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师率领火枪军,打赢了关键一仗,司马懿非常高兴,怎么赏赐都不过分,但他已经是太子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已无以复加,也只能给他一些特殊的荣耀,以资鼓励!
什么是冕旒冠?就是天子上朝时,脑袋上顶着的那个搓衣板门帘子!这顶帽子,非常有讲究,可不是什么人都能戴的!
周朝时,天子佩戴十二旒冠,诸侯则根据等级不同,分为九、七、五旒冠,珠旒的数目,决定了地位的高低;
到后来,这种冕旒冠,就只能是皇帝戴了,汉代之时,唯有天子可以根据不同场合,选择佩戴不同数目的冕旒冠,其他人,甚至连太子爷,都不能佩戴!
六乘车驾,又是什么东西呢?是指六匹马拉的马车!在古代,根据地位不同,马匹的数量,也是有规定的,唯有天子可以乘坐六乘车驾,其他人,你就是再怎么有钱炫富,也不敢非礼越制,除非脑袋不想要了!
如此看来,司马懿赐司马师佩戴九珠冕旒冠,享六乘车驾,意义非同小可,还没当上皇帝呢,便享受了天子才有的规制,等于加固了司马师一国储君的地位,等于昭示天下人,他司马懿对这个儿子,非常满意!
这可是至高无上的荣耀,比什么金银田宅都贵重,普通人求之不得,边都够不着,按理来说,司马师应该笑纳才对!谁知,这小子居然谢绝了父亲的赏赐,回电表示,微薄之功,不堪如此厚赏,等自己彻底打败了鲜卑人以后,再赏不迟!
司马师这话,是真心的吗?当然不是!如此特殊的荣耀,他梦寐以求,不过是在假装谦虚罢了,他是怕自己接受得太痛快,会遭人非议诟病,更怕父亲会因此,对自己产生怀疑!
前面我们说过,司马师打赢了这场仗,出了一口胸中憋闷已久的恶气!关键是,这口气哪来的呢?鲜卑人也没招惹过他,谈何拿他们出气呢?
当初,司马懿在选立太子的时候,曾一度犹豫过,最后,竟是司马昭主动谦让,司马师才终于坐上了储君之位,这个情节,大家还记得吧?
开始,司马师还不知道背后的隐情,有点沾沾自喜,洋洋得意,可后来,他无意中听人背后议论,竟说他不配当太子,何德何能?要不是魏王谦让,哪有他司马师的今天!
这种传言,无论真假与否,肯定刺伤了司马师的自尊心!原来我的太子之位,是我的好弟弟让给我的?他要是不让,我还当不上这个太子啦?
太子,乃一国储君,天命所归,岂容私让?司马昭这家伙,表面谦让,实则是令我难堪!我身为嫡长子,用得着你让?非我莫属!可这家伙呢,偏偏惺惺作态,以辞让太子之位,博取个好名声,反倒让我里外不是人!真是太可恶了!
想到这里,司马师真恨不得上门痛骂司马昭一顿,并把那些背后议论的小人,全都抓起来杀了,可残存的一丝理智告诉他,还真不能这么做!
传言,毕竟是空穴来风,无凭无据,要是司马昭矢口否认呢?况且,自己这么多年以来,也确实有点不争气,除了上一次成功平定了曹魏宗室叛乱,解救了邺城之危外,几乎全是失败的经历,也难怪遭人白眼议论!
尤其是因为心理阴影,导致不能行房,没有子嗣,更是司马师的难言之隐,锥心之痛!就为此事,甚至有人背后嘲笑他是个宦官,作为男人,简直是奇耻大辱啊!
由于以上种种原因,司马师还真就没有那个底气去找司马昭,以及那些乱嚼舌根的传谣小人们算账,这口气他又实在咽不下,就只能憋在心里,暗自发誓,有朝一日,寻得机会,一定要向世人证明,自己这个太子之位,实至名归!
问题是,太子爷整日待在东宫学习理政,哪有那个机会啊!司马师也是憋了好多年,终于等来了机会!他之所以能成为火枪军统帅,其实是主动请缨,从司马懿那里积极争取来的,目的就是能有机会率领新军出征,建不世之功,给那些非议诟病自己的小人,一记响亮的耳光,好好出出心头这口恶气!
