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小说网-okNovel.net

字:
关灯 护眼
ok小说网 > 大明之海上崛起 > 第664章 谈判

第664章 谈判

   第664章 谈判(1/2)

京师。

几乎所有勋贵大臣都收到一封辽王书信,既是劝降书,也是警告信。

其一,城中缺食少柴,为生民计,辽王许外城各开一门买卖易货,承诺易货期间,辽军不予攻城。

若有阻挠者,破城之后,夷三族!

其二,辽军入城,除皇室以外,凡京师所有人等,不夺财,不害命,凡过往种种,概不追究。

若有主动事辽者,不吝赏赐。

其三,辽军开仓赈粮,欲赈济城内贫苦百姓,有百姓欲出城者,严禁阻拦。

若有阻拦者,城破之后,诛首恶,协从发配八千里。

市井之间,大辽密探张贴的告示就更多,告诉京城百姓,我大辽虽然围了京师,但却不是针对你们,相反,对你们还有天大的好处,饿了冷了就出城,大辽什么都有!

此刻的京师,已经处于瘫痪状态,官府呼之不灵,百姓人人自保,哪里还有什么规矩。

崇祯……曾经来城头看过一次,然后便宫门禁闭,不管了!

看过见过,心里边凉的透透。

众位朝中大佬,除了能嘴炮一番,什么主意都拿不出,大多则是闷在家里各有打算。

赵贼的一顿骚操作,看似无厘头,但其中深意又有哪个不知,收买人心,然后等着一班前朝老臣将其捧上宝座。自此,旧朝换新朝,天下改名换姓。

然后……然后一张圣旨,不敢说全天下,但江北几省平定当无问题。

老赵一封书信,惊动了整个京师。

老百姓为了求活,隐隐有啸聚之势,再不开门,怕是京城百姓都要揭竿而起!

京城的大老爷也坐不住了,开始串联,总不能一直这般耗着,要想个办法才是啊。

他们虽然有吃有喝,但老百姓没有,且那书信说的明白,若是百姓饿死冻死,可是要秋后算账的。

甚至都不用大辽动手,饿极了的京城百姓便会将他们生吞活剥!

曹化淳一个老太监,他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大厦将倾之时,竟然是他一个无根之人顶在最前。

他也曾跑过去问皇帝,但皇帝除了冷笑便不发一言。

万般无奈,就只能自己想办法,寻遍京师高官,也没人敢出头,最后,老曹硬着头皮寻到孙元化。

“孙先生,唉,咱家惭愧,也只能求到您头上来!”

孙元化摆了摆手,“你不来,老夫也要去寻你商议。”

“哦,您也收到了辽王手书?”

孙元化点指窗外微微苦笑,“何须书信,市井告示已经写的明明白白,不知提督大人如何打算?”

“咱家……咱家想寻一合适之人同辽王去谈谈。”

“谈什么?”

孙元化一声叹息,“时至如今,还有何话可说?”

曹化淳向左右张望了几眼,轻声问道,“孙先生以为朝廷可还有救?”

“曹提督以为呢?”

“卢象升、孙传庭还有数万……各地勤王……”

曹化淳说着说着,不由泄气,这么多天了,不要说来勤王,投靠辽军的倒是大把。

京师城墙外可不是荒野,同样有着市井人家,尤以难民为多,大多衣不蔽体,每日里不知要冻死饿死多少。

短短几日,这些人已经被疏散,大辽也不知从哪里淘弄来许多破旧衣物,每人一件衣服避寒,便打发他们向北走。

人心都是肉长的,人家是怎么对待那些苦命人的,忙里忙外,供应吃喝,这些都看在守城军兵眼中。

坏人总是有的,但好人就更多,人心向着哪边,又何须多言?

“咱家不懂,辽王治下当真如此富裕?同样是种地,为何我大明年年有人饿死,而这大辽的粮食却好似吃不完?”

孙元化沉默半晌,看了看满屋子的书籍。

“某这些书籍,有半数都是我那师弟送的,就说这农书,有介绍世界,这世界你可懂?哦,就是寰宇,地球仪你可见过?”

