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诸葛亮怀疑的,恰恰就是这个附加条件!虽然他也知道,梁习此举,是为了彰显功绩,自抬身价,似乎也没有什么不寻常之处,可诸葛亮就是隐约感到,事情可能没有那么简单!
上一次,在河东之战前,诸葛亮便觉得事有诡异,晋军的调动,似乎暗藏着什么阴谋,不过,因为他没有过硬的证据,只是直觉而已,便也没有提出质疑!
不过,后来的事实证明,诸葛亮未向刘纬谏言是对的!否则,姜维的火器营也不会获得如此辉煌的胜利,他要是在里面横扒拉,竖挡着,可就耽误了大事!
但是这一次,诸葛亮不得不发声了,因为涉及到汉王刘纬的性命安危!假如这里面果然有什么阴谋,是个危险的圈套,汉王这一去,必是凶多吉少啊!
可能有人会说,诸葛亮多虑了吧?刘纬就是去,也不可能只身前往,必定要带许多护从,甚至可以带着军队一起去保护自己,又能中什么圈套呢?
您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刘纬这一次去,目的是什么?核心目的当然是从梁习那里得到司马懿,但前提条件是,必须要表现出足够的诚意,否则,梁习也不可能把司马懿交给他!
刘纬能亲临并州,诚意十足,梁习自然满意,可要是他带了太多的护卫,甚至调动大量军队陈兵于梁习的地盘上,表现出对梁习戒备和不信任的态度,本来挺有诚意,却又打了折扣,有可能造成梁习的不满与警惕,恐怕适得其反!
因此,刘纬这一次不去并州则已,去,就不能带太多的人马,与只身前往,几乎没什么两样!诸葛亮已经预料到事情可能没那么简单,又岂能坐视刘纬单刀赴会,独闯龙潭虎穴?必须阻止他此次东行!
“呵呵……孔明多虑耳!寡人,愿纳梁子虞之诚也!”谁料,诸葛亮面见刘纬,道明了自己的担忧以后,他居然微微一笑,看似并不在意,表示愿意相信梁习的诚意!
事实上,刘纬并不是盲目相信梁习,也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这才得出的结论!不仅潜伏在并州的情报处眼线均已证实,此事为真,就连潜伏在邺城的情报人员也发回密电,报告了司马懿忽然失联,晋国朝廷陷入一片混乱的事实!
如今的邺城,小道消息乱飞,有人传说司马懿已经死在并州;还有人说,司马懿是被梁习活捉,身陷囹圄;更有甚者,传言司马懿已经被汉王刘纬抓获,汉军正欲图向晋国发动全面进攻!总之,是谣言四起,人心惶惶,局势动荡不安!
另外,根据潜伏在晋国各地情报人员传来的报告,有些晋国封疆大吏也闻知了晋阳之变的消息,正紧急召开会议,商讨应变措施,虽然尚无定论和具体的行动,却可以看出,司马懿被梁习擒获,确实是突发事件,并非早有图谋!
况且,梁习此人的动机,也是可信的!刘纬虽然不认识梁习,却早就了解他,知道这是个胸无大志的家伙,只想列土封疆,独断并州而已!
此番,司马懿把并州割让给魏国,等于侵害了梁习的根本利益,他突然造反,合情合理,又有多方情报佐证,为什么不信呢?他想世代镇守并州的要求,刘纬可以答应,以此换取江山一统,天下太平,绝对值得,至于将来嘛,可以慢慢收拾他!
除此之外,刘纬之所以决心亲往并州,收服梁习,擒获司马懿,也是因为他曾经尝到过这样的甜头!想当初,刘纬能北伐成功,顺利占据关中,不就是利用了钟繇投降的契机嘛!
刘纬此番收降梁习,利益更大!他觉得,就算要为此承担一些风险,也值得一试!况且,诸葛亮也只是怀疑,没有任何证据可以证明这是一场阴谋,又岂能轻易劝阻决心已定的刘纬呢!
“君上安危,系天下于一身,以身犯险,万望三思!”诸葛亮不肯轻易罢休,竟罕见地跪了下来,拱手至上,诚挚地坚持己见道!