早在火枪军组建之初,司马懿就已经开始斟酌酝酿这个统兵将帅的人选了!刚开始,他考虑的是张郃或郭淮,不过此二人资历虽够,年龄太大,而且身负重任,难以兼顾,所以司马懿又把目光转移到胡遵和文钦的身上!
熟悉三国历史的朋友,一定知道此二人,但大部分人对他们就很陌生了,足可见,胡遵和文钦的能力虽然够用,但资历却远不及郭淮和张郃,恐怕难以胜任!
这可如何是好呢?司马懿正踌躇不定时,司马师主动找来了,慷慨激昂,一番陈词,请求出任火枪新军统制一职!司马懿听了,不禁眉头紧锁,沉默良久,未置可否!
太子,乃国之储君,怎能亲自领兵?万一有个什么三长两短,国本动摇,这还得了?况且,司马师这小子想要兵权,究竟何意?如他所说,愿替父分忧,担纲重任,还是有什么不可告人的野心?
尤其是这样一支以新式火器武装起来的军队,战力可想而知!一旦落入司马师的手里,这小子万一有异心,着急当皇帝,造了我的反呢?细思极恐啊!
正是因为这些担心,司马懿并没答应!司马师仍不肯罢休,竟在皇宫玉阶前,跪了两天两夜,水米不进,以表坚定的决心,终于打动了司马懿,最终把这支火枪军,交给了太子司马师!
也正是因为这些情节,你说,司马懿的赏赐,司马师能直接就领吗?才打了一场小胜仗,便领受了如此厚赏,恐怕那些爱嚼舌根的小人又要兴风作浪,背后议论他名不副实!
况且,司马师也看出来了,父亲对自己统兵并不那么放心!如果自己心安理得地接受了赏赐,毫不推辞,岂不坐实了着急想当皇帝的嫌疑?
司马师的推辞,虽然是故意为之,但这谦虚谨慎的表现,却令司马懿很是满意!这小子,有长进!三日不见,刮目相看啊!
司马师率领火枪军,打赢了关键一仗,司马懿非常高兴,怎么赏赐都不过分,但他已经是太子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已无以复加,也只能给他一些特殊的荣耀,以资鼓励!
什么是冕旒冠?就是天子上朝时,脑袋上顶着的那个搓衣板门帘子!这顶帽子,非常有讲究,可不是什么人都能戴的!
周朝时,天子佩戴十二旒冠,诸侯则根据等级不同,分为九、七、五旒冠,珠旒的数目,决定了地位的高低;
到后来,这种冕旒冠,就只能是皇帝戴了,汉代之时,唯有天子可以根据不同场合,选择佩戴不同数目的冕旒冠,其他人,甚至连太子爷,都不能佩戴!
六乘车驾,又是什么东西呢?是指六匹马拉的马车!在古代,根据地位不同,马匹的数量,也是有规定的,唯有天子可以乘坐六乘车驾,其他人,你就是再怎么有钱炫富,也不敢非礼越制,除非脑袋不想要了!
如此看来,司马懿赐司马师佩戴九珠冕旒冠,享六乘车驾,意义非同小可,还没当上皇帝呢,便享受了天子才有的规制,等于加固了司马师一国储君的地位,等于昭示天下人,他司马懿对这个儿子,非常满意!
这可是至高无上的荣耀,比什么金银田宅都贵重,普通人求之不得,边都够不着,按理来说,司马师应该笑纳才对!谁知,这小子居然谢绝了父亲的赏赐,回电表示,微薄之功,不堪如此厚赏,等自己彻底打败了鲜卑人以后,再赏不迟!
司马师这话,是真心的吗?当然不是!如此特殊的荣耀,他梦寐以求,不过是在假装谦虚罢了,他是怕自己接受得太痛快,会遭人非议诟病,更怕父亲会因此,对自己产生怀疑!
前面我们说过,司马师打赢了这场仗,出了一口胸中憋闷已久的恶气!关键是,这口气哪来的呢?鲜卑人也没招惹过他,谈何拿他们出气呢?