孙元化见曹化淳仍旧摇头,也就懒得解释。

“只说农书,介绍各种作物,各种果蔬的著作,便不下百余本,还有介绍如何培育种子的,如何防止病虫害的……

同一片地头,用济州改良过的种子便能多产那么几分,我那师弟说此为格物之学,某称其为济世之学。

据某所知,辽国治下单单精研农学的便不下万人。”

“您是说辽国的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第664章 谈判(2/2)

产要比咱们的高?”

“确实如此!”

孙元化再次叹息,“但这却不是我朝饿殍遍野的因由。”

“那?”

孙元化微微冷笑,“敢问曹提督的子侄有地多少,上税几何?”

见曹化淳讪讪不语,孙元化不由冷声言道,“在辽国,即便是赵氏的产业也需纳税!大明走到今日之地步,难道曹提督当真不知原委么?”

一句话,掌握财富最多的一群人却不纳税,这国家能好了才是怪事。

“难道当真没了救?”

“曹提督自己思量。”

“唉,我一内官,纵是有心,又能做些什么呢?”

这货装作一副可怜兮兮模样。

“咱家也管不了这般多,只晓得若是再这般僵持下去,京师怕是要大乱。

烦请孙先生前往辽营一行,咱家总要知悉辽王是个什么章程,也免得叫城中百姓遭难。”

狗阉宦什么时候在意百姓了?当真可发一笑!

这厮为何来,孙元化如何不清楚?

这货想开城门放人进出却又不敢,但不放么,赵氏说的清楚,夷三族!

这个锅,曹化淳不背也得背。

他怕了!

“陛下可知此事?”

曹化淳颓然,“自是知晓的,只是陛下一言不发,咱家也没有任何办法。”

“某去,岂非有通敌之嫌?”

“我的孙先生,方此之时,哪个敢动您?”

曹化淳意有所指,“这几日,您的门槛怕不是都要被磨平了吧,又何来通敌一说?

嘿嘿,这京师里想着通敌的何止一个,可哪个有资格?您就算不看咱家的薄面,也要为京师的百姓着想不是?

烦劳孙先生去往辽营一行,咱家这边有礼了!”

孙元化寻思良久,仰头长叹。

“罢了,便担下这千古骂名又有何妨!”

……

赵春哥住在一座庄园里,大抵是某个权贵跑路留下的,来时已经空无一人。

听闻孙元化前来,老赵大喜,出门相迎。

“贤侄,何来迟也!”

孙元化稍稍错愕,随即躬身施礼,口称“叔父!”

二人只闻其名,却是从未见过,论辈分,如此称呼倒也无错,也免了官场称呼上的尴尬。

二人入厅堂,分宾主落座,老赵只是拉着孙元化拉家常,当真好似亲人相见一般嘘寒问暖。

孙元化无奈,就只能应付着。

眼见就要吃晚饭,孙元化委实忍不住了,一声长叹。

“辽国公,本官前来是为朝廷事,还请听某一言!”

老赵放下茶杯,面带笑意。

“先说好,子侄辈不可骂人。”

孙元化苦笑摇头,“孙某虽为朝廷效力,却不是愚直之人。

敢问辽国公,大军擅起战端,就不怕生灵涂炭?”

“本王若不出兵,死的人更多!”

老赵点指窗外,“贤侄乃饱学之士,道理还需本王来说么?”

“若您治世,如何确信又比人强?”

“贤侄又何必自欺欺人,难道你自己不知么?”

老赵自信一笑,“吾虽才薄,但吾儿定可匡扶天下!辽国万里江山,有哪一处不比大明好过?

贤侄,你若有暇,可周游辽国,看看我辽国风土人物。”

孙元化无言,这个便宜师弟……确实是个怪才,看似离经叛道,却真正做到了民富国强!

“京师有城无防,辽国公为何迟迟不动手?”

“贤侄又何必明知故问?”

老赵不无可惜,“城中的衮衮诸公还心存侥幸,指望着大明最后一点骨血能够翻盘,那本王便在这里等着,将彼等的念想彻底斩断!

实话说,此非本王真意,若是不放一枪一炮,天下便能太平才是吾之所愿!

难道贤侄也以为卢象升、孙传庭等辈能够战胜我辽军?

螳臂挡车尔,实不足惧!”

孙元化沉默良久。

“百姓迎辽国公入城,取而代之,可否免战?”

老赵摇了摇头。

“名不正,言不顺,各地必然有纵兵抵抗者,又何来太平?”

“那要如何?”

“禅让!”

“禅让?”

“禅让!”