自从刘纬决定废除跪礼,到现在已经过去十几年了,人们已经慢慢接受了礼仪上的变化,现如今,除了祭祀、大典等隆重正规的场合外,已经基本没有人屈膝行礼,就连臣僚们见了刘纬,也只是躬身拱手行礼而已!
所以,眼见诸葛亮突然行此大礼,刘纬赶忙收起了满不在乎的态度,上前搀扶他起身,虽然心里还是很想去并州,却也不得不考虑诸葛亮的担忧了!
“孔明以为,此行,险于何哉?”刘纬扶起诸葛亮,以朋友知己的口吻,耐心问道!
“王上可知,火枪诞世,危机四伏,防不胜防?”诸葛亮以一句反问,回答了刘纬,直接点明了要害之处!
是啊!在过去,行刺可是件难度很高的活计,因为没有趁手的远程武器,刺客们行刺的成功率很低!荆轲刺秦王,把匕首精心藏在地图中,来了一招图穷匕见,可到头来,还是失败了!
但现在,步枪已经提前一千多年问世,如果刺客的手里有一支步枪,可以在很远的距离上瞄准刘纬,防不胜防!而且,子弹不同于弓弩,他的贴身软甲也抗不住,要是被打中,非死即伤!
如此一来,刘纬抛头露面,堂而皇之地现身于大庭广众之下,可就十分危险了!
若是在汉国嘛,可能还安全一些,毕竟这里是自己的地盘,想要谋刺刘纬的奸邪小人,恐怕还没动手,就已经被抓了!
并州呢,那里不是刘纬的地盘,可谓危机四伏,就算梁习没有阴谋加害刘纬之心,也不能保证没有其他阴险小人,正潜伏在暗处伺机而动!
因此,刘纬此番并州之行,看起来好像没什么风险,实际上却是凶险万分,诸葛亮岂能不忧?为了劝阻刘纬,他在一句提醒以后,再度开口言道:“司马被擒,妖女仍在,不可不防耳!”
诸葛亮这句话,终于点醒了刘纬,令他意识到,还真就不能放松警惕!
引起诸葛亮怀疑的,恰恰就是这个附加条件!虽然他也知道,梁习此举,是为了彰显功绩,自抬身价,似乎也没有什么不寻常之处,可诸葛亮就是隐约感到,事情可能没有那么简单!
上一次,在河东之战前,诸葛亮便觉得事有诡异,晋军的调动,似乎暗藏着什么阴谋,不过,因为他没有过硬的证据,只是直觉而已,便也没有提出质疑!
不过,后来的事实证明,诸葛亮未向刘纬谏言是对的!否则,姜维的火器营也不会获得如此辉煌的胜利,他要是在里面横扒拉,竖挡着,可就耽误了大事!
但是这一次,诸葛亮不得不发声了,因为涉及到汉王刘纬的性命安危!假如这里面果然有什么阴谋,是个危险的圈套,汉王这一去,必是凶多吉少啊!
可能有人会说,诸葛亮多虑了吧?刘纬就是去,也不可能只身前往,必定要带许多护从,甚至可以带着军队一起去保护自己,又能中什么圈套呢?
您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刘纬这一次去,目的是什么?核心目的当然是从梁习那里得到司马懿,但前提条件是,必须要表现出足够的诚意,否则,梁习也不可能把司马懿交给他!
刘纬能亲临并州,诚意十足,梁习自然满意,可要是他带了太多的护卫,甚至调动大量军队陈兵于梁习的地盘上,表现出对梁习戒备和不信任的态度,本来挺有诚意,却又打了折扣,有可能造成梁习的不满与警惕,恐怕适得其反!
因此,刘纬这一次不去并州则已,去,就不能带太多的人马,与只身前往,几乎没什么两样!诸葛亮已经预料到事情可能没那么简单,又岂能坐视刘纬单刀赴会,独闯龙潭虎穴?必须阻止他此次东行!
“呵呵……孔明多虑耳!寡人,愿纳梁子虞之诚也!”谁料,诸葛亮面见刘纬,道明了自己的担忧以后,他居然微微一笑,看似并不在意,表示愿意相信梁习的诚意!