当初,司马懿在选立太子的时候,曾一度犹豫过,最后,竟是司马昭主动谦让,司马师才终于坐上了储君之位,这个情节,大家还记得吧?
开始,司马师还不知道背后的隐情,有点沾沾自喜,洋洋得意,可后来,他无意中听人背后议论,竟说他不配当太子,何德何能?要不是魏王谦让,哪有他司马师的今天!
这种传言,无论真假与否,肯定刺伤了司马师的自尊心!原来我的太子之位,是我的好弟弟让给我的?他要是不让,我还当不上这个太子啦?
太子,乃一国储君,天命所归,岂容私让?司马昭这家伙,表面谦让,实则是令我难堪!我身为嫡长子,用得着你让?非我莫属!可这家伙呢,偏偏惺惺作态,以辞让太子之位,博取个好名声,反倒让我里外不是人!真是太可恶了!
想到这里,司马师真恨不得上门痛骂司马昭一顿,并把那些背后议论的小人,全都抓起来杀了,可残存的一丝理智告诉他,还真不能这么做!
传言,毕竟是空穴来风,无凭无据,要是司马昭矢口否认呢?况且,自己这么多年以来,也确实有点不争气,除了上一次成功平定了曹魏宗室叛乱,解救了邺城之危外,几乎全是失败的经历,也难怪遭人白眼议论!
尤其是因为心理阴影,导致不能行房,没有子嗣,更是司马师的难言之隐,锥心之痛!就为此事,甚至有人背后嘲笑他是个宦官,作为男人,简直是奇耻大辱啊!
由于以上种种原因,司马师还真就没有那个底气去找司马昭,以及那些乱嚼舌根的传谣小人们算账,这口气他又实在咽不下,就只能憋在心里,暗自发誓,有朝一日,寻得机会,一定要向世人证明,自己这个太子之位,实至名归!
问题是,太子爷整日待在东宫学习理政,哪有那个机会啊!司马师也是憋了好多年,终于等来了机会!他之所以能成为火枪军统帅,其实是主动请缨,从司马懿那里积极争取来的,目的就是能有机会率领新军出征,建不世之功,给那些非议诟病自己的小人,一记响亮的耳光,好好出出心头这口恶气!
早在火枪军组建之初,司马懿就已经开始斟酌酝酿这个统兵将帅的人选了!刚开始,他考虑的是张郃或郭淮,不过此二人资历虽够,年龄太大,而且身负重任,难以兼顾,所以司马懿又把目光转移到胡遵和文钦的身上!
熟悉三国历史的朋友,一定知道此二人,但大部分人对他们就很陌生了,足可见,胡遵和文钦的能力虽然够用,但资历却远不及郭淮和张郃,恐怕难以胜任!
这可如何是好呢?司马懿正踌躇不定时,司马师主动找来了,慷慨激昂,一番陈词,请求出任火枪新军统制一职!司马懿听了,不禁眉头紧锁,沉默良久,未置可否!
太子,乃国之储君,怎能亲自领兵?万一有个什么三长两短,国本动摇,这还得了?况且,司马师这小子想要兵权,究竟何意?如他所说,愿替父分忧,担纲重任,还是有什么不可告人的野心?
尤其是这样一支以新式火器武装起来的军队,战力可想而知!一旦落入司马师的手里,这小子万一有异心,着急当皇帝,造了我的反呢?细思极恐啊!
正是因为这些担心,司马懿并没答应!司马师仍不肯罢休,竟在皇宫玉阶前,跪了两天两夜,水米不进,以表坚定的决心,终于打动了司马懿,最终把这支火枪军,交给了太子司马师!
也正是因为这些情节,你说,司马懿的赏赐,司马师能直接就领吗?才打了一场小胜仗,便领受了如此厚赏,恐怕那些爱嚼舌根的小人又要兴风作浪,背后议论他名不副实!
况且,司马师也看出来了,父亲对自己统兵并不那么放心!如果自己心安理得地接受了赏赐,毫不推辞,岂不坐实了着急想当皇帝的嫌疑?
司马师的推辞,虽然是故意为之,但这谦虚谨慎的表现,却令司马懿很是满意!这小子,有长进!三日不见,刮目相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