝堂中,便更加是如此。
“命奉国将军巴布泰领军五万,火速支援阿济格;”
“命镇国将军瓦克达领军五万,火速支援多铎。”
“各部务必用命,拿不下陕西,一体受罚!”
太和殿中、朝堂之上,多尔衮下达着一道道旨意。
福临还小,不过七岁而已,所以政令旨意,自然是由这皇父摄政王定夺颁发。
蜀王朱至澍大军北上陕西的事情,北京城也很快就收到了消息,当时便气的多尔衮跳脚,大骂朱至澍不讲武德、半路截胡。
即是气愤自己忙前忙后辛苦了一年,眼看着李自成就要扛不住了、鸭子终于要煮熟可以吃了,却没想到那朱至澍这时候下场,而且要连盆都端走。
也是气愤那李自成这么不识时务,自己也没少招安他,却是石沉大海,连派过去的使臣都被斩了好几个,但现在却主动邀请朱至澍入陕西!
但气归气,还是要想想怎么处理这件事情,然后便在冷静之后,做出了以上的安排。
加上上个月增援过去的奉恩将军赖慕布、和硕肃亲王豪格,大规模对陕西的增兵便已经两次了。
再加上一开始征伐陕西的和硕英亲王阿济格、和硕豫亲王多铎,前前后后已经是三次大规模西进,足足近30万兵马耗在了陕西这片地界。
而这些,起码一半都是拜这蜀王朱至澍所赐。
要不是朱至澍在背后给李自成支持,李自成早就撑不住了。
如果再算上总督辽东的和硕礼亲王代善、总督山东的镇国公阿拜、总督天津防务的多罗敏郡王阿巴泰的话,那前前后后已经四位亲王、一位郡王以及多位其它贵胄被这朱至澍牵制了。
如今自己的兄弟一辈,基本能用上的都用上了,但却还显得不够,只能把自己二哥代善的四子、镇国将军瓦克达也派上阵,前去支援多铎;七子、固山贝子满达海也被自己派去总领与残明议和的事情。
而自己八哥皇太极的长子、和硕肃亲王豪格豪格在上个月就已经上了阵,在潼关跟着多铎一起打李自成。
如果说自己这一辈是这一代的话,那现在已经是自己这一辈和自己的下一辈,两代人都在和这蜀王朱至澍斗了。
所以想起这朱至澍,就让多尔衮如鲠在喉。
再打下去,都得让这些年轻一辈的人任主帅了。
不过这却也让多尔衮有了种惺惺相惜之感。
毕竟这么多年了,多尔衮很久没遇到一个像样的对手了,今天终于碰到一个,可不让他重新燃起满腔热血和斗志嘛。
“满达海。”
“和残明议和之事如何了?”
这正面和朱至澍的对抗只能是硬碰硬,一时找不到别的办法,多尔衮又想到了自己那招借刀杀人的路数,问起满达海关于和残明议和的事情来。
当然,不是真的议和。
而是暂时腾出手先消灭李自成的同时,让残明也敢腾出手,去专心内讧、拖那蜀王朱至澍的后腿,等残明做完这事,该打还是继续打。
毕竟这大明朝外斗外行、内讧内行,传统手艺了。
利用好了的话,能给那朱至澍造成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第202章 怨恨(2/2)
大的麻烦,谁让那朱至澍,顶着个大明蜀王的旗号呢?而自己却什么都不用损失,只需要议和文书上盖个章就可以。
事半功倍!
“回摄政王的话。”
“奴才已经派了使者去应天府和残明朝廷商议议和一事,想来这几日就会有回信了。”
“如今这局势,这和,应天府是议也得议、不议也得议,摄政王不用担心。”
代善七子、固山贝子满达海走出班列,对着多尔衮恭敬的回道。
说起来,满达海还得管多尔衮叫句亲叔叔。
自己的父亲代善,是太祖努尔哈赤的次子、多尔衮是太祖努尔哈赤的十四子,虽然不是一个母亲,但却是自己的亲叔叔无疑。
只是朝堂之上无父子,何况是叔侄呢?
多尔衮是摄政王,地位之尊崇,连自己的父亲都不如,自己只是个贝子而已,可不得毕恭毕敬、低眉顺眼。
“嗯,你尽快把这事办好。”
“不行的话,可以往徐州方向派点兵,给残明那帮软骨头一点压力。”
“你要勤勉些办事,二哥既然让你做了这贝子,就是希望你能继承他的衣钵,切莫让二哥失望才是。”
多尔衮听到满达海的回答,虽然有些不满意,但还是没有过多的训斥,反而诫勉了几句。
怎么说也是自己的侄子,虽然自己和二哥代善不是很对付,但这是自己这一辈的事情,满达海作为自己的晚辈,还是希望他能成才的。
“往辽东总督代善、山东总督阿拜、天津防务总督阿巴泰去信,着其勤勉用事,务必看好渤海湾,不让那支西南水师有机可乘、兴风作浪。”
安排完增援陕西、议和残明的事情后,多尔衮又想起了自己背后的那支西南水师舰队,想来他们也会趁机整点事情出来。
心中气的牙痒痒却没办法,辽东水师尽墨,海上的事情,自己一时半会是有心无力了,只能让那几位总督好生提防先。
安排完所有的事情后,多尔衮对着龙椅下站着的掌印太监王乐点了点头,示意可以退朝了。
掌印太监没有多想,也没有抬头去看坐在龙椅上的福临,径直麻利的站到龙椅前,尖声喊道:“退朝...”
百官对着高坐在龙椅上的福临一齐跪下、叩拜。
除了侍卫和太监之外,整个朝堂只有一个人没有跪下,那便是多尔衮。
而且站在队伍最前列的多尔衮,这时候也慢踱了几步,来到了龙椅的正前方,生生的受了这满堂文武的跪拜。
百官没有一人有异议,仿佛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然后在福临稚嫩的平身当中,站了起来。
但却没有第一时间退出朝堂,而是隐晦的看了看立在最前方的多尔衮。
多尔衮点了点头,百官这才躬身退了出去。
“陛下,臣也告退。”
等百官走后,多尔衮对着福临拱了拱手,在福临轻轻的一声‘嗯’的声音中,走出了这太和殿。
看着多尔衮踏出太和殿大门的背影,一直端坐着、绷紧了神经和身体的福临,终于松了口气,几乎要瘫倒在龙椅上。
那疲惫的眼神深处,还藏着一丝丝的怨恨。
但藏得很深很深,深到连那掌印太监王乐都没有发觉。
掌印太监是一位帝王最最心腹的人,但福临却不知道,这王乐,究竟是自己的掌印太监呢,还是自己皇父的掌印太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