事实上,刘纬并不是盲目相信梁习,也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这才得出的结论!不仅潜伏在并州的情报处眼线均已证实,此事为真,就连潜伏在邺城的情报人员也发回密电,报告了司马懿忽然失联,晋国朝廷陷入一片混乱的事实!
如今的邺城,小道消息乱飞,有人传说司马懿已经死在并州;还有人说,司马懿是被梁习活捉,身陷囹圄;更有甚者,传言司马懿已经被汉王刘纬抓获,汉军正欲图向晋国发动全面进攻!总之,是谣言四起,人心惶惶,局势动荡不安!
另外,根据潜伏在晋国各地情报人员传来的报告,有些晋国封疆大吏也闻知了晋阳之变的消息,正紧急召开会议,商讨应变措施,虽然尚无定论和具体的行动,却可以看出,司马懿被梁习擒获,确实是突发事件,并非早有图谋!
况且,梁习此人的动机,也是可信的!刘纬虽然不认识梁习,却早就了解他,知道这是个胸无大志的家伙,只想列土封疆,独断并州而已!
此番,司马懿把并州割让给魏国,等于侵害了梁习的根本利益,他突然造反,合情合理,又有多方情报佐证,为什么不信呢?他想世代镇守并州的要求,刘纬可以答应,以此换取江山一统,天下太平,绝对值得,至于将来嘛,可以慢慢收拾他!
除此之外,刘纬之所以决心亲往并州,收服梁习,擒获司马懿,也是因为他曾经尝到过这样的甜头!想当初,刘纬能北伐成功,顺利占据关中,不就是利用了钟繇投降的契机嘛!
刘纬此番收降梁习,利益更大!他觉得,就算要为此承担一些风险,也值得一试!况且,诸葛亮也只是怀疑,没有任何证据可以证明这是一场阴谋,又岂能轻易劝阻决心已定的刘纬呢!
“君上安危,系天下于一身,以身犯险,万望三思!”诸葛亮不肯轻易罢休,竟罕见地跪了下来,拱手至上,诚挚地坚持己见道!
自从刘纬决定废除跪礼,到现在已经过去十几年了,人们已经慢慢接受了礼仪上的变化,现如今,除了祭祀、大典等隆重正规的场合外,已经基本没有人屈膝行礼,就连臣僚们见了刘纬,也只是躬身拱手行礼而已!
所以,眼见诸葛亮突然行此大礼,刘纬赶忙收起了满不在乎的态度,上前搀扶他起身,虽然心里还是很想去并州,却也不得不考虑诸葛亮的担忧了!
“孔明以为,此行,险于何哉?”刘纬扶起诸葛亮,以朋友知己的口吻,耐心问道!
“王上可知,火枪诞世,危机四伏,防不胜防?”诸葛亮以一句反问,回答了刘纬,直接点明了要害之处!
是啊!在过去,行刺可是件难度很高的活计,因为没有趁手的远程武器,刺客们行刺的成功率很低!荆轲刺秦王,把匕首精心藏在地图中,来了一招图穷匕见,可到头来,还是失败了!
但现在,步枪已经提前一千多年问世,如果刺客的手里有一支步枪,可以在很远的距离上瞄准刘纬,防不胜防!而且,子弹不同于弓弩,他的贴身软甲也抗不住,要是被打中,非死即伤!
如此一来,刘纬抛头露面,堂而皇之地现身于大庭广众之下,可就十分危险了!
若是在汉国嘛,可能还安全一些,毕竟这里是自己的地盘,想要谋刺刘纬的奸邪小人,恐怕还没动手,就已经被抓了!
并州呢,那里不是刘纬的地盘,可谓危机四伏,就算梁习没有阴谋加害刘纬之心,也不能保证没有其他阴险小人,正潜伏在暗处伺机而动!
因此,刘纬此番并州之行,看起来好像没什么风险,实际上却是凶险万分,诸葛亮岂能不忧?为了劝阻刘纬,他在一句提醒以后,再度开口言道:“司马被擒,妖女仍在,不可不防耳!”
诸葛亮这句话,终于点醒了刘纬,令他意识到,还真就不能放松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